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你第一次聽說比特幣的時候嗎?也許對你來說它是一種微弱的關於一種將改變一切的新技術的嗡嗡聲。當那些早早入場的人突然積累了一筆小財富時,也許你會感到一種FOMO 的刺痛——即使不清楚這些“錢”可以合法地花在什麼地方(真的很貴的披薩?)。也許你只是想知道你的公司是否應該制定加密策略,即使你並不真正關心它。
最有可能的是,在比特幣引起你的注意後不久——無論何時——就發生了崩盤。每隔一兩年,比特幣的價值就會暴跌。每次它暴跌時,懷疑論者都急於將其視為已死,指責它一直是書呆子和騙子的騙局,只不過是技術自由主義者和討厭銀行的人推動的一種邊緣好奇心。他們會爭辯說,比特幣從來沒有一個與真正的科技公司結合起來的未來,然後他們會忘記它,繼續自己的生活。
當然,它還會回來。
比特幣現在似乎無處不在。在我們關注的所有需求中,我們中的許多人沒有註意到加密貨幣正在慢慢滲入主流。直到拉里·大衛(Larry David,美國知名喜劇演員) 突然在超級碗期間推銷它們;像帕里斯·希爾頓、湯姆·布雷迪和傑米·福克斯這樣的明星在廣告中兜售它們;一個受華爾街啟發的、慶祝加密貨幣的機器人公牛在邁阿密亮相。最初是一種好奇,然後是一種投機利基,現在已經變成了大生意。
然而,Crypto 只是冰山一角。其底層技術區塊鏈被稱為“分佈式賬本”——一個由計算機網絡(而不是單個服務器) 託管的數據庫——它為用戶提供了一種不可篡改的、透明的存儲信息的方式。區塊鏈現在正被部署到新的領域:例如,創建具有唯一性的數字對象的“數字契約”所有權記錄,也即NFT (非同質化代幣)。 NFT 在2022 年爆發,憑空創造了410 億美元的市場。例如,去年Beeple 的數字藝術作品在佳士得拍賣會上以6900 萬美元的高價售出,引起了轟動。該技術還有更多前沿的用例,比如DAO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像無領導者的企業一樣運作:DAO 組織籌集和花費資金,但所有決定都由成員投票決定,並通過編碼規則執行。比如,ConstitutionDAO 最近籌集了4700 萬美元,試圖購買一份稀有的美國憲法副本。 DeFi (去中心化金融,旨在重塑全球金融體系) 的倡導者正在遊說美國國會,並展望一個沒有銀行的未來。
這些努力的總和被稱為“Web3”。這個綽號是對通過使用區塊鏈更改信息存儲、共享和擁有方式來重組web 工作方式的項目的方便簡寫。從理論上講,基於區塊鏈的網絡可以打破誰控制信息、誰賺錢、甚至網絡和企業如何運作的壟斷。支持者認為,Web3 將創造新的經濟、新的產品類別和新的在線服務;它將使民主回歸網絡;這將定義互聯網的下一個時代。就像漫威的反派滅霸一樣,Web3 是不可阻擋的。
真的如此嗎?不可否認的是,精力、金錢和人才正在湧入Web3 項目,重塑web 是一項重大任務。儘管前景光明,區塊鏈在這裡要想成為霸主還面臨著重大的技術、環境、倫理和監管障礙。越來越多的懷疑論者齊聲警告說,Web3 充斥著投機、盜竊和隱私問題,中心化的拉力和新型中介機構的擴散已經破壞了去中心化網絡的烏托邦式的宣傳。
與此同時,企業和領袖們正試圖弄清楚這個快速變化的環境的潛力和陷阱,它可能會給處理得當的組織帶來豐厚的回報。許多公司正在試水Web3,雖然有些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功,但一些知名公司發現他們(或他們的客戶) 不喜歡這種氛圍。當然,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Web3 是什麼:在2022 年3 月LinkedIn 上對《哈佛商業評論》讀者進行的一項非正式調查中,幾乎70% 的人說他們不知道這個詞的意思。
歡迎來到令人困惑的、有爭議的、令人興奮的、烏托邦式的、充滿詐騙的、災難性的、民主化的、(也許) 去中心化的Web3 世界。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
從Web1 到Web3
