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世界中,人類通過身份證、護照等政府官方認可的文件進行著「我」是「我」的證明;在Web 2 媒介中,「身份」衍生成為了一個個社交媒介賬號。當登陸如微信、支付寶等社交媒體時,賬號就是身份的證明,但數據的主動權仍在軟件背後的中心化互聯網巨頭手中,隱私洩露推動了自我主權意識的覺醒。去中心化的身份(Decentralized Identity,DID )由此誕生,它改變了已有的身份證明系統,將數字身份所有權、控制權以及管理權歸還給了用戶。 DID 的核心就是打造鏈上的唯一「身份」證明;而隨著DeFi、NFT 乃至 DAO 等多元化的應用場景崛起, DID 成為了構建去中心化社會的“靈魂”。
1. DID 的內核
在《DID:對鏈上信貸業務和DAO 身份的改善》 一文中,我們指出,DID 的三種特性:低共識成本,可組合性和原生全球化,是它和現實社會身份體系最主要的區別,這是它能在Web 3 帶來質的改變的要素之一。 DID 改變了傳統意義上對「身份」的定義。物理世界中,證明「我」是「我」依賴於政府的官方文件。擁有集體共識的政府為信用做了背書,提供了身份證明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人類進而得以衍生出適用社會的行為準則。但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個體定義有所改變。正如David Phelps 在《You Are What You Own》中指出,我們可以作為個人在線擁有我們的數據,也可以通過分享、集體化和在我們尚未完全構想的新的公共社會結構中重組它而獲得獎勵。
換句話說,「我」是我當前行為模式的總和,人類行為模式決定了個體的身份。 Web 2 社交平台是斷層的,每個媒介的社交資料都無法互通;但Web 3 給出了解答。 DID 串起了鏈上、可追踪的一個個行為,指向一個存儲在區塊鏈的唯一標識符,人類的喜好、財產、經驗、聲譽等豐富了標識,並能與任何DApp 進行互通。
《Decentralized Society: Finding Web3’s Soul》文章闡述了一個對 Web3.0 生態系統的構想,稱之為「DeSoc 」,去中心化社會。而這一切的基礎便是圍繞DID,因為能實現鏈上關係證明,證明「你」是「你」的核心,便是DID。鏈上數據是透明的,DID 打破了中心化服務器的壁壘,它像是一個「插件」,將人類在各個場景下的行為打包整合進行流動,也為上層應用端的需求賦予了更多可能性。
廣義上來說,社交是人類行為活動的集合。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一切互動行為都可以被認為是社交,包括金融類服務等。但當前模式下的DID 有改變Web 3 中的社交行為嗎,它如何構建Web 3 的另一類範式社交關係?接下來,我們將以項目為例,探討這三個問題:如何完成鏈上數據蒐集,希望解決什麼問題,能適配的社交模式或場景有哪些?
2. 作為「插件」的DID
正是由於DID 的「插件」特性,DID 賽道項目。在以下介紹的項目中,有位於數據層、協議層、應用層的DApp,出於DID 的可組合性將其簡單地定義為DID 項目是非常不正確的。比起從技術角度對DID 生態的匯總,本文將從用戶視角,即應用如何定義及適用DID 這一角度著手,勾勒出DID 對於人類鏈上社交行為的可適配性和可改變性。我們簡單將項目分為兩類,一類的身份認證依賴於鏈下數據,隨後在鏈上進行社交關係網絡的搭建,包括信譽類社交系統;另一類的重點則在於聚合鏈上行為,以錢包服務為基礎,「憑證」豐富個體身份,旨在通過社交行為打造鏈上鍊下的流通網絡。
a. 依賴鏈下的身份認證
BrightID 的核心思路是通過社交關係來驗證用戶的真實性,這解決了賬戶身份唯一性的問題。用戶無須提交身份證明文件,只需參加多語種選擇的驗證會議(verification party)後完成最初始等級的身份識別,獲得驗證徽章。在與朋友建立社交聯繫,如添加好友、創建群組等後,你便可以獲得相應的分數,升級身份驗證等級。
