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則捏臉師月收入可達4.5萬元的新聞衝上熱搜,這些捏臉師被稱為“元宇宙的第一批打工人”。
捏臉師還有另一個更通俗易懂的名字——虛擬頭像創作者。顧名思義,他們靠為別人創作虛擬頭像獲得收益。
乍一聽這個名字,我以為捏臉師就是改頭換面的插畫師。
遙想幾年前,我那些搞新媒體的同事們,紛紛暗中報各種插畫手繪班,夢想下班後靠給別人畫頭像來賺點外快,難道現在這個行當已經改名“捏臉師”了?難道他們已經悄咪咪地實現了副業自由?
直至我目睹,各種對捏臉師的報導離不開“人工智能”“計算機”等高科技詞語,我漸漸相信,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於是,我順著新聞報導的蛛絲馬跡,體驗了一下捏臉師的工作。怎麼說呢,第一感覺是古早QQ秀和換裝小遊戲的升級版——
“捏臉”,就是用系統設定的元素組合成一張新的作品。 /soul截圖
用系統自帶的一些基礎設計元素,例如人臉、眉毛、眼睛、髮型等,重新組合搭配成一張頭像作品,謂之“捏臉”。
這項看似門檻不高的活,是怎麼做到月入幾萬元的?
捏臉,比上班還賺錢?
澤白是社交平台Soul上的一名捏臉師。 2020年疫情期間,他抱著好奇下載了Soul——一款不支持用戶上傳真人頭像的軟件,所有人統一使用虛擬頭像。
澤白髮現,有些用戶更換頭像很頻繁,他覺得很有意思。與此同時,平台上誕生了一些捏臉興趣小組。一群熱愛捏臉的年輕人匯聚到一起,曾組建過“5分鐘速捏大賽”等活動。
去年6月,Soul的個性商城上線。用戶既可以藉助Soul自帶的捏臉工具“捏”一張專屬頭像,也可以在商城裡付費選購心儀的虛擬頭像,價格分為三個級別,用平台特定的Soul幣交易。
商城裡的虛擬頭像。 /Soul截圖
澤白順理成章地入駐商城,成為虛擬頭像創作者,通過上傳自己的捏臉作品獲得收益,最高時月入5萬元,遠比他的本職工作——皮具定制師更賺錢。
但他也承認,當捏臉師的收入比較不穩定。收入較高的月份得益於爆款頭像的銷量,但什麼時候能做出下一個爆款呢?
“最好是用平常心對待,畢竟這類似於做生意,肯定有好也有壞的時候。”澤白從來沒有考慮過辭去本職工作,成為專職捏臉師。
用他本人的話來說,做皮具定制和做捏臉師都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一樣都不能落下。
從誤打誤撞地接觸到捏臉到現在,澤白一共捏過上千張臉,其中有些耗費幾十分鐘,有些需要三四天時間來完成。銷量最好的作品,有六七百個人購買。
據澤白總結的經驗,賣得比較好的虛擬頭像作品有一些共性,比如在風格上都偏向陽光,“可愛的、調皮的、比較帥氣的”都是爆款密碼。
澤白的一些捏臉作品。 /受訪者供圖
有人拿著自己的照片來找澤白,希望澤白能以照片為原型捏一張虛擬頭像作品,但澤白往往拒絕這樣的請求。
因為,相比起復原某樣東西,他更喜歡原創,能實現腦海里天馬行空的想法。他的靈感可能來源於動畫片、遊戲或某件物品,也可能是上班時某個一閃而過的念頭。
成為捏臉師之前,澤白沒有專門學習過設計,但他認為做皮具定制和捏臉有互聯互通的地方,都需要有對美感的基本把握能力。某種程度上,他的主業為副業的開拓積累了一定基礎。
據了解,目前Soul的虛擬頭像商城上有80多位入駐的捏臉師,他們上傳了超過3萬個頭像,供用戶選購。
Roblox曾經提出元宇宙的八大特徵,其中之一是“身份(identity)”。其指代的虛擬身份,是連接人與元宇宙的橋樑,而虛擬頭像正是虛擬身份的標誌之一。
有人還在感慨自身所處行業的興衰浮沉,而有人已經成為“元宇宙第一批打工人”了。
捏臉的前世今生
我一度對捏臉師這個新興職業滿腹疑惑,因為除了收入令人咋舌之外,它帶著許多我似曾相識的因素,喚醒了我塵封多年的記憶——
