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份報告,到2025 年,加密貨幣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達到1 萬億美元。它確實是巨大的,而且只會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採用加密貨幣而增長。
加密的經濟影響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一些金融專家認為它有可能徹底改變全球經濟,而另一些金融專家則認為這只不過是一種時尚。然而,毫無疑問,加密貨幣正以好的和壞的方式影響著全球經濟。
此外,加密貨幣仍處於早期階段,很難預測它將如何發展。儘管如此,仍有一些潛在的情況可能會發生。
如果你環顧世界,你會發現加密貨幣對大小經濟體都有重大影響。讓我們通過研究一些最著名的例子來進一步理解這一點。
委內瑞拉經濟
委內瑞拉經濟處於危機狀態。通貨膨脹正在飆升,基本的日常必需品變得越來越難以負擔。本國貨幣玻利瓦爾實際上一文不值。
委內瑞拉政府通過引入一種新的加密石油幣來應對危機。石油由該國的石油儲備支持,旨在用作對抗通貨膨脹的工具。
儘管石油幣遭到了很多質疑,但它對委內瑞拉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在2018 年的短短幾個月內,石油成為該國第二大使用貨幣,僅次於美元。
石油幣還為委內瑞拉政府提供了一種規避美國製裁的方法。通過向投資者出售石油,委內瑞拉政府籌集了急需的外國投資。在這場經濟動盪期間,石油幣一直是許多委內瑞拉人的生命線。它使他們能夠購買日常必需品,甚至讓一些人逃離這個國家。
然而,一個事實仍然是正確的。比特幣是初學者投資加密的最佳方式。因此,如果你是想知道如何在線購買比特幣的初學者,你可以通過簡單的Google 搜索找到可靠的資源。
但是要在委內瑞拉購買比特幣,你需要使用像LocalBitcoins 這樣的點對點交易所。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做你的研究,只投資你能承受的損失。
馬耳他島
馬耳他是地中海的一個小地區,人口不到50 萬,在加密貨幣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2018 年,馬耳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監管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立法的國家。馬耳他政府對加密貨幣非常開放和歡迎,甚至吸引了一些新的交易所到島上。
最著名的例子是幣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密交易所之一。在中國打擊加密貨幣後,幣安搬遷至馬耳他。
從那時起,幣安對馬耳他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公司引進了大量外資,創造了新的就業前景。此外,幣安還幫助促進了馬耳他的旅遊業。
日本經濟
日本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經濟體之一,在採用加密貨幣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2016 年,日本接受比特幣作為一種合法的支付方式。從那時起,比特幣的使用在日本呈爆炸式增長。
如今,日本有超過260,000 家零售商接受比特幣,包括Bic Camera 和Microsoft Japan 等零售商。日本政府也一直支持加密貨幣。 2017 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一項法律,以20% 的稅率對加密貨幣利潤徵稅,遠低於40% 的企業稅率。
日本經濟最近一直在蓬勃發展,而加密貨幣一直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韓國經濟
韓國是另一個一直在接受加密的主要經濟體。 2017 年,韓國政府制定了一套監管加密貨幣行業的法規。
自從今天韓國有超過200 萬人擁有加密貨幣以來,它在韓國加密貨幣市場引起了繁榮。韓國政府也一直支持加密貨幣。
例如,2018 年,韓國政府宣布正在考慮創建一種獨立的加密。
然而,韓國經濟並非一帆風順。 2018 年,韓國政府禁止首次代幣發行(ICO),這對韓國加密貨幣行業造成了重大打擊。
中國經濟
中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一直是加密的主要參與者。 2017 年,中國占所有比特幣交易量的60% 以上。
但最近幾個月情況發生了變化。 2017 年9 月,中國政府禁止ICO,給加密貨幣世界帶來衝擊波。
然後,在2018 年1 月,中國政府開始打擊加密貨幣交易所。它導致了加密貨幣市場的大規模拋售。
從那時起,中國政府對加密貨幣採取了更加放任自流的態度,但仍不清楚中國加密的未來如何。
印度經濟
印度是另一個一直不願接受加密的大型經濟體。 2017 年,印度政府警告不要投資加密貨幣,但最近幾個月情況發生了變化。
2018 年2 月,印度財政部長宣布政府對加密的想法持開放態度。
這是印度政府立場的重大轉變,可能會導致印度更多地採用加密貨幣。
加密的未來
加密貨幣將繼續存在。這是一種新的資產類別,有可能改變我們對金錢的看法。
我們可以預期短期內加密貨幣市場的波動性會更大。這是可以預料的,因為市場仍然年輕且不成熟。
我們還可以期待一種特定的加密在長期內變得更加主流。我們將看到更多政府採用加密貨幣,各種企業將其作為一種可靠的支付方式。
加密貨幣仍處於起步階段,其未來有些不確定。然而,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加密貨幣正在改變金融業,並將繼續如此。
總結
加密貨幣正在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一些國家正在接受它,而另一些國家則在打擊它。加密的未來仍然不確定,但很明顯它會繼續存在。因此,請記住在投資任何加密貨幣之前進行充分的研究。但如果你正在尋找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加密貨幣可能是正確的選擇。
本文已根據Socialnomics 的披露政策發表。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SOCIALNOMICS。版權歸作者Socialnomics Trends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