初始等級的驗證會議設置,事實上更像簡化版的鏈下KYC 證明流程。線下的身份驗證行為,比對得是個人線下實體與身份證明文件。 BrightID 不蒐集個人數據,即省略了身份證明文件這一步,將人類面對面的社交行為作為「初始身份證明文件」,產生信任,隨後以社交行為對身份可信賴度進行提高。這類模式高度依賴於社交關係的良好互動,也無法避免蘊含欺詐的作惡行為。另一方面,在BrightID 介紹中,他們認為“人們利用所有可用信息來識別某人的能力(包括識別他們的臉/長相)。真人識別他人的能力遠遠超過了人工智能的識別能力”,但這樣的機制在批評人工智能的不確定性和作惡可能之下,最終回到的仍是依賴於大數據為底層支撐的數字身份環境中。
和BrightID 一樣,如掛鉤Github 賬號註冊的Gitcoin Dao,選用鏈下身份識別這類項目,以物理世界的社交關係為起點,在鏈上進行社交關係網絡的搭建。繞過物理身份文件,這樣既保護隱私的也提高了身份唯一性的真實度,在信任度中構建信譽類社交系統。
b.鏈上身份認證
顧名思義,鏈上身份認證通過聚合、識別鏈上的一系列行為,完成了數字身份驗證工作。從用戶的角度,項目邏輯大抵可分為兩類。一類的數據蒐集工作並不依賴於社交關係的生成誕生,主要捕捉個體的自主行為痕跡;而另一類則與BrightID 類似,鼓勵用戶通過社交獲得關注/信任值;隨後引導用戶參與合作方的營銷活動,獲得如NFT 勳章/標籤類的認證。這類項目有更強的可組合性,豐富的應用模式使其受到了更多關注。
1)個人行為的捕捉
從應用視角來看,適用度/用戶體量最廣的鏈上行為認證是金融類的交易行為。對於用戶來說,這類項目原生便有著門檻最低、效用最便捷的特點,客觀數據來源於捕捉到的鏈上公開、透明的錢包歷史記錄,個人身份與個體的金融行為掛鉤,如交易、NFT 持倉或其他加密資產這些最簡單的信息。
最典型的鏈上交易工具便是Metamask、Etherscan 類的產品。 Metamask 錢包擁有內置的賬戶間轉賬功能,Etherscan 則用於查詢、跟踪的鏈上交易訂單狀態。兩者互不排斥,順利構建起了流暢的業務流程。錢包地址蒐集用戶行為,代表了一種“數字身份”。通過該地址完成的交易行為,完成了個人資料的搭建,如項目的官方賬戶、巨鯨、科學家等。但目前大多的Web 3 交易行為都無法通過單個錢包地完成。跨鏈 、跨錢包的行為使錢包有了碎片化屬性。儘管鏈上數據跟踪可完成關係網的查詢,但本質問題沒有得到解答。
圖片來源:The Crypto Wallet: Unlocking Digital Identity
另一方面,域名、聲譽系統,如 ENS 、DAS 等,扮演著和錢包類似的角色。 ENS 是去中心化的電話簿,它將可讀域名轉換成為了鏈上資源和用戶身份標籤。簡單來看,一個.eth 網址可視為一個身份,用戶可用它完成一系列鏈上社交行為,如輸入域名轉賬、在Opensea 進行交易等。在Nervos 上的去中心化賬戶系統.bit (DAS)中,.bit 的後綴是全局唯一的域名,用戶可使用任何公鏈地址、電子郵件進行註冊。 .bit 在8 月15 日也公佈了A 輪1300 萬美元的融資情況;並表示,逾3.8 萬個獨立地址註冊了11 萬以上的.bit 賬戶,約100 個錢包和DApps 與.bit 完成了集成。
2)鏈上社交廣場
對個人鏈上行為的捕捉,滿足了鏈上身份透明共享的需求。錢包地址能在DApp 間進行賬戶共享,用戶可以在 Uniswap 上進行代幣交易,完成金融類的社交;可以在Mirror 鏈接Metamask 註冊賬戶,完成基礎的社交賬戶註冊。而用戶無法用其進行更高階、簡便的社交服務行為,如聊天、信譽值評分、個人成果展示等。
而鏈上社交廣場類的項目將鏈上行為量化,成為了個體行為的可視化平台。簡單來看,他們的核心邏輯是首先將身份與錢包關聯,省卻鏈下身份認證步驟。隨後,在引導用戶完成特定任務後,頒發如NFT 類的憑證,為用戶完成社交圖譜的構建。用戶鏈上的每一個行為,如用戶對項目治理提案的投票,在Hop 完成的跨鏈轉賬,在Mirror 上發布的一篇文章等,都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憑證」。 「憑證」是對「身份」定義的擴展,對個體行為貼上一系列的標籤。
