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 歐易OKX
以太坊合併前夜(9 月5 日晚),歐易OKX & TokenInsight 聯合發起了《聊透以太坊合併分叉,普通投資者如何參與? 》主題AMA,TokenInsight CEO Wayne、OKX Web3 Wallet 開發者Zakk、螞蟻礦池開發者Rory Hu、力說創始人張力、dForce 創始人Mindao 等嘉賓圍繞以太坊合併分叉展開討論,從不同角度給出了對事件本身以及行業發展趨勢的判斷與看法,更有給普通投資者的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Enjoy~
Wayne:Mindao 老師,可以先給聽眾科普下以太坊合併的背景?
Mindao:好的,其實這次合併基本上在預期之內,以太坊ICO 時,白皮書就已經寫了未來會從POW 轉向POS,當時預計2018-2019 年實現,但可能由於對POS 的研究不夠完善,才延遲至今。當然以太坊並不是第一個要做POS 的,上上輪牛市的Eos,上一輪牛市的Solana 等公鏈都是採用POS 機制。
現在終於要合併了,以太坊社區,智能合約的參與者、開發者其實都是挺期待,這對於他們來說很友好。一方面以太坊通脹大概會減少90%,GAS 也會降低,當然礦工收益也取消了;另一方面就是比之前更節能了。
Wayne:這裡問下Rory Hu,螞蟻礦池應該是第一個明確表達自己態度的,從礦池的角度是怎麼看合併這件事的?
Rory Hu:我們的態度很明確,就是繼續支持POW 生態。通過礦機挖礦來獲得收益,就像打通了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一個橋樑。以及POW 的安全性很高,去中心化程度也很高,POS 相對更中心化,而且未來POS 的邏輯會和DPOS 越來越像,中心化程度會越來越高,抗審查性也會隨之減弱,那監管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
Mindao:我個人絲毫不擔心這個問題,抗審查不是簡單靠共識算法、去中心化程度、匿名性就能實現的。最有效的抗審查,最終還是看能綁定多少利益相關方,通過資產沉澱、繁榮生態和應用構建外部體係對網絡的高度依賴,最終迫使它們接受技術中性和抗審查的既定事實,讓抗審查在立法、司法層面進化成社會共識的一部分。
Wayne:以太坊合併後會對加密圈產生哪些影響? 現有公鍊格局會被打破嗎? Zakk 可以先聊下。
Zakk:我個人觀點肯定是有好處的,意味著以太坊2.0 更近了一步,離行業級別難題被解決也更近。但對於OKX 來講,不管是DeFi 業務還是CeFi 業務,都是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平台,重心在用戶而不是哪條鏈上,理論上只要是用戶有需求,我們都會努力去滿足,包括ETH 分叉鏈,礦工有需求,社區有需求,用戶也有需求,那我們的Web3 錢包自然就會支持,這是對於DeFi 來說。那對於Cex 來說,需要評估的標準就更多,要評估鍊是否真正具有價值,這希望可能要等到分叉之後再觀察,如果分叉鏈的資產一上線就進入死亡螺旋,那Cex 就不會支持,反之亦然。
Wayne:我們都知道Layer2 是為了解決以太坊Layer1 的性能問題而出現的,那以太坊升級到2.0 版本,性能有所提高,Layer2 還有存在的意義嗎?包括最近比較熱的高性能新公鏈們,會不會就站不住腳了?
Mindao:我個人覺得轉POS 機制並不會對以太坊擴容技術路線帶來很大影響。就算分片可能也得三年以後再去看,說實在的分片在技術上到底有多大的可靠性還有待考究,這個事兒是在白皮書階段就提了的,但到現在還沒落地。
而且以太坊的擴容思路和Solana 等POS 鍊是不同的,後者是希望把所有事情都在一層上解決掉,但以太坊的第一層(Layer 1)包括數據層、共識層和激勵層,第2 層(Layer 2)則有合約層和應用層,Layer 1 的主要作用就是確保網絡安全、去中心化及最終狀態確認,做到狀態共識,並作為一條公鍊網絡中可信的「加密法院」,通過智能合約設計的規則進行仲裁,以經濟激勵的形式將信任傳遞到Layer2 上;而Layer2 則以追求更高效的性能為終極目標。當然未來可能走向分片,但這個方案一定能解決所有問題嗎?未必,實現過程中一定會遇到新問題,所以在擴容思路上還是有競爭空間的。
Wayne:POS 和POW 背後爭議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Rory Hu:根本原因還是利益的衝突。本質上POW 和POS 是兩種不同的去中心化程度,背後則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團。
Mindao: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以太坊過去有大量礦工,但開發者並不在乎礦工的意見,礦工對以太坊本身也並沒有啥感情。雙方是被強制拉到一起的關係,都很不爽。礦工在以太坊發展道路上吃到了大部分紅利,但生態發展與礦工卻沒什麼直接關係,DeFi、NFT 都不是礦工搞的,而POS 機制則會通過利益讓各方捆綁到一起,不管你是開發者還是項目方,只要你是持幣人就是和生態發展綁定的。
Wayne:如此一來,開發者會不會沒有以前自由了?
