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26 日,以太坊完成了第十次影子分叉,此後以太坊協議支持團隊發布Goerli/Prater 合併公告,明確接下來的合併過程分為兩個步驟,預計分別於UTC 時間2022 年8 月4 日、8 月6 日至12 日之間進行。
作為以太坊的最後一次測試網PoS 過渡合併,雖然不少人詬病其進度緩慢,但以太坊合併確實在慢慢推進,終於來到了最後的關口。
The Merge 會帶來通縮麼?
作為以太坊合併的相關話題,「ETC」最近以承接以太坊沉沒算力的可能選項之一而備受熱議,尤其是在關於分叉的討論甚囂塵上的背景下。
其實以太坊主網與PoS 信標鏈合併的關鍵影響在於之後新ETH 產出的形式:用戶可以通過質押至少32 枚ETH,從而參與以太坊PoS 質押以獲得收益獎勵。
這意味著維護網絡安全的主力軍將不再是礦工而是驗證者,且想成為驗證者則必須將ETH 質押到Eth2 的質押合約裡。
其實從這個角度看,質押至少32個ETH獲取獎勵的行為,可以簡單類比是新形勢下的「以太坊顯卡挖礦」——每32 個ETH 都可以類比作一台礦機,質押生成的獎勵就是挖礦產出。
而區塊鏈由三部分組成:共識層、執行層和數據可用性層。合併是對共識層的升級,但Gas fee 是付給執行層的。
這意味著The Merge 將PoW 共識改為POS,PoW 鏈將不產出新的以太坊,新增的以太坊將只從PoS 生產, 這將減少能源使用,但不會影響Gas 成本。
而按照目前數據估算,以太坊在The Merge 升級轉向PoS 機制之後,每年PoS 新增的以太坊大約為60 萬枚,但按2021 年以太坊轉倫敦升級後的鏈上銷毀數據,預計以太坊一年因EIP-1559 所銷毀的數量大約在470 萬枚左右。
這意味著從此以太坊的淨銷毀將大於淨產出,為-410 萬枚,那結合目前以太坊約1.2 億枚的數量,以後每年以太坊不僅不會再增發,還會處於通縮狀態:
(60萬枚POS – 470萬枚銷毀的)/約1.2億 ≈ -3.5%
這無疑將從供給端對價格產生強烈支撐。同時隨著Eth2 的推進和倫敦升級即將實施,面臨銷毀的預期,加之PoS 需求,ETH 無疑將更加稀缺,這是對ETH價格在需求層面最有力的提振。
與此同時,雖然目前Eth2 的質押APR(年利率)是5% 左右,隨著ETH 質押總數的增多收益也會持續下降,但即便全網質押量達到1000 萬枚ETH, 年化收益也仍然在5% 左右,妥妥地屬於低風險的穩妥收益。
RealVision 創始人Raoul Pal 表示,如果以太坊在合併後提供4.8% 的收益率,那麼4.8% 也將成為其他加密項目的基準收益率。
這意味著以太坊質押提供的4.8% 以後很可能就是以太坊世界的無風險利率,也即相當於現實世界中的美元現金存款,其它以太坊協議的投資收益率大概率都會高於4.8%(不然用戶可以直接選擇質押以太坊),且其收益高於4.8% 越多,風險越大。
對以太坊擴容影響幾何?
除了挖礦產出這部分的影響,合併對以太坊性能,尤其是分片、Rollup 這樣擴容解決方案又會造成哪些影響?
最近Vitalik 在ETH CC 發言總結,稱合併(Merge)只是以太坊發展之路上的一小步,之後還有Surge、Verge、Purge 以及Splurge,但「Merge、Surge、Verge、Purge 以及Splurge 不是不同的階段,而是將並行發生」。
而早在2021 年12 月初,Vitalik 就曾發表了一篇題為「Endgame」(最後階段)的文章,提出了所有區塊鏈在未來將最終融合的觀點,同時列出了允許區塊驗證以一種去中心化和抗審查的方式發生的工具。
第一步就是我們熟知的合併(The Merge),指的是從工作量證明到權益證明的全面過渡;第二部分,稱為激增(The Surge),計劃提高以太坊的可擴展性,大幅提升帶寬和吞吐量,特別是在zk-rollup 上。
而當以太坊主網將與信標鏈「合併」後,主網將把運行智能合約的能力以及完整歷史和當前狀態引入PoS 系統,以太坊2.0 會通過引入分片鏈(Shard Chains)的方式來提升網絡的處理能力。
目前規劃是建立64 條分片鏈,每一個分片都有一組驗證者負責對區塊進行打包和驗證,如同一條公路突然變成了64 條的寬度,處理速度必然會大大加快。
此前2020 年1 月5 日,Vitalik 曾發表關於Rollup 的最新相關文章《Rollups 不完全匯總指南》,目前Rollup 也已經基本擔綱了接下來中短期內承接以太坊擴容的使命。
所以Rollup 通過與將來的分片這一橫向擴展方案的搭配使用,理論上能讓以太坊網絡在性能達到上十萬TPS 的驚人吞吐量,實現乘數效應。
公鍊格局短期會否變動?
像Polygon、BNB Chain 等EVM 兼容的公鏈,目前相較於以太坊的替代優勢就在於Gas 和性能沒有進入完全滿負荷狀態,擁堵體驗暫時並沒有格外凸顯,相比而言用戶體驗更優。
那以太坊完成合併後對其的影響也就需要聚焦在這方面,但其實就吞吐量而言並不會有明顯改變,PoW 轉PoS 後,只是出塊時間會固定下來,單塊的交換容量依舊,所以並不會有明顯改善。
簡言之,短期不會對TPS 有影響,擴容的任務會主要由合併後的分片和L2(Rollup)來承擔。
與此同時,最近以Aptos、Sui 為代表的新公鏈浪潮逐步走入更多人的視野,但2018、2021 年也未嘗沒有過競爭公鏈掀起的超越以太坊的「公鏈熱」。
事實證明面對體系龐雜、層次豐富、自創新能力極強的以太坊而言,先發優勢幾乎不可逾越,從EOS、Solana 又到如今的Aptos ,雖然換了新敘事主角,可預見的未來仍難言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