在Project Galaxy 中。用戶關聯錢包地址後,將獲得「Galaxy ID」作為最初始的身份標識。隨後,用戶可參與在Project Galaxy 空間站上的合作方活動,獲得憑證獎勵「Galaxy Credentials」,如NFT。此外,用戶也可以選擇與Web 2 社交平台Twitter 的賬號進行綁定。對在Web 2 中有影響力,或過往歷史數據的用戶來說,這是更為豐富的履歷展示界面。
Project Galaxy 支持的活動
Project Galaxy 目前支持了六條鏈:以太坊、BNB 、Polygon 、Arbitrum 、Fantom 、Avalanche 和 Solana 。除了調取合作方和鏈上其他透明數據外,Project Galaxy 易從Twitter、Github 等調取鏈下的公開數據。 Project Galaxy 就像一個宇宙空間站,將散落在鏈上、鏈下的行為憑證進行了鏈上可視化展示。對於用戶來說,Galaxy ID 將蒐集、展示用戶在Web 3 多鏈「憑證」的Galaxy Credentials;以更理想的視角來看,用戶的憑證是塑造個體形象的工具個體以更飽滿的形像出現在鏈上。 Project Galaxy 蒐集的用戶數據對於項目方來說,更是一次更為成熟的用戶畫像體系,用於優化其產品相關的營銷活動。但「憑證」期望於完整的項目方合作網絡,也取決於對項目方項目的認同感和信任感。
3. 困境
雖然DID 解決了Web2 中心化的信息差,但目前仍面臨著一些的痛點:
1)鏈上的信息孤島
DID 的目標是為了實現鏈上鍊下的統一身份標識。但鏈上和鏈下身份有著天然的隔閡;即,鏈上身份如何投射鏈下行為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此外,公鏈的割裂使得鏈上信息獲取不具備全局觀,在各個鏈、或者各個應用上構建的“唯一”身份,在宏觀的角度上來看仍然是脫節的。以太坊在資金、用戶體量上都有著龍頭的絕對優勢,這使得大量的應用都匯集在以太坊上,用戶在其他鏈上的行為難被整合併貼上標籤,基於其他鏈構建的身份聚合應用難以被用戶使用。
以聚合管理協議UniPass 為例。通過密鑰管理機制,它是用戶進入元宇宙的唯一護照。用戶的Unipass ID 可以連接自己在Web2 和Web3 的社交平台,包括多鏈地址、郵箱、推特。它的願景是美好的,但選用Nervos 為底層的UniPass 仍為出圈,知名度、用戶使用度和接納度都並不是很高。
2)隱私和透明的選擇
Web 2 身份被詬病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它的中心化和無隱私安全性。但Web 3 身份真的能完全解決這個弊端嗎?目前來看,似乎是不能的。天平的一面指向了Web 3 身份的所有權和管理權歸用戶,但另一面,所有數據都是透明、公開、可被追查的。用戶一定程度上很難“隱瞞”自己的行為路徑,除非選擇從互聯網中完全消失。而這些行為路徑,最終都將被量化成一個個「憑證」,「憑證」成為了量化個體價值的指標,這似乎是對個體意識的另一種剝削。
3)「身份」的價值激勵
當前用戶的鏈上身份和賬號都可以是錢包,但錢包本身只是一種金融工具,用戶的交易行為並不能產生內在價值。但現實世界中,人類的行為大都以獲得激勵為目的,這種激勵可以是金錢獎賞、認同感、或是滿足感。但目前項目對DID 的解決方案,是量化用戶行為,給出了「憑證」作為認可。但只有足夠的社區共識,「憑證」才能有被認可的價值;否則的話,賦予「憑證」的「身份」只是對用戶鏈上行為的一次展示。項目方可以獲得大量的透明用戶畫像,精准定位自己的客戶群。而用戶行為的價值激勵則取決於「憑證」本身的認可度。舉例來說,用戶從高共識公鏈上的高流量項目那裡得到的「憑證」比在低共識公鏈上的低流量項目那裡獲取的「憑證」有價值得多。換言之,項目方激勵用戶的目標在於「身份」的高效用價值激勵。在當前多鏈割裂狀態下,一部分的鏈上行為或許都無法蒐集成為「憑證」,「身份」更可能只是錢包標識的另一副面孔。
