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 Finance受治理攻擊後思考:我們需要更多治理代幣上的創新

昨日,Yam Finance成功阻止了針對其儲備資金庫的治理攻擊。在這次攻擊中,攻擊者掩人耳目地通過內部交易提交治理提案,該惡意治理提案包括一個未經驗證的合約,最終目的是將Yam的協議資金儲備轉移到攻擊者錢包。如果成功,Yam Finance將損失310萬美元。

攻擊者採用的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攻擊手段——治理攻擊,由於去中心化治理在DeFi協議中的廣泛應用,治理攻擊也成為黑客在鏈上獲利的主要手段之一。

區塊鏈的理念是「Code is Law」,因此才會強依賴於鏈上治理。最簡單直接的路徑便是通過代幣來賦予持有者治理權重,往往是代幣越多,治理權重便越多。而持幣者便可以參與協議的提案和治理,提案內容可能複雜也可能簡單,通過後將影響整個協議的運行和發展。

直觀來看,這樣是符合持幣者利益的,因為持有代幣越多,持幣者越不可能做出違背自己利益的提案和投票。但是,對於一些擁有較高鎖定價值的DeFi協議而言,只要攻擊成本低於利潤,便有人願意嘗試。在LUNA/UST崩塌之時,Terra便停止了區塊鏈出塊,以避免在LUNA大規模增發過程中所帶來的潛在的低成本治理攻擊可能。

在Yam Finance這次攻擊未果的案例之外,攻擊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數。比如,今年2月15日,Build Finance遭受治理攻擊,攻擊者通過增發代幣來獲利。攻擊成功後,攻擊者已經可以完全控制治理合約、鑄造密鑰和Treasury。在這次攻擊後,Build Finance代幣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價值,等同於歸零。

除了通過掌握大量代幣來進行攻擊外,黑客也會通過增加某一時間節點的提案數量、偽裝成正常治理提案來增加提案通過的可能性。

去年聖誕節,Terra公鏈上的合成資產協議Mirror也經歷了一次非常嚴峻的考驗。攻擊者準備充分,通過以下四點來增加提案通過的可能性,目標利潤是價值3800萬美元的MIR代幣:
– 攻擊者準備了價值上百萬美元的MIR代幣;
– 攻擊時間節點是聖誕節,大多數持幣者更關心生活中的事情,而非鏈上;
– 將提案偽裝成「與Solana進行深度合作」;
– 同時發起了多個提案,渾水摸魚。

對此,MakerDAO創始人Rune Christensen認為,「目前,DAO的“基本博弈論問題”是治理攻擊之類的問題。簡單地說,如果有人真的控制了大多數有投票權的股份,比如在DeFi中,他們可以直接竊取協議中的所有資產。」

這是一種擔憂,另外一種廣泛的擔憂是投資者對於治理代幣本身價值的質疑。對於大多數DeFi協議而言,使用代幣數量來簡單判定治理權重多寡的行為是一種捷徑,且更多協議在治理層面創新很少,大多是在Fork前人。當然,在治理層面也不乏創新者,比如Curve推出了veToken的治理模式,AC在veToken的基礎上推出了veNFT,Layer2 Optimism也在通過原生代幣OP將治理分層。

最值得擔憂的是,在進入熊市週期後,由於代幣價值的降低,攻擊成本會更低,治理攻擊數量可能會成倍增長。風險驟增的情況下,大概率會推動開發者/項目團隊在治理層面的更多思考,發掘代幣在治理層面的潛力,推出更多有意思的代幣治理實例。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