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說中國互聯網大廠員工正在向Web3.0公司遷徙。
他們要逃離現有崗位,追尋新的革命理想。
2022年的Web3.0,那就是1999年的Web1.0。
看到這裡,差點一口老血噴了出來。
你活在什麼樣的平行世界?可以想像出這麼美好的未來。
放眼望去,國內哪有Web3.0的生態環境?
不說別的,Web3.0最底層的公鏈發展這麼多年了,一個成長起來的都沒有。
你能做什麼呢?你敢做什麼?你又能遷徙到哪裡去?
大廠員工注意了,這年頭,吃飽飯最重要。
別亂動,熬過2022年再說。
Web3.0的三種理解
那什麼是Web3.0,首先來理清這個問題。
刪繁就簡,可以從以下本質來理解。
第一種理解:
Web1.0為“可讀”(read);
Web2.0為“可讀+可寫”(read+write);
Web3.0則是“可讀+可寫+擁有”(read+write+own)。
舉例說明:Web1.0以門戶網站yahoo、新浪為代表,它提供信息給用戶;Web2.0則以博客、推特、微信、抖音為代表,它由用戶產生內容;Web3.0則是產生的內容數據由用戶擁有,而不是由平台控制。
看似小小的變動,但這是底層邏輯的更換,實際上隱藏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第二種理解:
Web1.0為“半中心化”;
Web2.0為“中心化”;
Web3.0則是“去中心化”。
舉例說明:Web1.0時代除中心門戶外個人網站也佔據半壁江山,兩者鼎立形成“半中心化”生態;Web2.0時代則形成信息孤島,大公司壟斷數據;Web3.0時代則是純粹“去中心化”,數據由用戶主宰。
第三種理解:
Web1.0、Web2.0為信息互聯網;
Web3.0則是價值互聯網。
Web1.0、Web2.0本質上是在傳遞信息,側重消費;而Web3.0則是在傳遞價值,創造財富。
所以,Web3.0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加入了區塊鏈技術的互聯網,它要逆轉現在互聯網“中心壟斷”難題,幫助用戶拿回自己的數據主權,從而在數字世界裡重新創造一個更高維度的互聯網世界。
2022年向Web3.0過渡的關鍵節點
如果真正理解以上變化,那麼就會明白Web3.0具有革命性。
我們可以直觀的得出以下一些結論:
-
它將重新打造一個基於數據的財富體系;
-
它將重構未來的跨疆域的數字支付系統;
-
出現真正跨產品平台操作的用戶數據庫;
-
出現基於私鑰不可篡改的數字身份;
-
每個人擁有自己的數據主權並自由支配;
-
它將在虛擬世界無摩擦實現全球範圍內的現代金融;
…………
這其中的每一項,都將給人類帶來一種全新變革。
互聯網的出現是人類技術重大革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這幾年談硬科技很多,但互聯網軟技術不可忽略。
Web3.0帶來的變革,是是未來20年大國之間的決戰舞台。
誰先理解並發展Web3.0,誰就有可能站在世紀新高地。
1993年,克林頓出台“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創造輝煌十年,獲得Web1.0和Web2.0在全球控制地位。直至今天,美國借助互聯網技術領導世界。
2022年,全球正處在Web2.0向Web3.0過渡的關鍵節點,誰在這個時刻建立一個完整Web3.0生態,誰就有可能在下一個20年領跑時代。
很多人喜歡談國運,這就是“國運”。
國運不是空口無憑賭出來的,而是認真奮鬥出來的。
“Web3.0戰爭”,已經逼近白熱化
Web3.0這麼重要,現在美國的發展情況如何?
華爾街有什麼佈局,矽谷又在如何盤算?
a16z,這個明星閃耀的矽谷風險投資機構,它是Web3.0領域的主導者。
2013年投資的Coinbase,在2021年上市時市值最高達858億美金;它投資的OpenSea控制著NFT市場大部分交易量,它主導的Yuga Labs公司公司創造了大名鼎鼎的“無聊猿”。如今,a16z已推出3支加密貨幣基金,募集資金總額超過30億美元。
今年4月1日,a16z還投資了一家跨鏈公司LayerZero Labs,這家野心勃勃的公司估值已達10億美元,未來在Web3.0世界又可能是頂尖掠食者之一。
除了a16z,全球最大的風險投資之一的紅杉資本2022年共投資了20家Web3公司。它的競爭對手Coinbase Ventures,這家有著天生Web3.0基因的投資公司在今年投資了80家公司,作為產業前哨戰的資本勢力,正在急分奪秒進行佈局,“Web3.0戰爭”已經逼近白熱化。
…………
以上只是美國Web3.0佈局浮在水面上的一部分,他們已經時不我待真槍實彈的干上了。
中國的佈局在哪裡?
