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audis 爭議觀察|NFT 玩家們的共識“分片”:金錢、社群、文化

作為一個Web3 項目,因為讓人們賺到了錢,所以即便是無比中心化又如此明目張膽的操作卻很少有人指責,反倒是得到了眾多買家的稱讚,甚至有人說這是在建設社群,這個操作讓“社群變得更加和諧”,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

(前情提要:阿拉伯風免費NFT“The Saudis”爆紅!四天交易量破764萬美元,登頂OpenSea第2)

在Crypto 領域,當我們提到“分片”時,人們通常想到的是區塊鏈分片技術。分片可以讓區塊鏈交易處理速度大大提升,區塊鏈研究者HITer 將其比作一條高速公路新開設了無數個收費口,人們不需要在一個收費口排起長隊。

這是The Saudis 團隊在Discord 中發布的一條公告。簡單來講,一個科學家在The Saudis 開啟Free Mint 時將一大批NFT 收入囊中,並在The Saudis 價格上漲時一路掛單出貨,而The Saudis 團隊發現後便採取了行動,將這二百多個NFT 鎖定起來,科學家只能掛單但無法賣出。

其實,隨著NFT 逐漸破圈,越來越多的項目方會在發售時設計各種機制來防止科學家通過一些技術手段鑄造大量NFT ,以此避免科學家為了獲利而批量出售NFT 時對於市場價格的影響。人們常常將NFT 視作虛擬資產確權的標誌,既然是自己的資產,那在二級市場交易便應當是自由的,但The Saudis 團隊的這一“懲罰措施”不禁讓人產生質疑。

在The Saudis 這條推特的評論區,部分圍觀群眾紛紛留言表示這“太過於中心化”,他應當享有“交易自由”,而對於這些言論,一些用The Saudis NFT 當作頭像的網友給出瞭如下回覆:

「如果項目方不鎖住這些NFT,價格就會崩盤。」

作為一個Web3 項目,因為讓人們賺到了錢,所以即便是無比中心化又如此明目張膽的操作卻很少有人指責,反倒是得到了眾多買家的稱讚,甚至有人說這是在建設社群,這個操作讓“社群變得更加和諧”,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實在是很難追本溯源,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人們對於項目是否去中心化都不再看重,也不在乎自己可以對持有的NFT 行使什麽權利,只關注這個項目讓自己賺了多少錢。至於被項目方鎖住無法交易的NFT,反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於是價格漲上去之後,Holder 說:“我太愛這個項目了。”;價格漲上去之後,一些媒體和KOL 開始幫這個項目敘事;價格漲上去之後,人們開始議論這個社群凝聚了強大的共識。

在一開始,共識指的還是對於項目方價值觀的認可,希望與項目共同成長,而到現在,人們對一部分項目的共識也變成了“我們都覺得會漲價”或者“項目方會讓我們賺錢”。前不久看到一篇網友自己寫的對某項目的研究分析,文章中大段描述了項目資訊,而在最重要的分析部分,作者把重點放在了“項目方大概率會拉盤”這一點。

其實,建設社群、體驗文化、賺錢,無論是哪種行為產生的“共識”沒有誰對誰錯之分,只是共識分片的結果。而在對某個項目的整體共識中,這些共識分片也似乎並不存在著短板效應。

於是我們看到,當地板價高達100 ETH、有著巨大影響力的BAYC 被人指出可能在宣揚納粹主義時,人們自發地反駁這些理論,雖然價格短時下跌但也很快恢復原樣; Wonderpal 等曾經十分熱門的項目雖然在市值管理方面不盡人意,價格大幅回落,但是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社群氛圍,舉辦的活動也有不少人願意參加; Mfer 在創始人Sartoshi 宣布隱退後,有人說這相當於Rugpull ,但mfer 社群依舊維持著自治,並在Web 3 世界中繼續彰顯著巨大的影響力。

來自金錢名望、社群與文化的共識雖然是不同的分片,但同樣影響著項目本身,三條道路跑通一條就足以讓項目擁有長期發展的基礎。還記得文章開頭的比喻嗎,駕車通過一個收費口就夠了,你不需要把每個收費口都走一遍。

當我們能理解共識分片之後,便不難理解Flipper 、 Diamond Hand 、 Builder 三種角色在Web3 世界中存在的價值。 Flipper 為項目提供著流動性,鑽石手則是一個項目最堅實的基礎,Builder 則通過自己的建設為項目傳播著更好的口碑。曾經人們對這三種角色有過不小的爭論,似乎想要論證三者存在著優劣關係,但其實他們只是在對一個項目共識的形成過程中選擇了不同的分片。

當我們在談論“共識”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麽?也許我們現在可以給出一個答案。

來源:blocktempo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