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猜火車”:跳入加密兔子洞,不安分的年輕人們

作者:深潮TechFlow

“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可惡的大彩電,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碟機,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你的朋友,選擇套裝、便服和行李,選擇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裝,選擇收看無聊的遊戲節目,邊看邊吃零食……選擇你的未來,選擇生命……太多選擇,你選擇什麼,我選擇不選擇。”

以上這段是我抄的《猜火車》開場獨白,但其實我壓根記不得這段“經典對白”,我只記得畫面上的年輕人不停奔跑,一段超爽的蒙太奇,好似年輕就只能不停地跑,才能活下去。

暮年回首,人的一生不過取決於年輕時幾個漫不經心的選擇,比如,從WEB2 跳到WEB3 。

在大多數人的第一印像中,從WEB2 跳到WEB3 當然是因為更高的薪資,更多的機會,畢竟在媒體語境中,“WEB2 已是末路黃花”,但後來我們發現不全然是這樣。

就全球的薪酬體係而言,互聯網一線大廠和國際投行依然是打工人的天花板,真實的情況是,一些人從矽谷大廠和一線PE 跳槽去國際一線Crypto Fund ,甚至得降薪三分之一或者一半,他們拋棄過往的高薪,只為在一個新的世界中尋找新的生活方式,以及新的可能性。

從WEB2 到WEB3,是什麼促使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他們後悔了麼,在WEB3 有怎樣的收穫和感悟?

帶著此般疑問,我們採訪了4 位從WEB2 跳到WEB3 的不安分的年輕人,一窺他們的心路歷程。

Dov,從美元PE 到 MASK

大家好,我是Dov,之前的經歷基本都在國內的一級美元基金,之前天使輪、成長期和後期的PE(私募股權基金)我都有實習過,我在其中也跟著老闆們學到了很多東西,在Web2 的世界積累了很多經驗。

但最後到了真正要思考要長期從事什麼行業的時候,我最終放棄了同齡人中認為閃閃發光的美元基金,放棄了前往所謂金字塔尖的機會,加入了Web3 的浪潮,去尋找自己的熱愛與信仰。

就像張小龍提到的,「Web3 可能是一個虛假的狂歡,Web2 只剩下了真實的失望」,我覺得非常貼切。

先來講講真實的失望。

我最後一段經歷是在一家比較頭部的美元PE,這個行業的薪水很高,也很卷,非常忙碌也比較壓抑,我每天大概工作15 個小時,而且基本沒有休息日。

我在成熟且專業的投資行業學到了很多東西,也非常感謝一直教我的老闆。

但後面意識到這種生活狀態不適合我,而且美元 PE 的層級制度非常嚴明,且有比較清晰的天花板;這對追求穩定高薪的朋友非常適合,但是對我這種比較折騰的人來說不是一個特別好的選擇,大機會是老闆們的,而不是新進入的年輕人的。

第二點就是,從大環境來講,美元基金的榮耀來自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京東、拼多多、美團、抖音、快手這五個超級互聯網公司成就了美元基金的榮光,投中一個就可以躋身一線基金。但這都是舊時代留下來的輝煌。

上個時代來自移動互聯網的輝煌正在慢慢褪去,隨著地緣政治變化和反壟斷政策,當下能投的似乎只剩下硬科技和新能源,這二者本身都是製造業,和美元基金所擅長的互聯網壟斷相差甚遠。

同時,美國資本投資中國的硬科技本身就是一個不合理的事情,中國怎麼會讓核心技術有國外資本,美國又怎麼能允許中國發展高端科技?

