90年代是美國互聯網最輝煌、發展最迅速的年代。
這得益於三駕馬車的強力拉動,即萬維網和瀏覽器的出現、克林頓政府戰略性的政策引導,以及風險投資的瘋狂加持。在這三級火箭持續不斷的強力助推下,譜寫了迄今為止人類科技發展史上最富想像力的傳奇歷程。
如果說萬維網和瀏覽器、風險投資的瘋狂加持只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那麼克林頓政府戰略性的政策引導,則是政府通過制定政策,以合乎技術發展趨勢的順水推舟與保駕護航。三者缺一不可。
那麼克林頓政府政策是如何助推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近期,美國州政府正通過符合Web3發展的政策。例如,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將出台支持區塊鍊和Web3技術發展的相關政策。而Web3政策現狀如何?能否在政策助推下復刻互聯網輝煌?
1、政策助推下互聯網的輝煌時刻
1999年,由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編著的《資助革命:政府對計算研究的支持》一書,將互聯網的發展劃分為4個階段:早期階段(1960-1970)、阿帕網(ARPANET)擴展階段(1970-1980)、NSFNET階段(1980-1990),以及Web的興起階段(1990-當下)。
互聯網四個階段的發展過程中,每個過程都少不了美國政府的影子,尤其是以20世紀90年代之後,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對美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1年12月1日,由參議員戈爾起草的《高性能計算與通訊法案》在美國國會通過,此法案即史上聞名的《戈爾法案》,法案撥款6億美元推動美國互聯網的發展。 1992年11月3日,比爾·克林頓當選美國總統,戈爾成為副總統,戈爾對於互聯網的夢想顯然打動了年輕的克林頓。 1993年9月,美國克林頓政府發布“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行動計劃”,支持發展信息產業,推動互聯網普及,為美國數字經濟發展奠定基礎。總統與副總統共同號召加快國家信息高速路的建設。
1994年1月,副總統戈爾為當年的《互聯網指導大綱》撰寫序言,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通過國家互聯網舉辦互動式新聞發布會的美國副總統。在政策拉動下,北美、歐洲和東亞地區都迎來了網絡建設的高潮,1994年被稱為“國際網絡年”。
在政策的強力保障下,互聯網世界迎來了黃金發展期。 1994年,互聯網商業化浪潮最具標誌性的Netscape誕生。同年,微軟為Windows 95創建了一個Web瀏覽器。也是在這一年,斯坦福大學的兩名電氣工程系的研究生楊致遠(Jerry Yang)和David Filo創建了雅虎(Yahoo!),1995年3月組建公司,全球第一門戶由此起步。 1995年8月9日網景公司IPO為標誌,作為互聯網商業化熱潮的起點……
此後,雅虎(Yahoo)等一大批互聯網公司誕生並飛速成長,開啟了互聯網經濟的繁榮,成功拉動美國經濟增長,為美國科技界此後二十年的繁榮奠定基礎。
雖然美國互聯網在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滅中損失慘重,但在小布什政府對互聯網等新經濟的支持下,連續出台多項法案,推行減稅政策並加強對企業研發的支持,互聯網的基本製度環境依然良好。科技股泡沫破滅後誕生了Facebook/Twitter等一批優秀的互聯網企業,Google、甲骨文等公司也在這一時期快速發展。
2018年,特朗普政府又頒布了《國家網絡戰略》等國家戰略規劃,明確了維持美國在科技生態系統與網絡空間發展中的影響力的戰略目標。
由此可見,即便互聯是計算機科學發展的必然產物,但在大規模應用之前,仍然需要來自政府部門強有力的政策保障。由此可以推測,Web3發展過程中也將遵循這一規律。不過區塊鏈本身去中心化屬性與金融屬性,必然帶來監管難度大、風險高等問題。
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府部門“放棄治療”,相反,政府部門正在監管與規範的道路上不斷摸索。
2、Web3世界的監管探索
2021年10月份,頂級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a16z)的幾位高管前往華盛頓特區,向國會山和白宮的領導人解釋他們應該監管下一代互聯網(Web3)的原因。
a16z認為,敦促政策制定者為這些技術制定一項國家戰略,根據不同類型產品的風險確定適當的監管規定,並考慮跨機構合作,而並非只是由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進行監管。
a16z的遊說對象包括身居白宮、行政機構、監管機構、眾議院和參議院等政府部門的高層。並讓政府高層決策者明白Web3的真正含義——一組包括區塊鏈、加密協議、數字資產、去中心化金融和社交平台的技術。
a16z的全球政策主管Tomicah Tillemann認為,總有一天,成立一個新的機構來管理這類嶄露頭角的技術是有意義的。
Tillemann表示,“在決定一個國家在21世紀的長期成功方面,可能沒有什麼領域比數字基礎設施的質量更重要了。”他還認為,“現在的美國,不僅正在輸掉這場競爭,而且也不清楚我們的許多政策制定者是否意識到競爭正在進行。”
在此後的2021年12月8日,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House Committee on Financial Services)舉行了長達5個小時的“數字資產和金融的未來:了解美國金融創新的挑戰和利益”為題的聽證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積極、最具建設性、兩黨參與度最高的一次美國眾議院的加密金融聽證會。
聽證會上,a16z政策主管Tomicah Tilleman表示:“這是國會議員首次使用委員會全體聽證會這個平台來強調Web 3是互聯網的未來。這是關於去中心化技術的全國性討論的一個歷史性轉折點。 你也看到委員會成員承認Web3平台有潛力解決許多他們關心的問題,包括匯款和金融普惠。迄今為止,所有與會者的語氣都是合理和建設性的。到目前為止,一切順利。”
此外,圍繞Web3的政策制定也不是沒有進展。
今年3月12日,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將出台支持區塊鍊和Web3技術發展的相關政策,德州奧斯汀市長已經指示城市經理幫助創造一個有利的政府和社區環境,支持區塊鍊和Web3等新技術的創建。
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市長Steve Adler提出了兩項新舉措,完全接受區塊鏈技術和加密支付為城市發展帶來裨益。阿德勒市長市長在推特上表示,奧斯汀很高興支持將Web3、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承諾變為現實的企業和創新。
2月16日,紐交所在本月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的一份監管文件被公開。它希望建立一個“加密貨幣與NFT交易所”,並與OpenSea等Web3公司競爭。
雖然,這一切所謂的監管動作,無法與上世紀90年代初互聯網爆發前夕,美國總統級別的政策助力與財政支持相比,這恰恰說明Web3發展處於萌芽階段。
至少,這個階段,我們明確定義了什麼是Web3。
而早在2006年,當人們問及萬維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什麼是Web3時,他說,“人們不停地詢問Web3是什麼,我認為當SVG在Web2的基礎上大面積使用——所有東西都起波紋、被折疊並且看起來沒有菱角——以及一整張語義網涵蓋著大量的數據,你就可以訪問這難以置信的數據資源。”
在同一時間,當人們問及Netflix創始人Reed Hastings,他闡述了定義Web術語的簡單公式:
“Web1是撥號上網,50K平均帶寬,Web2是1M平均帶寬,那Web3就該是10M帶寬,全影像的網絡,這才感覺像Web3。”
現在看來,Web3絕不是網速更快一點的Web2,也不是數據容量更大的網絡,而是基於全新架構的價值互聯網。最後,Web3在政策助推下能否復刻互聯網輝煌?我們拭目以待。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歐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