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主播,轉型帶貨NFT


文:周鑫雨

編輯:蘇建勳

“NFT就像買畫,”David在Twitter的聊天室Spaces中告訴聽眾,“你們要成為能發現梵高的人。”

用NFT持有者的財富神話做鋪墊,David適時引出了直播的主角:某項目新上架的NFT,限量100個。 “很榮幸我成了最早的擁有者,我的頭像就是NFT。”David說,“只要更多人加入進來,NFT的價格就會越高。我對這個項目有信心。”

鮮少有人能想到,一年前David抖音直播間的主角還是廣東批發的牛仔褲、義烏供貨的配飾。今年5月,他接到所屬公司的通知:“我們開始帶貨NFT。”

NFT,Non-Fungible代幣,意為非同質化代幣——即便查了百科,David依然無法想像:“為什麼一個圖片能賣出這麼高的價格?”他並不理解什麼是“上鍊”,並將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視作類似淘寶的購物平台,區別是“沒法用人民幣支付,得先轉換成虛擬幣”。但在David的理解中,NFT是類似於黃金的商品:“只要有可能賺錢,就會有市場。”

圖為熱門NFT項目,右一為周杰倫、庫裡、李寧等名人持有的“無聊猿”,地板價一度達到156ETH,當時折合約200萬元人民幣。圖源:Opensea官網

照著項目方給的SOP(標準化操作)手冊練習了3天后,David註冊了自己的Twitter,開始了定期的AMA(Ask Me Anything)直播——這是NFT最大的流量入口。

David並非個例。今年Q2以來,許多NFT項目方將營銷和發售環節代理給了MCN機構(Multi-Channel Network),由他們旗下的職業電商主播進行項目的宣發銷售。今年4月,基於公鏈Polkado的NFT交易平台NFTMart就與一家主打網紅直播業務的MCN簽訂了合作協議,NFT項目Angrycat也請了不少國內KOL幫忙在Twitter上以“關注+抽獎”的方式引流宣傳。

即便“直播帶貨+NFT”的未來尚不明晰,但電商主播的入局似乎放出二個信號。一方面,國內抖音、快手等平台的流量紅利逐漸消退,主播亟需尋找下一個流量風口;另一方面,NFT項目方急需大量接盤手,對沖幣圈熊市造成的價格崩盤。

不同的行業,同樣的流量焦慮

“直播電商越來越不好做了。”許多主播都和David有一樣的感受。今年上半年,即便連續直播6個小時,在David直播間下單的顧客不到10人,一天的流水只有700元左右。

從2021年起,平台流量紅利消退已經成為業內共識。快手2021年Q4財報顯示,快手應用DAU和MAU較Q3而言環比增長率僅0.8%和0.5%,增長幾乎處於停滯狀態。無獨有偶,抖音DAU字節跳動商業化部門一名員工告訴36氪,目前抖音的用戶增長乏力,客戶買量的效果已經微乎其微,“只能不斷給客戶創造新的應用場景”。

尋找新的流量風口已經成為主播們的生存之道。一名從知識付費轉行而來的英語教師告訴36氪,她一腳邁進NFT帶貨大軍的理由是為將來跳槽去金融領域增持資源:“現在做直播已經很難拉新了,你履歷上如果有一段NFT從業經歷,別人會覺得你很有前瞻性。”

而對於David們來說,跳槽的資本增持遠比不上熱錢來的有吸引力。一場聽眾達到50人以上的AMA活動的報價,抵得上David直播兩個月的收入。

直播帶貨+NFT的模式,更像是兩個面臨小寒冬的行業互相取暖。

去年的造富神話有多瘋狂,今年NFT的泡沫就有多脆弱。今年5月的加密“熊市”導致不少NFT項目價格跳水,大量持有者選擇適時拋售。數據顯示,Opensea5月19日的交易額約3767萬美元,較5月1日下跌約92%。

“跌麻了。”一名入手了熱門NFT項目Azuki的投資人眼睜睜看著地板價較巔峰期跌了近40%。而被周杰倫、李寧等持有的無聊猿,地板價從5月初的156ETH,在5月中旬跌到了98ETH左右。 Opensea的統計數據顯示,5月以來,大部分流行的藍籌項目價地板價距離歷史高點跌幅都超過了50%。

