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提到DAO 作為一種進化型組織,隨著規模的擴大,自發的演變出來多層分形結構,這種結構和公司中的科層制一樣,意在解決擴展性問題,但又和科層制有本質區別。本篇我們將進一步探討DAO的多層結構。
去年,我們看到了DAO 活動的爆炸式增長,無論是管理的資金還是參與的成員都增加了數十倍。當前以DAO 形式管理的資金總額達98 億美元,管理資金超過100 萬美元以上的DAO 組織達80 個(DeepDAO, 2022)。
(來源:https://deepdao.io/organizations )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DAO 的發展開始面臨可擴展性問題:
其一,DAO 以民主參與作為最基本的原則,但是當DAO 當中的參與者越來越多,事務越來越多的時候,會陷入「所有人必須一起決定所有事」的困境。許多DAO成員對各種投票決策變的疲於應付,而且沒有足夠的背景信息來做出明智的決定,最終導致參與率的低下與中心化的傾向。
其二,DAO 當中自然演化出各個不同的項目小組,所有的小組的行為都需要DAO 的資金支持,於是陷入「所有事必須由所有人決定」的困境。各小組涉及資金的決策都要試圖說服多數DAO 的投票者,各項目發起人和DAO 的投票者之間需要大量的溝通和反复拉扯,這使得DAO 低效且缺乏靈活性。
於是,在一些治理框架的幫助下,DAO演化出多層模型來應對挑戰。支持多層模型的治理框架包括Moloch V2 和Orca。
DAO-Pod 結構
Moloch V2、Orca 不約而同的選擇為DAO 構建一個次級子組。 DAO 將一部分資金和一組特定的權力委託給一個受信任的小團隊,以相對自主的行事。這樣一個受信任的小團隊,在Moloch V2 中被稱為Minion,在Orca 中則被稱為Pod。儘管稱呼不同,但其形式都是一個多簽錢包。該多簽錢包由DAO 成員投票撥付資金並任命多簽委員會。在本文中統一將其稱為Pod 。
DAO 本身也是一個多簽錢包,但是DAO 有自己完整的治理層,通過自己的治理通證和治理規則,獨立的完成治理過程,而Pod 沒有治理通證, 其治理依賴於多簽委員會和相對簡單的權重和閾值規則。最重要的是,Pod 的治理受到母DAO 的約束。
我們將DAO 與Pod 的關係提煉為「約束性委託」。
Pod 受到母DAO 的委託,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財務主體,可以進行以下操作
-
獨立管理和操作Pod 中資金,可用於對外的投資、捐贈、Swap、服務採購等;
-
發起Coodinape 輪次(一種用來分配報酬的DAO 工具),或通過其他方式,向貢獻者進行內部薪酬分配;
-
Pod 金庫也可以用於收款,但所收款項和金庫存款一體,依舊歸屬於母DAO。
與此同時,Pod 受到母DAO 的一系列約束,包括:
-
Pod 金庫的所有權歸母DAO 所有,多簽委員會僅作為授權的管理者;
-
Pod 無法擅自變更多簽委員會成員及各自的多簽權重,也無法變更多簽規則,這些權力歸屬於母DAO;
-
母DAO 有權撤回Pod 的資金,並註銷Pod;
-
母DAO 可能會為Pod 的資金支付設定某些限制,以降低資金風險,例如單筆限額、日限額、付款黑白名單等。
約束性委託結構中,約束和委託缺一不可,委託是指給Pod 的充分授權,約束則規定了授權的邊界。該結構讓DAO 跳出了前述的「所有人必須決定所有事」和「所有事都得所有人決定」的兩大困局。其優勢包括:
-
通過授權給Pod,DAO 的治理壓力大幅減小,可以讓DAO 成員的投票精力集中在核心的關鍵事務上;
-
通過任命多簽委員會,可以讓專業的人來決定專業的事,創建Pod,委託出去的不光是資金管理權,而是一定範圍內事務的決定權;
-
通過劃分Pod,讓各個規模較小,配合默契的精悍小團隊掌握DAO 的一部分資源,從而實現快速決策,快速行動,讓DAO 的基層獲得了堪比於中心化組織的執行力;
-
通過向Pod 存入資金,方便DAO 進行預算管理;
-
通過建立一個臨時Pod,並選出管理員,可以方便DAO 執行時間敏感的動作,例如對外的資產交換和資產競買。
一個去中心化的最高決策層+ 多個掌握部分資源、可以快速行動的執行小組,是DAO 的優化形態,讓DAO 可以保持民主原則的同時,也保持敏捷。
與此同時,創建Pod 並存入資產,相當於創建了一個新的資產包。 DAO 可以將Pod 直接作為一項資產,對外進行交換、轉讓、抵押等操作。