互聯網誕生初期:由電線和服務器組成的物理基礎設施,使計算機和坐在它們前面的人能夠相互交談。美國政府的阿帕網(ARPANET) 在1969 年發出了第一條信息,但我們今天所知的Web 直到1991 年才出現,那時HTML 和URL 使用戶能夠在靜態頁面之間導航。可以將其視為只讀模式的Web,即Web1。
在21 世紀初,情況開始發生變化。首先,互聯網變得更具交互性;這是一個用戶生成內容的時代,也即讀寫網絡的時代。社交媒體是Web2 的一個關鍵特性,Facebook、Twitter 和Tumblr 定義了在線體驗。 YouTube、維基百科和谷歌,以及對內容的評論功能,擴展了我們觀看、學習、搜索和交流的能力。
Web2 時代也是一個中心化的時代。網絡效應和規模經濟造就了明顯的贏家,而這些公司(其中許多已在上文提及) 通過蒐集用戶數據並出售給針對這些數據的定向廣告,為自己和股東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財富。這使得這些服務可以“免費”提供,儘管用戶最初並不理解這種交易的含義。 Web2 還為普通人創造了新的賺錢方式,比如借助共享經濟,或者通過成為互聯網上有影響力的人(網紅) 而大賺一筆。
但在當前的Web2 系統中有很多值得批評的地方:擁有集中或近乎壟斷權力的公司往往沒有負責任地行使權力,現在意識到自己就是產品的消費者越來越不願意放棄對個人數據的控制,而且定向廣告經濟可能只是一個脆弱的泡沫,對廣告商的實際作用微乎其微。隨著網絡的發展,許多人開始懷疑Web 是否還有更好的未來。
這就把我們帶到了Web3。這一願景的提倡者將其標榜為一種深層次的更新,將糾正Web2 的問題和不良動機。擔心隱私嗎?加密錢包可以保護你的在線身份。審查呢?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以不可篡改的方式透明地存儲所有內容,防止版主突然介入刪除違規內容。中心化問題?可以對你所投入時間的網絡所做的決定進行真正的投票。更重要的是,你將獲得一些有價值的股份——你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所有者。這就是Web3 讀/寫/擁有網絡的願景。
那麼,Web3 究竟是什麼?
Web3 的種子是在1991 年種下的,當時科學家W. Scott Stornetta 和Stuart Haber 啟動了第一個區塊鏈項目——一個給數字文件打時間戳的項目。但這個想法直到2009 年才真正紮根,當時比特幣是在金融危機之後(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此次金融危機的回應) 由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 的發明者推出的。
比特幣及其底層的區塊鏈技術是這樣工作的:這種加密貨幣的所有權在一個共享的公共賬本上被追踪,當一個用戶想要進行轉賬時,“礦工”通過解決一個複雜的數學問題來處理交易,向區塊鏈中添加一個新的數據“區塊”,並因此獲得新發行的比特幣作為獎勵。
雖然比特幣鏈僅用於貨幣,但更多新的區塊鍊網絡提供了其他選擇。以太坊於2015 年推出,它既是一種加密貨幣,也是一個可用於在其上構建其他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項目的智能合約平台。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之一Gavin Wood 將以太坊描述為“一台全球計算機”,其算力分佈在全球各地,且沒有人控制該網絡。如今,在十多年後,區塊鍊網絡的支持者們宣布,Web3 作為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
