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ReadON:從產品角度看,為什麼Read to Earn不成立?

解讀ReadON:從產品角度看,為什麼Read to Earn不成立?

作者:北辰
原文:《為什麼說Read to Earn不成立?兼談Web3的產品迷思》

Web3領域久違地冒出了能引發熱烈討論的C端產品——ReadON,上次這種爭議氛圍感還是發生在StepN上。

當然,ReadON只是一個剛完成了種子輪融資而且還沒有公測的產品,從團隊背景到投資機構再到現階段的運營,歷史都是清白的,所以討論的焦點只是Read to Earn是否成立。

眾說紛紜,也就不多我這一家之言,總結成一句話,Read to Earn的業務邏輯不成立,而且犯了絕大多數Web3產品都犯的錯。

不過現在還沒有到市場檢驗的階段,因此很可能只是一個既不懂閱讀也不懂產品的人對閱讀產品的判斷,有被打臉的可能……

ReadON的產品設計

在討論Read to Earn是否成立之前,我們先看一下ReadON的產品設計。

“ReadON的使命是通過Game-Fi的機制和系統來重塑Web3中的數字閱讀行為。”這句話的互聯網和crypto黑話含量過高,如果扔掉黑話,表達的意思是用Game-Fi爆改了金幣模式的趣頭條。

當然這個比喻對ReadON來說不太公平,因為產品確實設計得挺走心,看起來像一個Web3原生產品,而且比Mirror更開放也更完善。

首先從內容生產來看,Mirror是把創作者發布的文章存儲在以太坊Layer2上並鑄造成NFT,而ReadON則不限於文章發布平台,只是提供了一個插件,當創作者在其他Web2平台上發布文章時,創建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唯一字符串,並且可以輕鬆驗證所有權。所以ReadON的文章來源包括且不限於個人網站、Twitter、Medium等。

其次從內容分發來看,Mirror只提供最基礎的內容創建,但沒有解決內容分發的問題,而ReadON則有一個信息流推薦模型「Brain Hack」,目標是讓用戶沉迷於閱讀。 Brain Hack的技術離不開從趣頭條和字節跳動出來的兩位創始人,另外在具體運營機制上還有一系列的遊戲化設計(即任務系統)來進一步強化用戶黏性。

最後從內容消費來看,ReadON直接借鑒了StepN的Move to Earn模式。在StepN上跑步需要跑鞋,在ReadON上閱讀需要眼鏡,有了眼鏡NFT就能通過閱讀賺代幣READ(每日有上限)和經驗值(EXP),然後消耗經驗值可以升級眼鏡來解鎖更多功能或者提高賺錢速度。所有眼鏡都需要代幣READ進行修復,READ還可以用於廣告投放。

另外還有主題NFT,持有者可以擁有某個標籤管理權限(策劃權和創作權),類似於論壇版主,但它是標籤,而且還有分成獎勵。此外還有治理代幣,但模型未推出。

解讀ReadON:從產品角度看,為什麼Read to Earn不成立?

測試版關於內容類別的優先級

如此看來,ReadON也還行,可以直接引用官方的總結:“ReadON針對消費者、策展人和創作者精心設計了激勵機制,還創建了獨特的主題綁定NFT設計。內容分享的病毒效應和龐大的閱讀人群自然會通過ReadON將更多用戶引入Web3。”

當我們基於官方給出的產品邏輯去推導會發現的確如此,但是任何論證的成立與否,不僅取決於邏輯是否合理,而且還要邏輯的前提是否成立。所以我們需要跳出ReadON產品的細節黑洞,重新來打量Read to Earn這件事。

Read注定不能to Earn

Read to Earn直接借鑒於Move to Earn,雖然後者的代表性產品StepN玩脫了,但Move to Earn的模式是成立的,只要確保「產品產生的收入」能逐步抵消「補貼用戶的支出」(拉新促活)即可。

Read to Earn也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閱讀和跑步這兩個場景不同,而致命點就在於閱讀這個場景。

閱讀是一個獲取信息的行為,指向的是無數的信息,而跑步只是跑步。

為了便於理解,這裡先以跟閱讀很類似的「進餐」這個行為來說明。人們對於獲取食物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口味偏好、身體狀況、經濟條件、時間點等任何一個維度的需求都千差萬別。

