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ETH和Cosmos 誰能成為模塊化區塊鏈之王?

以太坊和Cosmos 都計劃利用某種形式的共享安全性。以太坊L1 將作為Rollup 的結算層,而Cosmos Hub 可以為希望利用鏈間安全性的鏈發揮類似的作用。

單體區塊鏈在它們持續的時候很好。

但是因為他們試圖在每個節點中做所有事情(共識、數據可用性、結算和執行),他們最終遭遇了區塊鏈三難困境的問題。

想要去中心化的安全性?那你就得接受這會是一條緩慢的鏈。想創建一個安全性高的快速TPS 鏈嗎?那你就得放下去中心化。

模塊化鏈通過將區塊鏈的許多角色分割成不同的層來繞過這個問題。

然後,這允許鏈以最小化權衡的方式擴展。

在這場模塊化競賽中領先的是以太坊和Cosmos。

本文作者將分析兩者之間的關鍵差異。

作者:Ben Giove

以太坊vs. Cosmos

區塊鏈的未來是模塊化的。

正如用戶和新手在2021 年牛市中所了解的那樣,無論是由於天價的gas 費用、擁塞還是穩定性問題,單體區塊鏈都不適合滿足少數人的擴容需求,更不用說世界各地數十億人的擴容需求了。

值得慶幸的是,許多有遠見的開發人員早就預料到了這些挑戰,正努力執行能夠創建模塊化區塊鍊網絡的路線圖,其中最突出的兩個是以太坊和Cosmos。

以太坊和Cosmos 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並且相對草根和去中心化,風投和投資者的影響力遠小於其他生態系統。兩者都在朝著這個模塊化未來的相似但不同的願景發展。

以太坊有一個以Rollup 為中心的路線圖,旨在通過一組第2 層(L2) 來擴展一個高度去中心化的單一結算層。

另一方面,Cosmos 正試圖創建一個“區塊鏈互聯網”,或一個由眾多具有主權、特定於應用程序的區塊鏈組成的可互操作網絡。

以太坊L2 TVL – 來源:DeFi Llama

這兩個生態系統都處於早期階段。以太坊L2 佔DeFi TVL 總量的1.58%,而Cosmos 鏈的份額為0.82%。

Cosmos 生態系統TVL – 來源:DeFi Llama‌

然而,二者的競爭正在升溫。以太坊L2 最近失去了最大應用之一,被Cosmos 搶走。去中心化永續交易所dYdX 最近宣布決定將其V4 版本構建為主權Cosmos 鏈。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這些生態系統是互補的還是競爭對手?

各自提供了哪些對方不提供的東西?

讓我們看看我們是否可以通過比較每個生態系統的技術能力以及它們作為可信中立結算層的能力來回答這些問題。

技術能力

讓我們從探索以太坊L2 和Cosmos 的一些設計特徵開始,以更好地了解各自的優勢和權衡。

以太坊L2 的能力

L2 利用以太坊來達成共識和數據可用性,同時將執行從鏈下轉移到稱為Rollup 的交易環境中。這些Rollup 批處理、壓縮並將交易證明提交回L1,這樣做通過在L2 上的所有交易者之間攤銷它們來降低單個用戶的高以太坊gas 成本。

這允許以太坊通過在相同數量的區塊空間中存儲更多交易來進行擴展,使網絡能夠在保持經濟可持續性和最大程度去中心化的同時進行擴展,因為用戶仍然可以輕鬆地運行節點來驗證鏈的狀態。

L2 主要有兩種類型,使用故障證明的Optimistic Rollups (ORU) 和使用有效性證明的zk Rollups (ZKR)。儘管ZKR 比ORU 具有更大的交易容量,但在生產中實施它們所面臨的挑戰,以及目前缺乏EVM 兼容性,意味著後者更有可能在可預見的未來成為以太坊的主要擴展解決方案。

儘管如此,在L1 和L2 級別都有許多擴展解決方案,例如調用數據壓縮、proto-danksharding 和EIP-4488。此外,通過L3 的分形擴展,即在L2 上結算而不是直接在L1 上結算的Rollup,將進一步提高可擴展性,並可以為特定於應用程序的Rollup 開闢新的設計空間。

L2 還提供了相當程度的可組合性,因為Optimism 和Arbiturm 等通用Rollup 每個都承載著一個龐大且快速增長的協議和應用生態系統。這種可組合性有望在未來通過採用通用消息協議(例如Layer 0 和Nomad)來增強,儘管引入了新的風險和信任假設,但這些協議增加了Rollup 之間的互操作性。

Cosmos 鏈的能力

Cosmos 非常適合構建特定於應用程序的區塊鍊或應用程序鏈。這些是針對運行單個應用程序而優化的鏈,例如像Osmosis 這樣的交易所,TVL 最大的Cosmos 鏈,以及前面提到的dYdX 鏈。

這是通過Cosmos SDK 實現的,這是一個區塊鏈開發框架,允許開發人員幾乎完全控制其設計。因此,Cosmos 鏈被認為是主權的。

例如,建設者可以選擇他們的鍊是使用賬戶模型還是UTXO 模型,狀態機將使用什麼語言構建,以及各種其他參數。與以太坊等網絡相比,這要靈活得多,以太坊開發者這些參數已經設置並且所有開發人員都必須遵守。