總結來看,DID 為鏈上行為場景畫下了更廣闊的應用和敘事空間。從用戶視角來說,它提供了更簡便、快速的運用模式,如無需在各個平台周轉展示自己的過往歷史記錄和成就。隨著我們鏈上數據和名聲的累積,DID 身份開始具備了權益和價值,它將非金融類行為轉換成了「信譽」,將金融類行為量化成「信貸」值。正如我們曾在《DID:對鏈上信貸業務和DAO 身份的改善》文中提到,DID 標記了用戶數字金融身份,通過信用評分體系和基礎信息改善,改善了鏈上信貸業務的各個業務流程,滿足了DAO 身份下的金融需求。此外,DID 天然的無國界屬性理論上滿足了跨國信用價值轉移,對鏈上行為的可視化拓寬了共識度更高的身份認同,如鍊上招聘、鏈上薪酬發放等。 DID 是去中心化社會前進路上的推動者,也是Web 3 前進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它是拓寬「身份」定義和指向的底層框架,DID 價值的決定性指標仍掌握在上層應用方如何用DID 技術解決人類的根本需求。
Reference
https://brightid.gitbook.io/brightid-zh/
https://docs.galaxy.eco/
https://www.did.id/
https://mp.weixin.qq.com/s/WDx-cqImZYCDuC_Q4_lcgw
https://medium.com/amber-group/decentralized-identity-passport-to-web3-d3373479268a
https://mirror.xyz/shreyjain.eth/TyBzMOegl3rMNxpAFoJ36MjE0pGfdLcrVCBgy-x3qS8
https://davidphelps.substack.com/p/you-are-what-you-own
https://jaydrainjr.substack.com/p/crypto-wallet
https://medium.com/unipass/unipass-your-universal-crypto-identity-in-metaverse-b8b932f9313f
免責聲明
本研究報告內的信息均來自公開披露資料,且本文中的觀點僅作為研究目的,並不代表任何投資意見。報告中出具的觀點和預測僅為出具日的分析和判斷,不具備永久有效性。
版權聲明
未經 DODO 研究院授權,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包括但不限於復制、傳播、展示、鏡像、上載、下載、轉載、摘編等)或許可他人使用上述知識產權的。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作者來源。否則,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關於我們
「DODO 研究院」由院長「Dr.DODO」帶領一群DODO 研究員潛水Web 3.0 世界,做著靠譜且深度的研究,以解碼加密世界為目標,輸出鮮明觀點,發現加密世界的未來價值。 「DODO 」則是一個由主動做市商(PMM)算法驅動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旨在為Web3 資產提供高效的鏈上流動性,讓每個人都能輕鬆發行、交易。
更多信息
Official Website: https://dodoex.io/
GitHub: https://github.com/DODOEX
Telegram : t.me/dodoex_official
Discord: https://discord.gg/tyKReUK
Twitter: https://twitter.com/DodoResearch
Notion: https://dodotopia.notion.site/Dr-DODO-is-Researching-6c18bbca8ea0465ab94a61ff5d2d7682
Mirror:https://mirror.xyz/0x70562F91075eea0f87728733b4bbe00F7e779788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DODO 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