而中國呢,看到了Web3.0的佈局嗎?
公鏈在哪裡?錢包在哪裡?跨鏈在哪裡?時間戳的身份驗證在哪裡?
DeFi合約在哪裡? DAO公司在哪裡?圖靈機在哪裡? NFT公司在哪裡?
唯一一個發展得相對較好的Web3.0產品——“數字藏品”,還在一天天的自我閹割。
好好的一個正經人,非得被折騰成一太監。
中國的企業在哪裡,市場化的戰力在哪裡?遠景的佈局在哪裡?
那些在互聯網時代創造了輝煌戰績的公司,真的看不到Web3.0的前景嗎?
答案:當然不是。
阿里巴巴早年收購的《南華早報》成立了NFT公司“Artifact Labs”;
騰訊投資澳大利亞一家基於Web3.0技術的遊戲初創公司Immutable,估值25億美元;
TikTok(抖音海外版)加入到Immutable X中,推出帶有Immutable X的NFT。
…………
NFT架構
看到了嗎?就算中國的企業出手,也是在海外出手。
為什麼呢,Web3.0這種全球性的大趨勢,國內的精英看不到?
當然也不是,原因在哪裡?
按照邏輯來說,東方這片互聯網沃土,應該與美國在Web3.0正面硬剛甚至藉機超越,這本來是一個極好機會。
可這片盛開著Web1.0和Web2.0之花的土,在Web3.0時代靜悄悄,靜得有點讓人窒息,為什麼?
為什麼呢?簡單的總結下為以下幾點:
-
不研究技術本質,對區塊鏈底層通證一律視為洪水猛獸;
-
不研究未來趨勢,發現一點問題馬上採取“因噎廢食”的管理;
-
不分析具體原因,出現一個異類馬上一刀切“寧可錯殺,不可放過”;
-
沒有任何法律約束,所有的嚴控和監管都是模糊的反复無常;
…………
這樣的監管生態,哪個企業不害怕,哪一個Web3.0的創業者不戰戰兢兢。
所以,這樣的創業環境,怎麼可能產生出Web3.0的中國生態。
在這個時代你讓人家離開大廠去進行Web3.0創業,豈不是誤人子弟。
Web3.0,極客的世界
我的一個朋友,很早就在區塊鏈世界創業。
從2013年開始,就做過各種技術方向的創業,當然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但Web3.0的確是太吸引人了,對一個技術員來講,那不僅僅是互聯網升級,那可真是一個極客的世界。
現在他決定做一個錢包,對標的產品就是METAMASK。
一個好的錢包將來可是互聯網世界的入口,也有可能成為元宇宙的入口,這實在是太酷了。
現在如果不做,就來不及了,他所知道在這方面創業的團隊,至少不低於20個。
但在國內是不可能完成這種VIE架構的創業的,所以他決定下半年去新加坡,離開這個熟悉的城市。其實這裡本來有足夠的技術人才儲備,可是風險是不可預測的,隨便一個舉報你就被折騰得死去活來,最終運營的話也必須是海外的,待在國內也做不了任何事情,還是早點選擇去那邊吧,這就是Web3.0創業的代價。
我問為什麼不去香港呢,近一點也方便?他搖了搖頭,有點黯然,還是去新加坡吧。
不是怕監管,而是怕沒有邊界的監管
還有一個朋友,他對軟硬件都有研究,也有自己的公司。
他做的礦機,已經賣到非洲去了。
因為技術底層涉及到算力,所以對5G、邊緣計算、區塊鏈都有涉及。
智能合約運行機制
在他看來,進入Web3.0世界是他人生最後的機會了。
在Web3.0時代他才可能去超越傳統的壟斷互聯網公司,借用以區塊鏈技術實現“用戶獨立”“保護隱私”“奪回數據”,才能創造人生高光時刻。
可這些創業老兵都知道,Web3.0多少要涵蓋到Publicblockchains(公鏈)、Token(同質化通證)、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Fi(去中心化金融)、NFT(非同質化代幣)這些領域,但從中國的現實環境來看,每一個都有可能是雷區。
他說先去澳門過渡一下,後來說去新加坡,最後竟然選擇了阿聯酋。
也不知道是不是開玩笑,他發來一張與“頭頂一塊布,不是恐怖就是富”的阿拉伯人的合影。
並且非常自豪的說:在這裡開公司,親王都要接見我。
類似這樣的Web3.0企業,離開的真不少,大多數去了新加坡。
當然也有一些還留在國內,這些技術公司基本的態度基本一致,其實不是怕監管,而是怕隨性的監管,沒有邊界的監管,沒有法律條文的監管。
要么離開,要么死去
中國早期的Web3.0起步並不晚,甚至可以說走在世界前沿。
以最重要的Web3.0基礎設施公鍊為例,來回顧下早期中國技術極客在這方面的嘗試。
8年前,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來中國的時候,在深圳雨傘咖啡,V神只是眾多中國區塊鏈企業創始人眼中的一個大男孩,他在上面的溫吐演講完全激不起大家興趣。