而新能源又基本都是人民幣基金的天下。美元基金現在還有什麼賽道能投?我不知道。可能2年之後這個行業就不存在了。因為個人性格和對大環境的判斷,我離開了傳統美元基金。

再來講講Web3的狂歡。

對於我這種商科(非技術類非工程類)背景而言,比如新能源、製造業這種賽道並沒有我能抓到的紅利,我在這些行業也沒有核心競爭力。最後看完所有的機會,似乎只剩下了Web3,非常幸運的事,這也是我很多的信仰所在。

選擇Web3 的原因在於我身邊最優秀的年輕人們,無論做硬件還是做軟件的人,可能都在這一兩年都在進入這個領域,而且做得非常火熱。

我在決心加入web3之前大概聊了20-30個我認為非常厲害的投資人、創業者和年輕人,所有人對web3都是非常看好,且將會投身其中。因此,從人才供給來看,這個領域未來一定會有蓬勃的發展。只要整個賽道是往前發展的,你的價值就是會一直往前走。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選擇都是要遵循週期和趨勢的。能夠英雄造時勢的人寥寥無幾,和喬布斯和馬斯克一樣改變世界的人,大家還能列出幾個?我相信必然不是。所以我是一定在跟著趨勢在走,去尋找有Beta 的行業,去有魚的地方捕魚。

不抬頭看天,不去選有紅利的行業去奮鬥是很傻的行為。如果悶頭拼命就能賺錢的話,那世界首富應該是驢。

選完了賽道之後也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我只想再次警告,全球經濟馬上將迎來巨大的衰退。年輕人的機會非常少,但這不是你的原因,而是整個用人市場的原因,因此請不要焦慮,去順著周期去做該做的事情。

在熊市要去休息、學習、沉澱,去修心,去擴大自己在圈內的影響力。要在全球經濟衰退週期中找一個能過冬的地方,如果每天都要擔心自己會不會失業,你的情緒都會花費在焦慮和恐懼中,你將積累不到任何東西。只有生存下來了,在下一波的經濟復甦中,你依然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

另維 Anodime,從傳統金融到 WEB3 VC 投資總監

我也沒有什麼傳奇經歷,我小時候就是寫作,7 歲去中國作協的魯迅文學院學習,後面進了作協,從小發表文章,出書,如果你去微信讀書搜我也是可以搜到我的作品的。

得益於小時候的寫作功底、在國外讀書的經歷,以及在騰訊購買了NBA 轉播權後,我成為了初代女主播和波特蘭開拓者的現場記者,2009 年又靠著微博的驗證身份,收穫了第一批粉絲。靠著我的寫作能力和攝影能力,加上旅行留學生的生活,成為了一個在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創作者。現在全網大概有500 萬粉絲這個樣子。

做博主基本只有兩條路,一條是To B 端,和品牌合作,另一條是To C 端,開店,或者是培養其他博主等等。但都不適合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流量落地。之前投資過餐廳,做過服裝品牌,都失敗了。最後,我做了知識付費,做了自己的社群,包括現在也做了自己的Web3 社群。

但旅遊博主是一個行業積累不能隨著你年齡增長進行很好地正向增長的行業,永遠都會是十幾歲的小姑娘在鏡頭前更好看。

我覺得我也算是吃到了整個Web2 的社交媒體紅利,但我卻沒有看到在這個角度上還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博主大多數也只是路徑依賴。所以我意識到不能在這條路上繼續走下來,這不是努力的事,這是方向性的問題。

然後我回歸了校園,畢業後去做金融。第一份工作在普華永道,第二份工作跳槽去了Asset Management,第三份工作又跳槽回了美國,在一家叫Equity Research 的上市公司。最後,我選擇了Web3,在一家VC 當投資總監。

一開始我對Web3 是沒有足夠的認知的,但Web3 世界中的人都很開放,也都樂於分享。在進入Web3 這個過程中,我交了很多新朋友,不斷地鞏固和提高我的認知。我覺得只要你這個人是在學習,是在吸收,是在輸出的話,Web3 對於你就沒有什麼彎路可言。

我覺得彎路本身就是一個悖論。我不覺得我來Web 3 之前所有的失敗創業是彎路。我也不覺得我在其他地方花了精力彎路。我們過去的一個個點都會去找一個方式連接起來,那就是我們自己的路。

