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槓桿引起的加密貨幣暴跌行情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更需要真正的互聯網騎士來解救瀰漫著投機氣氛的Web3行業。
作為美國矽谷精神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的Jack Dorsey最近公佈了他對於下一代互聯網的認知,稱為Web5。
眾所周知,Jack非常不喜歡Web3,曾經發Twitter說Web3被風險投資人所綁架。因此,很多人認為Jack在開玩笑,因此都調侃的說,為什麼Jack就跳過了Web4呢?
但是,如果仔細閱讀Jack新項目的網站https://www.tbd.website/就會發現,Jack所說的Web5=Web2+Web3所代表的真實的邏輯。
Web2的特徵是平台控制用戶產生的內容和數據;而Web3代表是去中心化和代幣化;但是Web3的代幣化帶來了很多對用戶和監管的困擾。
對於用戶,我們很難分辨出用戶是因為產品的價值而來的真實用戶,還是因為代幣的升值而來的投資者;比如,StepN的用戶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鍛煉身體?
對於創業者,團隊經常在將精力用在維護幣價還是開發產品的價值選擇之間難於抉擇;對於監管層,很難判斷代幣是否屬於證券還是屬於實用性代幣。
這些噪音對區塊鏈行業產生的困擾,妨礙了優秀人才加入和阻礙了區塊鏈行業的發展。
例如,在2016年,區塊鏈行業最有影響力的開發者Mike Hearn曾經發布了一篇很有名的博客,聲稱自己對幣圈的投機氣氛失望;
2022年,DeFi的知名開發者AC在多次宣稱對幣圈的投資氣氛失望要選擇離開了幣圈;
毫無疑問,至今為止,從區塊鏈行業發展中獲利最大的一個賽道就是交易賽道,包括交易所、對沖基金、資產管理公司、去中心化交易協議(DeFi)都獲利豐厚;令人諷刺的是,號稱去中心化的幣圈至今最大的獲益者是中心化的公司,而真正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和發展的團隊,尤其沒有發幣的團隊,都沒有獲得收益。
毫無疑問,幣圈的投機氣氛令很多有技術理想和情懷的創業者敬而遠之。
正是在這種氛圍下,Jack直接跳過了Web3和Web4,選擇稱自己的項目Web5,指的是,取Web3去中心化的情懷來解決Web2的問題和達到Web2一樣的用戶體驗,為用戶創造價值的願望。
Jack的Web5的設計由兩部分組成,去中心化的身份協議(DID)和去中心化的應用。
DID直接採用了基於比特幣區塊鍊網絡的ION協議,具備claim的可驗證,可發現;去中心化的應用部署在去中心化的節點(DWN,decentralized Web nodes)上面,這些去中心化的節點具有可發現,可複制,安全,語義可發現,消息可達、多種實體。在用戶端的管理工具(agent)就是錢包軟件,管理ID和數據,包括身份認證,登陸,發現,驗證,授權,角色(persona)。
作為萬維網之父的Tim Berners-Lee在2016年創立Solid,將用來幫助用戶存儲和管理自己的數據的容器稱為pod,用戶可以選擇搭建自己的pod或者從託管商購買pod,對應用戶的pod擁有唯一的WebID(3W的標準協議)。
在亞洲,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由字節跳動天使投資人Tim Gong投資4000萬美金的ByteTrade公司最近發布的產品願景和以上兩個項目具有很多相近的地方。
相對於Web5和Solid的核心組件主要包括DID和個人數據,ByteTrade的設計更具有系統性。
在ByteTrade的設計中,每個用戶擁有一個自己的節點(edge),與Solid類似,ByteTrade定義了節點的操作系統ByteOS,包括了去中心化的文件系統,去中心化身份系統(DID),去中心化的消息系統。在應用層次,ByteTrade定義了數據服務和索引搜索服務。
總結來看,以上3個項目具有非常類似的架構,都是以客戶節點(node)來存儲管理用戶的數據,整合了DID系統來管理所有權和授權使用。
世界各地的團隊,做出了類似的設計是一種必然,雖然在細節上會有一些差異,但是大家有兩點共同的願景:
第一點,讓用戶重新擁有自己的數據;
第二點,做出足夠好用的產品,解決現在區塊鏈的用戶體驗差的問題,走入用戶的日常生活。
在Web2世界,全球有48億的PC用戶,52億手機用戶,每天在網絡上花費的時間是6.85個小時,每個月產生400億的數據,每秒有上億次的服務器調用和數據讀寫,需要分佈在全球的上千萬台機器來支撐。
Web3(區塊鏈)世界,發展了10年時間,擁有錢包地址的用戶大概佔總人口的2%,也就是1-2億左右。與之相對的是,我們提供的公鏈基礎設施性能非常的差。 BTC的TPS是7,ETH是12,EOS是3000,SOL號稱6萬,但是經常拓機。跟Web2有上萬倍的差距。在2018年到2022年期間,公鏈擴容是最重要的敘事,但是,現在已經被證明是不可行的。
所以,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區塊鍊網絡的技術架構和使用場景邊界。
在放棄“世界計算機”的幻想後,開發者們意識到,高價值的交易非常稀少,不是所有的交易都需要上鍊記錄,例如聊天記錄和遊戲操作行為是不需要在區塊鏈記錄的,大量的用戶數據是不需要上鍊的。
如果只是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以及不可被篡改的特性,將區塊鏈作為信任機器而不是全球計算機來使用,那麼現有公鏈的性能是完全足夠的。
Web5,Solid和Personal Vault都採用了個人控制節點的計算架構設計來用節點作為個人的代理(agent),隔離鏈上和鏈下的功能。當然,這樣的道路不是沒有挑戰,正如Signal的創始人所說,“不論是書呆子,還是專職開發軟件的組織,都不想運行他們自己的服務器。如果我希望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什麼了解的話,那就是人們不希望運行自己的服務器” 。
Web5,Solid和Bytetrade的創業者毫無疑問都明白自己面對的艱鉅挑戰,但他們選擇像唐吉坷德一樣再次對風車發起衝鋒,只為實踐內心的騎士精神“讓用戶擁有自己的數據”。
先鋒
觀點
創業融資之FA指南
Web3的核心架構:BEC
Web3時代的10大範式變化
Web3的10大創業投資機會
技術創業7大鐵律
To B要避免9類錯誤
破解平台抽佣的困局
人工智能創業的6大核心問題
漸進式創新都是給行業老大打工
產業互聯網的關鍵是AI賦能
不確定的世界和可貴的企業家精神
服務機器人要跨過產業鏈深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