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能拯救失落的互聯網人嗎

2022年全球VC圈的新寵兒——Web3,成了互聯網人的新出路。

互聯網行業經過20年的發展,產業已經高度中心化,在用戶和個人面前,平台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而隨著業務增量見頂、政策紅利殆盡,互聯網公司不得不探尋流量之外的道路,內捲由此成為其飽受詬病的代名詞。

下一個出口在哪裡?今年29歲的阿武選擇離開互聯網大廠,投身Web3領域繼續擔任產品經理,這或許是其中一個答案。

被寄予厚望的Web3到底是什麼?哪些人在瘋狂入局?作為投資界新興的熱門賽道,Web3能拯救失落的互聯網人嗎?

一、Web3,在講什麼新故事?

Web3,顧名思義,指代第三代互聯網。

簡單來說,Web 1是門戶網站時代,用戶是文字和圖片信息的瀏覽者。 Web 2是社交網絡時代,用戶能在各種平台上生產內容,同時跟其他用戶實時互動,形成龐大的關係網絡。

與前兩者最大的區別是,Web3提出“去中心化”。

Web 2的用戶雖然能打造自己的影響力,但真正的話語權由平台和其背靠的大公司掌控,所有用戶的消費行為最終會轉化成冰冷的數據,為中心化的機構存儲和處理服務。

而Web3基於區塊鏈的架構,應用代碼和數據分佈在分佈式網絡中的參與節點上,既能保證信息的流通,又將話語權還給了用戶。因此,Web3被認為有希望真正地實現“用戶的內容及其產生的價值歸屬其本身”的美好願景。

資本率先行動。有機構統計,今年4月,全球Web3領域有74個項目獲得融資,總金額達到31.03億美元。而在2021年,全球投資加密貨幣的資金高達300億美元,超過前20年投資總和。

即便是資本寒冬,投資人砸錢進Web3時也絲毫不手軟。

Twitter高級項目經理Esher Crawford充分肯定了Web3在社交網絡中的價值,“Web3意味著所有創造出的價值都能被更多的人分享,而不僅僅是企業主、投資者和員工”。

A16Z(被譽為最成功的VC之一,Web3投資牽頭者)的負責人Ben Schecter認為,互聯網工作的未來,在於加密網絡和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SIG中國創始合夥人、著名投資人龔挺稱Web3是一場“信息數字資產化革命”。在他看來,Web3時代技術有希望真正地被用來克服人性的弱點,“資本市場的去中心化和DAO化一定會發生”。

圖源/Pexels

相較於資本的宏偉敘事,從互聯網大廠投身Web3的產品經理阿武,則提倡不要過分推崇Web3的概念,作為普通從業者,他更加關注Web3現階段的技術依托——區塊鏈技術。

去年十月,在字節跳動擔任產品經理的阿武,選擇離開在線教育行業,投身火熱的Web3,目前在上海一家區塊鏈公司負責鏈相關業務,業餘時間會運營自己的DAO。

“誰都說不清下一代互聯網是什麼。”在阿武看來,Web3基本等同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下一代互聯網。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可追溯以及金融屬性與流動性高的特點,不僅可以支撐組織形式的開放性(保證將區塊鏈作為基礎設施的Web3具有擁抱開放性),讓參與各方無條件地信任分配方式,還能保證利益分配的可靠執行。

相較於Web3從業者,阿武更願意以區塊鏈從業者自稱。

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資金正不斷地湧入Web3,在資源的堆砌、牽引下,Web3吸收上一代互聯網的人才似乎成為稚嫩但不可逆的趨勢。

二、互聯網卷不動了,去Web3當產品經理

第一批互聯網高管出逃、奔向Web3的戲碼出現在矽谷。

早在2020年,谷歌副總裁Surojit Chatterjee離家出走,新頭銜是加密貨幣公司Coinbase的首席產品官。 2021年4月,Coinbase上市,市值超500億美元,Chatterjee個人持有超過6億美元的股份。據媒體報導,Coinbase今年將擴招超過2000名員工,涵蓋產品、工程和設計崗位。

今年1月,YouTube的遊戲負責人Ryan Wyatt遞交辭呈,效力於一家Web3以太坊公司Polygon Studios。同一時間,亞馬遜雲計算副總裁Sandy Carter也選擇加入加密技術公司Unstoppable Domains。

在眾多Web3公司中,研究區塊鏈技術的Mysten Labs成為矽谷大廠人才收割機,其80%的團隊成員來自Meta、谷歌、Netflix等互聯網大廠,從技術工程師到產品經理,幾乎都有純正的“矽谷基因”。

就在上個月,據Cointelegraph報導,谷歌云(Google Cloud)在尋找全球Web3產品營銷負責人,該職位不僅要求最終建立客戶對相關產品的需求,還將負責提高谷歌云Web3計劃的市場認知度。