簡單地說,Web3 是加密貨幣的擴展和延伸,以新的方式使用區塊鏈達到新的目的。區塊鏈可以存儲錢包中代幣的數量、智能合約的條款或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s) 的代碼。並非所有的區塊鏈都以相同的方式工作,但一般來說,加密貨幣被用來激勵礦工處理交易。在像比特幣這樣的PoW (工作量證明) 鏈上,解決處理交易所需的複雜數學問題從設計上來說是能源密集型的;相比之下,在更新且越來越常見的PoS (權益證明) 鏈上,處理交易只需要在區塊鏈中質押了加密貨幣的驗證者同意交易是合法的——這一過程明顯更有效率。在這兩種情況下,交易數據都是公開的,儘管用戶的錢包只能通過一個加密生成的地址來標識。區塊鍊是“只寫”的,這意味著你可以向它添加數據,但不能刪除數據。
Web3 和加密貨幣運行在所謂的“無須許可的”區塊鏈上,這種區塊鏈沒有中心化控制,不要求用戶信任或了解其他用戶就能與他們進行交易。當人們說區塊鏈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在談論這個方面。風險投資公司a16z 的合夥人、Web3 最重要的倡導者和投資者之一Chris Dixon 借用了Web3 顧問Packy McCormick 的定義,他說:“Web3 是由構建者和用戶擁有的互聯網,由Token 提供激勵。”這是一件大事,因為它改變了當今網絡的基本動態,即公司傾向於盡可能地榨取用戶的每一點數據。 Chris Dixon 表示,Token 和共享所有權解決了“中心化網絡的核心問題,即價值由一家公司積累,而該公司最終會與自己的用戶和合作夥伴發生衝突。”
2014年,Gavin Wood 寫了一篇基礎性的博客,在其中他概述了自己對新時代的看法。他說道,Web3 是“對我們已經使用網絡做的事情的再想像,但對各方之間的交互採用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模型。我們認為應該公開的信息,我們就會公佈。我們認為大家都達成共識的信息,就放在一個共識賬本上。我們認為是隱私的信息,我們會保守秘密,從不透露。”在這個願景中,所有的通信都是加密的,身份都是隱藏的。 “簡而言之,我們設計這個系統是為了從數學上實施我們之前的假設,因為沒有政府或組織可以合理地被信任。”
從那時起,這個想法不斷發展,新的用例開始出現。 Web3 流媒體服務Sound.xyz 向藝術家承諾帶來筆更好的交易;基於區塊鏈的遊戲,比如類似Pokémon 的P2E (邊玩邊賺) 遊戲Axie Infinity,讓用戶在遊戲過程中賺錢;所謂的“穩定幣”,其價值與美元、歐元或其他外部參考貨幣掛鉤,一直被稱為全球金融體系的升級版;Crypto 作為一種跨境支付解決方案已經獲得了吸引力,尤其是對處於不穩定環境中的用戶而言。
“區塊鍊是一種新型的計算機,” Chris Dixon 對我說道。就像我們花了數年時間才了解到PC 和智能手機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使用技術的方式一樣,區塊鏈也處於一個漫長的孵化階段。現在,他說道:“我認為我們可能正處於Web3 的黃金時期,所有的企業家都在進入這個時期。”儘管像Beeple 一樣令人瞠目的標價吸引了很多關注,但事情遠不止如此。 Chris Dixon 指出:“我現在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圍繞社區的小型項目,”比如Sound.xyz。雖然規模一直是Web2 公司的關鍵衡量標準,而參與度則是Web3 可能取得成功的更好指標。
Chris Dixon 對Web3 的未來下了很大的賭注。他和a16z 從2013 年開始投資這個領域,去年向Web3 公司投資了22 億美元。他希望在2022 年將這一數字翻一番。在2021 年,致力於Web3 代碼的活躍開發者數量幾乎翻了一番,達到了大約18000 人——考慮到全球的開發者數量,這個數字並不是很大,但仍然值得關注。也許最重要的是,Web3 項目已經成為時代精神的一部分,而且這股熱潮是不可否認的。
但正如Theranos 和WeWork 等高調的、自我滅亡的初創公司提醒我們的那樣,轟動並不代表一切。那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你應該注意什麼?
