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興國對談袁煜明:區塊鏈要如何升維演進,我們才能邁入Web3時代?

9月5日晚,觀火瑯琊榜第五季第六期播出,閣主史興國先生(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委員、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Hyperchain 超塊鏈創始人、中科院軟件所互聯網實驗室前總工程師)在本期的對談嘉賓是火鏈科技黨委書記兼CEO、火鏈科技研究院院長、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袁煜明先生。

袁煜明先生在區塊鏈領域有很高的聲望,他帶領的火鏈科技團隊是區塊鏈產業生態的開拓者和建設者,服務過大量的政府客戶、行業客戶等。袁總長期致力於區塊鏈賦能實體企業的工作實踐,輸出過很多來自一線的深刻思考。

兩位大咖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區塊鏈技術實際應用和數字藏品、數字經濟賦能實體方面積攢了深厚的內功。此外,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火訊瑯琊榜閣主。袁煜明先生曾在2018年擔任過“火訊瑯琊榜”第一季閣主,訪談過10多位知名嘉賓,與火訊瑯琊榜結下了很深的緣分。如今,兩位閣主站在各自的高峰,英雄相惜,隔空對談。

本期看點:

1.如何看待Web3未來的發展前景?

2.區塊鏈技術下一步取得突破的點或投資機會在哪裡?

3.元宇宙的未來前景如何?

4.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挑戰和痛點是什麼?

5.行業規範與法律法規有什麼關係?

6.區塊鏈從開發級到產品級的關鍵是什麼?

7.實體企業能從哪些方面進行數字藏品賦能模式的突破?

8.文化出海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本期訪談視頻完整版可在視頻號“火訊財經”點擊“直播回放”回看。

下期預告:

下週一(9月12日)晚上7點半,閣主史興國先生將對談新加坡經濟協會副主席、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教授李國權先生。敬請期待!

節目介紹:火訊財經高端訪談節目觀火瑯琊榜第五季主題為“Web3先行者”,每期節目中,閣主將深度訪談一位知名嘉賓,每期從教育、技術、哲學、投資、藝術、產業、法律等不同視角,暢談Web3、元宇宙、NFT數字藏品等熱點話題,深度剖析前沿經典案例,展望行業未來趨勢,為用戶帶來極具價值的優質內容。

對談實錄(有所刪減):

第一板塊:Web3、元宇宙

史興國:

目前各大資本都在瘋狂押注Web3,據Money Control 報導,Venture Intelligence 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Web3 領域的融資金額已超10 億美元,保守估計今年全年Web3領域的投資會超過25億美元。而2021 年全年僅為5 億美元,海外的新加坡已然成為Web3的熱土,矽谷的一眾新興資本也在Web3賽道飛馳;國內的阿里、字節、BiliBili等企業早已入局,騰訊、網易等也開始搭建Web3的底層生態……袁總您是如何看待Web3未來的發展前景的?您覺得區塊鏈技術下一步取得突破的點(或投資機會)會在哪裡?

袁煜明:

早在2018年底,Web3就是我們重點關注的領域,當時我們發布的年度報告便提到Web3將是下一年的趨勢,但回過頭來看,這個判斷顯得稍早了些。一方面是Web2本身還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而如今Web2的空間已變得越來越狹窄,基本上被巨頭們瓜分殆盡,新賽道求索應運而生;另一方面,Web3的基礎設施以及各方面的條件,在當時仍是相對是欠缺,尚未成熟。導致的結果便是Web3仍處於萌芽的狀態。

隨著這近幾年的發展,Web3的內外部條件就比當時成熟了很多。 Web2已經到了需要變革和尋找新出路的時候;Web3也已經展示了足夠多的應用場景。至於您剛剛提到的,大廠、投資機構和研究機構紛紛進場,實際上是互聯網行業中常見的搶占話語權的動作。新概念的出現促使從業者搶占其話語權與製高點,以期未來能夠分到更多蛋糕。這導致部分既有的概念、元素在Web3概念爆火後,被歸入Web3領域。一擁而上的動作中必然會有泡沫的產生。

