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合併進行時,來聽聽開發者深度分析其風險與機遇。
原文標題:《A&T Talk:以太坊合併的風險、機遇和展望》
主講嘉賓:Zhixiong Pan,Chainfeeds 創始人;Michael,Celer Network 核心開發工程師;Starit.eth,獨立開發者
撰文:A&T Capital
Q1: 如何通俗易懂的理解以太坊Merge?
@pan: Merge 其實就是把以太坊的共識機制從PoW 升級到PoS,替換掉了傳統的礦工礦機算力的體系。升級之後有兩點最核心的變化。
第一就是以太坊變得更「環保」了,它沒有這麼大的算力,它只要一些普通的節點運營服務,這是優勢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調整。
另外一個調整是在區塊的確認上,就是所謂的finality 會更加確定,就和中本聰共識的「概率性確認」不一樣了。其他的方面比如擴容,gas 費降低,就不是Merge 會覆蓋到的了,這些改動要等到未來的Surge Verge 階段才會到來。
Q2: Merge 以後運行一個節點最低的要求是什麼?我們自己的電腦可以嗎?
@pan: 其實節點的運營成本沒有降低。
消耗大量電力的礦機被去掉了,但是現在以太坊的節點還是非常重的,所以對SSD、網絡速度、CPU 都還是有要求的。雖然家用的電腦應該可以滿足需求,但是SSD 的成本還是非常高的,而如果是archive 節點的話甚至還會更貴,需要4TB 或8TB 這種容量的,而且普通的硬盤都不行。
Q3: Celer 有運行節點嗎? Merge 對Celer 的影響大嗎?
@Dominator008: 我個人感覺不大。我們也會運行各個鏈的節點。我理解在Merge 之後,以太坊的節點也不會有什麼特別大的變化。包括他的整個evm 的那一層,JSON RPC 那一層,也沒有什麼不兼容,就是完全和之前是一樣的。只是轉了PoS 之後,它的finality 會更加的確定,它不再是一個概率性的了,就是這麼一個區別。
Q4: 作為項目方,需要準備的東西多嗎?
@Dominator008: 基本不需要準備。而且現在其實如果是在使用比如說Ropsten 測試網,它其實已經基本上就是merge 之後的樣子了,就是它底層是PoS, 但是合約什麼的都是可以在上面正常使用的。所以這應該對目前看來是不會有什麼影響。
但是節點上它其實要運行兩個client 的對吧,現在分成兩個的Eth1 Client、Eth2 Client,或者叫Consensus 和Execution client 。這兩個client 要同時運行在同機上,所以說Consensus Client 可能是會有些額外的這個消耗在的,相比於Eth1 的階段。不過應該還好,不是承受不了的那種。
Q5: 回顧以太坊merge 的技術路線圖,關於PoW 轉PoS 的這個方案在以太坊社區裡面會有哪些爭論?為什麼會做這個事情?
@pan: The Merge 其實在早期的以太坊線路圖裡應該不是優先級相對比較高的事情,特別是在18/19/20 年左右,它甚至都不是一個單獨的事情。那個時候優先可能是,分片- 信標鏈- 再分片- 再執行提升。
但是自這個2020 年年底,Vitalik 提出以rollup 為中心的這個方案之後,那整個它的技術路線其實就解耦出來了。以太坊的擴容就沒有那麼著急要採用sharding 分片技術了,而是早期其實可以用rollup 來解決。所以以太坊的整個路線圖又發生了一個非常大的一個變化。那The Merge 就可以相對早期來引入了,就可以更快地把PoW 的負擔給拋棄掉——以太坊社區肯定認為PoW 是負擔,然後儘快的在PoS 的這個地基上去搭建更多的這個高性能或者是往更多的方向去走。
所以主要的核心還是在這個rollup-centric 的路線圖之後,The Merge 才變成了整個社區要優先去做的一個事情。同時,現在很多路線都不再是完全有依賴性的,原來它可能是一個線性的串聯的一個形式,你要做完這件事再做另外一件事。但現在就是並行的,各種各樣的路線圖,其實它是在這個同步進行的——Merge 是一塊,後面的路線還有surge verge spurge, 可能有這麼幾個階段。這個階段其實也是在並行的這個研發的,哪個開發的更快,或是哪個更重要,可能就會優先上線哪些。對,就可能是現在是這樣的一個狀態。
Q6: 排除掉碳中和和節省能源的因素,為什麼PoW 會是個負擔?
