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加密項目的最高目標,是要「對齊」自身價值與用戶利益。
加密市場裡經常會有各種空投活動和相關宣傳,但我們建議每個Web3 項目都該重新考慮一下協議的代幣分發方法。
代幣空投並不是一個明智的策略,對大多數加密項目而言,除了「5 分鐘熱度」之外,空投其實並不會帶來更多積極效果。有時候,空投活動一結束,項目似乎就有一種「是時候甩掉我的責任」的感覺,所以想要獲得長期成功,單靠「免費贈品」肯定行不通。如果你的目標是要讓項目資產隨時間推移變得越來越有價值,那麼進行的每一次空投都像是在挖一個「原生資產貶值的洞」,這個「洞」挖的越深,填補的金融資本就會越多。
實際上,項目之所以要給加密社區分發代幣,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獲客。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Web2 科技巨頭的大部分工作是去「做銷售」,但就現階段來看,Web3 領域裡的很多項目似乎並不重視「銷售」,許多銷售業務模型看起來也非常「懶惰」。
在Web2 領域裡,一些高速增長的科技巨頭主要關注兩個獲客基本模型,一個是客戶獲取成本(CAC),另一個是客戶生命週期價值(CLV)。對於Web3 項目來說,每次空投贈送代幣都類似於Web2 公司的營銷支出,即付出了客戶獲取成本,而客戶生命週期價值則是用戶通過使用平台帶來的經濟回報(例如協議收入)的總和。對於傳統科技公司而言,如果「CLV/CAC」的值越大,就意味著市場競爭力越強,投資方就願意「燒錢」,如果投資者沒有看到這種長期價值,他們就會改變策略,比如降低客戶獲取成本,提升客戶生命週期價值等,其實Web3 項目也可以這麼做。
簡單來說,當「客戶生命週期價值」大於「客戶獲取成本」時,你就能賺錢,反之則會賠錢。此外,投資回報週期也很重要,對於投資者而言,他們肯定希望自己的投資回報時間越短越好,最好能在12-24 個月內收回投資成本,而不是等待5-7 年。
(注:上面所說的這些概念,有些可能會對Web3 項目有所幫助,但有些確實對Web3 項目沒有太多作用。)
在Web3 領域裡,如果你希望自己「空投的代幣」能夠扮演「客戶獲取工具」的角色,那麼對於一個在起步階段幾乎不賺錢的Web3 項目來說(此時你的客戶生命週期價值很低),隨便制定一套空投策略並可取。一般來說,作為協議所有者,你的目標應該是將代幣盡可能地空投到合適的人手中,他們未來會使用你的應用程序,也會轉變成擁有較高生命週期價值的客戶;如果你過早地把全部/ 部分代幣空投給了錯誤的人,他們未來不僅會拋棄你的產品,更不可能轉換成高生命週期價值的用戶,你也很難再構建出更多契合市場的產品。
在傳統證券市場裡,人們之所以會購買、持有股票和股權,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可以獲得未來現金流的權利,買到一個有潛力的股票/ 股權會給他們帶來可預見的價值,因此這種股票和股權就很有吸引力。代幣其實也算是一種與股票類似的投資工具,如果你僅推出一個沒有價值的治理代幣,意味著持有者無法真正獲得「有形利益」(tangible benefits),因此只要這個代幣價值大於零,持有者肯定會義無反顧地選擇拋售而不是長期持有,畢竟拿著毫無價值的治理代幣只是為項目的早期投資者和團隊創造流動性事件,反而自己無法獲得太多利益。 (當然,項目團隊肯定希望持有治理代幣的人越多越好)
學過微觀經濟學的人都非常清楚一個道理:任何一種商品的價格都是由供需關係決定,如下圖所示:
如果你無法為代幣創造需求(在現階段的加密市場,意味著要創造讓更多人持有的需求)而僅僅是不斷增加代幣供應量,結果可想而知。雖然價格不代表一切,但正如我們之前在許多協議敘述中看到的那樣,價格肯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麼,我們該又如何改進代幣分發策略呢?