至於區塊鏈的未來和投資機會,在我看來,整個Web3其實都還處在初期,區塊鏈作為Web3的底層基礎設施,其各方面的需求都是存在的,相對來說,應用場景這方面的需求會可能更加強烈,更有可能是當前的一個主要突破點。

儘管客觀而言,到目前為止,區塊鏈基礎設施都還存在著非常大的缺陷和問題,肯定也還有很大的空間,但可能更為迫切的是,大家希望行業能出現爆款,能夠被廣泛認知和應用,有有較大社會價值的爆款應用。

史興國:

確實,就像您剛才所說,Web3概念早已存在。如今的情況一方面是為了搶占話語權,因為畢竟行業裡頭已經關注這個話題;另一方面也表明了Web3在早期發展時並未形成共識。

所以Web3概念實際上出現的很早,但是,以今天的Web3的內涵與外延來概括Web3,卻是最近大概一年內甚至半年內才出現的。

所以從某個角角度來講,我們可以將Web3看作很多人想像中的一種線性演進。但事實上,我覺得這種想法可能僅僅是因為習慣使然。 Web3本質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演進。

線性演進中較為典型的例子是互聯網帶寬,從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通過數量增加,持續向前推進,完成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Web2到Web3更像從固定上網到移動上網,這便不是線性演進,而是維度的增加。從固定PC到移動的個人個體,既增加了位置的維度也增加了個體的維度,使得整個網絡生態變得活躍起來。

所以web3.0從某個角度來講也是如此,它也是增加了一個維度。從我的角度來看,Web3增加了一個叫“個體權益”的維度,或者說價值維度。

就像Web1時代的我們很難想像如今的Web2時代,如今我們習以為常的掃碼付款、掃碼出行,在需要撥號上網的Web1時代是無法想像的。這便是非線性發展所造成的感受,你可以大致感受到演進方向,但很難講出具體的應用模式。我通常將這種發展過程稱之為升維演進。

一旦我們真正進入Web3時代,其應用勢必會像Web2一般服務於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過到時候,我們的個體意志、權益可能會更明確,個性化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滿足,小眾群體,可能也能獲得更好的服務。人們對價值消費的比重呢,可能將大於價格消費的比重,大平台的蠻橫和任性,可能也將一去不返了。

不過確實像您所說,我也認為現在的區塊鏈技術還非常原始。原始到什麼程度呢?現在的區塊鏈處理速度、能力和擴展性上都僅僅只達到了企業級別。也就是說,當某一組織使用區塊鏈的話,其性能還算夠用,但當你真的把它推廣到互聯網級別的時候,你就感覺它明顯不夠用了。

而且以區塊鏈特性,我們還很難用並行的方式來擴展,很難像普通互聯網應用一般通過增加數計算機的數量或者提升算力來增強其性能。

要打比方的話,如果Web3的區塊鏈的需要是需要一輛汽車,但現在的區塊鏈實際上還相當於一輛馬車。

所以,近期也不少Layer0的項目受到了很大的關注,Layer0的項目便試圖要以互通的方式,來解決區塊鏈互聯的問題。我們耳熟能詳的著名投資機構也開始關注這樣的賽道。此外,為了解決Web3對區塊鏈性能規模的需求,該賽道上也有不少新的項目。由此可見,大家對於區塊鏈在Web3時代下的尷尬是心知肚明。

而我們這樣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團隊早已意識到了這一問題,所以今天看到大家都湧到這個賽道上來,我當時還比較欣慰。只不過,區塊鏈下一步還是需要有大突破,我們覺得區塊鏈下一步突破,應該不能再是這種小打小鬧的東西,不是某個ERC標準、某個跨鏈橋,這對解決Web3時代的需求是沒有意義的,Web3的需求既然是史詩級,那其需要的突破也必然是史詩級。如果說元宇宙的話,那對於其區塊鏈底層的討論將更為具體。因為它要實現物理世界級別的映射,到時候它上面所承載的東西可能要遠遠比Web3更廣。

相對而言,Web3讓大眾在理解過程中,還有Web2來作為參照,可是元宇宙對於普通大眾來講,在理解上就有一種無形的朦朧感。

經歷了2021年的“元宇宙元年”後,今年元宇宙概念逐漸遇冷,就連Meta這樣的元宇宙概念股龍頭在今年上半年曾一度股價下跌了40%,創下該公司在過去18年的歷史中最大跌幅。而隨著加密貨幣熊市到來,元宇宙概念更是雪上加霜。一些人在擔心元宇宙泡沫是否會破滅。但一些知名機構對元宇宙的前景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彭博預計,元宇宙將在2024年達到8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普華永道預測,元宇宙市場規模在2030年將達到1.5萬億美元。袁總如何看待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您對元宇宙的未來前景是如何判斷的?