如此寒冬,NFT項目方亟需大量接盤手扳回一局,而主播和網紅自帶的私域流量是一個很好的入口。一名NFT項目主理人認為,在私域流量進行推廣能夠減少建立信任的前期成本,“粉絲也更願意為新事物買單”。

一份在Twitter上被業內人證實較為可信的NFT推廣報價單揭露了“網紅+NFT”模式在海外早已盛行。報價單顯示,小咖博主發一條推文的價格在100多美元,而加密貨幣圈KOL的價格在幾百到上萬美元不等。曾在電影《天生一對》中飾演主人公雙胞胎的女演員Lindsay Lohan也在報價單上,她一條NFT宣傳推文能開出2.5萬美元的價格。

加密貨幣觀察博主@ZachXBT發布的NFT推廣報價單。圖源:Twitter@ZachXBT

在國內,“直播帶貨+NFT”模式雖然還在試驗階段,但寒冬讓彼此契合得很快。 6月,一名杭州MCN主理人接到了四五個國內外NFT項目的推廣訂單:“他們不在乎在帶貨上多花點錢,關鍵是先吸引到一波消費者買單,然後活下去。”

回歸理性,回歸“小而美”

“瞎貓碰上死耗子。”David如此形容聽眾和自己的關係。

在他的Twitter Spaces中,平均超過五成的聽眾和他一樣,是處於“NFT盲區”的“小白”,“我到現在也不知道NFT是怎麼升值的。我的聽眾一進Twitter Spaces就問:(NFT)升值能比黃金快嗎?”

“小白”的主播對上“小白”的受眾,看似一場鬧劇,但對逐漸沉寂的NFT生態來說,或許能注入一汪活泉。

一方面,主播的加入將社區的基礎建立在了更廣闊的流量礦池上。主播的一大優勢就是自帶的粉絲私域,極大減少了NFT在私域內的傳播成本。

同時,主播的受眾畫像,往往是對NFT並不熟知的“圈外人”。某海外NFT交易平台的BD主理人Eva接手過不少NFT項目,但比輝煌後價格崩盤,更為可怕的是出道即糊穿地心:“許多NFT上架後,即便Free Mint(免鑄造費)依然沒有人出手。”而如今見到許多主播來帶貨,Eva覺得“這是一個NFT破圈很不錯的入口”。

另一方面,在介紹產品上頗有化繁為簡天賦的主播,還變相承擔了NFT項目方進行受眾教育所要付出的成本。在Eva看來,主播最重要的能力是情緒表達:“比起從無到有,MCN和主播在新領域做用戶教育是有相對優勢的。”

但從直播間快速湧入的流量,讓一個NFT項目很難不陷入“高樓起,高樓塌”的境地。

36氪文章《NFT爆火背後:炫富、韭菜和元宇宙》指出,不管是換上NFT頭像,還是入手數字藝術作品,這種“高貴”的身份標籤如何維繫,很大程度依賴於小圈子裡面的集體共識。

因此,NFT就像一個成立即上市的公司,誕生之初就面臨著維持股價的壓力。吃完直播間最初的流量紅利後,一旦項目方沒有成熟的社區運營能力,NFT的價格很快就會因為共識的消散而迎來“出道即巔峰”的命運。

在需要流量炒熱市場的同時,不少NFT項目方也很警惕大量流量湧入後催生的新泡沫。一個殘酷的事實是,自“熊市”引發國人的NFT拋售潮後,項目方將缺少NFT信念感的國人視作“流量毒藥”:一旦中國買家超過3成,項目不如不做。

而對玩家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直播間的NFT項目,到底值不值得入手?

不得不承認,項目方通過MCN“割韭菜”後跑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市場秩序並沒有建立的當下,NFT項目方在直播間裡所表達的信息存在一定的辨析門檻——顯然目前的“小白”主播並沒有成熟的辨析能力。

Eva觀察到,轉型帶貨NFT的主播大都用中英雙語撰寫Twitter,很少涉及行業黑話,並且推廣的項目鮮有規律,“真正的NFT玩家都會有比較明確的偏好,比如看中某個項目方、藝術家,或者是喜歡某一類風格,但這些挑選’好項目’的特質在主播身上並不存在。”

但一個行業共識是:大多賽道的下半場,總是回歸理性,回歸“小而美”。無論是直播電商,還是NFT,泡沫開始破滅,市場秩序就會慢慢組建。

“不懂不碰。”David總結。

(應受訪者要求,David、Eva均為化名。)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