一、空投
免費代幣空投不應該是「一次性」行為,坦率地說,我已經從過去大量代幣空投實例中看到不少糟糕的結果。韓國風險投資公司Hashed 研究員cpt n3mo 對「一次性代幣空投」做了量化分析,結果發現在不同時間範圍內,價格中位數都顯示出極差的表現,比如空投100 天后,代幣平均價格表現下跌了36%,因此很難說代幣被投放到「合適的人」手中。雖然一次性空投代幣能夠引導社區並吸引更多早期參與者,但如果從長期發展角度來看,這種方式似乎效果不佳。
不過,免費代幣空投的確能對參與者心理產生影響(想想禀賦效應,當個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那麼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未擁有之前大大提高),而且項目也可以將代幣鎖倉釋放期範圍拉的更長一些,通過提供這樣的代幣分發機制,空投參與者可以獲得更多好處。雖然從套利角度來看,能夠參與到早期空投的用戶的確能獲得更大利益,但如果將「空投活動」變成一種連續行為,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一次性空投」還有一個負面影響:新用戶會覺得自己錯過了一個生態系統、一個好機會,這反而對損害採用率,因為新用戶會覺得「哦,空投已經結束了,了解那個生態系統已經沒有意義了。」從這個角度來說,Web3 項目其實可以通過「放長線」的形式來激勵早期支持者,而不是一次性空投代幣後就不聞不問了。但最根本的轉變,還是要將空投性質變成權證性質,將激勵過程從離散性變成連續性,Optimism 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們的激勵措施是多階段的,儘管持續時間較長,但至少朝著正確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
那麼,如何才能實現「持續性」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讓新參與者成為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新產品、治理等),同時讓他們能夠獲得與老用戶相類似的好處。項目不能因為用戶參與時間較晚就不讓他們獲得「福利」,更不要說許多新用戶其實能給項目增加更多價值—— 你要做的,應該是吸引能給項目帶來最大價值的用戶,而不是最早入場的用戶。
為用戶提供「可持續福利」,還可以提高項目對生態系統的動態和反思能力,代幣發放標準還可以根據用戶積極行為、或是消極行為進行調整。作為協議所有者,你設計的空投策略必須要能影響生態系統參與者的行為,影響力越大越好。
二、設計社區代幣分發機制
如何構建社區代幣分發機制?一個有趣的方法是設計「遊戲化KPI」,利用KPI 機制來調整代幣分發率。 Zee Prime Capital 目前正在探索一種創新方式,旨在將協議願景和社區回報保持一致。
舉個例子,你可以針對收入指標來調整代幣釋放率,確保代幣持有者在項目採用階段能獲得利潤,讓客戶生命週期和項目成功週期保持一致,客戶生命週期擴展越大,成功週期就越長(你可以參考傳統企業的生命週期發展路徑和盈利能力之間的關係)。
不僅如此,你還可以自己設計一條「輔助線」來追踪利潤指標,然後與代幣釋放時間匹配起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就能將價值「推回」給用戶,而不是鎖定在協議金庫中。理論上,這種做法還能產生良性循環並延長生命週期。
三、探索具有創造力的代幣分發方式
任何代幣分發方式都伴隨風險,這點不言而喻。一個已知的驗證標準是開放女巫攻擊,但降低風險的最佳方法可能依然要不斷優化改進代幣分發標準,以便將成本降低到可接受的滑點水平,而不是僅僅依賴於傳統空投的實際收益。
因此,我們需要對項目的代幣分發方法進行創新,比如允許修改代幣分發策略,給那些等待更長代幣釋放時間的用戶提供更多折扣優惠。簡單來說,在探索代幣分發方式創新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創造力。
在這方面,目前加密市場上一個值得關注的示例是Brahma Finance 的KARMA 系統。 KARMA 是一個(靈魂綁定)積分系統,用戶在社區內努力做出貢獻就能獲得獎勵,但會根據活躍程度提供激勵措施,如果你不是一個社區積極分子,那麼獎勵積分可能就會減少。如果你能拿到更高的KARMA 積分,那麼就有權訪問協議上的特殊金庫並獲得其他利益(比如購買稀有商品、訪問優惠活動)。目前Brahma Finance 即將推出KARMA V2,旨在將這套系統推廣到更多其他協議。
Brahma Finance 的KARMA V2 將會是一個針對高級用戶的持續獎勵系統,與直接股權補貼相比能夠顯著降低用戶獲取成本,團隊可以根據KARMA 分數來添加「折扣代幣」或「免費代幣」等選項,其係統管理功能也能幫助項目更好地規劃代幣釋放計劃,比如是否需要調整代幣釋放量和釋放時間來匹配協議價值。
隨著Web3「社交掛毯」(social tapestry)變得更加豐富多彩、Sismo (類似於靈魂綁定代幣等)等去中心化私人認證提供商和各種有趣的指標(比如Degenscore)越來越多,項目可以更好地定位到自己最想要的受眾群體。
總結
總之,一個較好的幣分發模型應該有以下幾個特點:
-
讓用戶能以折扣價購買的應該是「認股權證」而不是「空投代幣」;
-
通過可持續性流程,項目能在更長的時間範圍內獎勵用戶;
-
制定可修改的動態標準;
-
設計、試驗更具創造力的代幣分發機制
事實上,早在2017 年,Coinbase 聯合創始人Fred Ehrsam 就在自己的博客中提到過類似的觀點,希望項目可以將自身發展價值與用戶追求的激勵保持一致:
「協議設計者需要思考如何設計區塊鏈的進化特徵—— 具體來說,設計出一套讓更多人加入的經濟激勵模式,然後不斷優化、改進它。」
Fred Ehrsam 說的沒錯,任何一個加密項目/ 協議的最高目標,就要「對齊」自身價值與用戶利益,而這也是轉動項目/ 協議長期成功發展的飛輪。去中心化代幣系統的出現,讓我們看到這一目標可以成為現實,但我們也需要仔細思考,努力讓項目自身價值和用戶利益保持一致。
與此同時,僅僅利用去中心化代幣系統並不能保證實現「自身價值和用戶利益保持一致」的目標——99% 的加密項目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畢竟大多數代幣的發展軌跡都類似於下面這張圖表(該圖所展示的代幣價格走勢是不是似曾相識):
所以,我們應該突破界限,幫助加密項目創造構建出更好的代幣分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