Mindao:對,很多人覺得POW 引入了一個跟生態沒有利益相關的群體,會對開發團隊起到製衡作用,但實際上以太坊的博弈力量是多方且複雜的,比如這次分叉,最大的製衡力量不是礦工,也不是基金會而是USDT、USDC 資產發行方,制衡力量這麼多,還需要跟生態發展沒有直接利益關聯的礦工群體嗎?可能就不一定需要了。這也是以太坊和比特幣最大的不同,以太坊上的生態是豐富的,比特幣上卻沒什麼應用和生態,最後利益博弈肯定就集中在各別大群體上,但以太坊博弈是多方的,絕不是一方面能起決定性影響的。
Wayne:對於礦工來講分叉會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Zakk:選擇與否是由利益決定的,礦工都很精明,他們會計算收益,最後都會跟著錢走,但既然社區沒有停掉POW,礦工又找到足夠的利益撬動他們,短期看,分叉確實是個好選擇。
Rory Hu:礦工轉ETC 不是很合適,所以只能通過分叉讓他們現在的顯卡不會歸零,但其實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分叉在短期內都會有一定陰謀,鏈上資產由原來的一支變成現在的兩支,陸續的很多資產都會面對各種奇怪的問題,包括投機現象的出現等。但長期來看,也不好說,有一些分叉我認為還是比較成功的,像BCH、BSV 等。
Mindao:我認為這是一個社會共識問題,也不能說是好、壞的選擇。分叉之後,分叉幣其實是有市值沒價值的,想要走出自己的路很難,尤需要頂級技術人才做支撐。
張力:我認為分叉是天賦人權,沒有對與錯一說,但就現有的一些分叉團隊來說,好像並沒有長遠的路線規劃,前景不是很清晰。
Wayne:9 月6 號就進入合併階段了,各位覺得還存在哪些未被關注的威脅和風險點?
Zakk:如果將區塊鏈看成世界電腦,現在的POW 就是它的一個數據庫,分叉無非就是把數據庫複製一份,用戶的鏈上資產也會同步被複製一份,但價格有多少要看市場對分叉鏈的認可程度。
我們看到有很多協議都公開稱不支持分叉。那就意味這些協議分叉出來的資產會被迅速拋售,尤其是機器人或科學家,他們會把LP Token 盡可能地換回ETH,畢竟主網幣才能夠最終變現。
還有一些DeFi 協議沒有明確發出公告,如果這些協議支持了分叉,後續礦工把它們的生態維護的還不錯,那可能會留住用戶,進入正向循環。而且ETHW 官方也發聲明表示,會有一個鎖倉提案給到支持分叉的DeFi 協議,以免分叉的瞬間這些協議進入死亡螺旋。如果提案最終能通過,我相信這是對用戶資產更負責任的做法。
當然,如果你只是一個想要參與free gift 的普通用戶,可以選擇把手中的ETH 提前存入到以太坊主網錢包,當然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直接存入支持以太坊分叉鏈的交易平台中;如果你是科學家或者資深玩家,市面上有很多複雜的套利策略可以參考,但一定要注意風險。如果ETHW 的鎖倉提案沒有生效,那麼其鏈上的資產價格很容易進入死亡螺旋。
錢包無非就是數據庫的展示,但現在很多錢包並沒有公開表示支持ETHW。如果你是小狐狸錢包,你可以找一個礦工節點,配上Rpc 就可以看到資產了。資深玩家對此比較熟,但對普通玩家體驗不是很友好,到時候大家可以使用歐易Web3 錢包,直接就有資產顯示,我們會幫你打點好。
Mindao:我有幾個建議和忠告:
一、分叉之前最好把跨鏈、側鍊和二層網絡上的幣都提到主網;
二、如果你是穩定幣LP,我不建議做太多套利操作,因為不確定分叉資產會是什麼價格,會增加風險;
三、如果打算通過Aave、Compound 抵押借ETH 來獲取空投,但由於很多人這樣做,現在利息已經非常高了,也不太建議;
四、合併分叉期間,最好不要在兩條鏈間做任何操作,誰也不確定分叉鍊是否會做存放保護,很可能發生出售分叉鏈資產時,主網資產被同時賣掉的情況;
Wayne:一直有輿論認為以太坊2.0 將是以太坊市值超越比特幣市值的起點,各位怎麼看?
張力:這個問題有點上升到意識形態層面來,雖然我覺得以太坊和比特幣現在完全走的是兩條路線,但超越完全有可能,畢竟以太坊會無限增發,且生態好,群眾基礎也好。
Rory Hu:我認為不太可能超越,比特幣的支付場景其實也沒有什麼變化,以太坊的場景也沒有太大變化。應用場景都沒有什麼變化,兩者各有各的領域。
Mindao:我的觀點非常明確,上個週期就應該超過,這完全可以從數學上去證明,市值取決於人流量,打個比方,比特幣更像是西安這座古老且單一的城市,而以太坊更像是北京和上海,是政治、文化、經濟和金融中心,它隨時吸引著很多人的到來。
Zakk:我持相似的觀點,任何事情都不能一直保持優秀,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以太坊的潛力和優勢。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BlockBeats 觀點。
律動BlockBeats 提醒,根據銀保監會等五部門於2018 年8 月發布《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的文件,請廣大公眾理性看待區塊鏈,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對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可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