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可以跨鏈的Gh0stlyGh0sts會成為下一個Azuki嗎?

這篇文章涉及代碼相對較多,可能會略有枯燥,請耐心看完從而理解其中原理。

這幾天各個群都在傳一個叫Gh0stlyGh0sts的項目,作為一個free mint的項目已經實現了單日百倍漲幅,這背後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都在熱議它可以實現跨鏈的技術創新。

還記得上一次技術創新後的藍籌股是誰嗎? Azuki,它帶火了ERC721A,具體各位可以看之前的文章web3的世界一片蠻荒-詳解ERC721A。

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過web3是一個極其依賴技術創新的領域,一方面可以釋放出更多上層應用潛力,另一方面因為土狗項目太多的緣故,使得有技術創新的項目方會直接被視為願意長期做事的,從而產生fomo情緒,所以從技術創新這一點來看,Gh0stlyGh0sts是有可能具備Azuki基因的。

但是經過研究後,我認為它的這些操作可複制性不高,相比於ERC721A非常重,帶來的收益有限,所以我認為它不會成為下一個Azuki,或者這套解決方案難以像ERC721A一樣大規模使用,具體的原因請耐心往下看,文末最後會講到,但請注意本文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

在大家都在喊這個項目牛逼能跨鏈黑科技的時候,我們公眾號致力於幫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原理本質,所以本文為大家拋析Gh0stlyGh0sts的跨鏈到底誰怎麼回事。

我們從它的twitter中可以看到自稱是全球首個omnichain全鍊式NFT項目。

我們先按照時間線看一下他們最開始也是最重要的四條twitter。

它說自己說第一個原生的全鏈NFT,它可以在任何一條鏈上mint和轉移,所在的原始鏈(即mint鏈)和當前鏈這兩個因素會分別影響NFT的背景顏色與邊框顏色,故你可以一眼看出這個NFT的前世今生,而我們常見的跨鏈橋如Wormhole實現的方式是先在一條鏈上mint後,將其鎖定在跨鏈橋的合約中,再在另外一條鏈上mint出來一個新的去流動,所以強調了自己與傳統跨鏈橋的區別。

所以他相比於傳統跨鏈橋的區別在於三點:

  • 可以在任何一個鏈上mint而非先在一個鏈mint

  • 可以實現真正的“轉移”的而非先鎖定一個再复制一個

  • 原始鍊和當前鏈會影響NFT樣式

可以看到確實因為其前世今生不同使得背景和邊框都是不一樣的。

再向前翻,說到當一個NFT轉移時,會先將這條鏈上的NFT burn掉再在另外一條鏈mint一個新的出來,那這就是它的原理了,單純從這裡看,好像就是相比於傳統跨鏈橋把鎖定動作改成了burn,我們繼續研究看到底有沒有點東西。

這裡他說使用了Layer Zero協議從而實現了跨鏈,嗯..那說明關鍵點在這個Layer Zero。

上下文了解清楚了,我們開始解析,那首先從這個Layer Zero開始研究。

首先跨鍊為什麼重要不言而喻,每個鏈你可以將它當作銀行,如果銀行無法跨行轉賬,你的資產流動性和效益將會大大減弱,LayerZero剛完成了A16Z、紅杉資本等投資的1.35億美金融資,可見跨鏈這個操作至少非常受資本喜歡。

Layer Zero之所以叫Zero,從名字上就說明它和以太坊、Solana這些Layer1不是一個緯度的,建立在這些Layer1上的跨鏈橋原理基本都如上所說,在一個鏈上鎖定資產後再在另外一條鏈產生資產,鎖定資產的過程即這些跨鏈橋託管資產,這也就是為什麼經常爆出跨鏈橋被黑客攻擊的事,從而大家對於將資產託管給跨鏈橋也愈發不信任,除去安全性,跨鏈橋在操作上也非常繁瑣需要多次進行轉移並繳納多次gas費,而Layer Zero並不鎖定託管資產,Layer Zero是更底層的一個通信協議,直接在兩條鏈之間進行信息傳遞,其實簡單粗暴的理解就是Layer Zero在多個鏈之間部署了自己節點,這些節點幫助你在兩條鏈之間通信,比如你在A鏈的合約中調用B鏈的節點,告訴它你要轉移一個NFT,於是該節點幫助你在B之間創建一個新的NFT出來,這兩個節點就承擔了通信的任務,所以原理還是很簡單的。

我們看一下Gh0stlyGh0sts合約代碼,其中traverseChains這個函數執行的就是跨鏈操作,需要輸入兩個參數chainId鏈id和tokenId。

先進行持有人驗證,再將chainId傳入了一個trustedRemoteLookup數組驗證它的長度是否大於0,這個操作是乾嘛的呢?