袁煜明:

我也覺得元宇宙相對於Web3來說,可能它的定義是更加不清晰的。此前便出現過多次分享會中數位講述元宇宙的嘉賓,發現大家聊的元宇宙都不是一回事的情況。各個產業所認知的元宇宙都不太一樣,在我看來,這也是導致了大家對元宇宙存在截然不同的觀點的原因。比如Meta打造元宇宙的核心在於它的VR設備,這其實代表了它在元宙領域的最主要的一個產品和業務方向,就目前而言,Oculus雖說在出貨量方面增加了不少,但還是未能填補研發宣傳等帶來的窟窿,短期內的確沒法支撐其體量與估值。

這也說明VR為首的感官沉浸方向呈現了一定程度的遇冷。那麼至於您剛剛說到,彭博、普華永道等機構所預測的元宇宙的未來估值,這一可能性取決於他們是怎麼樣定義元宇宙的。正如您形容Web3發展的“升維演進”,某一重大突破或一段時間之後,指數級的增長將會出現。

到時候的元宇宙,有可能是基於這個VR/AR的感官沉浸;也有可能它是基於區塊鏈底層而形成的價值互聯和體系規則,讓大家能夠在這個體系規則裡去生活、工作;也有可能是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相比目前更為可信便捷的商業活動,商業機會就此井噴。當然未來的元宇宙和目前很多公司所想的,和這些預測機構所想的元宇宙很可能不是一回事。

總的來說,我相信元宇宙未來將衍生巨大的市場空間,只是元宇宙的具體發展路線,就全球來看都存在巨大分歧。在我看來,基於區塊鏈作為技術底層支撐的元宇宙應該更加有前景。

包括我們之前討論的行業內對話語權的搶占,出於其迫切性,導致目前已有一批公司鐵了心要鑽到元宇宙中,例如Facebook非要改名為Meta。在我來看,Web3也好、元宇宙也好、區塊鏈也好,實際上是同一方向的不同敘事方式。區塊鍊是從技術工具敘事,Web3是產業形態敘事,元宇宙則更多的是從用戶的使用感受的角度。

您剛剛提到,“如果Web3的區塊鏈的需要是需要一輛汽車,但現在的區塊鏈實際上還相當於一輛馬車。” 未來元宇宙規模日益龐大,日活暴增之後,現有的區塊鏈要想承載如此巨量的日活,我們應該如何克服技術瓶頸?

史興國:

這確實是我們作為底層技術開發人最關心的問題。您剛才提到,元宇宙可能是是一種視覺化、虛擬化的元宇宙,也有可能是一種更融入我們平時日常生活的元宇宙。

從我個人來講呢,我更喜歡後一種,因為我的年齡可能已經過了渴望完全切換到另外一個虛擬世界去享受遊戲,或者要同得同,要以論語的感覺,而是更希望生活本身可以更為方便便捷。年輕人們的看法可能與我有所不同,但本質上講,元宇宙確實存在巨量數據處理需求,無論是確權、轉移還是各種各樣的狀態確認。

如此量級的數據處理,依靠現行的串型架構區塊鍊是無法解決的。目前的串行架構有點像獨木橋,無論業務流量大小或是設計有何區別,最後都是千軍萬馬一個一個過。而行業中,為了解決這種瓶頸效應,會使用一些額外搭配來解決問題,其實本質上也僅是另外搭橋。

