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目睹一場關於金錢和信貸性質的轉變,這種轉變只會隨著Tokenization 的進程加速。
原文作者:Tascha Che,Tascha Labs 創始人
原文編譯:0x137,律動BlockBeats
本文梳理自Tascha Labs 創始人Tascha Che 在個人社交媒體平台上的觀點,律動BlockBeats 對其整理翻譯如下:
金錢到底是什麼? crypto 又會對它產生哪些影響?以下是我的一些觀點:
當今世界上的貨幣種類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多——164 個國家的貨幣,加上黃金、白銀、存單、回購證券、國庫券以及許多其他準貨幣,如果我們把各種加密Token 也看作是貨幣,那麼貨幣的類型實際上正處於爆炸式增長的階段。
金錢的概念如今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在談論它未來的發展方向之前,讓我們先看看它是如何變成人們今天所熟知的樣子的。
關於金錢是什麼,有3 個觀點我覺得特別有幫助:
1. 金錢是促進大規模經濟合作的科技
金錢實際上是陌生人之間交易的工具。在一個所有50 人都有血緣關係的美索不達米亞村莊里時,金錢是毫無用處的。
因此微觀經濟中的交易通常以「禮物」系統的形式運作:今天你給表弟5 個蘋果,明天他再給你5 個桃子,而你們共享的社交圖譜則通過對彼此的信任來保持互惠和公平。
但當你與來自遙遠村莊的人們進行交易時,金錢就突然變得有用了。因為你們之間不僅沒有信任,甚至可能再也見不到面,這時貨幣就能作為中立的、實時的價值交換數據庫來運行。
這就是為什麼你的妹妹更願意你聖誕節送她一雙沒有用的的「可加熱拖鞋」,而不是塞給她一張50 美元的鈔票,因為潛意識裡,我們的基因仍然在告訴我們「錢」就等同於陌生人。
只要你和陌生人都同意使用相同的「錢」,它就能用來追踪價值並解決無信任交易的問題,例如黃金、銅棒、衣服、貝殼等。
從這個角度很容易看出金錢既是商業擴張的結果,也是驅動力——我們與陌生人的交易越多,就越需要它,也正因如此,廣義上的金錢在戰後生產和商業全球化時代出現了急劇的擴張。
自1960 年代以來,貨幣供應量從占GDP 的50% 增長到140% 以上,這反映出的是世界對金錢的強大需求。如果算上各種形式的準貨幣,這個數字至少翻了一番。
儘管如此,陌生人之間的合作範圍仍受到社會對「金錢」這個概念達成共識的範圍的限制——如果交易雙方無法同意應該使用哪種金錢來代表交易的價值數量,合作就會失敗。
在過去,讓不同的「村莊」同意使用相同類型的金錢是幾乎不可能的政治挑戰,歐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但無邊界的區塊鏈Token 卻似乎毫不費力地實現了這一壯舉,這個我在下文中會細說。
2. 金錢是一種有效的信用追踪系統
在現代經濟中,金錢和信用之間的關係已經變得像空氣和風一樣——創造信用就是在創造金錢。但情況並非總是如此。
歸根結底,信用只是一種允許價值交換的延時機制。在簡單的經濟體中,信用不需要金錢這個概念也能存在,小型社會的成員之間可以保持密切的關注,並向彼此提供信用,比如你可以在當地的麵包店、酒吧和肉店賒賬。
這是信用的原始形式,現在我們稱之為供應商融資。
像這樣的信用系統有一個問題,即它沒有擴展性——每個供應商都必須運營獨立的、互不通信的信用數據庫,個體的信用積分也被分割和限制。
而金錢就像給信用打了激素,一個稱為「銀行」的實體可以匯集社會的大部分可貸資源,不僅允許不同來源的信貸共享和互換相同的單位,而且還消除了借款人與眾多債權人進行交易的需要。這樣一來,人們就能以更低的交易成本創造更大、更快的信用。
從這個角度很容易看出,最需要信貸的實體也將是金錢「普及」的最大支持者,尤其當它們同時是控制金錢供應的一方時。
這些實體是誰?沒錯,就是Governments。
