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笑笑
出品 | 投資人說(touzirenshuo)
為了能夠重拾亞洲第一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政府這次跑出了加速度。
10月31日,香港金融科技週首日,香港財政司如期發布了《有關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正式宣告加速進軍全球虛擬資產業界。
對於內地市場持謹慎態度的DLT(分佈式賬本技術)領域,香港不僅要在國際上市上決戰“Web3.0之都” 、“元資產之都”,而且希望通過NFT,推行“數碼港元”,從而實現穩定的數字幣。
除了大舉推進數字型創新金融市場外,在傳統金融領域,特別是港股市場,香港同樣加大了改革力度和步伐。
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升強調說:
“連接資本與機遇是港交所的核心戰略,為此我們致力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全球創新產業公司首選上市地點的地位”。
上週,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李家超在其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中不遺餘力的著重強調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務競爭力:
港交所將於明年修改上市規則,為尚未達到利潤和交易要求的先進科技企業融資提供便利;
此外,港交所計劃重振創業板(GEM)市場,為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提供一個有效的融資平台……
多重組合金融市場改革拳後,11月1日,港股在南下資金的鼎力支持下,實現了開門紅,收盤時較前後一日上漲5.56%。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恆生科技指數盤中一度漲逾6%。
頭部科技股強勢反彈,美團漲6.81%,騰訊控股漲5.16%。
然而就在前兩日,香港創業板指數(GEM)收盤時曾跌至32.55點,相比2007年時的最高點跌去了98%。
港股的漲跌牽動的不僅是股民和二級市場投資機構的心,而且牽動著科技企業及其投資人的心。
香港是否真能如眾多VC機構所願,起到降低美股上市通道受阻所帶來的退出壓力?
01 IPO縮水七成,港股如何確保吸引力
Wind數據顯示,港股今年前三季度僅有55家企業成功IPO上市,較去年同期的73家減少24.66%;
IPO募集金額僅為732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2885億大幅縮減74.63%;
募資超過1億美元(約7.84億港元)的IPO項目僅有18家,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數據來源:Wind數據
2021年之前,香港一直被稱為亞洲第一金融中心,自2009年起香港交易所已經高踞全球IPO募資金額榜首七年。
然而今年上半年,港股卻靜的讓人心慌,包括蔚來汽車、華新水泥、海螺環保、貝殼在內的四家“介紹上市”公司,香港新上市公司共有27家,募資金額只有區區197.34億港元。
此外,9月21日《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發布的報告顯示,香港的總排名為全球第4,被新加坡反超。
數據來源:Wind數據新加坡和香港的亞洲金融中心之爭已經持續了數年,但近年來香港乃至世界的資源流向新加坡,卻是實實在在的變化。 2021年,在新加坡掛牌交易的700多家上市企業中,來自中國地區的企業佔所有上市企業市值達到了15%。此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近四年,新加坡的家族辦公室數量翻了16倍,增加400多間。 2022年1-4月,新加坡金管局接到143間家族辦公室申請中,63間來自中國,其中包括香港首富李嘉誠。
2022上半年,新加坡約增加2800位百萬富翁,較2019年的1500人增87%,其中香港入境新加坡的人數較去年增長一倍。
目前,新加坡總富豪人數逼近25萬,在全球百萬富翁人數最多的城市中排名第五,僅次於紐約、東京、舊金山和倫敦。名單中,阿里彭蕾、邁瑞李西延、海底撈張勇等國內企業家的名字赫然在列。 “現在香港公司的金融業務確實比較慘淡,之前公司只是在新加坡設立了分公司,今年公司打算將亞太地區總部從香港搬到新加坡。香港員工可以選擇留在當地繼續工作,也可以申請選擇去新加坡”, 日本最大證券公司在香港地區的一位業務負責人告訴維犀財經。
近年來,香港金融機構頻頻在新加坡設立分支甚至外遷,給香港的金融市場帶來的壓力著實不小。對此,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10月9日特別發文表示,香港金融業規模比新加坡大,也有與內地和國際互聯互通的優勢;
香港在競爭中發展與成長,無須妄自菲薄,相信未來機遇大於挑戰。具體來看,香港的金融服務市場規模優勢依然明顯,其經濟貢獻在2020年達760億美元,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的23%,規模是新加坡的1.5倍。
2021年,港股市值超過42萬億港元、共有2500多家上市公司,分別比新加坡高出七倍及2.7倍;
港股去年全年總成交額為41萬億港元,為歷年新高,與新加坡僅1.9萬億港元相比,高出超過20倍。
資產管理方面,2020年,香港的財富管理規模為1萬億美元,而新加坡是7900億美元。
02 港股,資本與科技的雙重較量
通過聯邦、政府、企業、大學和非營利組織四個部分,以及用戶、市場、資本,美國構建起一個完善的“國家創新體系”。
這一體系的底層邏輯用一公式可以簡單概括為“經濟科技創新經濟”。
提高資本對於本國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2021年2月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發布的《重塑美國創新體系的五大核心議程》報告中,該機構認為美國為了升級自身的創新體系,需要三種資源的最大化:
人力、知識和金融資本。
縱觀美國股市走勢,不難看出,美股近10年來的牛市,基本上完全依賴於互聯網科技股。
其中,2009-2018年漲幅前10的股票,科技股就佔了7只,美國股市5大科技巨頭“FAAMG”,就貢獻了42400億美元市值,折合人民幣28萬億元,5家公司市值超過2018年A股總市值的50%。
