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協議合規之路上都有哪些阻礙

現如今,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不是Web3 是否需要得到監管,因為其必要性與正當性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而是我們應該在Web3 技術棧的哪一層設置監管才能讓其發揮最大的效用。

原文標題:《Regulate Web3 Apps, Not Protocols》

原文來源:a16z Crypto

原文作者:Miles Jennings

原文編譯:Kxp,BlockBeats

許多早期的互聯網支持者都希望它能永遠保持開放,成為全人類無國界、無管制的工具。然而,在過去的20 年中,權威還是出手對各類不良行為進行了打擊,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人們之前美好的願景。儘管如此,互聯網的大部分底層協議,如HTTP(網站數據交換協議)、SMTP(電子郵件協議)和FTP(文件傳輸協議),仍像以往一樣自由、開放。

為了維護人們的美好願景,世界各國權威達成了共識,即互聯網技術需要開源、去中心化、自主且標準化的協議。 1992 年美國《科學和先進技術法案》的通過,為商業互聯網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沒有篡改TCP/IP 這一計算機網絡協議。美國國會於1996 年通過的《電信法》在延續了數據傳遞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互聯網的法律框架,從而讓美國權威與Alphabet、亞馬遜、蘋果、Facebook 等互聯網巨頭享有了同樣的發言權,共同主導互聯網經濟。雖然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立法,但已經建立的法律仍然可以引導產業和創新的發展,創造出我們今天享受的諸多互聯網服務。

在傳統網絡環境中,權威並沒有改動底層協議,而是對人們訪問網絡時使用的應用做出了監管,如瀏覽器、網站和其他面向用戶的「客戶端」應用。在我看來,這條準則也同樣適用於Web3。它是互聯網的又一次演化,創造出了新式的應用與客戶端,如Webapp 和在線錢包,以及先進的去中心化協議,包括由區塊鍊和智能合約共同實現的價值交換結算層。現如今,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不是Web3 是否需要得到監管,因為其必要性與正當性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而是我們應該在Web3 技術棧的哪一層設置監管才能讓其發揮最大的效用。

如今,在用網的過程當中,無論是進行網絡連接時用到的網絡服務提供商,還是獲取信息使用的瀏覽器、網站和應用程序,都受到了相應的政策監管,而且它們大部分都依賴於開放協議。權威可以通過對網站內容實施訪問限制,或要求其遵守隱私規則和版權撤銷請求,來優化人們的用網體驗。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可以強制YouTube 下掉恐怖分子的招募視頻,而對DASH(一種視頻流媒體協議)不聞不問。

協議層面上的監管既不可取也不可行,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協議不可能遵守法規,因為這個過程通常會涉及很多難以界定的主觀判斷。其次,協議也很難有統一性的規範,因為不同的司法管轄區會設立不同的法規,且相互之間可能還會出現矛盾。最後,鑑於應用程序和客戶端可以遵守更高層次的技術規範,重寫網絡的技術基礎並無必要,甚至會適得其反。

下面我會對以上三個原因做出進一步的分析:

協議在技術層面上無法遵從帶有主觀性質的法規

無論一項法規的出發點有多好,只要它涉及主觀判斷,那麼對於協議來說就很難遵守。

舉個例子,雖然我們都討厭垃圾郵件,但如果當局規定電子郵件協議(SMTP)不能為垃圾郵件的發送提供支持,那麼網絡環境反而可能會變得更糟。這是因為,垃圾郵件本身的界定太過主觀,而且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谷歌這類大型企業在清除垃圾郵件上花費了巨額的資金,但依然避免不了出錯。此外,即便某些權威機構規定SMTP 需默認過濾垃圾郵件,但鑑於協議的開源性質,一些惡意行為者還是可以藉助一系列操作規避過濾器的種種限制。因此,通過SMTP 封禁垃圾郵件不僅杯水車薪,而且還可能會徹底顛覆當下的電子郵件協議。

在Web3 中,去中心化交換協議(DEX)中的Token 就非常類似於上文提及的電子郵件。如果權威將某些Token 認定為證券或衍生品,並想要禁止用戶使用這一協議來交換這些Token,他們就需要對這些Token 作出明確的界定,從而說明這些Token 在客觀上符合上述分類。然而,這種客觀的分類標準並不存在,因為確定一項資產屬於證券還是衍生品依賴於主觀判斷,並需要對相關事實和法律作出人為分析。現如今,即便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都還很難解決這一問題。

在我看來,將二階主觀分析嵌入到基礎層指令集當中只會是徒勞。與SMTP 一樣,DEX 這樣的去中心化自治協議無法在沒有人為乾預的情況下進行主觀分析,因此該協議也就無法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和自治。所以說,這樣的規定勢必意味著DEX 的終結,一個新興的科技創新領域也會因此劃上句號,而且整個Web3 生態系統都會受到牽連。

協議在實際應用中很難符合全球統一的規範

就算我們攻克了技術上的難關,打造出了可以做出複雜且主觀判斷的協議,我們也很難在全球範圍內應用這種協議。

SMTP 讓我們能夠向世界上的任何人發送電子郵件,但如果美國要求SMTP 過濾垃圾郵件,那麼其他外國權威可能也會設置類似的限制。然而,由於垃圾郵件的界定需要主觀判斷,這些權威在具體要求上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即使在技術上我們有能力設計出可以作出複雜且主觀決定的協議,但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能在全球範圍內建立起統一的標準。 SMTP 根本不可能納入195 個國家不斷變化的垃圾郵件過濾器要求,而且即便它能做到這一點,它也不知道用戶身處哪個國家,以及如何公平地確定各類判斷標準的優先次序。標準化才是協議的堅實基礎,而主觀性的加入只會將其摧毀。

在Web3 中,各個國家對於證券和衍生品都有不同的法律規定,而且這些法律還一直處於變化之中。 DEX 無法為這些法律建立一個統一的全球標準,而且,就像SMTP 一樣,它也無法根據地域來限制訪問。所以說,如果協議只能建立在不斷變化的全球監管之上,那麼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應用與客戶端應作為法規主體從而規避以上問題

很顯然,與監管協議相比,監管應用程序更為關鍵。應用程序層面的監管可以在不危及底層技術的情況下實現權威的目標,現如今這種方法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了。

早期的網絡協議在30 多年後仍然有用,因為它們仍然保持著開源、去中心化、自主和標準化的特性。不過,如今的權威既可以通過監管應用程序來規範經由協議傳遞的信息,也可以保護信息的自由流動,就像美國1996 年批准的《通信規範法》中第230 條那樣。每個國家都可以實行自己的方法,而在各管轄範圍內運營瀏覽器、網站和應用程序的企業也能對其產品作出調整以符合相關規定。

協議與應用之間對立統一的關係在Web3 中同樣存在,所以我們對於Web3 的監管方法也應該保持不變。用戶可以通過錢包、Webapp 等Web3 應用程序將數字資產存入借貸協議的流動性池,通過市場協議購買NFT,並在DEX 上進行資產交易。

Web1 在網絡連接、數據交換、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協議方面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實用的工具,所有這些都讓互聯網上的高速信息傳輸成為了可能;Web3 則是幫助價值實現了在互聯網上的高效傳遞,而藉貸和資產交換已經成為了其原生功能。顯然,對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件好事,所以我們必須全力支持其發展。隨著Web3 逐漸從DeFi 擴展到電子遊戲、社交媒體、創意經濟和零工經濟,我們也需要為這些領域制定相應的監管措施,從而打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在權衡了所有利弊之後,正確的方法昭然若揭——監管應用,而非協議。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