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年投資規模超往年總和Web3.0:風口炒作還是互聯網的未來?

來源:文匯報

20年前,當程序員用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敲下代碼編寫博客時,不會想到有一天,在網絡平台上發布文章、視頻如同吃飯一樣簡單。對於當下普通大眾來說,在區塊鏈上發布NFT(數字藏品)是只有專業人士才能辦到的事,但或許不用多時,普通人就能像在公眾號上發文章那樣玩轉區塊鏈。

眼下,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互聯網形態正在迅速興起,有人將其稱為“價值互聯網”,也有人稱之為“Web3.0(第三代互聯網)”。近半年來,美國、日本、新加坡紛紛出台政策,對其進行佈局。無數機構和創業者湧入其中,一批顛覆性應用正在孕育之中。元宇宙的爆火更加速了Web3.0“出圈”,因為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想要通往元宇宙,Web3.0可能是一條必經之路。

互聯網的第二次代際更迭即將來臨

互聯網誕生至今的53年裡,曾經歷過一次時代更迭。 1991年第一個網站的出現標誌著人類邁進了Web1.0時代,它的特點是只讀——專業網站負責生產內容,用戶是內容的消費者。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就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 Web2.0的特徵是“可讀+可寫”的社交網絡,用戶作為內容的主要生產者,在互聯網上傳播自己的作品並與其他用戶交流互動。 2004年,臉書的誕生標誌著這種互動式的互聯網開始爆發式發展,淘寶、抖音、嗶哩嗶哩等都是在2.0時代成長起來的公司。

2014年,以太坊創始人加文·伍德在其博客上寫下他對Web3.0的理解: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的“去中心化生態系統網絡”,此系統包含一系列開源協議,能夠為應用程序的開發者提供構建模塊,網絡所賦予的權利和資產歸開發者和用戶所有。隨著元宇宙概念的“出圈”,人們驚奇地發現他所定義的Web3.0和元宇宙驚人地吻合。

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研究總監楊光錶示,Web3.0的特徵是“可讀+可寫+可擁有”的價值互聯網和契約互聯網,它賦予用戶管理數字身份、掌控個人數據、監督算法應用的自主權,以此重塑互聯網參與者的信任與協作關係。 Web1.0、Web2.0、Web3.0的劃分不在於技術指標,而在於產生和處理數據的形式,代表著數字世界生產關係的不同階段。

每一代互聯網都造就了一批享譽世界的企業,眼下我們似乎正站在這樣一個時代風口上——自從Web3.0賽道誕生以來,2021年是資本出手最為闊綽的一年。根據銀河數據(GalaxyDigital)的報告,2021年,風險投資公司對加密行業和Web3.0相關企業的投資規模高達330億美元,超過了往年該領域投資規模的總和。尤其是2021年第四季度,加密、區塊鏈領域的企業平均估值為7000萬美元,與其他傳統風投領域2900萬美元的企業估值相比,高出了141%。 2021年10月,臉書更名為Meta進軍元宇宙,也可視作Web2.0試圖向Web3.0轉型的一次探索。

造就一個數據權益自主的美麗新世界

用不同的手機買同一款產品,價格居然不同;明明是自己創作的作品,平台卻要分走收益的大頭……互聯網上遭遇的種種不合理,讓人們逐漸意識到Web2.0越發展,普通人對平台的議價能力越來越小。你是否想過這是怎麼發生的?

楊光解釋說,Web2.0造就了一種商業模式,即平台用免費或極其便宜的產品和服務來吸引用戶,然後通過收集用戶數據、精準推送廣告來賺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數據集中到少數互聯網巨頭手中,雖然他們是“代管”用戶數據,但憑藉著對數據和算法的控制權逐漸掌握了製定規則和分配利益的權力。

Web3.0的出現,就是想要打破用戶作為互聯網生態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卻無法從中公平獲益的現狀,重新賦予用戶數據自主權。但是,這一想像中的美麗新世界如何成為現實呢?在經過無數次頭腦風暴後,專注於區塊鏈底層及共性技術研發的樹圖團隊提煉出一個簡單共識:只有數據被保存在中立的、不受任何中心化的公司或實體控制的存儲和計算平台上,才能打破巨頭壟斷數據的“黑箱”。

在Web3.0時代,寫成代碼的規則將代替互聯網平台的“黑盒”,更加公平、透明的信息處理過程將賦予用戶更多自主權——人們無需再牢記各類平台的賬號和密碼;充值購買的皮膚、武器等虛擬商品也不會因遊戲的關服而消失;在區塊鏈技術的加持下,流量造假很難存在,數字作品的版權、利益分配等問題也將有明確歸屬——而這,正是與日新月異的數字內容生產力更為匹配的數字生產關係。

打磨“最小可行性產品”繁榮應用生態

今年9月,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發布了自主研發的面向Web3.0的操作系統ConfluxOS,目前正在根據各類新場景打磨“最小可行性產品”,繁榮應用生態,推動下一代互聯網的早日落地,將數字藏品與實體權益綁定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

比如,品牌商可以在某個緊俏產品售賣時將特定的數字藏品發送到用戶的個人賬戶裡(類似於個人錢包,但其存儲在區塊鏈上)。該數字藏品就可以成為用戶的身份標籤——當下次發布限量新品時,持有它的用戶即可獲得優先購買權;當品牌舉行線下活動時,它也可以充當門票。

積分、卡券、會員等級等Web2.0時代的產物也將被賦予新玩法。用戶與用戶之間、用戶與商戶之間可以基於技術保障的信任網絡實現權益的流動,達到以人為本的常態化促消費的目的。社交網絡往往是嗅覺最為靈敏的風向標。今年1月,推特推出了NFT認證服務,推特用戶可以綁定他們的Web3.0賬戶,並將持有的NFT設置為自己的推特賬戶頭像。普通頭像是圓形的,經過認證的NFT頭像是六邊形的。這立馬激活了NFT的身份標籤屬性——畢竟,Web2.0時代你可以隨意在網絡上下載一張喜歡的圖,但NFT只此一份、獨一無二。

區塊鏈無法篡改的屬性還將催生數字存證應用的N種可能性。比如,年輕人喜歡用“情侶頭像”向朋友圈宣誓彼此的關係,但圖片是非常容易複製的,如果一對情侶願意在區塊鏈上留下證明,確認他們戀愛了,那麼這段關係將被存證並向親友們公開。即便日後分手了也不要緊,只要在區塊鏈上解除彼此的情侶認證就可以了。

在湖南湘江樹圖信息科技創新中心運營總監張葳看來,如果大家都認可這種行為,那麼很可能出現一個Web3.0時代的“人人網”,人與人之間的識別成本將大大降低,找到志同道合同伴的可能性則大大提高。

顛覆式創新很可能改變世界的運作方式。一個簡便好用的Web3.0操作系統或許能盤活中國龐大的互聯網開發者群體,顛覆性的技術革命或許正在發芽。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