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薦讀| 思考Web3 底層價值

本文由Mint Ventures 原創,原文發佈於09月08日。本文對WEB3的定義和理解,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觀察視角,作出了新穎的提示,很有啟發性。為了方便讀者更好的了解WEB3,特此推薦此文。

Web3 的底層價值是自由市場+ 信用機器。

我們該怎麼定義Web3?

對於重要的概念,我們有必要根據自己的理解下一個定義。

在我看來,Web3 是大家對於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或協作關係的總稱或抽象指代,而這套協作關係或商業範式的底層,是由互聯網、密碼學和分佈式計算構成的關鍵技術——區塊鏈。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張全球互聯網用戶可讀的,由共識機制決定誰來寫的一張數據大表(「大表」一詞,借鑒了王建碩老師的說法,通俗易懂)。

因為這張表人人可讀、難以篡改,人們基於它達成共識的成本變得很低,信任由此產生。

既然Web3 是對一種模式的抽象指代,那麼就必然有著豐富的觀察和解釋角度,對它的具體定義因人而異。

  • 比如重視個人主權和數據隱私的,會強調Web3 在數據平權上的作用,認為Web3 的主要功能是讓用戶拿回賬戶(身份)和數據的主權;

  • 比如不滿於互聯網平台的壟斷地位的,認為Web3 改造了商業與用戶的關係,用戶不但是消費者,還應該是產品\協議\平台的擁有者,認為Web3 在Web2 的「可讀」(read)、「可寫」之上(write),疊加了「可擁有」(own);

  • 還有人認為Web3 更多是一種推崇彈性、開放、自治、透明和去中心化的思想,而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則是這種思想在人類協作上的最佳實踐;

  • 當然,還有很多人認為Web3 是一種泡沫化的科技敘事,目前主要用途就是為投機者提供媒介(加密貨幣)。

以上說法或許都是正確的。

Web3 是什麼,取決於需要它的人的看重的是什麼,然後他\她就會基於自己的需要,找到定義Web3 的視角。

就好像計算機對於財務小妹來說是統計和運算的工具,則對於居家退休的老太太來說是播放電視劇集的彩色屏幕。計算機是「一種具有高速處理資料能力的電子器械」這種定義,對於她們來說毫不重要,也沒有意義。

那麼,Web3 對於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觀察視角是什麼?

我認為應該從兩個視角出發:

  • 「Web3」在經濟和商業上提供了哪些底層價值?

  • 商業項目應該如何用好它的價值?

Web3 的底層價值:自由市場+ 信用機器

「在你看來,Web3 相對於過去的互聯網範式提供了什麼新價值?」

這是Mint Ventures 在研究員面試時最常問的問題。

在想要進入Web3 做一些長期主義的事情——比如創業、從業、投資——之前,我們應該對這個問題有一個初步的答案。

當我們說到Web3 項目與常規的互聯網項目的差異時,常被提到的特點有:

  • Web3 項目引入了代幣激勵,非常重視經濟模型

  • Web3 項目是去中心化的,其產品的業務走嚮往往由社區治理決定

  • Web3 項目重視與社區和用戶共享其項目價值,用戶不僅可以使用協議更可以「擁有協議」

以上特點確實在Web3 項目中更為常見,但在筆者看來卻並非Web3 的底層價值,它們都不是「Web3 提供了什麼新價值」的好答案。

因為:

  • 以往的互聯網產品同樣對經濟激勵的設計非常嫻熟,內容聚合項目「趣頭條」(NASDAQ: QTT)通過「閱讀賺錢」網羅了海量的用戶,成功上市(儘管現在已經沒落);經濟模型的設計則是傳統網游的拿手好戲,網游「夢幻西遊」運營近20 年依然熱度不退,其遊戲內道具、貨幣體系的運轉是很多Gamefi 在設計時會參考的樣本。

  • 去中心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而社區以代幣表決的機制其實與傳統的股東大會制度是高度相似的。