無論美國對中概股的打壓還是國外資本從港股回流外國,並不簡單的是資本在割股民的韭菜,而是在“募資”以及“退出”這兩個資本通道上,減慢中國科技創新公司孵化和發展的步伐。
不同於A股,港股是一個離岸市場。
這意味著港股其基本面由內地經濟決定,而流動性則深受海外市場的影響。
根據海通證券的測算,中資企業佔港股中資股總市值超過70%,占主導地位;
在交易額上,內地資金成交額佔比在13%左右。
港股的格局和情況,讓國際資本可以在“金融”和“科技”兩方面給我們輕鬆製造麻煩。 2020年3月23日美股、A股和港股同步見底,隨後港股開始向上爬坡,但這樣的良好趨勢正在形成過程中,卻於2021年被終止了。
今年道指和滬指亦開始下跌時,恆指開始加速殺跌,特別是10月份的時候,表現更是極致,道指大漲逾12%。 “這背後沒有資金在做空是說不過去的,只不過由於港交所持股數據無法穿透至投資者,所以暫時不清楚究竟是哪些機構在做空罷了”, 深圳市照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耀在媒體上公開表示。
除了可以通過複製2008年金融危機的方式在資本市場進行收割之外,對於中概股回流以及國內創新科技公司放棄美國市場考慮在港股登陸的實際情況,美國財團出於“美國的政治正確”的考慮,也在退出港股市場。
中信證券研究部海外策略組發布報告指出,8月以來中美關係是港股最大的拖累。其中,美國對中國科技醫藥等企業限制政策方面的風險,疊加美聯儲貨幣緊縮擔憂,是近期壓制港股市場情緒的主因。 2022年三季度以來,港股市場上外資流出已經超過1000億港元。
PAC投資公司曾公開表示:
“從本質上來說,國際資本市場是同樣的機構投資者在不同交易所、用相同規則在做交易。紐約和香港,性質完全一樣。如果認為風險過大而不能投資,在紐約上市,國際機構投資人不能買,那麼去香港上市,國際機構投資人同樣不能買”。
03 香港押注特專科技“獨角獸”
對於港股所面臨的問題及其目前在資本與科技的重要作用,香港政府方面不僅制定了多項金融和股市改革措施,而且希望通過資本、人才、科技三者的有效聯動,用科技創新帶動資本市場和經濟的繁榮。
10月19日,中國香港交易所全資附屬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刊發諮詢文件,建議擴大香港現有上市製度,允許特專科技公司來港上市,並就此徵詢公眾意見。
特專科技行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等五大行業。
很多人將“諮詢文件”中的“吸引無盈利、無收入科技公司上市”劃上了重點。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港股希望放寬上市要求的科技企業應該是那些“有獨門絕技”、硬實力科技初創公司,並滿足香港主板市場上市的一些基本要求,暫時未實現盈利的企業。
此外,《施政報告》還提出,特區政府正在構思活化GEM(創業板),為中小型及初創企業提供更有效融資平台,繼續與內地商討更多互聯互通擴容方案等關於資本市場的改革方案。
除了加快資本市場改革,為資本提供良好的退出通道外,香港近兩年加大了在科技人才和科技創新孵化上的投入。
過去兩年間,香港本地勞動人口流失近14萬,多個行業正面臨人力短缺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香港也計劃推出一系列“搶人才”政策:
包括成立人才服務窗口、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放寬“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配額、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延長工作簽證年期,並將退還符合資格外來人才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所繳納的印花稅。
在科技孵化上,香港將註冊成立政府主導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從未來基金中撥款300億港元設立“共同投資基金”。
其中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以及先進製造等科技創新領域將成為引進重點方向。
據統計,1999年6月,特區政府注資50億港元成立“創新及科技基金”,這筆基金的支出隨著香港科創水平發展水漲船高,由2013—2014年度的逾7億港元,增加至2020—2021年度約48億港元,增幅近7倍。
過去5年中,香港在科創發展上投入逾1500億港元,循八大方向推動科創進階,包括增加研發資源、匯聚科技人才、提供創投資金、加強科普教育等。
此外,作為香港兩大科創旗艦——
“香港科學園”以及“數碼港”,初創企業入駐數目從2014年的1000家,上升至2021年約4000家。
同期風險投資基金投資於香港初創,更由12.4億港元大幅增加33倍,超過417億港元。
2021年11月22日,“香港獨角獸榜單Unicorns HK2021”正式發布,一共有18家香港基因的相關企業入選,貨拉拉、大疆創新、固高科技、商湯科技等知名品牌均在其中。
“創新科技是激活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們會聚焦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以及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產業的優秀企業和人才落戶香港”。
李家超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未來五年吸引不少於100家具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包括至少20家龍頭創科企業,為香港帶來過百億元的投資,並創造以千計的本地就業職位”。
乘著香港邁進由治及興這個關鍵時刻,著力發展香港的創新科技事業,並且把握時機,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匯聚香港才是香港新一輪騰飛的重要基石。
對於嚴峻的國際科技和金融市場競爭環境,香港只有在“資本+科技”這條路上跑的更快,才能搏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0x财经 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 投資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