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Web2+Web3=Web5的第一印象

作者:老雅痞

自從Web5在6月10日午夜橫空出世以來,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當“Web5 “這個詞和meme圖片開始在Twitter上出現時,我以為是個笑話。但當我讀完PPT(Web5:去中心化的網絡平台)後,我對它的嚴肅性感到驚訝。

一些人立即開始認為這是真的,但其他許多人似乎感到不解。時機是正確的,甚至Web3也剛剛開始被大眾認可,然後突然“5 “被發布,跳過了“4”。似乎能夠立即對Web5作出反應的人是那些對現有的Web3感到不舒服的人。我對各種觀點印象深刻,因為根據他們不舒服的地方,堅持的觀點是不同的,如網絡架構、經濟思想、商業結構等等。

基本上,演講的內容集中在系統的架構上。背景想法和他們未來的目標是什麼樣的社會效益,只是通過在做演講的會議上的評論和成員的推特來補充。所以基本上,除非你是一個系統架構師,或者一直在區塊鏈世界裡的人,對網絡瞭如指掌,否則很難理解。如果只是像DID這樣的關鍵詞,那都是已經出現的。因此,這個Web5的影響是什麼? ”就是它了!”這種感覺表達了架構和設計,這些架構和設計就像解決了一個難題一樣。我認為這確實是“Web2+Web3=Web5″。此外,我個人再次感受到了類似於美國在互聯網中的領導地位的來源,他們沒有把已經存在的東西視為理所當然,而是從基礎上呈現出一個新的外觀,沒有留下任何不舒服的感覺。

綜上所述,以下是我感受到的影響:

  • 專注於身份,這是下一代互聯網的問題

  • 恢復網絡的原始形式,它是鬆散耦合的,因此它可以擴展

  • 塑造正確的東西,而不是留下不舒服的樣子

1. 關注身份,這是下一代互聯網的問題

2010年代,以移動和大數據為開端的十年,推動財富和信息向大科技公司集中,十年後,社交媒體影響選舉,廣告跟踪和過濾泡沫成為問題,互聯網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也成為焦點。由於瀏覽器中的第三方cookies開始被禁用以應對這些增長,安全和隱私的核心問題是個人信息資產的處理。

Web5支柱DWN(去中心化的網絡節點)、DID(去中心化的標識符)和VC(可驗證的憑證)正視這一問題。 DID是一種建立VC的機制,沒有特定的提供者,而DWN是基於DID/VC在應用端分發必要信息的基礎。舉個簡化的例子,VC是駕駛執照,DWN是租車預訂信息。租車預訂信息是可以被多個機構引用的信息,如汽車租賃公司和旅行社,並得到個人的許可。顯示個人屬性和偏好的執照和預訂信息一直是服務提供商的競爭力來源,他們積累和分析這些信息,通過廣告和交叉銷售實現貨幣化,並在社交媒體和其他媒體上創造過濾泡沫。 Web5是一個關於將這些信息放回每個人手中的架構的建議,以及如何為此目重塑互聯網。

2. 恢復互聯網的原始形式,即去中心化的耦合,使其可以擴展。

由於Web5是由推廣比特幣的Block Inc.(原Square)旗下的TBD提出的,所以很容易認為它是基於比特幣的,但如果你仔細閱讀PPT,你會發現“比特幣“一詞根本沒有出現。只有一個名為tbDEX的基於比特幣的應用程序和一個名為ION的DID解決方案,而這只是作為專有名詞出現在例子中。因此,Web5的設計本身可以用比特幣以外的其他區塊鏈來完成,它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和中立性,以至於區塊鏈甚至不需要開始。 DWN、DID和VC都是由一些標準組織如W3C或DIF討論的,這是一個有明確職責的協議和堆棧的集合。它們是具有明確職責的協議和堆棧的集合。

在我上一篇文章(超越OSS的一步)中,我列舉了四個要素作為commons在互聯網和軟件中驅動的條件,並以Web的狹義HTML/HTTP/URI為例進行了說明.下面重述這些要素:

  • 目標:只做好一件事的簡單性

  • 範圍:端到端覆蓋

  • 放大:當許多人、機器和軟件使用時產生的槓桿效應。

  • 使用:成為一個開放和免費的資源

回顧一下PPT,我認為所有的元素都得到了很好的滿足。每個協議都是獨立的,可以自由組合和擴展,因此很容易發明下一個協議,而且它遵循互聯網的原則,可以以幾乎無限的方式進行擴展。因此,它可以與Web2順利結合。 PWA是Web2的技術成果之一,也可以順利結合,DWA(Decentralized Web Apps)將作為一個進一步的發展被提出。 ”Web2+Web3=Web5 “是一個真實的說法。

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領域是DWN。在設計這種東西時,出現瞭如何為每個應用程序的具體用途添加模式的問題。新類型的個人信息資產在各個領域陸續產生,還有比特幣的容量問題。因此,我把DID解釋為只存儲最重要的憑證和分佈式訪問控制基礎設施,就像PKI的延伸,為DWN提供加密密鑰。因此,我把DID解釋為只存儲最重要的憑證和像PKI的擴展一樣的分佈式訪問控制基礎設施,它為DWN提供加密密鑰,而DWN是一個擴展的存儲,可以擴展到更多不同的數據,而不增加DID的負擔。通過使用查詢參數,DWN與DID本身分離,同時保持DID的命名空間,因此DWN可以在個人和產品軸上自由和無限地建立。

順便說一句,既然我們在討論比特幣而不是Web5,我仍然認為比特幣的L2,LN(LightningNetwork),也得到了滿分。我個人認為,比特幣的未來將是專門的L2的發展,其職責單一,比如LN負責支付,ION負責身份。 L1甚至不需要一個賬戶,更不用說智能合約了。這就是當我們深入研究貨幣的SoV(價值儲存)和MoE(交換媒介)的性質時,會出現的結論。

作為Web3核心的智能合約平台,不僅是貨幣的平台,也是以物換物的平台,用智能合約取代Web2應用的挑戰也正在被接受。我就不說這是多少計算機工程的廢話了,也不說這是不尊重進步積累的資產的野蠻行為,正如各種學者所譴責的那樣,但至少智能合約平台是以邊緣域應用的性質為導向的,是Simple Made Easy的。

至於智能合約平臺本身,我覺得很有用。正如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作為一種不僅對源代碼而且對可執行代碼實現透明的機制。我也覺得DAO & Governance Token of Securities 2.0/KKK 2.0 有潛力成為互聯網社會的一種新形式。 Rollup 仍然可以實現具有單一職責的特定L2,它也可以是單個應用程序。但是,我越來越懷疑區塊鏈的L1 是否有必要。它太密集了。未來我們越是嘗試擴展用例,密度的負擔就會越明顯,例如私鑰撤銷的管理。

3. 塑造正確的東西,而不是留下不舒服的樣子

隨著前年開始的新行業創建的“pump”,Web3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即使他們認為有些東西是錯的,他們也會把現有的東西當作是既定的,並專注於在其基礎上改進服務。這是一個明顯的海綿計劃,但我們可以看到那些熱衷於改進的人變成了一個“好的海綿”。雖然是“去中心化”,但在最後,用戶期望並支持管理層維持價格率和補償損失。重點已經轉移到客戶想要什麼和大眾容易理解的東西,而不是什麼是正確的。

對於頂級應用程序服務來說,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我們不應該重新考慮“去中心化”標牌嗎? Web5 表示“去中心化”到此結束。這取決於身份的基礎。最重要的應用程序可以是Web2。項目成員還說“No token”和“No SmartContract”,在文檔中出現了一點。這其中的真正含義還不清楚,但至少很清楚,不會圍繞這次呈現的身份基礎設施使用。身份不需要代幣或投票治理。這不是可以交易的東西,也不是由多數票決定的東西。

Web5 被精心設計為抽象和中立的,但我可以肯定地說它的誕生本身就是由比特幣誕生的。比特幣誕生於金錢是什麼的問題?什麼是價值?什麼是經濟自由?沒有妥協。以比特幣為師,Web5 會問“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什麼是人權?當前的網絡缺少什麼?互聯網的未來需要什麼?