  • 如果用戶通過持有代幣就意味著「擁有協議」,那麼持有公司的股票就意味著「擁有公司」嗎?實際上遠沒有那麼簡單。

在筆者看來,Web3 確實是一種全新的「範式」,這種範式不光是區塊鏈技術以及構建於此上的加密產品,還包含了與之相應的思想風潮和創新標準。

這種新範式提供的最核心的價值在於:更廣大的自由與更便宜的信任,且前者(自由)的價值由於後者(信任)的存在而獲得幾何倍數的放大。

「自由」在Web3 裡有著豐富的含義,它至少包括:

1.貨幣層面的自由:自由創建賬戶,自由地轉賬,且賬戶內的財產權益僅為你所擁有的,難以被強權侵占。

2.協作和訂立契約的自由:自由地與任何人或項目通過智能合約訂立合同,產生交易和協作。

3.身份賬戶的自由:不依賴於中心化機構的賬戶體系,用一個匿名的地址就可以訪問各類產品,用完即走。

以及基於以上自由,衍生出來的更複雜的自由:

4.產品組合的自由:在這裡,各種項目可以用樂高積木的形式相互組合,創造出更新的服務。

自由還是一種追求開放、透明的風潮:

5.Fork 代碼的自由:這裡崇尚合約開源,自然也出現了基於現成產品智能合約的Fork 和再創作,讓項目的開發門檻大大降低,產品競爭和迭代越發快速(當然也對被Fork 的項目造成了壓力)。

6.版權開放的自由:眾多IP 內容類的項目嘗試採用CC0 標準,把IP 版權開放為公用品(Public Goods,指那些不排他使用的資源,如開放的知識)。

正因為這些「自由」的存在,基於區塊鏈的Web3 世界,創造出了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大的自由市場:只要有網絡的地方,即可匿名地訪問和參與。

自由市場為資源的自由流動,為人們的大範圍協作、生產、創新提供了基礎條件,但自由市場≠經濟繁榮和發展。

因為,資源的流動和人的協作創新,只有在「交易成本」足夠低的情況下才能順暢發生。

而Web3 範式提供的第二個底層價值,就是「更便宜的信任」。

傳統的信任體係依賴於司法、暴力機關、風俗文化,這些是人們協作的共識,是分歧解決的機制。

Web3 提供了新的信任體系,這個信任體系基於區塊鏈透明的公共賬本,基於開源可查的合約代碼,基於牢不可破的密碼學。

基於這套全新的信任體系,人們可以放心地與合約交互和轉賬,簡單地發行自己的藝術作品並確權,相信自己的資產難以被強權攻破。

投資機構a16z 說區塊鍊是在做「去除看門人的工作」,這里至少有兩層含義:

  • 去掉擋在人們訪問、構建服務之前的看門人,還人們以「自由」

  • 去掉原有信任體系中臃腫、龐大的看護人,以更便宜的「信任」系統取而代之

基於廣大的自由+ 便宜的信任,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型自由市場才得以出現,這是創新和繁榮的基座。

當然,我們需要認識到:廣大的自由+ 便宜的信任不是一步到位的「究極態」,而是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產品創新的不斷迭代,持續進化的。

在這個不斷進化的過程中,更多的自由會在更低成本的信任下被釋放出來,比如基於ZK(零知識證明)技術的L2 方案,在提升容量(降低成本)的同時增加隱私保護(提升自由)。

Web3 的底層價值在投資中的應用

對Web3 底層價值的理解,在投資實戰中非常重要,可以說是我們看待和評價項目的起點。

在評估Web3 的初創項目時,我最喜歡的問題就是:這個項目為什麼要用Web3 的方法來做,區塊鏈在其中解決了什麼問題?

如果我們認為「代幣激勵」就是Web3 的特點和價值,我們就會去追逐xx to earn 的項目,認為「所有互聯網產品都值得用xx to earn 的方式重做一遍。」

如果我們認為「去中心化」是Web3 的主要價值,那麼我們會發現很多項目在去中心化之後不但沒有解決原有的問題,反而變得更加糟糕了。

而當我們從「自由」和「信任」的角度出發,去追問項目的價值,我們會發現很多優秀的項目之所以發展得好,往往是因為正確應用了web3「自由」和「信用」的優勢:

  • 穩定幣讓全球各地的人能夠低廉、快速地完成跨境轉賬,只要你保管好自己的私鑰,你無需擔心有人竊取你的資產(或許要把監管的情況排除在外,如果你使用的是中心化穩定幣的話),人們首次體驗到了貨幣轉賬層面的巨大自由和效率。

  • 借貸協議Compound 讓全球能使用互聯網的人,都可以自由地存取資產,人們無需開立復雜的銀行賬戶和麵對繁瑣的辦事流程,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金融服務自由;更重要的是,這個鏈上銀行沒有辦事網點、龐大的僱員體系,人們信任它,只因為它開源的代碼和智能合約,它是基於Web3 的信任體系構建的,這大大降低了信任的成本。

  • 合成資產和衍生品平台Synthetix,理論上可以創造所有金融資產的鏡像資產,比如股票、債券、貴大宗商品、衍生品,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交易選擇,這是對於金融產品的自由創造;而人們信任和交易這種資產,不是因為它們在納斯達克或芝交所上線了,而是因為透明的底層資產質押、開源的代碼,以及預言機。

優秀的Web3 項目,都找到了傳統服務在「自由」和「信任」上的巨大不足,從而利用區塊鏈在這兩者上的優勢,提供了更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或許你會說,上面都是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例子而已。

但是在社交、音樂、遊戲、教育、科研、政治、組織管理等更多的領域,自由不足和信任成本過高的情況不存在嗎?

同樣存在。

等待基礎設施成熟,等待洶湧的創新和組合在市場競爭中碰撞出正確方向,只要找准問題,採用正確的姿勢,Web3 的商業和社會的最佳實踐會在更多的領域陸續登場。

Web3 的力量不在於入侵舊體系,而來自於新需求

我們需要認識到:Web3 作為一套新的信任體系,與傳統基於司法、習俗和中心化機構的信任體係不是對立的關係,在長期來看是協作的關係,各有各的適用場景。

這意味著,有些問題用Web3 來解決看起來很美,但並無必要,且成本更高。

比如近期小有熱度的Refi(Regenerative Finance,再循環金融)概念中常常討論將傳統的碳信用積分上鍊,再比如人們經常談到的房地產上鍊,目前來看或許皆屬於此類。

原因在於:既缺少需求,又成本太高。

從需求來說,無論是房產還是碳信用,鏈上的需求方是誰?如果沒有需求方,自然沒有引入的推動力。由於巨大需求將鏈下資產引入鏈上的最佳案例是美元穩定幣——加密原住民需要一個穩定的貨幣媒介,所以他們將美元引入到了鏈上,從此美元穩定幣的規模一騎絕塵。

從成本來說,無論是房產還是合規的碳信用分,它們都是基於傳統信用系統發行、流轉、確權的資產,要傳統的信用體系放手,難度何其大?而如果Verra 和Gold Standard 這些監管機構不認可那些被上鍊的碳積分的流轉, 碳信用代幣化的作用又何在呢?如果房管局不登記你從他人手裡買到的房屋產權,對方把房屋對應的NFT 轉給你又有何用?

把傳統信用系統統治的資產還給傳統就好。 Web3 的真正需求不來自於鏈下資產的引入,而來自於有價值的服務、資產在鏈上的「再造」。

是的,讓藝術家把線下創作的藝術作品上鍊意義不大,但藝術家在創作下一幅作品時可以採用數字格式(「在線」是「在鏈」的基礎條件),並以NFT 作為合約媒介首發在以太坊上,這幅作品是基於Web3 的信用體系創造的,是原生的在鏈資產。

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資產,中期來說我們都更看好原生於Web3 信用體系的項目。

寫在最後

Web3 所創造出來的自由市場,可能是未來商業創新最大的孵化池。因為創新最容易在那些沒有上帝之手存在,參與者平權競爭的系統裡湧現。在這樣的體系裡,依存於行政壟斷才能生存的參與者會被淘汰,留下的是能找准需求、拼命進化、又持有開放心態的競爭者。

這就是我們相信Web3 的底層原因。

原文標題:《Mint Clips | Web3 的底層價值,以及如何用它做好投資》

撰文:許瀟鵬,Mint Ventures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