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來大熱的元宇宙,將為這個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
近日,埃森哲發布了最新的《技術展望2022》報告。報告顯示,擴展現實(XR)、區塊鏈、數字孿生和邊緣計算等多種技術的發展,為塑造企業級元宇宙奠定了基礎,並將改變未來十年人們的生活和企業發展。
在埃森哲方面看來,元宇宙從場所和數據所有權的角度對“互聯”維度進行了新的詮釋,在網絡、編碼、算力等方面,給企業帶來新的商機和挑戰。但與此同時,作為新興事物,元宇宙的崛起也伴生數據權、數據保護等新問題。
元宇宙:一個技術綜合體
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在過去連續22年的技術展望發布中,埃森哲均關注於前沿技術領域。然而今年,埃森哲的技術展望首次聚焦於元宇宙這個更偏概念性的事務。
在埃森哲大中華區企業技術創新事業部總裁賈縉看來,元宇宙是過去所用技術的綜合體。 “在元宇宙上我們會討論云,會討論人工智能,會討論擴展現實,會討論區塊鏈,會討論數字孿生、邊緣計算、物聯網,所有的這些技術構成元宇宙最基本的合成要素。”賈縉稱。
賈縉指出,作為Web3.0的新領域,元宇宙將對互聯網的“互聯”進行新的詮釋。一個是場所互聯,即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連接,涉及雲、數字孿生和邊緣計算等技術。賈縉提到,寶馬的數字孿生工廠使世界各地的專家都可以身臨其境,“不管物理的工廠在哪兒,都可以到新的工廠去看去調試生產線,去看工廠的設計。”
另一個則是所有權的互聯。 “在過去,所有的數據其實是不在用戶手上的,平台在掌握了消費者數據或個人數據的情況下,其實是妨礙了用戶的一些權益,同時也妨礙了客戶跨平台的體驗。”賈縉認為,元宇宙會對數據資產和數據權進行定義,顛覆目前數據所有權的現狀。
而在元宇宙對互聯方式的變革下,企業需要考慮四個方面。 “未來網絡”將改變虛擬世界的運作模式,數據所有權將重塑生產和消費的關係;“編碼世界”裡,萬物皆可用編程控制。與此同時,“虛實共生”的技術越來越受重視;“無限算力”的賽道上,高性能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正被探索。
這些變化,給企業帶來新的商機。 “未來我們很可能離不開元宇宙,所以在跨越過程中企業需要全方面進行變革,”賈縉指出,“雖然現在還有諸多技術不成熟,但對於企業經營者而言現在就需要開始思考。”
企業端應用前景廣闊
在元宇宙大熱的背景下,國內外已有一起企業開始在元宇宙領域進行佈局。
2021年,Facebook正式改名為Meta,宣布進軍元宇宙,其第一家“元宇宙”實體店將於今年5月開業;國內也有不少打著“元宇宙”名號的app雨後春筍般崛起:百度的“希壤”、360的“N世界”、目前已下架的社交軟件“啫喱”等。
儘管目前用戶能感知到元宇宙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於消費端,但埃森哲非常看好企業端應用的潛力。賈縉指出,在用戶交互、員工協作、產品和服務、生產和銷售、企業和運營等方面,元宇宙會帶來全方位的變革。
埃森哲本身就已開始進行嘗試。據介紹,去年埃森哲採購了6萬台AR設備,實現員工在元宇宙場景內交流與培訓。賈縉指出,在元宇宙應用的過程中,企業可根據需求及目的選擇應用場景。 “埃森哲是用在員工方面,寶馬就用在了生產方面,耐克或者是資生堂用在了和客戶互動的方面。”
埃森哲大中華區商業研究院院長邱靜認為,從體驗的角度看,C端偏向於各種沉浸式的體驗,而對於B端來說,數字孿生是最直接、最現實的落地場景。 “其實這兩個都是(要)首先把連接做好,連接做好之後下面有更好的體驗層,大家在體驗層上不管是C端消費者的個人體驗,還是說B端企業的一些工廠的運行等等,都可以有一個比較好的體驗的提升。”
然而,入局元宇宙並非易事。 Meta的上市公司Meta Platforms(NASDAQ:FB)在今年一季度財報中披露,報告期內營收279億美元,同比增長7%;淨利潤則從去年一季度的95億下跌至今年一季度的75億,同比下降21%。報告稱,其元宇宙板塊戰略和投資不順,對業務、聲譽、財務狀況或產生不利影響。
小企業想進軍元宇宙,更是難以一步登天。賈縉表示,所有的嘗試都要從基礎做起,比如在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要打好應用基礎。
“多元宇宙的提出並沒有完全顛覆現在企業要做的事情,只不過是提示今後的方向,”賈縉補充道,“如果信息系統都沒有很好的雲支撐的架構,或者說對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應用還沒有浸透到企業的方方面面,一步踏到多元宇宙是有一些吃力的”。
在他看來,企業現階段更應該堅定不移地做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投資,從組織架構、IT架構到人員培養加速數字化轉型。此外,賈縉認為,儘管市場一片藍海,然而元宇宙的周期相對長遠,會聚焦於未來十年。
騰訊總辦成員、高級副總裁馬曉軼近日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校友會上做分享交流時也表示,現在討論元宇宙的細節還太早,實現元宇宙的一些關鍵技術會在2025-2027年之間大規模面世,而真正鋪開來做,要等到2030年。
負責任的元宇宙?
在元宇宙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也開始出現新問題,數據權所涉安全性便是其中之一。
諸如當前較火的NFT,便是基於分佈式記賬的原理,記錄特定客體的初始發行者、發行日期及流轉信息,每個NFT都獨一無二。然而,當信息變得越來越虛擬,新的信任危機又出現了。
2022年4月20日,國內NFT侵權第一案在杭州互聯網法院開庭,原告奇策公司訴被告某科技公司在其經營的“元宇宙”平台上,有用戶鑄造並發布的“胖虎打疫苗”NFT數字作品與漫畫家馬千里在微博發布的插圖作品完全一致,侵害了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法院判決被告立即刪除涉案平台上發布的“胖虎打疫苗”NFT作品,同時賠償奇策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合計4000元。
杭州互聯網法院審理認為,被告經營的“元宇宙”平台作為NFT數字作品交易服務平台,未盡到審查注意義務。 NFT數字作品鑄造、交易包含對該作品的複制、出售和信息網絡傳播三方面行為。如果NFT數字作品存在權利瑕疵,不僅將破壞交易主體及涉案平台已經建立的信任機制,還嚴重損害交易秩序確定性以及交易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動搖了NFT商業模式下的信任生態。
賈縉指出,在元宇宙真正落地增長的時候,所有企業都需要關注信任、真實、善和可持續性。 “信息越來越變得虛擬,我們企業不僅僅是企業內部的數據的保護,同時還有對別人信息的保護以及對整個元宇宙建設的貢獻,這些責任也是企業要去考慮的。”
“隨著萬物都可以編程,所有的世界、虛實都結合在一起,這麼多東西互聯在一起,安全和隱私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邱靜表示,“我們怎麼樣產生負責任的內容,我們怎樣產生負責任的規則,其實對大家可能都是一個很新的話題,企業應該要承擔更多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