我們所知道的現代紙幣始於300 年前英格蘭銀行的誕生,它就是作為一種幫助英國為與法國的戰爭融資的方式。當然,現在每個crypto 項目主打的都是那些曾經只有官方才有的特權,即金融的民主化。
官方通常是一個經濟體中最大的借款人,因此過去幾十年廣義金錢的快速增長也伴隨著官方借款的大量增加……
如果您覺得上圖中的曲線上升了很多,那麼將像日本這樣的國家添加到這一組合中可以幫你更好地了解實際情況……
與此同時,私有部門的信貸也增加了很多,但與官方相比仍相對較少,尤其是自90 年代以來。
關於全球信貸增長的可持續性如何的話題我們暫且不論,我的觀點是,金錢是創造大規模信貸的關鍵推動力,如果沒有它,我們就不會有今天這樣規模的全球市場經濟。
隨著私有加密Token 和其他數字資產變得越來越像金錢,全球貨幣供應量只會進一步增長。這對信貸增長意味著什麼似乎顯而易見。
3. 貨幣是對經濟產出未行使的權利
「未行使」是這裡的關鍵詞,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金錢等於購買力」,即它可以讓你從社會的經濟蛋糕中分得一杯羹。但從總體上看,這種觀點並不能完全站住腳。
正如我們剛才所說,世界廣義貨幣存量佔世界GDP 的140% 以上。這意味著假設如果全球所有貨幣持有者都立即「兌現」以換取商品和服務,我們就沒有足夠的GDP 來滿足所有需求。
換句話說,整個世界對自己購買力的估值比實際情況高出了40%。自2008 年貨幣供應對GDP 超100% 以來,我們就一直在高估自己的購買力。
在你大喊「龐氏騙局」或者「邪惡的governments 印鈔太多」之前,我們實際上更有可能在目睹一場金錢和信貸性質的轉變,這種轉變只會隨著Tokenization 的進程而加速。
那麼考慮到這三種貨幣觀點,我們又應該如何思考區塊鏈改變金錢、信用以及經濟的方式呢?
有幾種可能性需要注意:
1. 更高的貨幣供應量
當資產具有流動性且易於交易時,它們就變成了準貨幣。而區塊鏈使大量資產更具流動性,因此準貨幣的「候選者」大幅增長,事實上的貨幣供應量也相應激增。
下圖是一個菲律賓朋友給我發的照片,你現在可以使用BTC、ETH、SLP 等Token 向出租車司機付款。要知道,這僅僅只是開始。
2. 更高的信用和債務,但更分散
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每人既是債務人又是債權人的世界,大家多多少少都欠彼此一些東西。
使用區塊鏈,人們可以在幾秒鐘內獲得貸款,並在鏈上輕鬆管理抵押品,這會使信用和債務水平都達到新的高度。
與此同時,債務的分佈也將發生變化。富人承擔更多債務,而窮人則沒有抵押品。通過對所有事物進行Tokenization,每個人都可以將鏈上的東西作為抵押品,信貸和債務的大規模民主化是可能實現的。
我們很可能看到會計意義上的經濟產出總額遠遠超過實際意義上的經濟產出額,同時信貸週期的繁榮與蕭條將更加頻繁和劇烈。但希望基於這一切都是在鏈上進行管理的,債務週期的循環也會更快地完成。
3. 通脹將不再穩定
隨著「私有準貨幣」的湧入,官方將更難監管貨幣的總供應量和實際的通貨膨脹率。
從長遠來看,人口結構的變化和高新技術帶來的生產力提升能夠降低通脹,但不斷增長的貨幣供應量仍將是對此的強大反制力量。
4. 無國界貨幣促進的全球化經濟合作
金錢允許陌生人之間完成去信任的合作,如果金錢沒有了國界的限制,生產活動中的合作範圍也將如此。
由於供應鍊和地緣政治的結構變化,未來兩年實體經濟的全球化規模很可能會縮小。但在數字經濟中會發生相反的情況,加密貨幣可以將跨境交易的成本降低到零,而元宇宙則意味著最大規模的全球化。
5. 更加同步的全球商業周期
這是全球化經濟合作的直接結果,無國界的數字經濟意味著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將共享相同的商業周期。隨著數字資產在整個經濟中所佔份額的增長,實體國家的商業周期也將更加同步。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