大白話講就是“你這太擠了,我不想跟你擠了,我另覓他處”。

但是串行區塊鏈本身特性就是它們之間難以連接,所以我們搭了一堆獨木橋,但是也沒法並列工作。為了互通,行業又出現了跨鏈橋。你可以想像,因為獨木橋之間在搭跨線橋,先不說跨鏈橋的安全性如何,此前已發生過跨鏈造成超10億美元損失的案例,更重要的是跨鏈模式將業務分散,彼此需要跨鏈互通,這便將業務本身分割稀碎,也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巨量業務的問題。我們所暢想的“一個元宇宙”,以目前主流區塊鏈底層來看是是不可能的。

所以,目前行業內對Layer0解決方案的話題變得非常熱鬧,也是因此,行業亟需解決如何讓不同區塊鏈在同一信用空間中工作運轉的問題。一條鏈其實就是一個獨立的信用空間,每多存在一條鏈,就多了一個信用空間。

實際上呢,大部分針對的解決方案的仍然要么是跨鏈橋,要么是網關。這些技術能解決部分問題,但解決不了全部問題。

我們團隊從一開始在考慮到底什麼樣的區塊鏈能支撐互聯網級別的數據處理,我們就此提出了一種並行區塊鏈架構,這種架構就是為了解決規模問題而生的,就有點像我們的計算機從單核走向多核,走向並行計算的這麼一個過程。

但這並不是將所有區塊鏈都真正列起來,它就能夠並行,這其中有一定的技術問題要解決,要求我們必須得從底層架構上以並行架構的方式來建立它的區塊鏈的數據結構,還得以並行算法的方式來解決它的共識問題。在這些問題解決了之後,得到的才是一條並行區塊鏈,而這幾乎就可以把我們上面說的所有問題都解決掉,包括信用利益統一的問題,以及業務量的規模問題等等。

當然這麼做也有個缺點,並行架構作為是全新搭建的架構,我們必須得解決和現有串行區塊鏈兼容的問題。而且很多做Layer0的項目都不太不敢走這個方向了。不僅是因為這個方向門檻很高,我們的團隊大概做了三年全職研發,才把整個架構和算法搞定,另外一個他們也是擔心新架構跟現有市場的兼容和過渡問題,讓大家能平滑的過渡結構轉變的過程。所以許多項目還是在用現有的串行的架構,以調節的方式在這種模式下徘徊。我們團隊也正在著手解決兼容問題。

相對來講,我們是從一開始就選了一條比較難的路,但是我們相信這是最直接的解決方案。一開始我們就篤定區塊鍊是未來互聯網基石,所以它必須具備對應級別的能力才行。

第二板塊:產業區塊鏈

史興國:

既然談到互聯網基石,區塊鏈作為數字經濟時代重要的底層支撐技術之一,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和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區塊鏈頂層設計加快完善。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將區塊鏈列為數字經濟七大重點產業之一,同時,區塊鏈產業加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攀升。無論是政策紅利,還是產業發展和市場空間,國內區塊鏈正步入快速發展期,處於發展的“黃金時代”。

2021年,袁總出版了《區塊鏈產業應用100例》一書,書中介紹了區塊鏈在工業、農業以及消費、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的應用案例。袁總最看好區塊鏈未來在哪些領域的應用前景?在這些領域有哪些佈局動作呢?

袁煜明:

感謝您這邊還關注到了我們的書,書中對區塊鏈在各個產業的應用都做了一些梳理和介紹。總的來看,基本上區塊鏈在大多數領域,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應用場景和案例了。如果讓我來歸類的話,我覺得大致上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信息溯源,將重要信息鏈上存儲,確保了信息的真實性,然後基於信息本身進行供應鏈金融、精準營銷等等商業活動。第二類是通過區塊鏈能夠更好進行資源的匹配和激勵。

這裡的激勵可能包括很多方面,既包括公司員工,包括公司周邊的志願者、兼職以及愛好者等等,當然也包括企業的用戶,廣大的用戶群體中還將細分為VIP之類的重點用戶。雖說過往也有一些基於積分的資源分配體系,但基於區塊鏈智能模型可以大道更好的資源匹配效果。

這兩類我們都做了一些相關佈局,比如說第一類上面我們做過酒類、農產品和珠寶類等等的溯源,也做過政府政務信息的上鍊等等,金融方面則為銀行做過一些供應鏈融資,也與電商商戶做過精準營銷。第二類上我們也為零售類企業提供企業服務,包括調動用戶積極性以及內部員工積極性等。

