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誌推出首個NFT雜誌新聞機構入局NFT對媒體而言是好是壞?

事實上,NFT早在2014年就已經出現,只不過那時NFT還只是被一小部分人所知曉的小眾技術。誰能想到,幾年以後,在疫情背景下,以及隨著Beeple那6930萬美元的天價NFT作品的成功拍賣,NFT飛速成長為了一個熱門技術,走向了主流。

NFT似乎成為了時尚、潮流、新穎的代名詞,從時尚到藝術,從音樂到電影,從實體物品到數字內容,一下子所有行業都開始湧向這一新興領域,想要從中分一塊羹。傳統新聞行業也開始了“試水”。

各大新聞機構入局NFT

新聞業作為一個特殊行業,新聞機構本身就是一個歷史記錄者。對於新聞機構來說,“獨家內容”是新聞媒體的最大優勢,不同的新聞機構擁有其自己獨一無二的版權內容,這就使其在推出NFT方面具備天然優勢,不用陷入版權爭議風波。

去年3月,在Beeple售出其天價NFT作品後,《紐約時報》作家Kevin Roose隨之便將其在《紐約時報》上發表的一篇與NFT相關的專欄文章,以NFT的形式進行了拍賣,最終以56萬美元價格拍出。與此同時,美國《時代》雜誌將旗下三個雜誌封面作為NFT進行了拍賣。

隨後9月,美國《時代》雜誌再次踏入NFT領域,推出了一個名為「TIMEPiece」系列的NFT作品,該系列內容由來自世界各地的40位藝術家的4676件作品組成,每件價格為0.1ETH,剛一上架,該系列作品就在幾分鐘內被一搶而空,還造成了以太坊網絡的短時間擁堵。

就在今年3月23日,《時代》雜誌推出了一個更加重磅的NFT項目,它推出了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NFT《時代》雜誌,並選擇了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作為其雜誌封面。

該NFT與LITDAO合作創建,允許持有者通過交互式NFT閱讀該雜誌的全部內容。最終該NFT空投給了此前《時代》雜誌推出的「TIMEPiece」NFT持有者和創世LIT社區錢包持有者。

以Vitalik Buterin作為封面的《時代》NFT雜誌

去年6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推出了名為“改變我們的歷史時刻”的NFT項目,其中內容涵蓋了CNN過去所報導的具有代表性的歷史瞬間。

今年1月份,老牌新聞機構美聯社還推出了一個新聞攝影NFT平台。

放眼國內,隨著NFT之風吹向世界,國內早已開始了一股NFT熱潮。

《南華早報》作為香港最著名的英文報紙之一,於去年7月宣布推出一個NFT平台“ARTIFACTS”。該平台將發布《南華早報》118年間所報導的重要歷史時刻NFT,包括單個新聞故事、圖片、報紙封面、視頻以及音頻剪輯內容。 《南華早報》希望通過該方式為傳統出版業帶來更多的透明度。

《南華早報》的NFT平台ARTIFACTS

去年12月24日,新華社推出了系列新聞NFT,該系列NFT記錄了新華社報導的2021年眾多珍貴的歷史時刻。

今年2月份,《上海證券報》推出了“上證報重大歷史瞬間”系列NFT。

新聞機構入局NFT的益處

入局NFT,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最終都一定是因為有利可圖。那麼新聞機構入局NFT對於傳統新聞業來說有什麼影響呢?

《華盛頓郵報》商業副總裁Jarrod Dicker認為:

NFT的價值在於將所有權帶回媒體,並賦予個人及其所創造的作品更多價值,除了能夠獲利,還能控制內容的使用、許可和分發。

首先,對於大多新聞機構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內容變現途徑增加。

傳統新聞行業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廣告,在數字付費時代,很多新聞媒體開闢了付費訂閱模式來支持其新聞事業,但對於新聞媒體來說,可能遠遠不夠。

而推出NFT,就意味著相對更快速的內容變現過程,更輕鬆的收益獲取途徑。

無論是直接出售還是進行拍賣,推出NFT的新聞機構都能很快直接獲得收益,從而用來支持新聞工作。另外,這也很可能激勵記者編輯高質量的新聞作品。

第二,新聞作品以NFT形式呈現,內容價值大大凸顯。當一個新聞作品作為NFT進行發售,甚至能夠達到“供不應求”的狀態,某種程度來說,這更加體現了新聞作品的價值。對於新聞作品來說,其收藏價值和紀念意義也會大大凸顯。

第三,如《南華早報》所說,推出NFT項目或許能為傳統出版業帶來更高的透明度,從而一定程度改變媒體所面臨的信任危機。

假新聞與錯誤信息充斥網絡,同時缺乏公信力的報導不斷,推出NFT的方式或許能夠一定程度促進媒體從業人員的專業性,並保證他們對於新聞作品編輯的整個流程完整性。

第四,新聞機構與用戶之間的聯繫加強。 NFT賦予了新聞作品所有權,同時NFT一般具有數量限制,這種所有權以及“限量”特點讓用戶有一種“控制權”和“歸屬感”。

另外,NFT作為一種數字資產,實際上也給用戶帶來了一種身份象徵。

新聞作為特殊行業,其與用戶的聯繫通常是比較薄弱的,而新聞機構推出NFT,帶給用戶的是一種獨特數字體驗,用戶購買NFT新聞作品,體現的是其作為媒體忠實用戶的身份,實際上這就造就了一種聯繫。

還有一點便是社區的建設。如前文所提,媒體和用戶之間的聯繫通常是較為薄弱的,媒體機構便可以利用NFT建立屬於自己的社區。如此前提到的《時代》雜誌,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TIMEPiece」NFT持有者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社區,《時代》雜誌通過空投該NFT雜誌給該社區,就是一種建設社區的行為,這就加強了媒體與忠實用戶間的聯繫。

面臨的挑戰

實際上,對於新聞這一較為特殊的行業來說,發行NFT可能會有損媒體自身的信譽和權威。

新聞媒體在大眾眼中一般是屬於中立形象,而當媒體開始推出NFT,就意味著媒體機構也成為了這條利益鏈中的一環,所以當面臨負面事件時,新聞機構是否還會秉持嚴謹、公正態度去看待這些事件並報導?這一點可能會受到公眾質疑。

另外,當前新聞機構推出NFT的門檻還較高,NFT技術的普遍應用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推出NFT的新聞機構基本上都屬於行業中比較大型的新聞機構,且名聲威望較高,中小媒體想要推出NFT,相對來說難度較高。

當紙質報紙面臨消亡困境時,電子報刊出現了;當電視不再成為越來越多人必不可少的選擇時,新聞短視頻、網絡新聞直播就出現了。

這也從一定側面體現了傳統媒體與新事物融合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所以在“萬物皆可NFT”的背景下,新聞與NFT這一技術結合,或許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無論新聞機構如何進行技術的創新融合,內容永遠應該是其首要保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