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元宇宙元年開啟元宇宙發展新勢頭起,各路資本紛紛下場,互聯網大廠佈局不斷。
元宇宙概念”指數自2021年9月起一路高升,3個月累計漲幅高達72.6%;騰訊、阿里、百度、字節、上汽等巨頭紛紛申請註冊元宇宙商標,到2月已經有1.6萬多個元宇宙商標註冊申請。
在反复的疫情中,肉體被困在物理世界的人們把最大的熱情放在了元宇宙的數字世界,引爆了一條全新的行業道路對於Web3的最近進展和未來方向,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共同主席、火大教育校長、中信出版《元宇宙》作者於佳寧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的採訪。
以下是採訪全文, Enjoy:
一
你如何定義Web3?與Web2的本質區別表現在哪些方面?
於佳寧:Web3.0 是下一代互聯網,將是真正為用戶所擁有的價值互聯網,賦予用戶真正的數據自主權,以全新的技術基礎、商業模式和組織形式解決目前互聯網行業存在的數據濫用、平台壟斷、隱私侵犯、巨頭“作惡”等問題。與目前互聯網相比,Web3.0 基於區塊鍊等的底層技術,將打造一個由用戶和開源開發者主導的開放協作、隱私保護、生態共建的高維數字世界,為互聯網價值帶來新範式,也是未來社交、商貿、文娛和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與應用。
Web1.0 的特點是“可讀”,Web2.0則為“可讀+ 可寫”,在這兩個階段,用戶的數字生活高度依賴網絡平台企業,儘管用戶已經成為網絡內容的生產者,但數據使用、價值分配規則完全由平台製定,用戶並沒有自主權。 Web3.0 時代,互聯網將展現出了“可讀+ 可寫+ 擁有”全新特徵,用戶數據在鏈上存儲,可以自主選擇是否共享、與誰共享、共享多少信息數據,在確保隱私保護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智能合約的算法公開透明,交易契約自動執行,最小化商業運行成本,極大提升社會效率;基於經濟社群等新型組織方式,實現價值分配公平高效。
二
人們為什麼需要Web3?這個用戶需求是真實存在的,還是被創造出來的,為什麼?
於佳寧:Web3.0的到來本身就是大勢所趨。儘管Web2.0 已經帶給我們便利、豐富的數字生活享受,但是一系列內在缺陷使得互聯網目前已經走向發展瓶頸。
首先,現有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數據資產變現,從Google,到Amazon,再到Facebook,這些科技互聯網巨頭定義了互聯網的運行原則:在Web 2.0時代,大數據公司憑藉“免費”的產品與服務體系,將用戶的數據“據為己有”,將本應該屬於個人互聯網用戶的數據價值盡數變現。
其次,Web 2.0 時代“用戶生成數據”還遇到了用戶的數據資產無法進行隱私保護、確權存儲、合理定價與隱私交易等問題,且用戶的數據資產被互聯網企業控制的現狀,用戶數據安全、隱私、數據價值都廣受威脅與忽視。但即使人們知道並且不滿這樣的信息竊取行為,卻仍然無法放棄使用這些產品,販賣隱私以換取便利成為了一個互聯網的重大缺陷,這也讓互聯網時代被戲稱為“零隱私”時代。
Web3.0 的關鍵特徵是用戶可以真正擁有數據、內容、平台甚至網絡本身,因此互聯網演化出“可擁有”的屬性。作為Web3.0的用戶,我們不僅可以接收、創造和傳播內容,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產生的數據會被創造者所擁有。當數據真正被確權,形成區塊鏈上數字資產,就能真正實現產權明晰、不可複制並具備高流動性。區塊鏈技術是Web3.0 發展的核心底層架構,既可以讓數字資產實現確權、流轉並確保資產安全,也可以使數字經濟活動增持並形成大量數字財富。
三
要從Web2進入Web3,還有哪些最重要的關鍵點需要克服?
於佳寧:Web3.0的發展將經歷一個漫長、逐步迭代、持續擴展邊界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線性的,關鍵還需要底層性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融合,把“點”連成“線”才能實現。
在基礎設施的更新上,作為全新的價值互聯網體系,Web3.0 將擁有更多的用戶參與到數字世界中,其數據量還會出現爆發式增長,現有的雲計算體係無法承載,因此需要邊緣計算、分佈式存儲等前沿技術的進一步運用,實現互聯網向“雲+邊+端”架構的轉型。要想構建完整的Web3.0生態,必須加快5G、雲計算、分佈式存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鍊等一系列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加快構建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才有望能夠加速Web3.0的建設步伐。
在技術升級上,區塊鏈技術是Web3.0發展的基石,它可以作為“確權的機器”,可以提供一種極低成本的數據確權服務,並通過智能合約實現數據的交易和價值分配,從而讓數據成為每個人真正的資產,讓數據價值最大化。區塊鏈技術第一次實現了在不依賴於第三方機構的情況下,快速進行所有權的確權,從而給我們的數據權利保護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但區塊鏈的性能問題一直是阻礙區塊鏈實際落地應用的關鍵瓶頸。在區塊鏈的世界中一直存在“不可能三角”的說法,也就是系統無法同時滿足可擴展性、分佈式、安全,三者只能得其二。近年來DeFi(分佈式金融)、數字藏品NFT、資產上鍊等新型應用爆發,隨之而來的是大量鏈上交易,導致了網絡的擁堵和高昂的手續費,擴容等技術升級成為了區塊鏈發展的當務之急。
除此之外,Web3.0的到來還需要新商業模式的完善。 Web3.0時代的商業模式基礎是重奪數據主權。隨著互聯網用戶對商品和服務信息交易所的態度的演變,個人數據確權以及價值變現將繼續成為個人和企業互聯網用戶的主要關注點。但目前高替換成本、強網絡效應和用戶體驗依舊是現有互聯網巨頭的壁壘,如何找到全新的商業模式,促進Web3.0進一步發展迫在眉睫。
四
你如何看待目前國內的Web3投資?傳統VC、PE的投資策略是否並不適合投資Web3項目?國內市場對Token的流動性監管是否也抑制了Web 3的創業活躍度?