Web3 對公司可能意味著什麼
Web3 與Web2 有一些關鍵的區別:用戶不需要為他們訪問的每個站點單獨登錄,而是將使用一個攜帶他們信息的集中身份(可能是他們的加密錢包)。他們將對自己訪問的網站有更多的控制權,因為他們可以賺取或購買Token,這些Token 允許他們對決策進行投票或解鎖功能。
目前還不清楚產品是否符合宣傳要求。關於Web3 規模化後的樣子的預測還只是猜測,但有些項目已經發展得相當大了。 Bored Ape Yacht Club (BAYC)、NBA Top Shot 和加密遊戲巨頭Dapper Labs 都建立了成功的NFT 社區。 Coinbase (用於購買、銷售和存儲加密貨幣) 和OpenSea (最大的加密收藏品和NFT 數字市場) 等清算所為幾乎沒有技術知識的人創建了Web3 入口。
雖然微軟、Overstock 和PayPal 等公司已經接受加密貨幣多年,但最近流行起來的NFT 是各大品牌目前在Web3 上試驗的主要方式。實際上,NFT 是契約、真實性證書和會員卡的混合體。它可以授予持有者對數字藝術的“所有權” (通常,所有權被記錄在區塊鏈上,並有一個指向某個圖像的鏈接) 或對一個團體的權利或訪問權。 NFT 可以在比加密貨幣更小的規模上運作,因為它們可以創建自己的生態系統,只需要一個從項目中發現價值的社區。例如,NFT 棒球卡只對某些收藏者有價值,但這個群體真的相信它們的價值。
傳統公司對Web3 最成功的嘗試是創建社區或進入現有的社區。以NBA 為例:Top Shot 是一個傳統品牌的首個NFT 項目,它為球迷提供了購買和交換被稱為“moments” (NBA 球員的經常時刻,比如勒布朗·詹姆斯的扣籃) 的NFT 收藏品,功能類似於交易卡。它的成功是因為它為球迷們創造了一種新的社區空間,他們中的許多人可能已經在收集籃球卡了。
耐克(Nike)、阿迪達斯(Adidas) 和安德瑪(Under Armour) 等其他領先品牌也在現有的收藏家社區中加入了一個數字層。這三家公司都提供了可在虛擬世界中使用的NFT,例如,允許所有者用於為虛擬形象裝備,或者授予現實世界中的產品或獨家街頭服飾的權利。其中,阿迪達斯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裡售出了價值2300 萬美元的NFT,並立即在OpenSea 上創建了一個轉售市場,就像你在少量新鞋投放後看到的那樣。同樣,《時代》雜誌也啟動了一個NFT 項目,以建立一個利用該雜誌深厚歷史底蘊的在線社區。
無聊猿遊艇俱樂部(BAYC) 是NFT 項目走向主流的最大成功案例。 BAYC 結合了炒作和排他性,為持有者提供了現實生活中的派對和線上空間,以及猿猴圖片的使用權,進一步強化了品牌。無論是從象徵意義上還是從字面上來說,擁有一個無聊猿NFT 都會將持有者置於一個專屬俱樂部。
從這些努力中得到的一個經驗是,社區對於NFT 項目的成功至關重要。獲得一個加密錢包並不難,但這是一個額外的步驟。因此,Top Shot 不需要加密錢包——用戶只需插入他們的信用卡——這幫助它獲得了對NFT 感興趣的新用戶。 BAYC 曾只是一個小眾興趣,但當它開始發展時,它成為人們創建錢包的催化劑,並推動了人們對OpenSea 的興趣。
一些公司在NFT 項目和Crypto 特性方面有過更加波折的經歷。例如,當語音、視頻和文本通信服務平台Discord 的首席執行官Jason Citron 表示,該應用可以連接加密錢包時,用戶表示反對,於是他澄清說,該公司“目前沒有計劃”推出這一捆綁服務。內衣品牌MeUndies 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英國分部都迅速叫停了NFT 項目,因為消費者對NFT 巨大的碳足跡感到憤怒。
此外,即使是成功的故事也會遇到坎坷。耐克目前正在努力“銷毀”未經授權的NFT,OpenSea 充斥著仿冒品和模仿者。鑑於區塊鍊是不可篡改的,這引發了新的法律問題,目前尚不清楚企業將如何處理這個問題。此外,最近有證據表明,NFT 市場正在完全停滯。
