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 年9 月以來,NFT 的銷售數量大幅增加,並一直保持高水平增長。某個新奇的物品,正在慢慢走入少數人的社交媒體。從2021年2月開始, NFT開始爆炸式增長,每週交易量超過200萬美元,並在數月的時間裡,大型NFT 項目的總市值增長高達2000%。
自然,由於NFT 的市場正在迅速增長,並且可以成為相當有利可圖的收入來源,因此許多投資者尋求從這種熱潮中牟利。對許多人來說,這也是一種另類投資,有許多不同的項目可供選擇。遊戲規則與傳統的做事方式大不相同。
DappRadar表示,2021年NFT的銷售額總額為249億美元,而前一年的銷售額僅為9490w美元。尤其是在去年下半年,NFT 市場交易額迎來了大爆發。
但就在之後不到150天的時間,多數用戶剛剛搞明白“非同質化代幣”為何物,PFP 又是什麼,高喊“萬物皆可NFT”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流動性危機已經悄悄滲透在了市場的每個角落。手裡的小圖片變成了收藏品無人問津,ETH 和NFT 價格的雙重下跌更是讓持有者們有了“槓桿”過山車一樣的感覺。
有人戲稱,NFT 本就是數字藝術的展示,已經買到喜歡的藝術品為什麼還要不開心呢?現在我們回頭看可以很明顯看出,數字藝術只是其走入人們認知的一個契機。 NFT 以文創和數字藝術起家,但這並不會是它的最終形態。雖然並不會“萬物皆可NFT”,但它確實是許多Web3 應用(gamefi、pass卡、域名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許我們現在把它看作是一個Web3 的入口更為合適。
NFT 也正在經歷屬於它的第一次熊市,情緒冷卻後更容易認真思考一個問題——下一階段NFT會在哪個領域爆發?
當大家都瞄準和悶頭沖向某一個領域的時候,短期增加的是泡沫而不是支撐,很容易被戳破。這也是Freemint 項目來的快去得也快的一大原因。而且基本上每次新的熱點都是來源於新的需求解決方案或是創新,而不是以往案例的效仿;就像DeFI 火過一次之後,很多人想效仿做基於NFT 領域的Defi 2.0 組合式玩法,實際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如:Benddao);因為他們不一定完全適配,NFT 會有自己的爆發節點和領域。
所以下一階段應該並不是某個NFT 突然火起來帶動其他領域(如:3D 系列PFP 帶動整個3D 圖),而是創新的應用展示讓人們重新看到NFT 的作用。以及大家只需要對看好的領域,關注自己認為的頭部就好,沒必要埋伏太多。以下幾個領域都可以保持關注:
具備更好的遊戲性的Gamefi。
GameFi 是NFT 最容易得到體現的領域之一。大家對Gamefi 的關注都是在於收益、經濟模型,很少有人是為了玩遊戲。但我認為Gamefi 先是遊戲才是Fi,就像網游《夢幻西遊》等,它們也是有自己設計的比較完善的(道具)經濟模型,但本質上有較好的遊戲性才具備長時間穩定發展的可能。有人可以通過花錢強化自身,也有人可以實現真正的0 成本“Play to Earn”。好的遊戲性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玩,否則只會成為紙手、工作室套利的工具,或是項目方收割的工具,亦或是熱度過去變成擊鼓傳花。
目前來看,鏈依然是鏈,遊戲依然是遊戲。去年年底鏈遊熱度大漲,粗糙的建模,套娃的遊戲模式,加上一個不明不白的經濟模型就可以是Gamefi。雖然我也是奔著收益去玩,但除了盯著每天的收益數據實在沒有一個能讓我有打開慾望,去“玩”下去的Gamefi。
和區塊鏈一樣, Gamefi 當前也有不可能三角。
為:
1、可玩性高、易上手的遊戲,盈利性差;
2、易上手、盈利性強的遊戲,可玩性差;
3、盈利性強、可玩性高的遊戲,不易上手。
這些當前難以完全解決,但建模、畫面等一些基礎的優化對於牛市急於鋪開市場的項目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目前基本全部Gamefi 都走向螺旋的時候,或許從傳統的遊戲性去設計、沉澱,才會有更強的生命力;而NFT 早就驗證了自己在遊戲中的重要屬性,不管是如何去設計它都會在未來一直活躍於遊戲市場。
在度過瘋狂的Fomo 階段之後,極有可能會有一款優質的鏈遊再次帶動NFT 破圈。
更好的商業模式的X to earn
X to earn 依然會是各個項目方都會去嘗試做的,Run to earn、Write to earn、Read to earn,這個領域太容易展開、尋找甚至是解決指定人群的需求了,但是難就難在怎麼獲得持久的生命力。
和Gamefi 不同,X to earn 的本質還是earn,不是X。項目一開始的願景可能是好的,但經濟模型不可能永動機;一旦長久沒法優化到理想狀態,資金跟不上就會有下墜的可能。多數應用死前最大的原因都是新的資金流入變緩慢,而吸引新資本流入以維持老用戶回報的難度呈指數增長,最終用戶入不敷出。