對於選擇前往Web3 的原因,我想得非常清楚。 Web3 是一個非常符合我價值觀的地方,因為Web3 是一個完全沒有國界的地方,和從13 年前就一直旅居世界各地的我非常契合。

還有一個原因是,Web3 行業的特性是我認為世界未來發展應該的朝向。大家都知道Web1 是Read Only,Web2 是交互:Write&Read,Web3 是Onw+Write+Read。 Web3 用Token 代表了Ownership(所有權),對於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金融創新。

最後我也希望能夠把自己在Web2 社交媒體的經驗嫁接到Web3 行業中,繼續穩紮穩打地做一些好的輸出。還有就是希望能夠深度參與自己投的項目,尤其是在我最熟悉的運營部分,和媒體相關的部分,和項目方一起從0 到1,走向成熟。

子時,從大廠到交易平台

大家好,我是子時,最早在一個投行里實習,感受到了金融的美好。所以我就想往金融的方向靠,大概面了120 多家公司,最後是一家中小型VC 要了我。開始正式工作後,我一直在看遊戲和文娛這塊的投資,後面我就去了騰訊做遊戲策略,去了光子工作室做各種各樣的研究,研究遊戲策略和戰略。

大公司給予我的瓶頸是,我只能看到公司從100 是什麼樣子,卻看不到從0 到1,也看不到從1 到100。

在騰訊中,不管你做什麼業務,其實你都沒那麼重要,真正的大業務也不會靠你。後來我看了看深圳的房價,算了算再工作三十年可以在深圳買個廁所。所以,我希望能夠選擇一個賠率更高的賽道,讓自己在年輕的時候擁有更多的儲蓄和職業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另外一個放棄騰訊的原因是,我加入騰訊的時候算是它最後一波高潮,股票從500 衝到了700,然後從700 一路俯衝,到了200 多。所有人都會想到,「(騰訊的)泡沫破裂,一切回歸到真實的價值」。

這個時代給我們留下了什麼?這是一個非常痛的領悟:只要跟隨著時代的腳步去努力,跟隨著公司的腳步去努力,就像順水推舟一樣,你能夠創造無數的價值和無數的財富。但是,如果沒有增長怎麼辦?這是很多年輕人還沒有經歷過的一個問題。

我進入Web3 的契機就是:Web3 給了我更多的錢,還有更多的公司可以一起做貢獻,你可以為一個DAO 做貢獻,影響更多的人,影響更多的公司,做更多有影響力的事情。

去年我們踩中了很多好玩的項目,比如Gala Games、Big Time、Thetan Arena,還有一個叫CloneX 的項目,那時我們賺了很多的錢,今年卻全賠了回去,甚至賠了更多,本金都沒了。在這個大時代的變遷中,個人很難去抵抗和作出反應。不吃這個虧,你很難理解現在正有一雙無形的手正在收割全世界的財富。

這是我們走的最大的彎路,吸取到的教訓就是要「順勢而為」。

人生中賺錢的時間很短暫,虧錢和不順利才是最常態。你一定要去判斷,在感覺機遇來臨的時候,要抓緊時間去做很多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在機遇沒有到來之前,就要管住自己的手,老老實實地去學習修煉。

我最大的感受和教訓就是沒有做到激流勇退,沒有做到深刻的實時反思,也沒有跟上時代的變遷。

所以我的想法就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戒掉所有二級操作,然後去幫助朋友做一些Buidl 和行業貢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幫朋友就幫朋友,能幫到項目就幫項目,能幫到公司就幫公司,能發一點光就發一點光,能就出一點力。

因為我之前經歷了非常多項目的周期,也有幫助別人成功融資過,或成功上過交易所,就希望用自己的這些經驗幫助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機制當中去。並且,我希望能在這個過程中想到一些更好的模式,讓更多的人參與到Web3 當中來。

這是一個不可逆的浪潮。比如在蒸汽機時代,有很多頑固派,身為工廠主的他們不希望蒸汽機替代勞工,所以有許多關於蒸汽機的對抗和監管合法化的問題。之後的電力時代也是類似,需要一個普及和教育的過程,它可快可慢,接受程度也有高有低。

