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奧會存在一群特殊的“人”,他們沒有實體,卻能出現在大眾眼前,沒有感情,卻擁有豐富的表情,他們被稱為虛擬數字人。
冬奧會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增了央視新聞AI手語虛擬主播,央視主播王冰冰虛擬形象,在《冰冰帶你說冬奧》專屬H5中亮相,騰訊3D手語數智人“聆語”也上線央視頻,為冰雪賽事提供了手語翻譯解說服務。
自元宇宙概念走紅以來,虛擬人、虛擬偶像、虛擬主播的概念也隨之走紅,各行各業的虛擬數字人不斷湧現,從演唱會到商業代言,從電商帶貨到醫療、教育服務,虛擬數字人正在滲透進我們的生活。
一股浪潮正朝我們洶湧而來。
虛擬數字人:成本高、週期長
對於很多人來說,虛擬數字人是2021年和元宇宙一起爆火的新概念。但事實上,虛擬數字人的歷史可追溯至1982年,日本動畫《超時空要塞》播出後,官方以劇集中角色“林明美”為基礎,包裝了第一位虛擬歌姬,其專輯成功打入當時知名音樂排行榜。
往後出現的初音未來、虛擬王冰冰、柳夜熙等等知名“人”物都只能算她的後輩晚生,只不過,這些後輩晚生的技能已不局限於唱歌。
央視主播王冰冰的虛擬形象,能進行7*24小時的新聞播報;柳夜熙更是一夜成名,在短視頻裡打破了虛擬和現實的邊界,收穫數百萬粉絲。
不過,與1982年的林明美相比,他們最大的差異不是功能,而是價格。
中國傳媒大學的《中國虛擬數字人影響力指數報告》對虛擬數字人做了技術上的定義:通過計算機圖形學、語音合成技術、深度學習、類腦科學、生物科技、計算科學等聚合科技創設,並具有“人”的外觀、行為、甚至思想(價值觀)的可交互的虛擬形象。
大家可以簡單的認為,虛擬數字人是計算機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深度聚合產品,製作技術門檻高、週期長、成本高。打造一個高精度、高保真的非特異型虛擬人,動輒就需要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資金投入,還要配備龐大的運維團隊。
以柳夜熙為例,她發布登場預告時,背後的大中台團隊就有150餘人,用了約半年時間,不算各種邊緣支出,一條短視頻的成本已在百萬以上。
高昂的製作與時間成本,帶來的另一重影響是,虛擬IP難以與粉絲保持高頻互動,柳夜熙從去年萬聖節發布第一條作品到今年3月25日一共發布了11條作品,平均每個月發布2條作品,雖然每條作品都是精雕細琢之作,但是這樣的發布頻率與真人相比相差太多。
高昂的成本和冗長的回報週期,構成絕大部分企業無法接受的風險回報預期,誰都不知道虛擬數字人能不能賺錢,甚至能不能收入成本。
相對而言,虛擬主播就顯得友善很多。
熱糖新媒體CEO楊明慧(貓哥)對百準表示,虛擬主播可以是卡通、任何一個IP形象。對比虛擬人,虛擬主播的難度會稍微低一點,其製作成本,對於企業品牌而言並不算高,目前很多公司已經釋放出願意搭建虛擬主播和虛擬偶像的信號。
虛擬主播主要有兩個優點:一是延展空間大;二是相對真人,虛擬主播遭遇人設崩盤的風險更低。貓哥預測虛擬主播最直接的變現模式就是和品牌合作,用直播帶貨驅動電商行業。
投入成本直接決定成果
2月26日,日本初代虛擬主播“絆愛”舉行線上演唱會“Hello World2022”,近1000多名國內外虛擬主播參與了線上演唱會,隨後“絆愛”宣布進入“無限期休眠”。
2016年12月,“絆愛”開設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AIChannel”並投遞了第一個視頻。在視頻中,絆愛首次提出了“虛擬YouTuber”(簡稱“VTuber”)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個自稱虛擬主播的視頻博主,也因此被公認為“首個虛擬主播”、“虛擬主播的探索者和先行者”。
從技術上看,絆愛是以動作捕捉技術和動畫技術為支撐,“中之人”進行扮演的虛擬主播。表情和動作的擬真程度,完全依靠動作採集精度和3D模型精度,相對虛擬數字人來說,這樣的虛擬主播成本相對可以接受。
相對可以接受的成本,意味著存在缺陷,絆愛的問題出現在“中之人”身上。所謂中之人就是穿著動作捕捉器的演員,被稱為虛擬主播的靈魂。
如果只有一個“靈魂”,虛擬主播和真人主播唯一的區別就是多了一層皮,真人主播會出現的問題虛擬主播一樣會出現,加上虛擬主播的製作成本,因此,“中之人”虛擬主播出問題時企業蒙受的損失會更高。
如果有多個“靈魂”,虛擬主播就會給粉絲“人格分裂”的感覺。 2019年5月,絆愛運營方將絆愛的中之人增加到4個人,結果遭到了粉絲抵制,出現了大規模取關。一年後,運營方妥協了,但是帶來的損失卻無法挽回。
不使用“中之人”呢?當然是可以的。 NVIDIA中國區Omniverse業務發展經理何展認為,數字虛擬人具有多個分類:第一階段是1.0階段,把虛擬人做像做好,真人拍攝、換臉、二次元和卡通動漫。第二階段是2.0階段,AI生成的超寫實和AI實時驅動3D超寫實。第三階段是3.0階段,AI賦能、性格培養、趨勢交互、低代碼、無代碼創作。
絆愛屬於1.0階段的成果,在2.0階段、3.0階段,借助動畫電影技術,或者AI技術,採用人聲合成發聲就可以避免絆愛遇到的問題,但是相對地,成本、技術難度也要提升,也更加依賴背後的技術團隊、運營團隊。
目前視頻號上大部分虛擬數字人屬於2.0階段、甚至3.0階段,比如QQ炫舞系列虛擬代言人:星瞳,她在視頻號上的賬號名稱為「星瞳Official」,認證信息為虛擬主播。
