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金融專家眼中加密企業應如何進行財務管理?

財務部門的目標應該是確保有適當的現金來防止時間、貨幣和地理上的不匹配。它不是一個尋求收益最大化的內部對沖基金。

在觀察了一些「金融專家」參與加密貨幣市場的情況後,我有了寫這篇文章的動力,他們對財務管理的最佳實踐表達了一些不尋常的看法。鑑於我的職業生涯中,有15 年左右的時間是在大型金融機構的財務職能部門度過,我可能比大多數人更有資格評論這個話題。加密貨幣領域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並不多見,所以我希望讀者可以學到一些東西;並且我有意將重點放在基礎知識上,以便非專業人士也能看懂。

我相信有人讀完這篇文章後,會抱怨這些建議太「無聊」,或者說我的觀點與加密貨幣無關;但歸根結底,財務部門的目標是管理一個公司的財務,無論好壞,確保始終有足夠的資金來支付已知(和未知)的負債。因此,從財政部的角度來看,「無聊」通常是最合適的策略。除了公司和協議,以下幾點也適用於擁有1000 萬甚至1 億美元以上持倉的加密貨幣「鯨魚」,他們希望降低風險,並創造被許多人視為理想的世代財富。

如果你在谷歌上搜索財資管理,你可能會發現一個充滿傳統術語的定義,大致是「財資管理的主要目標是計劃、組織和控制現金資產,以滿足組織的財務目標」。簡單地說,關鍵目標是確保公司始終有可用的現金(或其他流動資產)來支付需要支付的款項,同時也要努力使現金的收入最大化。大型企業的財務部門也會涉及其他次要活動,如對沖、發債等,但本文將只關注資產與負債管理這一主要活動。

現在看來,這個目標似乎相當簡單,但有一些因素導致它比最初看起來更具挑戰性。而對於加密企業,特別是完全沒有傳統經濟業務的純粹加密企業,能夠避免其中的一些因素。

時間性:財務部門必須管理的最大風險之一是資金進出的時間。

例如(沒有資金流入的情況),如果你有定期的月度支付,如工資,那麼將所有的現金鎖定數年以產生更多的收益是沒有什麼用的。另一方面,如果你唯一已知的流出資金是12 個月後的年度付款,那麼讓你的所有現金閒置是低效的。為了正確管理時間,重要的是要對未來一兩年的預期資金流入流出進行預測,然後以與之相匹配的方式構建財務策略。至少應該在一個活期賬戶中準備12 個月的關鍵運營費用(工資、水電、租金等)和一些緩衝資金,然後根據特定預測的具體細微差別來安排剩餘的資金。

貨幣錯配:不同種類貨幣的流入流出。

想像一家總部在美國的公司,用美元支付的材料生產產品,但隨後在網上將這種產品賣給了以英鎊支付的英國客戶。該公司現在有一個貨幣錯配,因為它有來自客戶的英鎊流入,但有美元流出給供應商。一個好的財務部門應該管理這種錯配,最好是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例如,讓我們想像一下,在流入和流出之間有一個很大的時間差,而且外匯非常不穩定,當你要向供應商付款時,從客戶那裡收到的價值可能無法覆蓋全部金額,所以需要進行對沖。在現實世界中,還有一些其它的問題,如封閉區域(如印度、馬來西亞),這使得外匯管理更加困難。鑑於加密貨幣兌換的便利性,它避免了很多類似的問題,但它不能避免另外一些問題。比如,一家公司用ETH 持有12 個月的工資,但用USDC 支付員工。如果ETH 價格下跌了50%,該公司現在只有6 個月的工資儲備,而不是12 個月。

地理環境:不同國家金融基礎設施的差異性。

讓我們繼續以「貨幣」為例,但稍作改變,公司將產品送往英國,並通過其在英國的分銷渠道直接向那裡的市場銷售。該公司必須向美國的供應商支付美元,但只能從一家位於英國的公司接收英鎊。因此,在確保英鎊被兌換成美元的同時,還要將其從英國轉移到美國。考慮到這兩個發達國家的銀行業務緊密結合,這並不難,但如果其中一個國家的金融基礎設施不太發達,或者是一個「封閉的區域」,這可能就會變得困難。顯然,對於一個完全的加密企業來說,這不是一個問題,因為財務部只是一個錢包,可以不受限制地從一個國家移到另一個國家。然而,隨著一家加密貨企業的成長,他們很可能最終在一個或多個國家擁有現實世界的辦公室(從而產生費用),所以這種風險也會出現。

當然還有其他問題,例如利率風險,但我認為上述三個問題是研究財務管理的基本要素時主要要考慮的。

將上述內容付諸實踐,一個「好的」財務部會是什麼樣子,反之,又會有哪些危險信號?

再想像一下,有兩家公司在同一天收到了1 億美元的資金,有的是來自傳統的融資回合,有的是來自某種代幣發行,有的甚至是NFT 鑄幣。我們可以假設這些公司有20 多名員工,都是用穩定幣支付工資。為了說明我的觀點,我故意把下面的例子說得很極端,但基本邏輯是一樣的。

公司A 把25% 的現金放在各種期限的賬戶中(但在短期賬戶中保持足夠的資金來支付未來一兩年的運營費用),25% 放在各種大市值的穩定幣中(賺取收益),30% 用於持有比特幣和以太坊,15% 放在其他「藍籌」加密資產中,最後5% 放在高風險投資組合中(種子輪、NFT 等)。

與此相反,B 公司用30% 買回他們自己的代幣,60% 分散到6 個不同的種子輪投資中,都有1-5 年的歸屬期(如果這些是WGT– 無價值的治理代幣,那就會更糟),最後的10% 用來為25 名創始員工每人買一個BAYC。

A 公司平衡了風險和收益,在牛市和熊市中都能保持其價值;也許能抓住一些牛市的上升空間,但更重要的是能抵抗熊市。他們的投資組合中的劣質資產被限制在5%,所以即使它變成了零,對業務運營的影響也是很小的。他們還有很大一部分現金或現金等價物,可以用來支付運營成本(尤其是工資)。

B 公司則有較高風險。如果市場出現重大和長期的衰退,他們的資產將大幅貶值,很可能導致公司無法繼續運營。由於沒有穩定幣儲存,所以當支付運營費用時,資產價格波動可能是一個問題。我認為,與A 公司的做法相比,以這種方式建立國庫的公司失敗的概率要高得多,因為他們似乎將收益最大化寄希望於於長期穩定之上。

因此,將上述內容總結為幾條啟示。

  1. 財務部的目標應該是確保有適當的現金來防止時間、貨幣和地理上的不匹配。它不是一個尋求收益最大化的內部對沖基金。

  2. 國庫資產的很大一部分應該保存在現金或類似現金的工具中,以便在緊張的時候容易獲得。

  3. 任何投機性的投資應該只佔整個財務部投資組合的很小一部分,所以如果它們歸零,也不會對公司的運營產生不利影響。

撰文:Merlion

編譯:DreamerJP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