史興國:

第一類是將信息確定下來,各方共享可靠信源;而第二類方向實際上是確定權益,無論參與者是個人還是機構,大家都可以在同樣的權益準繩或說規則之下去合作並達到團體和自己的目的。

實際上這就是目前國內對區塊鏈使用的兩個主要的大類,越來越深化的產業數字化改革,正在對區塊鏈行業提出越來越嚴苛,越來越精細的要求,未來也一定會有更加海量,更加碎片化的信息,需要區塊鏈來完成處理,數字主權的發展勢頭已經不可阻擋。袁總帶領團隊長期深耕區塊鏈賦能實體業務,想請袁總結合你們探索的案例分享下,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在國內落地過程中面臨哪些挑戰和痛點?面對這些挑戰有哪些解決途徑?

袁煜明:

挑戰和困難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最基本的鏈下信息上鍊,這其中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區塊鏈只能保證信息上鍊後不可篡改,但如何能夠保證信息自鏈下到鏈上這一環節的可靠性?這可能是阻礙了很多項目的第一步。雖說我們可以通過預言機來解決鏈前環節的問題,但具體怎麼樣去實現,以何種機製作為保障等等,都未有成熟的解決方案。

其次是行業如何能夠讓更多方參與進來。本身區塊鏈核心在於解決多方之間信任的問題,但如果多方之間沒有足夠的相互信任,那便喪失了區塊鏈的意義。就像您剛剛提到的信源、權益準繩和規則,都需要多方認可才具備意義。越多方參與,這個生態的意義價值就越大。但是目前來看,往往是一兩家先有興趣,開始嘗試,而無法擴大參與規模。

第三個是數字身份問題。曾經的互聯網發展歷程中,很多時候都需要手機號、身份證號、微信QQ號等個人身份去進行活動。綁定數字身份後,我們才能基於此去延伸。但是在區塊鏈世界裡面,目前還沒有去中心化的身份證明或ID,大家所公認數字身份證明尚未誕生,我認為這是行業需要的解決的問題。

除此以外,目前很多區塊鏈項目和動作如何得到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認可,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如果自解決方式來說,我認為可以自政策和法規開始,便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例如區塊鏈與政務司法結合的發展,其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最高法在2018年出台規定,認同了基於區塊鏈存儲的證據是有效的,如果沒有這條,那麼司法存證的意義就沒有了。但當前大多數領域其實是沒有類似的政策法規的。雖然說鏈上信息是不可篡改的,是可靠的,但是因為沒有法律效力,區塊鏈往往不會是有所需求者的首選。如果有對應的政策法規認可,問題將迎刃而解,包括前面說的另外幾個問題,也能一定程度上去解決。

通常來說,一般某一產業發展都是先有產業發展,而後才有對應政策與法律規範的出台,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我認為我們從業者也不能消極的等待政策出台,而是能夠去多做一些實踐,開發更多具備效益且可靠應用的場景,而後形成事實規範。其實相當部分的法律法規與政策都是基於目前產業的現狀來製定的,業已形成並成熟的行業規範在參與者的認同下,後面相關政策的出台也會更加順理成章。

但前一步還是需要從業者也就是我們來去進行探索,從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業規範。

最後是社會上的企業、高校、政府事業單位、研究中心等各種組織能夠聯合起來,發揮作用。本身區塊鏈需要多方來協同參與,一家兩家企業的單打獨鬥是不行的。如果政府能夠去出台相應政策法規,社會各組織自然會積極參與,但這不可能一步到位。

因此我們需要在單打獨鬥與廣泛參與中找到中間的狀態,既不是企業單打獨鬥,又沒有上升到一個政策法律規範的程度,但是部分企業、組織、協會、高校等等能夠聯合起來發揮作用,大家能夠一定程度上拋開自己相對狹隘的視角,從整個產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從而能夠讓區塊鏈產業更好的發展。

史興國:

這確實是區塊鏈發展的路徑之一,也的確是一個不容易的事情。好比Facebook組織的Libra協會,雖然參與協會的28家成員企業聯合起來並擁有平等權利,但實際上卻是自己保持主導地位,從最後結果來看也並不成功。

袁煜明:

是的,區塊鏈產業發展的確還處於篳路藍縷的階段,還是面臨很多的問題。那麼,史總您自技術角度來看,我們在為許多中小企業服務的時候,發現現行區塊鏈的主體技術結構,逐漸開始不足以支撐越來越多的企業產生的越來越多樣化的使用需求,史總您認為現行區塊鍊主體技術結構,未來要如何發展,才能適配市場需要呢?