這是目前很多X to earn 都存在的問題,畢竟不可能有永動機存在。如同0 版稅引發大家對PFP類NFT 商業模式的討論一樣,X to earn 或許更應該去尋覓新的玩法和商業模式。融資是一種,廣告收入也是一種,和Web2 相關領域巨頭的合作也是一種(當前階段,多數Web2 品牌的資金量是遠大於Web3 的)。但具體怎麼去做,怎麼去轉變是項目方需要去站在頂層斟酌的難題。
如果X to earn 具備長久生命力,能夠帶來的用戶量和破圈效應是難以想像的。
DID(Decentralized Identity)
去中心化身份(DID,Decentralized Identity)絕對也是個值得關注的領域。 NFT 本身就具備很強的社交屬性,在此之前我是比較看好隱私、 SocialFi、零知識證明和域名,進而關注到DID。 DID 改變了傳統意義上對身份的認知,可以包含SocialFi、隱私等多個元素,或者可以說包括域名、錢包在內的多個組件都可以最終去指向DID。
來源:Amber Group
如果說NFT 是Web3 應用的入口,那DID 就是Web3 用戶的入口。 DID 還是比較早期的,它可以延伸出無數細分賽道,鏈上數字身份聚合、鏈下身份綁定、資產驗證、零知識證明、去中心化社交、信用憑證(評分)等等,基本上可以涵蓋現在互聯網巨頭們想要壟斷的一切。現在DID 應該還處於一個“亂戰”的時代,大多數賽道都有著不小的競爭,恐怕其中還有許多博弈。
DID 可以說是目前整個Web3,最難翻過的一座大山之一;因為DID 要基於基礎設施、認知等很多因素的鋪墊。當前基礎設施並不完善,和Web2 之間的綁定也才剛開始;目前雖然需求很多,但目前還沒有一個應用能整合多方角色來完整的解決。
每個細分賽道,或者說大家看好的某個細分賽道,只需要關注自己認可的一兩個頭部應用即可。 DID 顯而易見,相比於上面兩個賽道會有更長的投資週期,各位如果想要佈局更是要把自己的投資戰線拉長。
以及最後再提一下域名,域名像是數字身份的一個入口。 .bnb 近期有了極大的爆發,.bit 也有不錯的起色,域名已經達到了一個百花齊放的狀態(當前也是極其Fomo 的狀態)。
如果有一天ENS 龍頭地位不保,那打敗它的也只會是另一個Web3 域名。與Web2 域名目前極少的展示功能不同,web3 的域名代表的是錢包地址,是自己在元宇宙的身份,是自己數字世界的象徵;就像稀有的車牌很貴也是身份(身價)、地位的象徵,如果我們頂著一個000.eth 在未來的元宇宙走著應該也挺拉風的,也是實力的象徵。
元宇宙
隨著Facebook、微軟、英偉達、BATJ等大大小小的公司及多國巨頭開始公開宣布佈局元宇宙,NFT和元宇宙的熱度徹底達到了高潮。長期來看,元宇宙將是許多獨立工具、平台和由共享基礎設施、標準和協議支撐的世界不斷融合的結果;而NFT作為其中的重要元素,不僅是現實資產的延伸,還是原生的虛擬世界資產的起點,更會成為一個代表身份、資產、權益、各類屬性的通證。
元宇宙當前所討論的主要是一些潛在的商業應用,每個領域的參與者都有和元宇宙關聯的商業機會,從消費者驅動的行業,如零售,到製造業、建築業,甚至其他行業。最終,隨著信息、產品、娛樂和社會體驗的增強,消費者將從元宇宙中獲得最大收益。硬件技術公司和軟件開發公司將主宰技術市場。為Metaverse 提供硬件和軟件的需求將急劇增加。企業將有機會在元宇宙中創造自己的位置。品牌和名人將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觀眾。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更有針對性的營銷體驗。
從技術的方面來說,元宇宙的四個賽道為:VR/AR等硬件設備、遊戲、3D 渲染等技術、虛擬人;從用戶容易參與參與的層面來說,Token 和Land 應該是最容易去投資的方式,同時“元宇宙建造師”在當前的需求量也比較大,他們專注於幫助項目方在元宇宙內(如:The Sandbox )進行定制化建設。
元宇宙之前說過太多,具體大家可以查看《從0到1:精通NFT》的元宇宙章節(https://www.yuque.com/nftlabs/ibrmrq/zgpyuq),幾萬字的內容給大家詳細描繪了元宇宙的世界。
元宇宙一定會是個趨勢,Otherside 已經坐上了原本屬於The Sandbox 的頭部寶座;在保持對Otherside(Otherdeed)的關注之外,多去尋找一些自己看好、知名度相對還不那麼高的元宇宙項目,說不定會有更吸引人的投資回報比——當然,它的投資週期可能比DID 還要長。
PFP 類的時代或許已經過去了。藝術品多是具備稀有性的,多數PFP NFT 當前不具備分享場景,更像是具備社交和共識屬性的作品而非藝術品(當然,熊市很多Freemint 牛馬土狗連作品都算不上),純PFP 類項目光靠共識並不一定能支撐起高昂的價格,況且共識久了可能也會產生心理疲憊。
下一階段,會是應用的爆發,也會有真正的應用長久走入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