於佳寧:在Web3.0時代,通過智能合約進行價值的自動分配,真正釋放了資產的流動性,讓數字財富更自由,數字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當下Web3.0的應用通道已被逐步被打開,全球範圍內以數字資產為核心的數字財富正在快速主流化,且普及的速度將超出常人的想像。未來十年內,Web3.0應用會更快地跨越鴻溝,進入大眾市場。這就是機構資金早期佈局獲得回報的關鍵之一。
傳統VC、PE的投資策略在適應Web3.0項目時確實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問題在於,現在公司製的組織方式奉行的是股東至上主義,認為股東(也就是資本投入)創造了最大的價值,也應該獲得最大的利益分配。而到了Web3.0時代,很多業務開展和價值分配都可以由智能合約自動化執行,公司這種組織方式存在的價值會非常有限。因此,“公司製”很可能會在Web3.0時代逐步消亡,“經濟社群”則可能逐步成為主流的組織方式,進一步使得組織目標從過去的股東價值最大化、公司價值最大化轉變為社群生態價值最大化,並進一步開創更加公平、更加普惠、更加可持續的數字經濟新範式。而隨著Web3.0的來臨,產業和組織加速數字化,結合了貢獻者、使用者和管理者所形成的DAO 經濟社群治理模式有望實現大規模應用。
五
目前,全球有很多Web3的中心正在崛起,你認為Web3的革命會發生在哪裡?
於佳寧:Web3.0 必然成為互聯網公司轉型的方向。在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PC 互聯網Web 1.0 到移動互聯網Web 2.0 的兩次時代浪潮,也就是出現了兩條S型發展曲線。 2000—2010 年,網民使用互聯網的方式以PC 為主,信息高速公路快速建設並逐步暢通。到了2010年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互聯網已經通過移動終端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可以認為是“第二曲線”。當時很多PC互聯網的企業看到了Web 1.0 第一曲線的極限,在第二曲線躍遷的短暫窗口期勇於轉型,成為 Web 2.0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贏家。現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極限已經到來,互聯網的發展又一次來到了新的轉型節點,伴隨著5G、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鍊等關鍵技術愈發成熟,Web3.0成為了現階段互聯網公司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我認為,Web3.0革命將是全球性的趨勢,將發生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新一輪互聯網迭代升級的大幕已然拉開。
六
整個Web3.0社區目前存在哪些風險?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於佳寧:主要存在智能合約執行風險、操作風險、黑客攻擊風險以及合規風險。
首先是智能合約執行風險。智能合約是一種無需中介、自我驗證、自動執行合約條款的計算機交易協議,它可以靈活嵌入各種數據和資產,幫助實現安全高效的信息交易所、價值轉移和資產管理。但智能合約的本質就是計算機代碼,依舊存在代碼漏洞的可能性,而這種漏洞帶來的風險將會給參與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其次是操作風險。這裡的風險更多是關於項目團隊的運營和人為錯誤,儘管許多Web3.0項目已經相對去中心化,但依舊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內部技術人員和運營人員,這就有可能導致“內鬼”監守自盜事件的發生。
再次是黑客攻擊風險。在區塊鏈的世界中,黑客往往可以通過智能合約中的漏洞進行攻擊,比如閃電貸攻擊和重⼊攻擊等,造成用戶或者項目資產的損失。而根據區塊鏈安全公司派盾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統計顯示,截至2022 年5 月1 日,黑客已從去中心化金融(DeFi) 應用中盜取了15.7 億美元,已超過2021 年全年黑客盜取的15.5 億美元。
最後是合規風險。隨著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遷移到Web3.0領域,行業面臨的合規挑戰和問題愈發凸顯。由於數字資產具備匿名性、國際流通性廣等特徵,洗錢風險相對較高。此外,加密貨幣資產帶來了全新的商業模式,結合了新技術、金融、實體產業、智能合約在內的組織形式等,這種模式和過去的技術創新不一樣,也對過去的監管模式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Web3.0 是全新的價值互聯網體系,不僅可以繼承Web1.0 和Web2.0 原有的應用生態,並在其基礎上進行個人擁有數據自主權的進一步升級。其次,Web3.0 還將創造出原先Web1.0 和Web2.0 中沒有出現的應用,覆蓋更多場景,例如元宇宙應用都將在Web3.0 得以快速發展。
