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N長話短說:為什麼NFT會成為文化數字化的核心

區塊鏈服務網絡(BSN)與金色財經聯合主辦本次線上訪談活動,本次訪談圍繞“NFT是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邀請到鏈平方CEO週淼;紅棗科技CEO、BSN發展聯盟常務理事何亦凡;Tagging創始人/CEO柴舸洋三位行業資深人士,深入探討NFT技術與文化數字化的未來走向。

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明確,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台,同時強調,各地要把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區塊鏈服務網絡(BSN)與金色財經聯合主辦本次線上訪談活動,本次訪談圍繞“NFT是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邀請到鏈平方CEO週淼;紅棗科技CEO、BSN發展聯盟常務理事何亦凡;Tagging創始人/CEO柴舸洋三位行業資深人士,深入探討NFT技術與文化數字化的未來走向。

點擊查看相關視頻鏈接

以下為觀點整理,略有刪減以便閱讀:

關於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和由中國文化產業協會牽頭,近30家機構聯合發起的《數字藏品行業自律發展倡議》各位是如何看待?又如何理解文化數字化的概念?

柴舸洋:中國是文化大國,關於《意見》從國家戰略角度去理解,是鼓勵企業和用戶利用區塊鏈底層技術去發展,從數據產業角度看,區塊鏈技術可以更好的支撐文化數字化,實現文化產業相關的確權需求。

何亦凡:《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數字藏品行業自律發展倡議》均具有非常正面的意義,分別代表三個層面,《意見》是從國家的指導方針角度,對中國文化數字化的發展給出了指導意見。而《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是對數藏行業清晰的說明禁止金融化。 《數字藏品行業自律發展倡議》是數藏行業從業者的聯合表態。 《倡議》是自律性的體現,《意見》是指導性文件雖然不是立法程序不具備強制性,但其代表中央意見意義重大,文化數字化的定義範圍很廣,不僅是討論數藏單一行業,而NFT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數藏僅是其中的一個應用場景,法律法規是針對應用來約束而非技術,從日前三協會發布的《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可以看出國家對於NFT技術在數藏行業的實踐也很謹慎。

週淼:中辦的《意見》給出生態的總體框架顯然是最重要的,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素材部分,原材料。第二基礎設施搭建,在實現數字化的過程中傳輸、硬件、軟件等技術和基礎設施是必要條件。第三參與主體,在大趨勢下從業者可以通過詳細的解讀,找准自身在細分行業內容板塊的位置,即什麼樣的角色參與到哪個領域。第四管理和激勵機制,是對前三者的重要補充和完善,代表了一系列的規則、標準。

另外關於文物、文化、文明這三者的本質與關係值得深刻的理解與思考,文化自信的第一步應是自我接納、自我認知,剔除數藏行業的亂象它應是通過更易傳播和接受的方式將中國文化更好的推廣。

區塊鏈技術在文化數字化中發揮怎樣的作用?為什麼NFT會成為文化數字化的核心基礎設施?

週淼:區塊鏈技術是“1”,金融是“0”,區塊鍊是實體產業之上金融之下更融合的一部分,區塊鏈作為科技手段在應用層下面,它輔佐了金融、實體經濟、數字行業等等,給所有的產業“輸血造血”。而數字經濟從技術角度而言沒有應用領域的限制,如何更好的應用技術取決於使用者而非技術本身。凡具備普適通用性的技術,定會對社會的效率、信任或其他方面產生幫助,區塊鏈的價值相對體現在隱性效率方面,當前世界最影響效率的問題是建立信任,假設金融市場沒有欺詐、暗箱操作等現象,那麼金融效率會是指數級別的提升,而區塊鏈技術正是提升信任機制與信任效率的有效方案,它將對人、機構、國家之間的交互產生巨大作用。

何亦凡:NFT與藝術品結合形成產品更多是源自於“虛擬貨幣”的營銷,雖然存在部分收藏用戶,但大部分用戶仍是期待其潛在的升值空間而進行投資。而非同質化代幣風險遠高於同質化代幣,那麼做非同質化代幣時相較其他行業而言,藝術品行業成為了很好的突破口,因為藝術品本身的價值相對模糊,當它成為非同質化代幣的替代物,定價機制相對靈活更易被用戶接受。