考慮進入這個領域的公司應該記住:Web3 是兩極分化的,不存在成功的保證。在許多不同的觀點中,主要的分歧是那些相信Web3 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和那些譴責目前困擾Web3 的許多問題的批評者。
反對Web3 的案例
一項技術的早期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代。在樂觀主義者看來,可能性是無窮無盡的,人們關注的是它能做什麼——或將會做什麼。我年紀夠大了,還記得Twitter 和Facebook 帶來的無拘無束的話語曾被認為是在全世界播下民主的種子。當Web3 勢不可擋的光環(和盈利能力) 贏得用戶時,重要的是要考慮哪些地方可能出錯,並認識到哪些地方已經出錯了。
Web3 領域充斥著各種投機。懷疑者認為,對於其所有關於民主化、所有權機會和大規模財富積累的花言巧語,Web3 只不過是一個巨大的投機經濟,它將主要使一些已經富有的人更富有。很容易看出為什麼這個論點是有一定道理的。
比如,排名前0.01% 的BTC 持有者擁有27% 的BTC 供應量。在加密貨幣和NFT 市場中都有報導稱,清洗交易(即交易者自己交易自己的訂單) 以及市場操縱行為,人為地抬高價值,允許持有者通過虛假交易賺錢。在播客節目The Dig 的採訪中,記者Edward Ongweso Jr. 和Jacob Silverman 將這整個體系描述為一種精心設計的財富向上轉移。
投資者Rex Woodbury 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上撰文稱Web3 是“一切事物的金融化” (而且不是以一種好的方式)。在更細粒度的層面上,軟件工程師Molly White 創建了一個名為「Web3 Is Going Just Great」的網站,在那裡她跟踪了Web3 世界中的許多黑客、詐騙和內爆事件,凸顯了這個不受監管的狂野西部領域的陷阱。
市場的不可預測和投機性質可能是一種特徵,而不是缺陷。根據技術專家David Rosenthal的說法,對Crypto 的投機是驅動Web3 的引擎——沒有它Web3 就無法運作。他於2022 年初在斯坦福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表示:“一條無須許可的區塊鏈需要一種加密貨幣才能運行,而這種加密貨幣需要投機才能發揮作用。”基本上,David Rosenthal 認為,區塊鏈需要給人們一些東西,以換取自願提供的計算能力,加密貨幣填補了這一角色——但只有當其他人願意購買它們,相信它們在未來會更值錢時,該系統才會發揮作用。相反,技術專家、Web3 直言不諱的批評者Stephen Diehl 誇張地駁斥了區塊鏈,稱其為“只會一種把戲,唯一的應用就是創建抗審查的加密投資計劃,這項發明的負外部性和危害能力遠遠超過任何可能的用途。”
這項技術不實用(而且成本昂貴)。關於Web3 或區塊鏈作為定義網絡新時代的技術是否有意義的問題很多。 IBM Research 軟件工程首席科學家Grady Booch 表示:“不管你是否認同加密貨幣背後的哲學/經濟學,簡單地說,它們是一場正在醞釀中的軟件架構災難。”Booch 在Twitter Space 的一次對話中解釋說,所有的技術都是有代價的,“無須信任”系統的成本效率非常低,每分鐘只能處理幾筆交易——與中心化系統(比如亞馬遜網絡服務) 相比,其能夠處理的數據量非常小。去中心化使技術更加複雜,使基礎用戶更加難以觸及,而不是更簡單、更容易獲得。
雖然可以通過添加新的層(Layer2) 來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加快速度,但這樣做會使整個系統更加中心化,從而違背了其原本的目的。加密消息應用Signal 的創始人Moxie Marlinspike 這樣說道:“一旦一個分佈式的生態系統為了方便而集中在一個平台上,它就變成了兩個世界中最糟糕的情況:中心化控制,但仍然分散到足以陷入時間的困境。”