Cosmos 增加的可定制性也延伸到治理和安全性,因為每條鏈都可以引導自己的個人驗證者集,或者從2022 年第三季度開始,利用稱為鏈間安全性的功能,與以太坊和L2 一樣,這將使鏈能夠外包他們的驗證者設置給其他網絡,例如Cosmos Hub。鏈間安全性可能被證明是Cosmos 鏈的一個關鍵特性,因為引導驗證者集很困難,並且可能導致安全性降低和攻擊脆弱性增加。

Cosmos 鏈還通過跨區塊鏈通信(IBC) 受益於本機互操作性。 IBC 利用輕客戶端在當前啟用的鏈之間啟用信任最小化的橋接和消息傳遞。

最近部署的另一個升級,跨鏈賬戶,允許在IBC 兼容的鏈之間進行交易,從而能夠創建利用此互操作性標準的跨鏈應用程序,並有助於改善應用程序鏈帶來的碎片化可組合性。

要點:

以太坊L2 s 和Cosmos 都帶來了巨大的價值。以太坊L2 支持具有最高安全級別的低成本應用程序,而Cosmos 目前為單個應用程序提供更大程度的可定制性、互操作性和主權。

作為結算層:以太坊vs Cosmos Hub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以太坊和Cosmos 都計劃利用某種形式的共享安全性。以太坊L1 將作為Rollup 的結算層,而Cosmos Hub 可以為希望利用鏈間安全性的鏈發揮類似的作用。

讓我們看看二者在這方面是如何疊加的。

以太坊L1

目前有超過1301 萬ETH(按當前價格約為136.7 億美元)質押在信標鏈上,這將是以太坊從PoW 合併到PoS 之後的規範鏈。這使得審查交易和重組鏈的成本(需要⅓ 和⅔ 總質押金額才能攻擊鏈)分別為~45.1 億美元和~91 億美元。

信標鏈目前有404,125 名驗證者,每個驗證者需要質押32 ETH(約33,632 美元),這是參與共識和獲得質押獎勵和交易費用所需的門檻。儘管沒有給出具體數字,但根據以太坊基金會研究人員的說法,驗證者的理論最大數量約為400 萬。

質押在信標鏈上的ETH——來源:Beaconchain.in‌

以太坊並沒有將本地質押委託作為解決運行驗證者所帶來的高成本的一種手段,而是通過公開市場使獲得質押獎勵的機會民主化。這可以通過託管中介機構(例如Kraken 等交易所)或Lido 等非託管服務機構發行流動質押衍生品。

然而,流動質押衍生品的強大網絡效應導致Lido 等實體大量積累質押量,Lido 持有信標鏈存款的31.7%。質押是否在合併後變得更廣泛分佈還有待觀察。

儘管如此,由於以太坊缺乏鏈上治理,Lido 等實體和管理協議的LDO 持有者的直接影響是有限的。

以太坊不是由代幣持有者投票決定網絡的變化,而是通過粗略的共識在鏈下進行管理。這意味著網絡的所有利益相關者,例如核心和應用程序開發人員、用戶和ETH 持有者,都必須參與進來,才能進行重大升級。這將治理權力分散到更廣泛的群體中,通過限制富豪統治出現的可能性來增加以太坊的可信中立性。

Cosmos Hub

目前有18999 萬ATOM,價值約14.8 億美元,質押在Cosmos Hub 上。這意味著要達到停止或重組鏈所需的⅓ 和⅔ 閾值需要花費約4.8939 億美元和約9.9368 億美元。

Cosmos Hub 有175 個活躍的驗證者,這是治理設定的最大上限。該網絡確實採用了委託權益證明(DPOS),代幣持有者可以將他們的權益委託給這些驗證者之一,以獲得網絡安全帶來的回報。

驗證者的Cosmos 質押份額- 來源:Mintscan

儘管有上限驗證者集和DPOS 的使用,但與以太坊相比,質押似乎廣泛分佈在更多的實體中。在Cosmos Hub 上,前7 和前23 個實體控制著⅓ 和⅔ 的股份,而在以太坊上,這個數字分別較低,分別為2 和16。

儘管質押更加分散,但由於使用基於代幣的鏈上治理,權力集中在Cosmos Hub 驗證者手中的風險更大。這增加了大持有者通過強制通過可能未獲得生態系統內所有利益相關者批准的提案來在鏈上發揮意志的能力,進而威脅到Cosmos Hub 的可信中立性。

要點:

正如我們所見,以太坊L1 比Cosmos Hub 更安全,並且擁有更多數量和更開放的驗證者集。儘管如此,儘管Cosmos Hub 擁有更廣泛的質押分佈,但鏈上治理的存在使代幣持有者和驗證者擁有比以太坊更大的權力。

他們是競爭對手嗎?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以太坊和Cosmos 都在朝著相似的願景發展。雖然以太坊提供更高級別的安全性和更可靠的中立結算層,但Cosmos 鏈更靈活、可互操作,並針對個別用例進行了優化。

儘管最大的生態系統只能有一個贏家,數十億用戶和數万億資金仍有待加入Web3,但以太坊和Cosmos 似乎最終將是互補的,服務於不同的用例,而不是直接競爭對手。

歸根結底——就像任何系統一樣——它歸結為權衡。

你會選擇哪個?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