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麗姍
2021年8月2日,騰訊旗下的NFT交易平台“幻核”正式上線。隔日,幻核首發的300個以《十三邀》為主題的黑膠唱片NFT於1秒內售罄。這是國內NFT市場爆發的前兆,隨後國內NFT市場開始瘋狂增長。
在NFT傳入中國之初,海外代幣化的發展路徑直接觸及國內打擊加密貨幣政策的紅線,而幻核通過限制平台上NFT的交易流通,與阿里“鯨探”一起,為NFT改名“數字藏品”,重點強調其收藏屬性,開拓了一條中國市場的合規發展路徑。
作為行業的“領頭羊”,幻核陪著數字藏品行業逐漸走向大眾,但一則消息的出現攪動了風雲。
2022年7月20日,消息人士稱,騰訊正計劃裁撤“幻核”業務。隨即幻核方面稱並未收到相關通知,目前運營一切照舊。但截至目前,幻核官方也並未否定幻核被撤銷的“傳言”。
該“傳言”使得整個數字藏品圈頓時沸沸揚揚。作為一直走在最前面的數字藏品平台,此舉是否也暗示了數字藏品走向沒落呢?儘管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說法,但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此前,幻核已經面臨多款數字藏品滯銷,7月初,與幻核業務有所關聯的騰訊新聞App宣布暫停數字藏品的售賣服務。
在幻核風波之下,中國數字藏品行業該走向何方呢?
一、數字藏品供需大逆轉
如果說2021年是數字藏品行業的“元年”,那麼2022年則是“爆發年”。
據01區塊鏈、Forechain不完全統計,2019年至2022年7月15日,國內數字藏品平台達998家。在已知具體上線日期的數字藏品平台中,2021年單年新增68家數字藏品平台,而2022年僅上半年新增數字藏品平台達639家,佔比近90%,其中4月單月新增數字藏品平台更是達199家。
圖1:2019年至2022年7月中旬國內新增數字藏品平台數量趨勢
數據來源:01區塊鏈零壹智庫
隨著數量上實現的爆發,數字藏品的參與方也愈加多樣化。繼騰訊“幻核”和阿里“鯨探”之後,百度、京東和網易等巨頭公司基於自有的底層區塊鏈均推出數字藏品平台,視覺中國、新華社和QQ音樂等自帶優質數字資源的平台也紛紛加入。同時,一批新興的數字藏品初創公司也大量湧現。
與處於爆發期的數字藏品平台不同,國內數字藏品的交易略顯疲軟。
此前國內數字藏品供不應求,上線秒罄的的熱銷態勢比比皆是。但目前,數字藏品的“光環”已經褪去了。以幻核為例,今年6月開始,平台上發行的數字藏品出現滯銷現象。據公開數據顯示,從6月2日到7月8日,幻核共發售了10款數字藏品系列,除了一款免費可領取的,剩餘僅2款產品售罄,7款產品在未售完的情況下結束售賣。
其中,《弘一法師書法格言屏數字臻品》公開發售30000份,每份售價118元,滯銷20245份;《十竹齋畫譜》系列,公開發售25600份,每份售價108元,帶銷8200 件。這與之前“一票難求”的現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無論是供給方還是需求方,國內數字藏品行業都發生了大逆轉。造成供需逆轉的原因中,一部分是隨著數字藏品平台數量的湧現,數字藏品的供給也“水漲船高”,市場不再供不應求。另一方面,此前大量炒作者的入局拉高了整體市場的需求,而隨著數字藏品市場的炒作氛圍逐漸褪去,市場逐漸趨於理性。
二、合規化風險下的出路
目前,合規化風險是架在數字藏品產業“脖子上的刀”。
一方面,數字藏品有著代幣化的風險。國外NFT主要發行在公鏈上,這難以避免需要發行代幣作為激勵機制。為了區分於國外的NFT,在聯盟鏈上發行數字藏品成為國內主流。但目前,國內數字藏品平台仍有不少採用公有鏈。據01區塊鏈、Forechain不完全統計,在730家透露出底層區塊鏈類別的數字藏品平台中,以公鏈作為底層區塊鏈的有186家,佔比25%。此外,3%的數字藏品平台同時採用聯盟鍊和公鏈。