當然ReadON不是麥當勞這種餐廳,不需要烹飪食材,它更像是美團,吸引了眾多商家入駐以供消費者選擇。美團外賣的商業模式是成立的,因為消費者願意為外賣帶來的便利而額外付費,並且吃飯本來要花錢,商家也願意在平台上競價排名,這些都構成了美團外賣的主要收入。

但在閱讀場景中它就很難成立,主要是為知識付費太難了,ReadON無法像美團那樣在每一個訂單(也就是每次閱讀)中抽取20%的佣金,何況它還要反過來給消費者補貼……補貼支出只能來自於另一部分收入,也就是廣告以及權益。

因此ReadON作為平台在營收模式上沒法兒跟美團比。注意,是營收模式,不是營收,當然營收更沒法兒比。

我們把目光從美團轉移到網易云音樂——它沒有抽佣金,但也沒補貼,不過照樣賣廣告以及權益,所以平台的營收模式雖然沒有美團這麼強,但應該優於ReadON。然而網易云音樂去年收入儘管達70億元,但仍然淨虧損達10.4億元。不過網易云需要購買版權,而ReadON則是UGC平台,開支會更小。

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網易云音樂的廣告收入僅4.59億元,所以不要對ReadON的廣告收入有過高期待,可以期待的收入只能是賣各種權益類NFT以及能否開發開發一些周邊業務了(如社群、圖書、衍生品)。

再回到前面說的“Move to Earn的模式是成立的,只要確保「產品產生的收入」能逐步抵消「補貼用戶的支出」(拉新促活)即可”,目前ReadON可預測的「產品產生的收入」是賣廣告和權益,這部分收入的體量很小,難以覆蓋「補貼用戶的支出」,但邏輯上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這時你就要考慮另外一筆支出——運營成本,這是它跟StepN最大的區別。

進餐需要考慮各種偏好,閱讀更要考慮各種偏好,而StepN的跑步只是「邁開腿」這一個行為,消費者不會考慮自己有什麼跑步偏好,平台更不用管這個,也就省去了內容建設方面的投入,而這才是一切內容平台最大的成本,即使是作為UGC平台的知乎、B站也是如此,而且砸錢也不見得有成果。

總結下ReadON的商業模式,既沒有在消費者核心行為(即閱讀)中賺佣金的收入,也不會有太多廣告及權益收入,而且運營成本是少不了的,就在這種情況下還要給消費者補貼……

啟動階段的補貼當然可以進行,尤其補貼的還是沒有任何內在價值的代幣,但未來一定會價值回歸,而這需要平台用真正的收入去填補,那時就是泡沫破裂的時刻。

Web3應該關注的是產品層面的基建

看好ReadON的人很多,他們也都是真誠地認為閱讀這件事很有價值也很有未來,那麼關於閱讀的Web3產品肯定也很有價值和未來。

但這只是一廂情願的幻覺,這種幻覺不止是關於面向普通群體的產品會狂熱,即使是不用太考慮用戶體驗而是效率為導向的DeFi產品,也依然沒有走出一種迷思,那就是一上來就要對標Web2。

這種狂熱是2018年「鏈改」精神的延續,只是形式上更潮流了,DAO、NFT、X to Earn等一鍋亂炖,看起來很像crypto原生的顛覆級產品,但都是空中樓閣,因為整個大前提都不成立。

Web3現在還沒有到討論整個產品系統的階段,能以crypto的形式重新構建出核心組件就已經非常顛覆了,比如AMM模式,比如NFT,至於產品的易用性,那得等到基建成熟才會出現,現在還遠遠不是湧現應用層產品的階段。

這裡需要特別強調一下,幾乎所有人都把DApp當作產品去跟互聯網APP對標,然後就會發現很多易用性上的問題。但DApp應該只是一個組件,而不是一個完整的產品。就好比支付寶是一個產品(甚至可以說是許多個產品的集合),Uniswap卻不是一個產品,甚至也不應該是一個產品,它只是一個用來交易代幣的協議,因此能夠被其它產品當作自己的組件。

當然不是說我們只能去關注區塊鍊網絡層的基建,而是在應用層也應該去關注基建。至於消費級產品,不是現階段考慮的。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鏈茶館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