現在,區塊鏈的低效率是要付出代價的。比特幣和以太坊的交易成本(稱為Gas 費) 從幾美元到數百美元不等。在區塊鏈分佈式賬本上存儲1 兆字節的數據可能要花費數千甚至數万美元——是的,你沒有看錯。這就是為什麼你買的NFT 實際上可能不是存儲在區塊鏈上。區塊鍊鍊上的代碼表明你對某個地址擁有所有權,而該地址指向一個圖像存儲的位置。這可能並且已經造成了一些問題,包括如果服務器宕機,你高價購買的NFT 圖片就消失不見了。
它使騷擾和虐待成為可能。意想不到的災難性後果的可能性是非常真實的。 “當區塊鏈的支持者談論基於公共賬本、匿名性和不可篡改性的’Web 的未來’ 時,”Molly White 寫道,“我們這些在網上受到騷擾的人驚恐地看著,因為它作為騷擾和虐待的明顯媒介被忽視了。”
雖然加密錢包理論上提供了匿名性,但交易是公開的這一事實意味著它們可以追溯到個人。 (聯邦調查局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這就是為什麼Crypto 對犯罪企業來說不太好。)“想像一下,如果你在Tinder (一款交友APP) 上使用Venmo (一個小額支付軟件) 給約會對象支付你一半的餐費,他們現在可以看到你完成的所有其他交易,”包括與其他約會對象、你的治療師,以及你家附近的街角商店。這些信息如果落入有虐待傾向的前伴侶或跟踪者手中,可能會危及生命。
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還意味著不能刪除數據。沒有辦法刪除任何東西,無論是令人遺憾的帖子還是複仇式色情內容。在某些地方,不可篡改性也可能給Web3 帶來重大問題,比如歐洲,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 規定了個人數據被刪除的權利。
目前它對環境很不利。 Web3 對環境的影響是巨大的,並且具有嚴重的破壞性。這可以分為兩類:能源消耗和技術浪費,兩者都是PoW 挖礦的產物。每次你想在區塊鏈上保存數據時,運行一個依靠大量計算機競相解決複雜的數學難題的網絡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它還會產生電子垃圾:根據Rosenthal 的說法,比特幣“平均每筆’有經濟意義’的交易產生一整台MacBook Air 的電子垃圾”,因為礦工們在使用大量壽命短暫的計算機硬件(礦機)。他的言論基於Alex de Vries 和Christian Stoll 的研究發現,即比特幣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與一個荷蘭大小的國家產生的電子垃圾相當。
這些問題是否以及如何解決還很難說,部分原因是Web3 是否會真正流行起來還不清楚。技術作家Evgeny Morozov 說道,區塊鍊是一種尋求真正用途的技術。 “大多數Web3 企業的商業模式都是極端的自我參照,以便從人們對從Web2 向Web3 不可避免的轉變的信心中牟利。”
Tim O’reilly 創造了“Web 2.0”一詞來描述21 世紀初的平台網絡,他聲稱我們處於一個投資熱潮,讓人想起了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前的時代。他說道:“Web 2.0 不是一個版本號,它是互聯網泡沫破滅後互聯網的第二次復蘇。我認為,在加密貨幣崩潰之前,我們不能將Web3 稱’Web3’。因為只有到那時,我們才能看到什麼東西被卡住了。”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創新的代價將是巨大的。正如研究2008 年金融危機的美國大學法學教授Hilary Allen 所指出的那樣,Web3 現在“反映並放大了導致2008 年金融危機的影子銀行創新的脆弱性。”如果Web3 泡沫破裂,它可能會讓很多人陷入困境。