史興國:

您剛才提到那些問題呢,包括了政策層面,認知層面,甚至業務層面。而我們也有不少客戶,其中有些客戶呢確實想用區塊鏈,但是他並沒有把區塊鍊和企業業務進行真正的深度綁定。

在我們看來,這相當於是把區塊鏈粘到他的業務上,而不是從它的業務上摸索出某種需要區塊鏈的東西,這就導致企業實際上對區塊鏈本身的需要更偏向營銷宣傳,而非業務增長的必需品。

這既需要時間來解決,也需要企業業務本身要發展到一定階段,可能才真正需要區塊鏈與業務的深度綁定。時間作用非我們一己之力就能有所改變,但從技術的角度來講,實際上存在的問題仍然是我剛才說的性能問題和擴展性問題,這些都可以靠並行區塊鏈解決。

除此之外,區塊鏈技術本身跟產業的適配實際上還不夠好,比較典型的便是區塊鏈開發工具。此前提到的區塊鏈技術很原始,但事實上,它的配套工具等更是相當於一種裸奔的狀態。

簡單來說,是區塊鏈的易用性還存在很大問題,它更像是一個開發級的東西而不像一個產品級的東西。產品級意味著使用者可以通過一定配置便可自由使用,即使它需要專業人員來進行配置工作。

區塊鏈作為開發級的產品,導致企業在使用區塊鏈的時候面臨很大的門檻,其相關決策的時候必然會存在壓力,而這實際上是技術方面需要從業者去解決的問題。

另外,從技術主體架構來講,不管是公鏈還是聯盟鏈,都是串行架構。雖然國內大部分企業使用聯盟鏈,隨著場景增加,也有部分企業在把公鏈納入自己的技術體系,但不管怎樣,它仍然是串行架構。

串行架構的最大問題除了我們剛才說的擴展性問題等,還有一個致命甚至令人窒息的大問題,就是節點越多,性能越差。這一點已在許多測試以及技術、理論多角度分析中得以證實。所以從本質上講,區塊鏈的下一步還是要切換到並行架構。

第三板塊:數字藏品、NFT

史興國:

今年數字藏品賽道非常火熱。目前據不完全統計,數字藏品平台數量已經超過800家,大量實體企業也開始進入數字藏品行業,行業也隨之進入了“假性存量競爭階段”。在這一階段,各個平台都開始在藏品的賦能上下功夫,賦能模式開始逐步進化,各種實體賦能的玩法開始出現,數字藏品與實體的聯繫也愈發緊密。

袁總認為,在數字藏品領域,實體企業能從哪些方面進行賦能模式的突破?什麼樣的賦能能讓數字藏品助力實體企業發展?您帶領的火鏈科技團隊在數字藏品領域進行了哪些佈局?

袁煜明:

從企業角度,我認為數字藏品領域中簡單直接的是通過數字藏品來擴大品牌影響力。這也是當前很多企業甚至一些地方政府都與我們商談過的合作模式,相當於企業或單位通過發行數字藏品,讓互聯網的原住民——年輕人能夠了解到他們,傳統傳媒中的廣告媒介對年輕人而言幾乎沒有觸達,但他們對數字藏品的關注、理解甚至愛好會讓對應的企業或單位在他們心中的認知度大幅增加。通過這這種方式進行品牌營銷,可能是當前實體企業接觸數字藏品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在此基礎上對用戶進行更多的運營動作以及價值挖掘,促成彼此信任。曾經用戶與企業的連接僅有購買過程這短短一瞬,此後便再無關係。數字藏品出現後,用戶在消費過程中獲得數字藏品,企業便可以以此為橋樑連接用戶,推送最新的產品以及服務乃至其他天馬行空的商業動作。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火訊財經資訊原創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