6年前,以太坊公鏈發布以後,眾多的中國公鏈也應運而生,搶灘新大陸,小蟻、唯鏈、比原、量子、本體、元界、波場等等百花齊放。
各類公鏈發展到今天,以太坊(Ethereum)公鏈站在金字塔尖;
各類協議如ERC20(同質通證)、ERC721(非同質通證)、ERC-1155(非同質通證進化版)、EIP-1559(燃燒協議)、EIP4844(數據分片)層出不窮。
以太坊2.0 Serenity架構圖
以太坊已形成了的金融帝國,有Uniswap、Sushiswap這樣的交易所,也有Maker、Compound這樣的銀行,還有CryptoPunks這樣創造奇蹟的NFT,黑底白字的LOOT也一夜火爆,甚至還有Axie Infinity、The Sandbox、Decentraland這樣充滿想像力的遊戲社區。
可中國的公鏈已經沉默無聲,只有幾隻流落海外的公鏈,還在演繹自己的傳奇,希望打破以太坊的一家獨大。
企業家有自身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的確急功近利,但全是企業家的問題嗎?國內的公鏈能做什麼呢?就算你為一家企業提供NFT服務,也只能悄悄的把自己閹割成聯盟鏈。
如果放開手腳去打拚,幻核、鯨探這樣的數字藏品平台也將進軍世界,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如小媳婦一樣,躡手躡腳。
為什麼呢,這麼多年來國內的Web3.0企業得出一個不敢公開的結論:要么離開,要么死去。
元宇宙背後的Web3.0
知道中國創業者為什麼一直想做元宇宙嗎?
除了元宇宙本身是技術結晶,具有遠景規劃之外,還有一個很核心的原因,那就是大家避免直接談到Web3.0。
一旦談到Web3.0,必然談到區塊鏈,談到區塊鏈,必然談到加密技術,談到加密技術,必然會與cryptocurrency(加密貨幣)相關,最後又會涉及到最底層的Token,那麼這條路是走不下去的。
所以,乾脆直接跨越Web3.0,進軍元宇宙,因為在元宇宙的世界可不僅僅有Web3.0,還有5G+AI+XR+雲計算,虛幻引擎技術、腦機接口,人工智能,邊緣計算,3D操作系統等,這樣就會淡化掉Web3.0概念,讓更多人可以接受元宇宙。
可在元宇宙的世界裡,那些熟悉技術底層的極客,誰不知道元宇宙中的核心要素“數字身份”“經濟體系”都與Web3.0息息相關呢?
即使元宇宙經過重重偽裝,後退數步,創業者仍然可以感覺得到,元宇宙項目在往前走時仍然存在著重重阻力。
這樣的一個Web3.0創業生態,你覺得它能在中國落地生根嗎?
結語
Web3.0是世界性的趨勢,這一點誰也擋不住。
美國那邊已經在百花齊放了,中國怎麼辦?
這20多年來Web在中國發展,可以說點點滴滴都還歷歷在目:
通過引入Web1.0技術拉近了與美國的距離,產生了很多優秀企業;
通過開發Web2.0技術開始走向世界前列,有些公司開始引領全球;
可今天面對Web3.0技術時,卻萬馬齊喑、束手束腳。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不反思一下嗎?
任何一種偉大技術的引進,不可能沒有風險。
上世紀90年代引入Web1.0技術時難道就沒有風險?但不能因為有風險然後就將孩子和髒水一起倒掉。這樣的監管方式顯得懶惰且愚蠢。
中國若想不落後於美國,形成自己的Web3.0生態。
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
好好理解區塊鏈本質,別將加密產業一律視為洪水猛獸;
-
要將個體和整體分開來看,別動輒對整個行業一刀切;
-
多聽取Web3.0行業者建議,再製定有效的管理體系;
-
形成明確的法律制度,讓創業者知道做事的邊界;
-
打擊那些真正的龐氏騙局,對破壞生態者不要放過。
…………
否則,最優秀的Web3.0創業者只能走向海外,多年積累下來的Web生態也只會自我閹割,本來一把Web3.0的好牌,卻因為自己反复折騰,最終走向死局。
這可真不是一個小問題,想像一下,如果20年前中國錯過了Web1.0時代,這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樣的損失?無法想像,不可想像。
所以,Web3.0不可失去時不我待,一定要在法制和市場上迅速構建一個完整生態。
另外告誡那些創業者,先讀懂Web3.0的中國生態。
在這樣一個前景並不明朗的時空裡,一定以求生為主。
如果你想離開大廠,要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