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大維度建立起Layer 1評估框架

來自| Bankless,原文作者:Lucas Campbell

高昂的以太坊gas 費用問題一直存在,越來越多用戶開始尋求其他替代方案,比如Avalanche、Solana、Polygon 等,新用戶湧入這些替代網絡,整個生態系統也愈發繁茂。但問題是:

  • 大家會去哪條鏈?

  • 如何評估這些Layer 1?

  • 投資者該關注哪些關鍵指標和基本面?

為此,我們總結出評估Layer 1 時最值得關注的5 個問題:

一、Layer 1 足夠安全嗎?

二、Layer 1 足夠去中心化嗎?

三、Layer 1 有足夠多的開發者嗎?

四、Layer 1 有足夠多的用例嗎?

五、Layer 1 能否盈利?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一解答這些與Layer 1 區塊鍊網絡相關的問題。

一、安全性

在評估Layer 1 時,安全性始終是重中之重。

區塊鏈最核心的價值在於結算層。如果結算層不安全,那麼它就不具備任何的價值。換而言之,當用戶在網絡上進行交易時,必須要保證每次的交易就是最終結果,期間不容許有不良動機者肆意篡改。

其實根據底層共識機制,衡量安全性的方法有許多,但最終目的卻只有一個——實現區塊鍊網絡無懈可擊的結算保證。有了結算保證,交易者們進行的交易就不會被篡改,實現了從始至終的一致性。

評估結算保證時,最關鍵的一個變量就是記賬成本(ledger costliness),我們可以拆分成以下兩個問題:

1、接管網絡需要多少錢?

想知道這個答案,就要了解驗證者們在提交有效、誠實區塊時獲得的收益激勵。

2、網絡總費用成本是多少?

總費用就是支付給驗證者的金額,用以確保所有的交易就是最終的交易。

記住,向驗證者支付的費用越高網絡就越安全、結算保證就越高。因為在收益的激勵下,礦工和驗證者們就會積極地提交、驗證和維護合法區塊。

但你有沒有想過由此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假設網絡上只有21 個驗證者,他們瓜分了所有的費用,這該怎麼辦?

二、去中心化程度

Web3 的核心原則就是去中心化,當然也不能放棄安全性,這些都是區塊鏈精神的體現。

因此,Layer 1 也應該做到足夠的去中心化,不受任何一個參與者或是實體的控制,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到驗證(挖礦/質押)和維護賬本(運行節點)中來,而不應該對特定的人群關閉。如果做不到足夠的去中心化,退而求其次,看看這些Layer 1是不是使用了AWS。

注:評估Layer 1 的去中心化程度,可以通過網絡節點以及驗證者數量來進行量化。

以下是主要權益證明協議的列表:

資料來源:Stakers.Info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人無法運行某個節點,那肯定是被操控了,也就不滿足去中心化的原則了。事實上,一旦違背了去中心化原則,Layer 1 上所做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

三、開發者數量

一旦Layer 1 實現了它的核心遠景(安全和去中心化),就意味著開發者可以可靠地在上面構建各種項目了。在此期間,他們不用擔心網絡關閉、數據回滾甚至是遭遇黑客入侵等問題。

但緊接著我們又遇到了另一個問題——在Layer 1 這座金字塔中,上層究竟有沒有開發者在進行開發呢?眾所周知,沒有開發人員就沒有應用程序;沒有應用程序,就沒有用戶;沒有用戶,價值又從何而來?

由此看來,強大的開發者生態系統對於Layer 1 的成功構建至關重要。下圖是2021 年Electric Capital 關於每月活躍開發者的報告。

從五大維度,建立起Layer 1評估框架

目前,以太坊仍然是開發者的主用生態系統。而其餘一些新興的以太坊替代智能合約平台上的開發活動也不少,都大大超過了比特幣網絡。這是因為這些智能合約為開發人員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工具,他們幾乎可以在這些平台上構建任何東西;相比之下,想要在比特幣網絡上開發一些很酷的東西則要困難得多。如果你對這方面感興趣,可以從下面這張圖表中了解更多有關於非以太坊合約生態系統的詳細數據。

從五大維度,建立起Layer 1評估框架

四、用例豐富度

現在, Layer 1 評估框架已經基本設定好了。如果這個網絡是安全、去中心化的,且有開發人員在上面構建應用程序,那麼接下來要關注的就是——是否有人真正地在使用這些應用程序。

當然還有一點也不容忽視:有用戶願意為這些應用程序付費嗎?

鏈的業務模式就是“出售”區塊(block),為互聯網上源源不斷的去中心化價值轉移提供服務。

因此要想了解Layer 1 是否有價值,一個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知道對於塊空間(blockspace)的需求有多大。通過這個明確的指標,我們可以知道在網絡上是否有價值轉移的需求。而衡量需求的方式有多種,比如網絡利用率、支付給驗證者/礦工的費用等。儘管每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但綜合來看,它可以讓你更加清楚地了解網絡上是否存在著真正的需求。

歸根結底,如果沒有人願意購買這些區塊,那麼這個區塊鏈生態系統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五、盈利能力

如果確定了網絡對於區塊空間(blockspace)是有需求的,那麼就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要考慮了——區塊鏈能否能盈利?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弄清楚區塊鍊為了安全性,是否花出去的錢比通過交易獲得的收入更多。而實際情況是,如今沒有一個區塊鍊是盈利的——甚至還差得很遠。

從五大維度,建立起Layer 1評估框架

總體來看,現在的區塊鍊網絡在安全成本上的花費大大超過了自己的收入。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畢竟目前的生態系統都還很年輕,還有許多未完成的項目等著開發,更何況越開越多的開發者開始投身到這項技術中,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總結

坦率地說,評估任何一個Layer 1 都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尤其對於智能合約平台而言難度更大。在Web2 發展之初,大家並不看好互聯網初創公司,但最終我們看到誕生了許多“獨角獸”。現在,同樣的事情正發生在Web3 領域裡。

作為最重要的Web3 基礎設施,如果你想知道Layer 1 究竟價值幾何?未來哪一個更具潛力?或許,上述5 個維度能幫助你構建出一個較好的評估框架。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