從雙層到多層
至此,我們所談論的,是DAO 和Pod 組織的雙層結構,事實上,DAO 和Pod 自身都可以是多層的,二者組成的是一個無限多層體系。
大多數的DAO 都是一種類國家實體,不從屬於任何司法轄區,某種程度上擁有自己的獨立「主權」,對自身內部的一切事務有最終決定權。但是如果一個DAO 持有另一個DAO 的絕大多數甚至全部治理通證,在治理投票中,擁有決定性影響力時,那麼就會存在事實上的從屬關係。
而母DAO 直接創建的Pod 也並非DAO 當中的最小單元,Pod 還可以創建並管理自己的Pod,技術上可以實現Pod 的無限分層。這就像「沙粒悖論」,你可以找到世界上最小的一粒沙子,但是你永遠可以把它擊碎為更多的更小的沙子,對於Pod 而言,不存在普朗克尺度。
因此,一個多層級的DAO 體系,可能會是這樣的形態:DAO 中有DAO,Pod 中有Pod。
Pod 向DAO的「進階」
從形式上,Pod 和DAO 的唯一區別,便是Pod 沒有自己的治理通證。如果Pod 獲得母DAO 的授權,發行了自己的治理通證,此時的Pod 就不再是一個Pod,將擁有自己的獨立「主權」,成為了一個DAO。相對應的,該Pod 對母DAO 的從屬關係演變為了一個DAO 對另一個DAO 的投資關係。這種情形,我們可以把母DAO 理解為一個孵化器,Pod 相當於被孵化的項目,當孵化成熟之後,Pod 便可以「自立門戶」,成為一個新的DAO。例如,YGG DAO 的印度分部indiGG 的發展遠遠快於其他分部,於是indiGG 開始獨立運行,發行了自己的Token,並與YGG DAO 形成投資關係,成為類似於“子公司”的結構。
獨立Pod
在上文所述中,似乎包含了一種假設,Pod 必須由DAO 創建,且一定從屬於某個DAO,但我們認為Pod 的概念不應局限於此,Pod 的本質是一個多簽錢包,我們反過來也可以認為,一個多簽錢包就是一個Pod 。如果你用Gnosis Safe 創建了一個多簽錢包,就可以理解為你創建了一個Pod。事實上,Orca 當中的Pod 金庫正是使用Gnosis Safe 作為內核構建的。
我們發現,DAO 的雛形往往是一個群聊+ 一個多簽地址。幾個成員覺得一個事情很酷,然後創建一個多簽地址,發個願景,開始籌集資金。在DAO 的雛形期,創始成員們往往不想把事情做的太重,創建複雜的治理層也不是當務之急,一個多簽地址往往就能解決問題。一些知名的DAO,例如Constitution DAO、FreeDAO、PleasrDAO,最早都是從一個簡單的倡議開始,用多簽地址籌集資金,然後演化為DAO 的。受過互聯網思維磨礪的DAO 弄潮兒們喜歡輕裝上陣、小步快跑。
隨著實踐的進行,項目可能因為失敗而歸於沉寂,也可能因為成功而吸納更多的參與者。如果項目成功,總會在某一個時刻,多簽錢包不再能協調眾多的參與者,構建完整的治理層變得有必要。受惠於加密產品的可組合性,你並不需要創建一個新的DAO,並把資金轉移過去,而是可以將一個Gnosis Safe 多簽地址直接升級為DAO,也就是說你把一個獨立的Pod 升級為DAO。
多層結構:讓DAO 組織更像生命
由Pod 和DAO 構成的多層結構,始終會根據業務需求而演化,就像生命隨環境變化而演化。在一個DAO 當中,無法有效達成業務目標的Pod 將被撤銷,而成功的Pod 則被保留,甚至進一步演化出多層Pod 結構,直到可以脫離母體,成為一個新的DAO ,新的DAO 逐步獨立發展,抑或是與原有的母DAO 組合為更大的有機體——我們可以稱之為DAO 群落。
與科層制的僵化等級設置不同,DAO 的多層結構始終處於流變之中,且演化是自下而上的,層級結構根據情景出現和消散,自組織,自適應。在科層制中,下級對上級負責,一級對一級負責,而在DAO 當中,上級對下級授權,一級對一級授權,科層制是個控制體系,而DAO 是個授權體系。在授權體系內,每一個層級都有充分的自主權,層層控制式的管理結構被分佈式權限和集體的智慧所取代。
多層結構賦予DAO 幾乎無限的擴展性,而且創造了一種自然進化型的組織形態。儘管傳統組織不乏探索進化型組織形態的努力,但是傳統組織受限於信息的不透明,管控始終重於授權。反觀DAO 組織,作為加密技術的原生組織形態,財務透明是其根本特性,這使得監督和追溯變得更加簡單,即便組織資源被分散控制在各小組手裡,也不必過多擔心欺詐舞弊行為。我們相信,DAO(或者DAO 群落)的擴展性會遠超傳統科層制組織,抵達人類大規模協作的新邊界。正如BitDAO 創始人Ben Zhou 所說:“如果我們想把我們的業務從數十億變成萬億,我們不能以公司形式存在,而是以’社會現象形式’存在。”
