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箭危機和1998年的LTCM崩潰有何異同?

本文梳理自Raoul Pal 在個人社交媒體平台上的觀點。

原文作者:Raoul Pal,Real Vision CEO

原文翻譯:0x137,BlockBeats

Raoul Pal 是全球宏觀金融研究機構Global Macro Investor 和Real Vision 的創始人,也是當前加密領域最知名的KOL 之一。本文梳理自Raoul Pal 在個人社交媒體平台上的觀點,律動BlockBeats 對其整理翻譯如下:

最近三箭資本的鬧劇讓我想起了90 年代的LTCM(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對不熟悉LTCM 的人來說,它是上世紀90 年代後期由諾貝爾獎得主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s)創建的大型對沖基金,是以冒險著稱的投資銀行。

LTCM 一直被看作是行業界裡最聰明的一波人,每個人都想和他們做生意。我當時還很年輕,在Natwest 負責對沖基金部門,主要銷售股票衍生品,LTCM 是我最大的客戶。

LTCM 在股票衍生品市場有三種主要交易類型:股票套利、波動率套利和併購套利。當時所有這些交易都被認為是低風險的,並且由於這些人管理著大量資金(至少當時很多),所有主要的經紀人和貸者都在討好他們,競相為LTCM 提供最優惠的利率,而自己則能得到很高的佣金,大家都能獲得滿意的收益。

但LTCM 在股票市場的策略與他們在利率市場的策略相比卻相形見絀。在利率市場上,LTCM 無論是基差交易、波動率交易的頭寸規模都無比巨大。他們是每個人在佣金、貸款以及主要經紀業務中的最大客戶。 LTCM 就像有印鈔許可證一樣,在復雜的策略和模型的驅動下,他們每年的回報率能達到30%,是對沖基金行業的典型代表。

直到1998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美元融資市場的流動性開始成為一個問題。因為各國中央銀行一直在收緊財政政策,美元融資的音樂椅遊戲已經開始了……

與以往一樣,當資金潮退去時,最弱的借款人往往最先受到打擊。 98 年,過度槓桿化的亞洲經濟體開始崩潰,並很快演變成一場規模宏大的全球危機。

隨著銀行在亞洲板塊的業務開始蒙受損失,資金緊缺蔓延開來,市場的下一個薄弱環節也出現了問題——風險套利對沖基金。擁有良好現金和槓桿入口的LTCM 並不是第一個出局的,但隨著小型基金被清算,套利價差也在不斷擴大。

起初LTCM 還在加大他們的交易,如果您有足夠的資金,這基本上是無風險的(至少他們當時是這麼認為的……)。當最弱的手被淘汰時,LTCM 肯定會去“清理現場”。但LTCM 的複雜模型並未捕捉到一個關鍵風險——流動性。因為他們的整個策略都是做空流動性,而流動性的確非常短缺。

然後所有的投資銀行突然意識到,他們最大的客戶都是同一個——LTCM。 LTCM 大約有40 億美元的資本,但他們卻藉了數千億美元。銀行紛紛開始收緊融資條款,更多的山寨基金開始倒閉,進一步推高了套利價差。華爾街聞到了血腥味,開始站到LTCM 的對立面,以對沖自己的風險。

不久後,LTCM 崩潰,美聯儲不得不降息,高盛(當時我已經搬到那里工作)和其他大銀行基本上接管了LTCM 的頭寸,並按照紐約聯儲的要求降低了自己的風險敞口。最終,超過投資者資本的損失為40 億美元。很多投資者被一掃而光,銀行也蒙受了巨額虧損。

這一事件幾乎摧毀了整個金融系統,而美聯儲的被迫緊急降息則助長了之後的互聯網泡沫。

此次三箭資本和CeFi 借貸市場的危機,和LTCM 有很多相似之處。顯然,各大CeFi 平台都有一個主要客戶——三箭資本,行業裡最聰明的一波人。現在看來,它是CeFi 平台收益率的最大推動力……

在沒有「加密美聯儲」的情況下,高盛、FTX 等公司開始爭相清理不良資產,而這正是高效市場清理資產的方式。我想說的是,這不是CeFi 或DeFi 的終結,它將推動行業做出更好的風險管理和監管。

加密領域將吸取有關槓桿和流動性的關鍵教訓。

畢竟,宏觀背景能掌控一切,流動性則是一個關鍵的宏觀變量。流動性週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出現,人們則會找到不同創造槓桿的方法,我們將在不同的市場無限重複同樣的事情。

請記住:LTCM 並不是套利、股票波動率、債券市場的終結,它只是將槓桿轉移到了其他地方,為銀行創造了槓桿和收益。同樣,此次加密危機也只不過是數字資產道路上的一個坎而已,這場風暴最終也將過去(甚至可能已經過去,因為在我看來,流動性收緊高峰已經退去)。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