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數字人全面落地的四個挑戰:技術、產品、市場、法律


近兩年,虛擬數字人隨著元宇宙的風潮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在國內,虛擬數字人在一些領域開始應用,例如直播帶貨、客服等。雖然虛擬數字人看起來有很好的前景,但實際上虛擬數字人要想得到全面的落實,仍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有一些挑戰需要去克服。

技術層面

首先是技術的挑戰。受技術的影響,數字人其實還很難做到無限接近人的真實自然,因為目前AI技術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所以,數字人雖然外表像人,但是其內核遠還沒有達到一個真人的狀態,或者說接近真人的狀態。比如數字人在自己的表情管理、感知互動上,其實還缺乏很多的親和力。

雖然許多電影例如《頭號玩家》、《銀翼殺手2049》等都給了虛擬數字人帶來了許多的想像和期待;然而現實卻是,不論是Meta、希壤這些元宇宙平台,還是各路形形色色的虛擬數字人,能提供給用戶的體驗還都相當有限。即便是頭部虛擬數字人,也不乏面臨“醜”“傻”等吐槽。或許就是電影的過於逼真以及寫實,導致如今的虛擬數字人無法給到元宇宙的用戶太多驚喜感。

花臉數字科技(國內一家科技企業,主要打造基於數字人技術+內容+運營的綜合服務型平台)的創始人劉威認為,快速生成、AI驅動是目前虛擬數字人行業的兩大技術難點。只有實現虛擬數字人的快速生成,解決低成本大量複製、高頻次內容產出兩大問題,同時擺脫中之人的束縛,虛擬數字人才能有普遍的商業價值。然而現實卻是高質量虛擬數字人的製作成本極高,製作週期極長,效果還無法保證。現階段用虛擬數字人做內容,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

2022年以來,包括抖音、快手等公司都相繼發布了虛擬數字人相關技術和扶持計劃。然而只有當虛擬數字人具備匹敵真人的真實感、沉浸感,同時成本低於真人的時候,虛擬數字人才會具備更普遍的商業價值,且更為廣泛地被大眾所接受。

從虛擬數字人到虛擬數智人尚有很大差距。大多數虛擬數字人停留在逼真的外殼,常規反應主要靠基礎設定,兼具智商和情商的技術還在探索中。許多虛擬數字人就好像遊戲中的NPC,不能和觀眾互動。再來則是高精度動作捕捉成本高,後期開發過程漫長。如美國2019年科幻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的虛擬數字人渲染過程由3萬台電腦、800名技術人員、累計4.32億小時才得以完成。

整體而言,虛擬數字人的整體市場價值實際上取決於虛擬數字人相關技術的進步。而未來虛擬數字人迎來快速的成長的路徑與AR/VR產業類似,都要經歷漫長的技術爬坡期,這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

產品層面

目前而言,許多虛擬數字人沒有做出差異化。目前許多虛擬數字人公司都是基於UE5等開源技術進行開發應用,很少有公司具備碾壓性的技術優勢,大部分都只能在內容、運營、創意上“換湯不換藥”。量子匠星(專注於打造虛擬數字人的國內企業)創始人王博軒認為,目前虛擬數字人的最大問題是深度不夠,價值認同不足。把圖片變成虛擬數字人,不過是一場昂貴的秀,本身並沒有意義。

再來則是人才的短缺。由於虛擬數字人目前而言是一個全新的賽道,人才方面市場難以供給,缺乏人才積澱,產生了人才大缺口。而人才的短缺也導致了市面上難以出現相對較好的產品,因沒有足夠的人才參與虛擬數字人的設計與開發過程。

好比文字為主的公眾號和視頻為主的抖音需要完全不同的內容玩法一樣,作為一種新的內容形式,虛擬數字人必須匹配新的內容玩法。然而現實卻是目前虛擬數字人的玩法更多是把帶貨主播、娛樂主播、流量偶像虛擬數字人化,尚未真正釋放虛擬數字人的內容價值。

市場層面

成本問題。製作一個虛擬數字人的成本非常高。洞見研報顯示,虛擬數字人製作客單價在百萬元以上,更高精度的虛擬數字人成本甚至達到千萬級。以抖音美妝達人柳夜熙為例,其製作企業創壹科技CEO梁子康表示,柳夜熙僅製作投入就在百萬元級別,而第一條柳夜熙的短視頻成本約幾十萬元。超寫實虛擬數字人視頻每秒的成本都在萬元區間。可見虛擬數字人的前期投入成本極高。從最初的設計到3D建模,再到AI技術的投入,虛擬數字人對於每個環節的要求都非常高,而每個環節其實都需要重金砸入(實際上每個環節現在都是燒錢的階段,尤其是針對AI技術的投入)。此外,數字人製作成本主要取決於AI算法的突破。 AI算法的突破能夠顯著幫助降低虛擬數字人的製作成本。

目前而言,虛擬數字人在市場層面得到的應用尚且不足。例如虛擬數字人目前更加偏愛娛樂消費類、虛擬客服類應用場景,如B站第一位虛擬主播“珈樂”曾創下單月214萬元銷售記錄,其主持的一場生日派對直播創下單場189萬元銷售記錄。虛擬數字人在其他市場例如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應用相對薄弱。目前的情況是沒有將科技創新成果服務於更廣泛的人民群眾,僅服務於小部分的人們。

虛擬數字人行業還缺乏全面的定義和統一的標準,所以整個行業的發展還處於一個良莠不齊、百花齊放的階段。這樣看來,人均一個數字人的時代能否真正到來,不僅考量大廠強大的AI技術,還需要打造一個更加完善的生態。

法律層面

未來隨著元宇宙的進一步推進,現實與虛擬世界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讓人“分不清”。虛擬世界易使人產生身份錯覺,造成虛擬數字人使用中出現倫理秩序“灰色地帶”,引發“換臉”風險、“永生”風險、“道德”風險,對倫理秩序提出更高挑戰。同時,因虛擬數字人不是法律主體,其形象IP、故事IP、品牌IP的權利歸屬尚處法律空白,易引起版權糾紛、隱私洩露、數據安全等潛在風險。如首位“超現實”AI藝術家艾達可以完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創作,但這些作品的著作權歸屬無法確定。

除此之外,倘若有人想要跟虛擬數字人結婚的話,那麼現有法律能不能承認呢?實際上日本已經有了一個例子。 2018年,一名日本年輕男子與初音未來(一個知名虛擬偶像)舉行了非正式的結婚。該名男子的朋友與家人都對此表示了不理解。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虛擬數字人的持續推進,未來會有越多的人選擇與虛擬數字人“結婚”,那麼未來社會要怎樣接受此族群呢?以及法律該怎樣修改呢?這些都會是虛擬數字人未來落地時會遇見的一個問題。

未來政府如何監管虛擬數字人也會是一個問題。微軟曾經開發了一個AI,並將其發佈到網上進行訓練。然而在部分有心分子的操作下,該AI竟然說起了種族歧視等話語。微軟得知後也緊急下架該AI。政府如何進行一定程度的監管,政府的監管權限不明確也會是問題。未來虛擬數字人扮演多種角色,監管部門涉及文化、教育、公安、工商、電信等不同機構,導致監管範圍重疊或缺失。目前,大部分虛擬數字人企業的監管標準仍在摸索中,尚未形成統一標準,從而產生技術監管漏洞、輿論管理失控等風險。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