再一次,我們尚處於早期階段
那麼,Web3 到底走向何方?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 對以太坊的發展方向表示擔憂,但仍保持樂觀。在以太坊Reddit 頁面上對Marlinspike 的回應中,Vitalik 承認,Signal 創始人“對生態系統的當前狀態提出了正確的批評”,但他堅稱,去中心化網絡正在迎頭趕上,而且速度非常快。現在正在進行的工作——創建代碼庫——將很快使其他開發人員更容易開始Web3 項目。 “我認為經過適當驗證的去中心化區塊鏈世界即將到來,並且比許多人想像的更接近現實,”他說道。
首先,工作量證明(PoW)——比特幣和當前的以太坊運行的低效系統——正在過時。與使用大量能源的挖礦不同,區塊鏈的驗證工作越來越多地來自於用戶通過質押代幣(成為驗證者) 來批准交易。預計以太坊向PoS 的過渡將會削減其99.95% 的能耗,同時使該平台更快和更高效。另有一個稱為Solana 的較新區塊鍊網絡,使用PoS 和“歷史證明” (proof of history),後者是一種依賴於時間戳的機制,該網絡每秒可以處理65000筆交易(相比之下,以太坊目前的速度是每秒15 筆,比特幣是每秒7 筆),消耗的能量相當於兩次谷歌搜索。
一些公司正在採用區塊鏈的混合方法,這提供了區塊鏈的優勢並消除了其帶來的限制。當前有很多非常有趣的新架構,它們將某些東西放到區塊鏈上,而另一些東西不放在區塊鏈上。例如,一個社交網絡可以記錄你在區塊鏈上的關注者和你關注的人,但不會記錄你的帖子,這樣你就可以選擇刪除自己的帖子。
混合模式還可以幫助企業應對GDPR 和其他法規。 Cindy Compert、Maurizio Luinetti 和Bertrand Portier 在IBM 的一份白皮書中解釋道,“為了遵守刪除權,個人數據可以通過’鏈下’數據存儲的方式來實現保密,只有其存儲證明(加密哈希) 會暴露在鏈上。”如此一來,就可以在不影響區塊鏈的情況下遵循GDPR 規定的個人數據刪除權。
不管是好是壞,監管正在慢慢到來,它將定義Web3 的下一章。中國已經完全禁止了加密貨幣,阿爾及利亞、孟加拉國、埃及、伊拉克、摩洛哥、阿曼、卡塔爾和突尼斯也是如此。歐洲正在考慮制定環境法規,限製或禁止PoW 區塊鏈。在美國,拜登政府今年3 月發布了一項行政命令,指示聯邦政府研究監管加密貨幣。
Web3 仍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它仍然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賭注。某些公司和行業比其他行業更有動力去碰碰運氣,尤其是那些在早期網絡時代被忽視而遭受損失的公司。在Web2 摧毀了其商業模式之後,像《時代》這樣的媒體公司對Web3 的機遇感興趣,這並非巧合。其他組織,如耐克和NBA,已經在推出有限的NFT 和商品化的“moments”方面積累了經驗,可能只是發現他們的商業模式很容易適應這一趨勢。其他企業就沒有這麼清晰的道路了。
對於圍繞Web3 不斷高漲的聲音——它將接管互聯網,顛覆金融體系,重新分配財富,並使網絡再次民主——應該持謹慎態度。我們以前聽過所有這些,我們也看到了早期Web3 的狂熱是如何失敗的。這並不意味著Web3 應該被全盤否定。也許它會繁榮,也許會蕭條,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會生活在某種形式的Web3 之中。 Web3 ——以及你的公司如何回應——可能決定數字經濟的未來,以及下一個互聯網時代的網絡生活是什麼樣子。就目前而言,這一未來仍有待把握。
撰文:Thomas Stackpole,來源:《哈佛商業評論》
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