一方面,“捏臉”這個詞,在遊戲貼吧還蒸蒸日上的年代,熱衷於上網衝浪的我,已經從眾多資深遊戲玩家那里略有耳聞;另一方面,捏臉師的工作,和某寶上流行多年的、售賣手繪頭像的商家幹的事情,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捏臉最初誕生於遊戲領域。簡而言之,人們在遊戲系統中,給代表自己身份的角色“喬裝打扮”,就是“捏臉”。
最早內置捏臉系統的遊戲,可追溯至美國遊戲公司推出的《模擬人生》。而發行於2005年的《完美世界》,是最先出現捏臉功能的國產網游之一。
近年來,“開局兩分鐘,捏臉兩小時”的調侃一直流傳於遊戲圈,因為許多玩家願意花費漫長的時間來給自己的角色捏臉。
遊戲捏臉為網友提供激情創作的土壤,他們不但能“捏”出想像中的人,還能活靈活現地“捏”出自己的偶像,比如下面這張圖,就是網友在遊戲《天涯明月刀》中“捏”出的周杰倫——
估計周董看了都震驚。 /圖源網絡
楊冪、趙麗穎、景甜、韓國女團成員Lisa等知名藝人,都曾分別在不同遊戲裡被玩家當作捏臉的原型。還有網友在遊戲中捏出來的、外國某位曾經叱吒政壇的大佬,你們猜猜是誰吧——
圖源:@蘇莯_
2018年,首屆《逆水寒》捏臉大賽轟轟烈烈地開展,玩家們貢獻了海量參賽作品,當年的盛況可謂空前絕後。
有人“捏”出英姿颯爽的御姐、仙風道骨的大俠,有人“捏”出呆萌嬌俏的蘿莉、書生氣息的公子,還有一些不走尋常路的作品,每一道輪廓都彰顯著作者放飛自我的率性,比如——
顏值全掌握在捏臉師手上了! /圖源網絡
除了大型競技性網游之外,一些換裝和社交遊戲也自帶捏臉系統,精細程度參差不齊。
韓國公司在2018年推出的Zepeto,是一款陌生人社交軟件。用戶可以在Zepeto“捏”出代表個人的卡通形象,然後用這個虛擬形象“走進”不同場景,比如郵輪、露營地等,與陌生人搭訕、閒聊,進行交友活動。
當年火爆網絡的Zepeto。 /圖源:Zepeto
可以說,在捏臉成為一項謀生技能之前,它一直是眾多網友津津樂道的娛樂項目,在論壇上曬捏臉作品、分享捏臉技巧和參數的人,已經聚攏起一個龐大的圈子。
捏臉何以迷人
在網絡一線牽的世界裡,人們的真實面目被隱藏在屏幕之後。總有人希望能在某些方面突出自己的個性、品位、審美,於是他們精挑細選地上傳頭像、裝扮QQ空間、打造QQ秀……
捏臉也是寄託個性化表達的載體之一。如果你想以高冷酷炫的外表示人,那你就給自己捏一個霸道總裁臉;如果你希望對外界呈現溫柔可人的一面,那你不妨把自己的虛擬形象塑造得柔美端莊。
看別人捏帥哥也是一件趣事! /《校對女孩河野悅子》
美國心理學家希金斯提出了“自我差異理論”。他認為,個體的自我概念包括“現實自我”“理想自我”“應該自我”三部分。
簡言之,你在現實中是什麼樣子,謂之“現實自我”;而你理想中的自己是什麼樣子,謂之“理想自我”。當兩者之間的差異縮小,能抑制沮喪、抑鬱等不良情緒的產生。
某種程度上,捏臉就是塑造“理想自我”的過程。有人喜歡文藝小清新範,有人喜歡成熟知性風,當你按照自身喜好在系統裡挑選五官、妝容、穿搭,捏一個代表個人身份的角色,這本身就是把“理想自我”投射在角色上。
當你“捏”出心滿意足的“臉”,“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的差距便被拉近。
而面對這件你全身心參與創作的作品,你付出的情感和勞動越多,你就越容易高估其價值,更樂於展示“捏”出來的“臉”,以它代表自己在虛擬世界裡游戲或社交——這源於心理學上的“雞蛋理論”。
自己捏的臉怎麼都好看! /《校對女孩河野悅子》
以95後、00後為代表的Z世代年輕人,大多數成長於獨生子女環境和物質繁榮的條件中,他們對個性化、社交的渴望更加突出。
《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指出,這個群體的三大消費動機分別是社交、人設、悅己。在遊戲或社交平台上給自己“捏臉”,就是打造個性化人設的一部分。
網絡模糊了每個人的真實身份,但有時你確實又能憑藉一個頭像或虛擬形象來大致識別對方的個性,好比你此刻立馬打開微信好友列表,看看長輩們的頭像裡,暗藏著多少花紅柳綠在爭奇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