@pan: 你說的這肯定是很重要的原因。另外一個原因,我是覺得就是因為以太坊在最早期的階段,其就已經定下了這個路線圖,就是PoW 到PoS 這個路線的。所以說大家已經知道未來在哪了。所以這個大家在定這個路線圖的時候,肯定是會把這兩個之間的遷移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和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
@starit1992: 其實很早以太坊社區,就是包括Vitalik,他提出來了說要去做從PoW 轉PoS 。然後那個時候提的一個共識算法就是Casper。那其實Casper 也是有過不同的分支,然後最終大家採用的就是其中最後採用的其實是這個Casper ffg 加上另外一個用於選擇分支的LMD-GHOST 的這樣一個算法。那麼最終被採用的共識算法就是Casper+LMD-GHOST 所以叫Gasper 的這樣一個算法。
這一次分叉我們雖然說叫ETH PoS,其實它採用的最後的這個共識算法就是叫做Gasper, 那這個其實它是經過了社區一個非常長期的一個爭論和研究,然後最終才是到這樣一個階段的。
最終它是不是可以真的承載起從PoW 到PoS 的這樣一個階段的過渡,就是不管從社區來說,還是從各方面來講,我覺得確實還是有一些疑慮的。
後面我們大家可能會聊到,就包括說從近期模型的一些角度來說,從這個激勵的角度來說,包括說真的把礦工去掉之後,他對於Eth 的整個的長期的一個健康發展來說,是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我覺得這是有待考量的。
因為從以太坊的社區的角度來說,最早採用PoW 是因為只有PoW work ,然後現在要去掉PoW,它其實不是一個純技術原因,他更多的其實還是夾雜了一些政治因素的這樣一個原因。那無論是政治因素也好,或是社區的選擇也好,其實我覺得從更長期的一個時間來看,是有待去觀察的。
Q7: 支持POS 除了能耗還有什麼考慮?
@Dominator008: 相比於底層公式底層算法,大家更會去看核心團隊。包括V 神在內的核心開發者並不反對ETC。更多的其實是環保的考慮,在議會上也有一些關於ESG 和區塊鏈環保相關的提案。 ETC 目前也複製了ETH 大部分升級,但是以後會發展到哪是不確定的,只能靜觀其變。
Q8: POS 中礦工還會存在嗎?
@pan: 對礦工來說,ETH1.0 轉2.0 很容易,只是雲服務器的架構會有一些調整。
@starit1992: 最早的的POW 是單體礦工,而不是現在這樣礦池跟礦工分開的結構。這個結構的出現是因為出現了像Stratum 這樣的協議,去連接礦工與礦池。 Stratrum 做的一個事情就是工作量拆分與下發,礦池會將一個大的工作量拆分成多個小的工作量分給不同的礦工,並且接受其提交的工作量,篩選出合格的提交到鏈上。由此形成了一個二層結構。 POS 當前的狀態是一層結構,所有節點都獨自負責出塊,但以後會不會出現像礦池- 礦工的角色,會不會出現POS 礦池,以什麼樣子的方式出現,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問題。
Q9: POS 對普通用戶使用的變化大嗎?
@pan: 除了交易所確認區塊的數量和時間以外其他沒什麼變化。
Q10: POS 對開發者的開發語言有沒有什麼影響?
@Dominator008: 智能合約層是完全一樣的。對跨鏈的影響是之前由於gas 費高,會很難做跨鏈驗證,但是POS 後有可能對跨鏈帶來一定好處。有可能安全性可以提的更高。時間上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對於一般的開發者,影響比較小。
Q11: 這次合併你們覺得中間有什麼隱患或者風險嗎,還是一個非常順暢的狀態?