而NFT技術是偉大的,非同質化代幣等同於小型數據庫,可應用範圍非常廣泛,比如提單、合同、演唱會門票、DID等等。當用戶需要大規模分享、同步時,若是公鏈上千個節點各關聯數據庫,成本會非常可怕,因此NFT技術的核心價值體現在公共信息化系統中,將NFT作為單體數據庫互相聯繫,進而形成一個龐大的數據庫,幾乎可以處理所有業務。

回歸文化產業的角度,對於《意見》應有更深刻的理解,它跟區塊鏈技術和NFT技術有很多的銜接,但絕不是僅僅指數字藏品,《意見》是站在高度的視角從文化數字化的角度去理解,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如何把中國文化傳播出去?區塊鏈技術是一個公域的技術是會鏈接全世界的,如果通過一個底層的全球公共數據基礎設施輸出中國文化元素,那麼會是怎樣的傳播效率?譬如海外某個電影或者遊戲需要用到中國文化元素,那麼它可以輕鬆、自由的在基礎設施的“庫”中獲取,同時它需要支付相關的成本。那麼真正的文化輸出應是更方便的提供文化元素滲透到內容創作過程中。

柴舸洋:元宇宙、NFT、Web3.0共通之處在於底層技術使用區塊鏈,區塊鏈底層技術應用最重要的核心在於資產確權以及生產要素的重新分配,而目前國內區塊鏈尚處於早期階段,用戶對Web3.0的底層理解和區塊鏈知識理解相對淺薄。 BSN是非常偉大的建設,一個底層的區塊鏈基礎網絡設施並且非常開放,可以給用戶提供更多的場景,去發掘區塊鏈技術極大的潛力。

週淼:相較其他公鏈R3的Corda是為業務服務,它根據不同的規格、業務場景、並發量以及要求做出適配,Corda極其適合金融場景,像我們遵義鏈上實現了ERC721和ERC1155,甚至ERC20。

柴舸洋:元宇宙中的任何元素是需要用戶共同創造的,當用戶願意把創作的IP或資產投入到元宇宙中並通過底層技術保障確權時,那麼在未來5-10年是可以實現文化輸出,將大規模的文化數字化產業遷移到其他網絡,核心是離不開區塊鏈底層技術基礎網絡,所以像BSN這種開放性的平台,對於從事應用層的業者來說是很友好的。

何亦凡:中國數字文化輸出過程中香港的戰略地位至關重要,香港大部分行業的公司對於IT理解相對較高,把香港作為一個文化輸出和技術輸出、技術融合的窗口,使中國的技術更好的走向世界。

柴舸洋:香港的金融屬性在國際視角相對比較先進且對技術非常重視,同時是與國際接軌的一個戰略要地,可以看到許多海外的項目,在剔除金融負面的內容,從應用與創新價值的角度看是值得借鑒的。譬如海外NFT項目的社區是用戶共建共識,即使項目發起方不再推行,但IP是用戶共識的,社區用戶會繼續在IP上進行二次創作和傳播。 《意見》也是鼓勵用現代化技術手段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用戶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數字文明。

BSN-DDC近期的進展?以及未來的發展路徑?

何亦凡:BSN核心理念是打造公共IT系統,它與現在用戶數據存放在機構的後台IT系統相對應,在公共信息化系統裡用戶可以構建自己的數據結構,通過加密技術自主掌控數據,數據可以是NFT、數字貨幣、未來的數字資產等等。在這個概念裡BSN更類似是一個雲環境,各種鏈相當於操作系統集成在BSN中,像由10多條開放聯盟鏈組成的BSN-DDC基礎網絡。國內的BSN-DDC基礎網絡是服務於所有行業的,像傳統業務也有在應用,近期交易量已經超越了以太坊整個交易量,我認為明年可以是以太坊的兩倍。在DDC網絡中的各開放聯盟鏈從它的虛機、共識、業務處理等等角度都會演進,未來的區塊鏈完全是另一套體系,打造出真正的符合公共IT系統邏輯的操作系統和雲環境,而且是中國創造的。

同時在海外我們推出的BSN Spartan Network——斯巴達網絡,是無幣公鏈服務於傳統IT,它會在香港由10-20家香港知名企業聯合發布,覆蓋地產、銀行、科技、醫療等等傳統行業,用無幣公鏈處理公共環境裡的業務需求,譬如醫療公司的病人隱私保護。未來無論是無幣公鏈、還是國內開放聯盟鏈裡面承載的都會有中國文化元素。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