圖源/Pexels

互聯網行業的人才流轉,同樣在國內上演。有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Web3的投資和職位發布增長均超過400%,全職、兼職、遠程辦公,形式多樣,其中應聘者超過一半來自互聯網行業。與此同時,還有不少互聯網人選擇辭職去海外的Web3公司工作。

阿武所在的區塊鏈公司,兩百人規模,大多數正式員工之前是互聯網從業者。

在進入區塊鏈行業之前,阿武早於2017年成立了自己的科技社區,並結識了很多幣圈的朋友,其中不乏當時進場、賺了幾百萬的年輕人。

去年7月,我國頒布雙減政策,眼看著在線教育的職業發展道路被堵死,阿武和幾個做教育的同事開始重新選取賽道,“我們找了個會議室投屏,一個行業一個行業地過,但分析發現互聯網的大多數細分方向都沒有上升空間”。

圖源/Pexels

到了要最終決定賽道的階段,阿武給幣圈的朋友挨個打電話,聽他們聊從業區塊鏈的親身經歷,“他們基本都很看好Web3賽道”。阿武早有創業的想法,考慮到Web3是一條火熱的新賽道,留給小公司創業的空間會更大,他最終選擇了all in Web3。

阿武認為當前的區塊鏈項目以社區為本,“正規的項目上線前一般會有AMA(ask me anything)環節”,產品經理可以藉此了解初始用戶和潛在用戶的想法。

但社區強依賴屬性的另一面是,如果社區運營得不好,絕大多數的產品都無法活下來。 “現階段的Web3少有體量大的產品,社區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渠道”。產品經理在Web3,很多時候需要扮演運營者的角色。

工作之餘,阿武運營著一個自媒體賬號,並以此衍生出社區,和他一起維護社區的有九個人,不過都是兼職,阿武不給他們發工資,若有利潤收入會均分。

他還時常會在社區推薦優秀文章,並且做必要的摘錄或評註,同時也做播客,定期受邀參加線上活動進行Web3行業知識的分享。

三、什麼樣的產品經理適合Web3?

產品經理,是Web3行業的“剛需品”嗎?

Jason Shah是美國區塊鏈服務商Alchemy的產品負責人,他認為“產品經理在Web3的0-1階段並不那麼必要”,原因是這一階段的重心為技術基礎設施、加密經濟學和在線社區,而產品體驗與市場的契合點暫不清晰,“產品經理通常更適合1-10階段的Web3”。

對於產品經理在Web3中的角色,Jason Shah同樣給了一個簡單的定義:Web3的產品經理負責社區的成功,而不僅限於用戶增長。

現實情況是,阿武的同事大多選擇跳去其他互聯網大廠,沒有“趕熱”。不論是產品經理,還是市場、運營等別的崗位,他都建議“在國內的話,沒想得特別清楚,就先別加入”。

Web 2進入下半場,尤其是在互聯網大廠,內部分工的精度越來越細,產品經理的角色和功能隨之被稀釋。相當一部分的產品經理即便不了解產品和用戶,也能依葫蘆畫瓢,做出過關的產品體驗。

而提倡去中心化的Web3,產品經理的價值尚未被驗證,一個全能型的產品經理或許更符合行業的期待。

“Web3的產品經理必須思考協議設計、Token經濟學、用戶隱私安全、資產安全、增長營銷、社區參與等方面。”Jason Shah認為,具備上述能力的產品經理,才可能建設成功的社區,“以及要思考更多關於人、技術和Web3產品的價值互聯”。

圖源/Pexels

成功轉型10個月的阿武最大的感受是,“這個行業裡,所有人都在犯錯。”在他看來,無論是在線教育,還是整體的互聯網行業,產品經理都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論可供學習,而區塊鏈行業缺乏成熟的經驗積累,在一個每天都會誕生無數新聞的全新領域,產品經理需要靠直覺摸索。

阿武現在每天6點可以離開公司,但他的心態更加緊繃,比原來在大廠工作還要忙,不停地切換工作、學習和行業社交狀態。

除此之外,阿武的情緒也更容易產生巨大的波動。 “可能在某個時間點我想到一個方案,我覺得有前景、有效果,但是過了沒多久,我會發現這個方案可能不可行,再過一段時間,可能就完全沒有希望了,反之也亦然”。相較於工作與生活的無法切割,阿武的感受更多地來自於階段性的興奮、自我否定與成長的周期性循環。

Web3到底是機會,還是泡沫?判斷歷來需要經驗作支撐,或許不停地學習、反思,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文中受訪者阿武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後廠青年(ID:houchangqingnian),作者:艾雲帆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

來源:虎嗅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