@Dominator008: 假設礦工不聯合起來搞事情,應該會相對平穩地進行過渡。目前也測試了很多人,現在看起來成功的概率還是很大的,當然交易所肯定都會進行一些暫停充值的操作。
@starit1992: 我覺得大概率不會出現什麼么蛾子,但如果真的出了什麼問題,對於以太坊來說其實也只是一個短期的打擊,長期來說沒有太大的變化。只要不出現那種根本級別的,比方說是一個共識算法上的問題,就應該問題不大。
我有一個關於POS 機制的點比較困惑,他的finality 不是最終就確定下來,在某一個機制下,他有可能去revert finality,但要付出一個比較高的成本,大概要三分之一的資金。這個機制有他的理由,比如你控制了超過三分之一的資金,就有可能發起一定的攻擊出現問題。
第一點我覺得這個協議搞的很複雜,第二點如果真的觸發了這個機制,會不會出現很多意外情況,尤其是對於橋而言,會不會出現安全風險。
@Dominator008: 這個有點像長程攻擊,按我的理解,如果大部分人不認的話,我也不太確定這個規則一定會成功觸發。如果真的出現這個情況,肯定是一個很大的危機。關於兩套finality,大家還是沒有做好準備。
@pan: 測試環境還是沒法模擬這麼大的交易量,主網上是大量各種各樣形式的智能合約類的交易,但在測試網上,不確定能不能測試的這麼全面,複雜度其實挺高的。
Q12:Merge 發生的時候鏈上狀態會是什麼樣的?
@starit1992: 對於主網,其本身不用擔心重放攻擊的問題,需要擔心這個問題的是分叉的鏈。如果要分叉的話,大家肯定是跟著以太坊基金會認可的這條鏈走,在這個情況下其實要擔心重放攻擊的是另外一條鏈。在defi 存在的背景下,任何分叉鏈都很難存活很久。
Q13: Merge 之後下一個大升級是EIP4844,請介紹下EIP4844?
@pan: 先說歷史,layer2 是新的範式,是把layer2 的一些交易變成存儲型的形式,通過call data 存到layer1 上,因此layer1 對於layer2 是存儲的地方。 layer2 也做計算,狀態改變在layer2 發生。這套範式是在以太坊沒有做任何調整的前提下做的。以太坊現在只能用call data 來存layer2 的transaction 狀態變更。
以太坊的路線圖中想到了這件事,要為layer2 的rollup 的交易設計一種新的模式。因此在danksharding 的大框架下,OP Labs 團隊的Proto Lambda 和danksharding 做了一個結合,提出了4844 這個叫proto-danksharding 兩個人名字結合起來的方案。
這個方案將原來以太坊的兩層結構變成了三層結構。將存儲這一層專門拿出來,設計全新交易模式叫blob transaction。在4844 中獨立於EVM 這一層,可以專門存儲rollup 的交易或狀態。這層和未來以太坊要做永久存儲的區別在於,對於rollup 來說,不需要時間更久的範圍數據,只需要確保一個月內或幾個月內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之前的數據可以丟棄。至少確保狀態變更的過程中數據是準確的,但不一定保證可回溯。
以太坊專門將存儲這一層拿出來,抽象成4844 專門的提案。所有rollup,layer2,EVM 或general VM 都可基於這層blob transaction 的數據,做更多擴容的事。這就是4844。
@todd: 我覺得這件事的好處是節點存儲東西變少,大家運行節點會相對輕鬆。但是對節點是市場狀態會造成影響,在一些場景中發生一筆hack,還是需要能夠查到以前的數據,但以太坊danksharding 後將3 個月前數據扔掉,以太坊升級後,還是會有需求讓一些節點做完整的存儲。
@pan: 這件事很好的點是以太坊將數據又做分層了。大家對全節點的理解又會有變化。以太坊未來可能會將數據服務交給第三方提供。未來全量數據的索引可能會變成特殊的服務提供。而其他全節點至少能確定該全節點數據是準確的。
@todd: 4844 後,會用新的方案替代call data 去存儲layer2 的數據,會是相對高效的方式,那是不是4844 後,layer2 的gas 會進一步降低?
@pan: 4844 對layer1 的交易量不會有任何減少。因為layer1 的規模很小,但對layer2 的gas 會相對顯著的降低。
Proto Lambda 有個50 頁的技術角度的ppt,對4844 的全面的講解。裡面有張圖是數據這層結構不歸屬於執行層,而是歸屬共識層。因此blob transaction 是在共識層處理的。
@todd: 我認為還很難說已經跑完上半場,4844 更多是對rollup 的提升,layer1 上沒有明顯的提升。原版的danksharding 如果能完全做下來,整個網絡效率會更好,會是更好的狀態。
Q14: EIP-4844 後是合適的時機來降低ETH 網絡的複雜性嗎?
