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ndrea Chang,NGC Ventures 合夥人
編譯| PANews
來源:Unsplash
創作者經濟被定義為一種圍繞獨立內容創作者的經濟模式,市場規模逾1000億美元,它一直是現有社交平台的支柱,為創作者本身、也為僱員及合作品牌創造了大量機會。
正如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說,創造者經濟對元宇宙的運營至關重要,它與虛擬形象/頭像、虛擬經濟和遊戲等其他組成元素息息相關,對於創業公司和成熟公司的產品開發都會產生影響。
本文中,我們將重點分析元宇宙能如何推動創造者經濟發展,以及元宇宙版本的創造者經濟與我們耳熟能詳的主流社交媒體的創作者經濟有何差別。
當前社交媒體平台的創作者經濟來源:Doug Sharpio
元宇宙版創造者經濟的關鍵元素
對於創作者而言,社交媒體等Web2.0平台為他們提供了內容變現及社區互動渠道。對於品牌而言,創作者能幫助他們以傳統渠道難以比擬的深度和頻率,開展針對特定群體的營銷。而在元宇宙版本中,創作者-平台-受眾三方的關係更加民主,也更加多變,參與者將獲得更多自主權,尤其是在“社區向”元宇宙項目中。在元宇宙應用中,受眾有更多與創作者的作品互動的空間,而隨著更多工具的推出,受眾自己也能成為創作者。例如,融資最多的元宇宙遊戲之一《The Sandbox》提供了各種工具,幫助開發者構建遊戲、3D資產及銷售NFT,創作者可獲得95%的銷售分成。
相比當前的社交媒體,一個有趣的差別在於,受眾有更多機會與創作者互動,甚至成為合作夥伴,共同追求團隊目標,例如一起玩遊戲和推廣社交代幣/數字資產等。
創作者如何通過元宇宙應用受益
更廣泛的內容類別
相比現有平台,元宇宙應用帶來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創作者可以在一個虛擬空間裡構建自己的內容,不論是虛擬土地還是虛擬建築物,這為3D藝術家創造了全新需求。正如我們在上一篇關於元宇宙文化的文章中所述,虛擬形象/頭像和數字服裝等虛擬資產可望孕育出新的創作者類別。其中,我們預計與音樂和遊戲相關的基礎設施和內容將迎來更多需求,一些現有平台已經展露出此類趨勢。
來源:GWI
我們還預計,隨著硬件用戶體驗的改善,人們將在元宇宙中度過更多時間,這將進一步促進商務和教育等非娛樂類應用的發展。比如,Mesh for Teams作為微軟的企業元宇宙,致力於將大部分線上會議轉移至3D環境。
減少對品牌銷售的依賴
創作者高度依賴品牌獲取收入,主要原因在於:品牌談判條款更靈活、頭部明星占據優勢(與名流合作的奢侈品牌預算豐富)、多數平台有嚴格的利潤分享限制(創作者需要觸及一定數量的受眾群,才能達到基礎收益分享標準)。但藉由新的活動形式和虛擬參與方式,元宇宙應用有望改變這一高度依賴局面。例如,創作者可構建自己的元宇宙內經濟,並有更多機會向粉絲出售虛擬物品。
為創作者提供更高的回報投入比
據數字身份管理服務商Linktree今年4月的最新調查,全職創作者中僅12%年收入超過5萬美元,46%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例如,Instagram的最新“徽章”允許創作者的直播觀眾購買和使用額外功能,但前提是創作者至少有1萬粉絲,而且蘋果App Store還要抽成30%。在Youtube上,平台收取45%的廣告分成後,每月觀看次數達2萬次的創作者月收入約500美元。
元宇宙版本的創作者經濟能為創作者帶來更多賺錢方式,包括可利用更豐富的數字資產以及去中心化元宇宙應用的優勢,通過可觀的代幣分享和NFT發售獲得回報。
來源:Linktree
啟示:Web3.0的去中心化元宇宙將為創作者解鎖更多機會
中心化社交媒體平台之所以能收取如此高的費用,一大原因就是他們在全球市場上擁有海量受眾。儘管平台分成高達30%-50%,但創作者沒有更好的選擇,平台也缺少降價的競爭和動力。 Web3有望改變這一格局,因為多數發行代幣的早期初創公司都會保留代幣發行量的20%-50%,專門用作生態系統增長基金,其中很大比例會分配給內容創作者和早期社區成員。
持有這些代幣的創作者就像新興平台的股東,他們更有動力推廣相關服務和進行內容創作。例如,Rally等Web3平台允許創作者免費設計自己的社交代幣經濟,由此,創作者的粉絲不僅能支持他們的創造力,還能通過持有代幣成為股東,分享社交代幣的收益(或分擔風險)。在元宇宙環境中,該機制還有望進一步深化,因為數字資產獎勵可從代幣擴展至虛擬土地、NFT藝術品等等。 Decentraland等開放元宇宙擁有自己的土地經濟,創作者可購買土地,建造虛擬場所,然後出租或出售給他人。
在去中心化的元宇宙中,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也會有所不同。主流社交平台的注意力經濟往往是一種零和遊戲,每位創作者多多少少都是受眾眼球的爭奪者,而在去中心化元宇宙平台,創作者說到底都是新平台的股東。因此,我們預計會出現更多跨界合作,進一步拓展去中心化元宇宙的內容多樣性。
雖然這些去中心化的元宇宙應用,包括遊戲、社交空間和元宇宙平台,談論與中心化平台的競爭還為時過早,但長遠看,隨著更多選擇和收益的浮現,它們整體有望激勵創作者向其他平台遷移。畢竟,每一場新的技術浪潮都會催生新的消費應用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