例如互聯網即屬於接受程度較低,但是它的變革卻非常深刻。當時對於互聯網的監管也經歷了一個對抗的過程,從最早的信息洩露各國家之間的網絡政策、公司之間的開源、從開源到閉源、算法對於人的壓榨之類的探討,我們發現互聯網的監管也是逐步完善的。

Web3 這個行業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尋找更多真實的價值,挖掘大家離不開或者必須進入其中的理由。先是自己想清楚,同時大家也在思考的時候,說不定能看到一個桅杆,它一開始在海平面上,只是個桅杆,是一條線。但當這個船出來之後,你會發現其是個巨輪。現在看不到,幾乎連桅杆都看不到。所以我們迷茫在這,焦慮於此,但是堅信巨輪會有駛向岸的一天。

Alex,從一線投行到WEB3 VC

我現在在Foresight Ventures 做研究員,主要關注的兩個賽道就是NFT 和GameFi。

我之前在CICC(中金)做債券相關的工作,但我覺得在這裡,你個人的努力不重要,成長速度和個人發展會受限很多。而在一個新興領域,比如Web3,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速度都很快。

如果你在一個傳統行業或者階級分明的行業,個人努力真的就沒那麼重要,你需要做的只是去做一個螺絲釘。這也是促使我想跳出來的一個主要原因,我想要有自己的貢獻,我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

當時我也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向,拿了一些offer,但最後選擇了Foresight。我比較喜歡它的點是,它本身是一家偏Aggressive 的公司。作為一個年輕人,或者做一個朝陽行業,是需要向上的動力去推進的。

我是一個喜歡接觸新鮮事物的人,我不是一個無聊的,喜歡在一個環境中呆很久的人,這也是我願意加入Web3 的原因。我很享受學習Web3 這個過程。至於困難我其實沒怎麼遇到過,因為我從傳統行業的一個比較好的投行跳了出來,會擁有一個比較大的機會成本。

除了那些上學或者有孩子的人轉換成本更高外,年輕的情況下,我更傾向於做出更加冒險的選擇,以博取更大的Alpha。風險更高,回報更高。

在上一輪敘事牛市中,很多的人是賺到了錢的,而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敢想敢做」。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圈子裡的人年齡偏小,畫像偏aggressive,這跟傳統領域就不太一樣。我金融院校出身,身邊很多朋友都想進投行,想進一些光鮮亮麗的組織,但你會發現我們圈子裡的很多人就很接地氣,他不關心自己的項目有多高尚,他只關心自己的項目能不能創造價值,如果能從創造價值的角度攫取到用戶,那就很有意義。

但在傳統領域很少會出現這樣的人,他們會說我還年輕,我應該再積累。積累就是去一家大企業,鍛煉兩年,再跳槽去另一家,再鍛煉三年。靠著這五年的經驗,我再去創業。

而在Web3,不用有經驗,我就是乾,我有這個想法我就要衝,而且我也可以融到資。即使作為一個學生,我都有機會拿到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融資。

PartyDAO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就是做一個團購NFT 的協議。我其實在今年一月份就有了這個想法,甚至找了合夥人,寫了白皮書,但因為我那時還沒有all in crypto/all in Web3,我沒有勇氣去投出我的Deck,我甚至懷疑我這個是一個偽需求。然後今年四月PartyDAO 就拿到了a16z 的投資,而且那個創始團隊我覺得沒有我好,它的思路不如我最初的設想。

我覺得我當時缺少的,就是一個敢想敢做的態度。

我接下來的計劃就是先積累,因為現在是熊市,不是一個很好的時機。我覺得每一個做VC 的人,最終的目標一定是擁有自己的項目。之後我也會想要尋找一些不錯的機會,自己創業。這是我最終的目標,也一定會盡力而為。

現在我要做的,就是積累和等待。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深潮TechFlow 原創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