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數字藏品平台非同數藝將上線《電腦報》創刊30週年紀念的數字藏品。
8月8日上午11時,迅雷數字藏品平台非同數藝將上線《電腦報》創刊30週年紀念的數字藏品。為慶祝《電腦報》創刊30週年,本期藏品所有用戶均可免費領取,每款藏品每人限領一份,領完即止,目前藏品已在非同數藝App上架預約。
本期藏品有8款,共發行10000份。 8款藏品分別為1992年01期(創刊號)1000份、1992年15期1200份、其餘6款均為1300份,即1994年13期、2005年11期、2007年04期、2015年06期、2019年24期、2022年07期。
非同數藝上新的藏品均基於迅雷鏈技術鑄造生成,用戶購買的數字藏品具有唯一性、不可篡改、不可分割等特性,同時可在非同數藝對已獲得的數字藏品進行觀賞、收藏,也可與好友分享。
《電腦報》創刊30週年免費發行8期報刊藏品
電腦報於1992年1月創刊,由聶榮臻元帥題寫報名,創刊30多年來,堅持“普及計算機知識,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辦報宗旨,目前電腦報融媒體訂閱用戶超過1000萬人,在全國科技類媒體中具有獨到的影響力,成為一代科技互聯網人的生活學習讀物。迄今為止,《電腦報》已發行1500餘期。
本次發行8期報刊藏品,除了創刊號之外,每一款精選了1992年至2022年間7期關於中國IT發展史的重要頭版內容,極具收藏價值。
創刊號——《電腦報》1992年第01期
1992年1月3日發行的《電腦報》創刊號,發刊詞中提出了“普及計算機知識,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辦報宗旨和“面向辦公室、學校、家庭”的定位。時任重慶市市長孫同川發來賀信,希望《電腦報》成為廣大群眾了解電子信息技術的良師益友。
《電腦報》1992年第15期
《中國大陸首例電腦病毒發現始末》一文,詳細記載了作者1988年在西南鋁加工廠計算機中心工作過程中,發現並解決我國首例計算機病毒“小球病毒”的全部過程。小球病毒的表現形式在當下視角來看非常簡單:當系統時鐘處於半點或整點,而係統又在進行讀盤操作時,該病毒就會發作,屏幕會出現一個像素點,像小球一樣不停地跳動,它碰到的英文字母會被整個削去,而碰到的中文會被削去半個或整個,也可能留下製表符亂碼。
《電腦報》1994年第13期
頭版封面刊發了《比爾·蓋茨中國行》 一文,本報記者、創始人陳宗周先生在北京詳細記錄了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1994年3月22日首次到訪中國的全過程,此行也為Windows95中文版的最終發布奠定了基礎。
《電腦報》2005年第11期
“摩爾定律”在很長時間裡,都充當著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指南,但這一科技樂觀主義卻在2005年左右開始退潮。該定律1965年由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它不是一種解釋科學的精確定律,更像是IT業的經驗之談。其內容是:微芯片集成的晶體管數量每18到24個月就會翻一番。由於晶體管是電腦的信息載體,該定律也被引申為計算能力的倍增。
《電腦報》2007年第04期
回望2007年,有兩件事深深影響了普通人的生活,一件是華爾街的危機正在浮現,最終演變成了全球性金融風暴;二是第一代iPhone引爆手機行業智能革命。
《電腦報》2015年第06期
“沒有汽車整車項目,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互聯網企業了。”這就是2015年前後,中國愈加火熱的互聯網造車現象。這場前期政策驅動下的競逐,吸引了幾乎所有知名互聯網企業參與其中,BAT自然也不例外。
《電腦報》2019年第24期
龍芯作為科研院所走出來的“學院派”代表,一直希望建立一個中國主導的軟硬件生態,與芯片巨頭英特爾和ARM分庭抗禮。龍芯也是全球少數幾家基於美國MIPS架構,進行自主研發的CPU企業之一。龍芯認為只有堅持自主研發,從底層做起,一點點構建生態的“死磕”,才能保證中國企業在關鍵時刻不受制於人。
《電腦報》2022年第07期
相信會有不少人都假想過穿越回2010年5月,當那位拿著1萬枚比特幣想要購買兩份比薩的程序員站在我面前時,自己是否願意收下他的比特幣並賣給他兩塊甚至一沓比薩呢?
《電腦報》創刊30年,記錄著一個時代的科技變遷,從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到如今芯片、半導體、區塊鏈、web3。同時,《電報報》也是技術發展變遷載體,從紙質版發刊到融媒體平台,再到現如今數字藏品,讓所有的記錄和變遷都有跡可循,也讓這些記錄在迅雷鏈上永久貯存。數字時代,文創與技術的結合讓產業爆發了新活力。未來,非同數藝也將持續賦能文創產業,為數字經濟、數字產業提供夯實的技術支持。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