在Web2.0中,很多企業已經積攢了大量的優質IP(知識產權),但這些IP紅利始終是企業獲利的資產,而創作者和用戶卻不能有效分享到IP 市場發展的長期紅利。同時,在Web 3.0時代,來自物理世界的物質性約束越來越少,創意可能會是唯一的稀缺資源。因此,Web 3.0時代也將是數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主流化的時代。在這個過程中,IP或將成為一切產業的靈魂。以IP為代表的創意將成為數字商品最重要的屬性。
Web3.0 中基於區塊鏈技術的NFT,就可以使數字內容資產化,成為賦能萬物的價值機器,連接現實世界資產和數字世界資產的橋樑,成為數字新世界的價值載體。通過區塊鏈技術,其既解決了文化藝術領域在Web2.0 發展中的桎梏,也為其在Web3.0時代打開了新的發展路線。
這樣的例子將在Web3.0 中數不勝數,未來無論是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社交、遊戲、投資、支付、娛樂、創作、教育等等諸多應用領域,Web3.0 都有升級的應用空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Web3.0中的經濟規則和商業邏輯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對財富形態也將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資產在流動性、獨立性、安全性、可編程性和廣闊的應用潛力,成為了未來十年數字財富的最佳載體。
七
隨著大量人才湧入Web3領域,Web3創業者的構成是否在發生變化?站在當前的時間節點,你會給這些創業者哪些建議?
于佳宁:移动互联网Web 2.0的红利期已进入尾声,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在各细分领域都很显著。而企业进行Web3.0转型可以未雨绸缪、制胜未来。未来十年将是Web3.0发展的黄金十年,创业者需要深刻理解窗口期中涌现的各种可能性,只有尽早布局,才有机会取得先发优势。
Web3.0创业者的构成确实在快速变化中,在早期,Web3.0的创业者的区块链背景都十分浓厚,由于其对于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模式创新有较深的理解,因而他们能更早的感受到Web3.0 时代的到来。这批人的代表主要有Andreessen Horowitz(又名 a16z)的创始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班・霍洛維茨(Ben Horowitz)、布赖恩・阿姆斯特朗(Brian Armstrong)领导的Coinbase Ventures 的核心团队等等。
隨著Web3.0 的概念開始普及,也有諸多傳統創投背景的投資人和創業者開始加入,例如微軟、橋水基金、日本軟銀、新加坡淡馬錫和紅杉資本等等,而Web3.0 安全龍頭企業CertiK 就是由耶魯大學、耶魯計算機系系主任邵中教授及哥大計算機系顧榮輝教授三方共同成立的。
對於普通創業者而言,我的建議是要先明確Web3.0 與Web1.0 和Web2.0 在技術創新、經濟規則、組織方式以及商業邏輯上的深層次差異差別,如果不能準確理解Web3.0,並對相關公司的技術和理念做出深刻變革,那麼就很容易陷入“舊瓶裝新酒”的陷阱。要想真正意義上理解Web3.0,無論是投資人還是創業者都需要打通思維層面的壁壘,掌握“Web3.0思維=技術思維✖金融思維✖社群思維✖產業思維”,才能從容理解未來Web3.0時代的大趨勢。
Web3.0是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新空間,有多種應用場景,它的變革也會給很多行業帶來一系列全新挑戰。對於創業者來說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把數據納入核心資產,尊重用戶數據權利。在Web3.0中,數據是個人和企業的核心資產。因此創業者在開展業務時,需要充分考慮、尊重並保護用戶的數據權利,將數據的所有權切實歸還給用戶。同時還需要推動數據資產化,讓數據真正成為生產要素。
第二、考慮向經濟社群化的組織逐步轉型。在Web3.0時代,以平台化、社群化、在線化為特徵的新型協作組織方式將逐步成為主流,因此創業者要思考建立適應Web3.0的組織方式以及具體轉型路線圖,逐步適應並建立新的協作機制和經濟社群式組織方式。
第三、重視數字貢獻者的重要性。創業者需要重新思考外部數字貢獻者的來源和重要性,其中有些可能是供應商,有些可能是開源社區的開發者,有些可能是用戶。創業者要仔細思考他們以何種方式為企業貢獻了何種關鍵資源,以及給他們分配價值的方式是否合理。同時還要嘗試構建新的利益分配系統,打破邊界,實現生態價值最大化。
第四、重視IP(知識產權),強化直接交付用戶體驗的能力。創業者在製定戰略時,需要將IP 經營放在關鍵位置,系統性地梳理IP 資源,重新思考企業業務的文化屬性,明確未來在數字世界的新商業模式,強化直接交付用戶體驗的能力。
第五、利用NFT 技術實現產品形態突破。 NFT 有望成為Web3.0中的關鍵價值載體。企業要利用好NFT 等工具,開發新形態的數字商品,激活IP 價值,找到讓企業軟實力變現的有效路徑。
來源:通證經濟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