當他們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時,他們將從互聯網的基礎上改變它。我越看越覺得這個名字很合適,但說實話,我也認為Web5這個名字本身並不重要。重點是在互聯網上實現身份,建立在密碼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核心之上。它面臨的障礙很多,我可以立即想到。它是關於改變使現有服務盈利的動力,也直面不同國家的個人信息法等法律原則的差異。前進的道路是深遠的,真正的長期願景,我稱之為不連續創新的挑戰,我對它的巨大規模感到震驚。

在互聯網和應用層之間創建一個資產層

如果我們用Web5的目標來思考互聯網的架構,如果我們認為它是在網絡層和應用層之間創造一個資產層,可能會更容易讓人理解。雖然比特幣已經成功地使貨幣成為互聯網的原生部分,但我們現在要使身份成為互聯網的原生部分。錢是一種金融資產,身份是一種個人信息資產,如果把兩者抽像到另一個層次,它們可以被歸類為“資產”。一個在互聯網上,但個人的主權得到保障的資產庫被創造出來,在他/她的許可下,可以被更高層次的應用程序使用,以進一步豐富我們的日常生活。

把小額支付LN和身份放在一起,我們也將看到互聯網廣告模式的轉變。我還沒有看到這樣的故事,但我假設肯定有一批人在那裡已經開始尋找實現方案了。畢竟,Block和TBD是由Twitter的聯合創始人傑克多西領導的,他一直在為社交媒體的貨幣化理想而奮鬥。另外,既然叫DWA,他們很可能在尋求商店分銷的民主化。隨著智能手機的市場越來越大,iPhone和安卓成為兩個主導者,從應用方面反對支付費用的寡頭壟斷,對民主化的要求只會越來越強烈。比特幣/LN和DWP(去中心化網絡平台)的結合將提供基本成分。當然,移除應用商店並將其原生安裝在操作系統中困難重重。

Web5背後的哲學以及它旨在實現什麼樣的社會效益還沒有被完全討論。項目成員也表示,未來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而Web5只是項目的框架。然而,這個架構的未來是非常有想像力的。

美國將成為互聯網中心的原因

我深深地被去年秋天橫空出世的tbDEX到Web5的介紹打動了,我一直在關注這個背景,我覺得我再次見證了建立一個可複制的方式來創建一個全球的、開放的、自由的平台。還有另一種跨越Web2和Web3的方法,也被稱為Web2.5,在這種方法中,Web2和Web3都被認為是給定的,並使用它們創建個別服務。 Web5是將Web2和Web3都視為有問題,並一次性地“解決“它們。要做到這一點,它不是關於個別服務,而是關於改變底層網絡結構。這是一個多麼大膽和重要的方法啊!

然而,當人們揭開網絡和互聯網的歷史時,就會發現這樣的做法在過去的美國實際上已經發生並成功了很多次。關於互聯網如何像鐘擺一樣在法律和軟件之間搖擺的歷史,在Lawrence Lessig的書中有詳細介紹,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一點。甚至在網絡出現之前,互聯網就一直在反复嘗試,每當它變得更加中心化的時候,就會對它進行改造,讓它重新擺回到去中心化的狀態。其成功的歷史似乎被很多人分享,無論我們應該稱之為文化還是共同的知識。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這次要以一種輕鬆的方式再次介紹它。

以下是“mother of all demonstrations”的演示,在還沒有個人電腦的時候,它想像並塑造了未來的計算機。這也是一種真正大膽的、必不可少的方法。鼠標在這裡得到了體現和命名。今天在互聯網上已經很常見的超文本,也出現在未來計算機的核心位置。

Douglas Engelbart,這個演示背後的人,晚年的生活相當不愉快。他並不是一個讓人奉承的人。但我相信,正是因為這種人性,他才能夠追求實現他的願景和賦予他的想像力所需要的東西,而不去斤斤計較有多少人會愛他。另一方面,我也相信,他一個人只能走這麼遠。為了使之成為現實,他還需要其他知識和能力。讓許多人參與進來,分享相同的願景,以傳播它,也是很重要的。 Engelbert的鼠標有兩個正交的X和Y盤,但在20世紀70年代,其他人開發了一個球型鼠標,成為主流。超文本由網絡普及,由ARPANET(Engelbert先生也是該網絡的參與者)和其他項目(如Xanadu項目)豐富。概念和理論的發明之後是架構的發明,然後是傳播的發明,幾十年來,許多人的接力棒一直在延續。

互聯網最初是一個分享文件的系統。超文本,其核心是在網絡誕生前40多年就被構想出來了(正如我們所想)。它在20多年前就被賦予了形式。我們對Web5了解得越多,無論它將來叫什麼名字,它似乎都處於歷史的最前沿。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