我們上Layer Zero的文檔看到該協議每一條鏈都會對應一個id,所以傳入的chainId代表著你要將NFT轉移到哪個鏈上去,所以這個trustedRemoteLookup應該是存儲不同鏈的合約地址的,才需要在這裡校驗你要轉移的目標鍊是否存在對應合約。

我們輸入幣安鏈的id2試一下,果真返回了對應的合約地址。

接著執行了burn操作將你的NFT銷毀,burn先獲取到了這個NFT的持有人,然後執行了_beforeTokenTransfer,這個函數需要傳入的參數有三個,from、to和tokenid,當from為0時代表著鑄造,當from和to都不為0時代表轉移,當from不為0但是to為0代表著銷毀,所以在這裡將to傳入0進行銷毀,同時執行approve取消該tokenid的一切授權,然後將原本持有人的餘額減1,並在mapping持有關係中刪除持有人和tokenid的關聯。

endpoint即調用了Layer Zero接口分別傳入了要轉移的目標鏈chainId、目標鏈的合約地址trustedRemoteLookup[_chainId]等信息,其中payload參數代表著你要傳輸給目標鏈的信息,可以在代碼中看到它傳輸過去了兩個參數當前用戶合約地址msg.sender和tokenId,那我們可以猜想到目標鏈一定會有個mint函數用到這兩個參數來mint出一個新的NFT。

Layer Zero的send消息被目標鏈接捕穫後會執行lzReceive函數,我們一層層向上順藤摸瓜,可以看到lzReceive首先對傳過來的payload信息進行了解碼,然後又執行了_safeMint函數新鑄造了對應的NFT。

怎麼在各個鏈之間轉移我們明白了,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它是怎麼實現可以在不同的鏈mint的,我剛開始看到這個能力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怎麼做去重,因為mint都是按照tokenid遞增的,比如我在以太坊mint了#1,那接下來polygon必須要從#2開始mint,這麼多鏈來回mint那不亂套了,當我看到他們的解決方案時有點樂了..

下圖左右兩邊是兩個不同鏈上的合約代碼,分別設定了兩個參數為開始和截止的tokenid,即我在以太坊只能mint第0~3084個,我在arbitrum則只能mint第6476~7092個,所以你在哪些鏈能mint都是事先寫死的,外面的人不知道還以為很智能,實際上用的方式很粗暴。

別忘了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同的的鏈背景色不一樣,跨鏈後的邊框顏色也不一樣,如下圖我打開了一個跨到以太坊的NFT,顯示它的誕生鍊是Polygon,確實是追溯到了,很神奇對不對。

等我研究完後真雷到我了,且聽慢慢分析。

我聽到這個特性後,第一時間想的是如何能夠“動態”識別跨鏈後的token並自動變更baseURI?大家都知道每一個token對應的是一個存儲在ipfs上的鏈接,這個鏈接存儲了它的屬性和圖片,那比如我的NFT原本在A鏈,這時候我把它跨到了B鏈,那就首先要有一段代碼來自動的生成一個存儲跨鏈前後屬性的json文件,並自動生成圖片,然後再把它傳到ipfs,替換掉舊的鏈接,再映射到token,可是ipfs是不允許改的呀,這是行不通的,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打開了他們的ipfs文件。

可以看到它是用一個大文件夾包了7條鍊子文件夾,子文件夾又是對應的json文件,然後每個子文件夾大小都是一樣的4.2M。

然後我花了近半個小時不斷的理解這裡面的原因,這代表著什麼呢?最終終於明白了,它事先把所有的可能性全部窮舉出來了。

還記得上文中說到事先用代碼硬編碼寫好了每個鏈可以mint的編號區間,然後它先生成了1萬個全部NFT的json文件,並按照區間設定好其誕生鏈,以及背景圖,比如設定第6000個NFT的誕生鍊為polygon,背景色為紫色,此時是沒有邊框的,所以如果#6000NFT還沒有跨鏈,那正常的就會通過上圖中的poly來索引。

接著它把這1萬個NFT的json文件複製了7遍,然後再把不屬於本鏈中的NFT加上一個本鏈邊框,比如剛才提到#6000誕生鍊是polygon,於是在eth的文件夾裡#6000的圖片就會多出來一個灰色的邊框,同理在幣安鏈的#6000NFT會多出來個藍色的邊框。

這個操作是我怎麼樣都沒想到的,我一開始以為用了很高級的手法所以不斷的看代碼想找出變更baseURI的業務邏輯,研究了整整1小時沒看出來,沒想到居然用的是這種操作方式。

以上就是Gh0stlyGh0sts是如何實現跨鏈+多鏈mint+前後鏈變更樣式的效果,綜合來看,這套方案不具有任何普適性,操作繁瑣複雜度很高,遠遠沒有ERC721A的那種簡單且收益高的效果,我很敬佩Gh0stlyGh0sts項目方認真努力的精神,但是個人認為這個項目噱頭大於實際意義,至少目前的解決方案來看是的。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