另一方面,避免金融化的發展方向也是重點。 2022年4月份,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了《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表示要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因此,許多平台通過限制二次交易以避免金融化風險。然而,在統計的998家數字藏品平台中,301家開放了二級市場,佔比約30%。此外,有181家數字藏品平台通過與流通性好的場外交易平台掛鉤以實現流動性。
對處於灰色地帶的平台而言,不僅自身面臨著隨時被整治的風險,還不利於數字藏品行業的整體發展。
今年3月份以來,微信封禁了十餘家數字藏品平台,官方表示,“根據國家相關法規,為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微信公眾平台近日對炒作、二次售賣數字藏品的公眾號及小程序進行規範化整治。”對於僅提供數字藏品展示和一級交易的公眾號,微信方也要求提供和國家網信辦已備案認可的區塊鏈公司的合作證明作為資質證明。
國內數字藏品平台的入口主要包括APP、小程序、公眾號和網頁。在879家透露出具體入口端的平台中,採用公眾號,小程序的平台分別有437家和72家。 (注:部分平台採用不只一種入口端)。因此,微信此次的整治活動對於數字藏品行業來說是一次重擊。
除了合規化風險,01區塊鏈、Forechain在蒐集數據的過程中,發現現存數字藏品平台存在許多不規范運營的問題。例如,部分平台缺乏用戶協議和隱私協議,個別平台甚至直接照抄其他網站的用戶/隱私協議,連官方名稱和具體內容都漏了修改;此外,部分平台並沒有說明藏品具體採用的底層區塊鏈技術,而是用“基於區塊鏈技術”這類話術含糊概括。還有部分平台打著公鏈的名義吸引玩家,但實際賣出後並沒有在公鏈上鑄造。
三、站穩腳跟,仰望星空
此次對幻核是否關閉的觀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對數字藏品這一行業持懷疑和看衰的觀點也不在少數。但看似“熊市”的數字藏品市場,其實也蘊含著重新整裝待發的趨勢。
從搶購熱潮到出現滯銷,也是數字藏品市場從泡沫走向良性的階段。在供需的轉變之下,真正能夠打動受眾的藏品才能在這個“洗牌階段”脫穎而出,如何打造有“質量”的數字藏品也將成為新的重點。
此外,合規化是數字藏品避不開的難關。但起碼目前的監管趨勢是明顯的,去幣化和去金融化將成為數字藏品行業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數字藏品只有熬過合規化過程中的“陣痛”,才能在國內真正站穩腳跟。
儘管數字藏品行業雲詭波譎,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已然成為一種新型的文創載體。借助區塊鏈技術可確權特徵和數字化手段的多樣性,許多書畫、文博能夠栩栩如生地重現在大眾面前,IP、文旅等數字資源也能夠被進一步挖掘,發揮商業價值。
自2022年開春以來,越來越多的機構也參與到數字藏品的發行,包括文旅機構、電影製作商、銀行、餐飲和服裝等。逐漸地,數字藏品也成為機構提升品牌價值,與受眾互動的重要端口,成為品牌營銷和宣傳的重要手段。
7月25日,根據《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國家網信辦公佈了348個備案編號,其中包括近百家數字藏品相關企業,超過150個數字藏品相關服務。對於數字藏品行業而言,這是首次如此大規模通過國家網信辦的備案,也是該行業在合規方面向前邁的一大步。
值得注意的是,僅僅作為收藏品和營銷手段並未真正實現數字藏品的價值。數字藏品在版權的確權和流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能夠為數字產權和版權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式,補充了數字產權領域的空白。從數字藏品的長遠發展看,在資產確權和版權保護領域實現其價值,展現強大的產業應用能力才是數字藏品市場真正的藍海。
因此,數字藏品在“站穩腳跟”的同時,也要“仰望星空”。探索數字藏品的價值,以賦能數字市場和實體行業,釋放強大的經濟價值,這才是數字藏品行業應該有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