無論是從技術水平,還是作品水平來看,星瞳在視頻號的虛擬主播中都屬於頭部梯隊,除了「星瞳Official」,視頻號中的「李未可」、「阿喜Angie」等虛擬主播賬號都已經相當成熟。
除了他們,視頻號中的虛擬主播也在不斷增加,比如「元夕2022」、「虛擬人沐嵐LAN」等等。
相關從業者曾對媒體表示,虛擬主播進行直播的技術門檻非常高,高到每次直播都會讓他們感到提心吊膽。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虛擬主播的技術團隊、運營出現“塌房”,虛擬主播本身就會出現無可挽回的“塌房”,這樣的事故不僅僅會對虛擬主播帶來影響,也會對背後的公司帶來巨大的影響。
不過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算法的突破,數字人的製作成本和時間有望進一步下降,同時虛擬主播的效果和穩定性也會進一步上升。
內容才是靈魂
虛擬主播的應用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數字主持人、數字記者為代表的“媒體虛擬員工”,其發展方向是7*24小時的隨時、隨地、可定制化的“私人專屬主播”;另一類則是企業或者個人運營的,以視頻平台為陣地,以直播為主要手段的虛擬數字人,數量龐大。
相比較真人主播來說,虛擬主播最大的優勢在於“不知疲倦”,可以24小時在線,可以重複講解商品,可以基於話術和知識圖譜不斷和觀眾進行互動,只要設備可以支撐,就不存在極限。
目前視頻號上眾多新聞媒體賬號都進行了初步嘗試,比如「重慶日報」、「BRTV北京時間」、「第一新聞」等等。
“不知疲倦”意味著可以進行長時間的內容輸出,但是去哪裡找足夠多的內容來給虛擬主播呢?如果只製作出一個空洞麻木的木偶,說話平緩、動作幾無變化,那對於企業和品牌來說又有什麼作用呢?
目前很多虛擬主播的主持、直播功能都出現了雷同,為了照顧大部分觀眾得到感覺,形象特點也會相似,出現了一定的同質化問題。想要解決同質化問題,最重要的建立獨特的人設,而人設的建立和內容緊密相連。
在這一點上,虛擬主播的人設打造與真人主播的人設打造並無不同,選擇賽道、確定標籤,然後用內容充實人物形象,內容質量越高,人設就越緊實,也就越容易出彩,被觀眾記住。
另一方面,高質量的內容是固定粉絲的最佳手段,在虛擬主播、虛擬偶像不斷增加的現在,出眾的外表只能短暫的吸引觀眾,最終還是要依靠高質量的內容才能將粉絲留下。
最後,虛擬數字人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與用戶產生實時的交互,將虛擬形象“實體化”,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產生內容、如何產生觀點,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這也就要求虛擬主要需要更強的IP策劃能力、內容能力和運營能力,在原本就很高的技術門檻上又增加了一道內容門檻,對於任何有志於通過虛擬主播發展的企業和機構來說都是一個難題,然而門檻高也不一定都是壞事。
貓哥告訴百準,虛擬主播的門檻高,但更容易打開市場。在視頻號上也有不少虛擬主播出現,比如呦呦說星座、藝星星和耶斯達、花小樓等等。
一個千億市場在招手
艾媒諮詢預測,2022年虛擬偶像的帶動市場規模和核心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1866.1億元和120.8億元。量子位《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則預計,2030年我國虛擬數字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其中以虛擬偶像為代表的身份型虛擬數字人市場核心規模可達到1750億。
頭豹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虛擬數字人行業概覽系列報告》預測,得益於虛擬IP、虛擬第二分身以及多模態AI助手應用的發展,十年後,中國虛擬數字人行業市場規模可達到2703億元。
一個千億規模的市場在召喚所有人。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網民中,有37.2%的受訪網民每月為虛擬人花費金額在200元及以下;24.8%的受訪用戶表示願意花更多的錢支持虛擬人物,超過半數(54.1%)的受訪用戶會為虛擬人物消費;超過七成(77.2%)的受訪用戶會購買虛擬人代言產品或周邊產品。
也就是說,中國市場的虛擬數字人C端消費者起碼有3億人,且擁有巨大的消費潛力。
從B端來看,目前在視頻號裡已經有很多品牌開始使用虛擬偶像開始進行內容輸出、品牌宣傳,比如OPPO、西門子、ZARA等等。
3月31日,上汽大眾在視頻號舉行凌度L上市雲發布會,虛擬形象【凌】也出現在了直播間裡,最終有26萬人觀看了這場發布會。
【凌】的形象完全是為上汽大眾凌渡L這款產品量身定制,完全符合產品定位,可以讓用戶從感性的角度認識到產品的特質,而這也是在冷冰冰的產品介紹外最能打動用戶的部分。
可以預計,類似的商業化行為會越來越多,商業模式也會越來越清晰。視頻產業新的趨勢已經出現,虛擬數字人將實現全新的內容產業生態,未來,虛擬員工、虛擬代言人、虛擬主播在社交、傳媒、營銷等領域將在越來越多領域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