@pan: 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ETH 上的所有交易是否都需要全局共識?如果是,Layer1 的擴容肯定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如果不是,目前Pro-Danksharding 再加上一些off-chain 的擴容方式,例如AnyTrust 和zkporter,其實已經夠解決大部分用戶的需求了。
@todd: 插一個問題,在AnyTrust 的方案中,即將DA 層轉移至鏈下的做法,實際上是有風險的。因為ETH Layer1 需要根據鏈下的DA 層進行全局共識,如果鏈下DA 層不誠實,是會造成風險的。
@pan: KZG 技術或許能解決這一問題。配合Pro-Danksharding 中定期刪除交易數據,是可以有非常大的擴容效果。
Q15: EIP-4844 是不是Merge 之後最核心的下一次升級了?
@starit1992: 還有上海分叉。
@pan: 之前上海分叉的計劃中,是把EIP-4844 算作其中一部分的。但是,如果4844 的開發沒有預期的那麼快,可能會錯過上海分叉的時間點。如果開發進度較快,也可能會讓上海分叉拖一拖,等4844 一起上線。
Q16: 上海分叉和EIP-4844 上線的時間是如何確定的?
@pan: ETH 的升級實際上是有一套標準。首先,會定義升級的名稱,根據Devcon 的順序來;其次,一年會有1~2 次的硬分叉(不會更多)。 ETH 有大量的EIP 在同步的研究和開發中,如果某個EIP 開發完畢,就會被部署到對應時間窗口的硬分叉中。
Q17: Merge 後大量質押中的ETH 可能會釋放,會不會對DeFi 帶來影響?
@pan: 鏈上鍊下已經有很多金融衍生品了。對於規模比較大的ETH 質押者,大概率已經通過金融工具對沖掉了解鎖的影響。
@starit1992: ETH 本幣利率會上升,可能會導致市場無風險利率的變化,進而對市場造成影響。
@todd: 長期看,能通過Lido 釋放鎖定的ETH 的流動性,所以解鎖不會有太多影響;短期,需要確定有多少ETH 是通過Lido 質押的,如果比例高的話,不會對市場有多少影響。
Q18: 在這次merge 以後,Lido 的收益率會得到提升嗎?以前基金有砸stETH,造成脫錨,中間因此有套利空間,所以stETH 他值不值得投,是否安全? (DYOR)
@todd: 開放withdraw 以後很方便取錢。機構砸stETH 因為當時它有流動性短缺。當時市場環境比較特殊,現在開放withdraw 以後沒有這樣的市場環境,因此stETH 和ETH 會等價,所以沒有套利。
@pan: 可能出現像期限結構的產品。作為託管方希望確定性,希望現在一定時間不出現,因此可能出現DeFi 零息債券可能發行出來,然後在二級市場交易。對於大多數用戶,將有一定時間後可以體現,不影響其折價的產品,這將會有一定機會做起來。
Q19 : 關於MEV,在以前我們會賄賂礦工達到鏈上操作。如果轉POS 以後,MEV 會發生什麼改變?
@starit1992: 現在結構不形成二元結構。因為會隨機選取節點,所以目前沒有形成MEV 的方式。
@todd: MEV 會依然存在,但是如何提取MEV,或是誰有確定性能提取會發生變化。 MEV 存在本質原因是有一個節點擁有對下一個出塊內容的決定權。從POW 切到POS 後,擁有這麼一個節點可能沒有經濟效益的增加。 POW 架構能最大概率有這樣的節點,換到POS 後者個概念沒了,節點可能更加分散,MEV 會落到特定節點的機率變低。總而言之,MEV 的機會單純由出塊節點就會存在,從POW 到POS 的轉變不會改變這個邏輯。
@pan: MEV 問題肯定在。如果短期或中期問題更大,市場化機制可以處理這個問題的話,節點將會有額外收入。長期,大家想解決,但要建立在保持共識的前提下。
Q20:以太坊merge 如果出現風險,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starit1992: 希望不要有問題。如果出問題,最壞情況會是共識有問題,或是大規模節點掉線,這將有嚴重後果。小問題可能有些,不過不會影響很多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