多層結構的意義不止於賦予DAO 擴展性,而且能夠讓DAO 更好的實現去中心化。如果DAO 需要通過治理投票來決定眾多的事務,那麼過多的治理事務會帶來參與度的下降,因為參與者們無法在治理事務中投入足夠的時間,通過授權給Pod,DAO把那些高頻的日常決策剝離出來,節約了治理參與者的思維帶寬,讓他們可以更積極的參與到DAO 的核心事務的治理中來。
激活「小隊」的力量
我們發現,在社會協作中,一個最基本的協作單元,往往不是個人,也不是結構龐雜的大組織,而是一個相對扁平、密切協作的小團隊。這樣的團隊有其規模限制,不是鄧巴數,而是一個更小的規模,在「小隊理論」中認為是12個人以內,相當於一個足球隊的規模。
動漫《海賊王》中的草帽一夥,有9名成員
想像一下,一次頭腦風暴、或是一個能讓所有人暢所欲言的會議的理想規模。規模過小,勢能不足,規模過大,則容易分化為多個小組,抑或演變為一對多的溝通格局。超過12人的規模,意味著超過一個Team Leader 的管理幅度,可能需要分層管理,對於DAO 中的小組而言,超過12人,可能導致Coordinape 式的互相評價系統失效。
在小隊內部,有著暢通的溝通環境,有著自然形成的團隊規範,有著清晰的集體記憶,小隊成員之間相互充分了解,甚至有著不必溝通的默契。小隊內部的協作不是鬆散的,而是緊密的。一個更大的組織網絡可能圍繞著一個小隊,使其邊界模糊、看起來規模更大,但對於核心小隊來說,始終存在一個無形的圈子,分割著內外親疏的界限。
古往今來,大到改朝換代的軍事政變、小到開發一個互聯網產品,其核心都是由一個密切協作的小隊完成的。在一個成功的小隊當中,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能發揮價值的位置。
Pod 賦予一個小隊適當的財務資源,和一定的獨立自主權,將進一步激發小隊的創造力和執行力,小隊將不需要通過層層審批的方式向上申請資源,從而找到更多的「創業感」。小隊可以關照到小隊中的每一個人,因此小隊當中的個體也將感受到更大程度的尊重、自由與歸屬感,更好的投入到價值創造中。
催化DAO 2 DAO 的協作
一個DAO 不是一個孤島,而是要參與到廣泛協作和高頻互動的DAO 網絡當中去。 DAO 與DAO 最基本的互動形式便是財務互動。有的財務互動要涉及DAO 財庫中較大份額的資產操作,往往需要DAO 的所有者們投票決議,但是更多的財務互動往往涉及的資金份額不大,但相對高頻,而且可能需要談判代表的大量溝通工作。顯然後一類財務互動並不適合動用投票決議,通過授權給一個Pod 來完成是更合適的,對於每一項涉及較小資金的財務互動的D2D 合作,我們都可以建立一個臨時Pod 來管理。
此外,正如我們前文所提到的,Pod 本身就是DAO 的一個資產包,通過向Pod 中註入不同類型的資產,可以實現資產打包的效果,「交易Pod 」可以起到「交易Pod 中的資產」等效的作用,而且相比直接交易資產要大幅度節約Gas。與此同時,DAO 可以將自己的Pod 有償或是無償的轉交給另一個DAO,也可以用自己的Pod 與其他DAO 的Pod 進行交換,實現業務的組合與嫁接。
小結:
以上,我們從多個角度去洞察Pod 這樣一個獨特概念:
-
從技術視角上看,Pod 無非是一個多簽錢包,可以從屬於某個DAO 或者另一個Pod,也可以獨立存在,Pod 可以通過創建治理層升級為DAO;
-
從組織視角看,Pod 是一個組織單元,基層的Pod 往往是一個密切協作的小隊,個體在當中能充分發揮其才能;
-
從金融層面看,Pod 是一組被打包的資產,可用於交換、轉讓和抵押,將資產打包成Pod 簡化了多元資產的交易過程,節約了Gas費用;
-
從業務視角看,Pod 是DAO 旗下的一個項目,或是業務單元,可能是臨時的,也可能是長期存續的。
不同視角的觀察,讓我們對Pod 有了更深入的解讀,和更多應用場景的挖掘。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DAO-Pod 的關係本質為「約束性委託」,並且看到了DAO-Pod 結構無限延展和自然流變的特性。我們發現,DAO-Pod 結構不止為DAO 實現了巨大的擴展性,也讓DAO 真正成為進化型組織。我們相信DAO-Pod 結構會成為DAO 的新範式,由DAO 和Pod 組成的多層的、分形的、流變的結構將是DAO 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