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Lao Bai
今天來說說Layer2 的OP 與ZK 之爭問題
短期OP,長期ZK?
這句話因為V 神說過,所以被很多人認為是「金科玉律」,然而實際情況要復雜的多。
常見的那類比較網上已經說爛- 即OP 基於博弈ZK 兼容性還有很長路要走……
上面那些就不再廢話了,V 神那個長短期的言論大體上也是基於上面三個基本面提出的。
然而博弈VS 數學- 用戶根本體驗不出啥區別的,也根本不關心;兩週提款期VS 幾分鐘or 幾小時- 這些差異有橋全都抹平了;EVM 兼容性- 現在OP 的確更好,但隨著ZK 慢慢發展這個也終將抹平。
所以說點不一樣的。
一. 首先是性能
常見的一個說法是ZK 系TPS 高過OP 系,這麼說的主要原因是ZK 的壓縮比相對OP 更高,換句話說,再往L1 上提交壓縮過的交易數據的時候,ZK 因為更高的壓縮比同樣時間可以提交比OP 更多的交易,換算成TPS 自然也就高出去一截。
然而這個說法忽視了ZK 需要生成證明那巨大的開銷和耗時。
所以OP VS ZK 的性能比較有可能是個交替上升,最終殊途同歸的Style – 以下偏腦洞
1. ZK 剛上線- OP TPS 高,因為ZK 證明的Cost 與耗時遠超過壓縮比帶來的那些優勢
2. ZK 系的Prover 架構相對成熟了- ZK TPS 高,ZK 這邊比如FPGA 或者ASIC 機器出來了,ZK 證明費用和耗時大幅下降,壓縮比的優勢開始顯現出來
3. Pro-Danksharding 上線- OP 與ZK TPS 又差不多了,因為L1 這邊不用Call Data,用了一個空間大得多,費用低的多的Blob 來當DA,所以屆時壓縮比的優勢遠不如現在Call Data 時代那麼明顯。壓縮比的小優勢與ZK 證明的小劣勢基本上相互抵消了,OP 和ZK 的理論TPS 極限基本被限制在了Sequencer 的硬件處理能力上。
二. 其次是ZK 市場上的實際優勢
密碼學>博弈,遠小於OP 的提款期之類是ZK 技術上的優勢,但不一定是市場上的,區塊鏈的世界從來都不是「唯技術論」。就像現在ETH 都從POW 轉POS 了,還有很多幣圈OG 與技術大咖在孜孜不倦的發文論證POW 優於POS 的文章,而且你得承認他們很多論點說的真的很有道理,甚至是正確的。
然而不重要,市場就是認為POS 才是新公鏈的未來(剔除BTC),你能咋辦?
所以ZK 市場上的實際優勢在哪?我暫時能想到的有兩個
1. ZK 作為目前區塊鏈技術層面的「顯學」,可能會帶火一個產業鏈,就像當年POW 帶火了礦機(從CPU 到GPU 到FPGA 到ASIC), 礦池,礦場,算力衍生品等一系列上下游產業鏈,ZK 也有可能從證明到驗證帶火一個類似POW,基於硬件配套的產業鏈出來
2. ZK 能玩的花樣更多- 比如實現隱私功能(Aztec),比如V 神最近發的那篇《什麼樣的layer3 才有意義? 》- 裡面提到一個Arb 原生Token「跨鏈」到Optimism 那邊(Wrap 方式)的場景
因為同時依賴與ETH L1,所以Optimism 那邊的Wrap 合約通過讀取Arb 那邊上傳到L1 的存入合約收據Merkle 證明的方式,就可以完全繞過現在各種「不安全」的橋,但理論上OP 類L2 存款是應該等待一個欺詐窗口期(7 天)過去才算安全,所以很難這麼搞,換成ZK 的話,這場景就沒問題了
三. 最後說下ZK 與OP 的終局
你感覺ZK-sync,Scroll 啥的已經開始Alpha 測試網了,就覺得ZK 快要能用了?太天真了,ZK 要走的路還很長,比如以太坊基金會官方ZKEVM 的電路代碼,3 萬多行,按照V 神原話- 需要「非常漫長的開發和持續的測試」,「幾年內都無法完全依賴ZK 系統所帶來的安全性」
當然了,OP 雖然領先,但路也沒走完,比如Optimisim 因為改OVM 架構的原因,到現在了OP 最核心的欺詐證明功能還沒上線,很多人都不知道那麼終局可能是啥樣子呢? V 神也給出了一個混合模式方案,我個人覺得挺靠譜,幾年後說不定真就這樣啥樣子呢?都在這個討論帖裡
zkEVM 成熟之前, 以OP 為主,ZK 為輔
1. 發佈區塊
2. 等待24 小時
3. If 期間沒有欺詐挑戰, 發布ZKP, Finalize 區塊
Else(有挑戰), 引入Governance,通過2of3 模型裁
定最終結果
zkEVM 成熟之後,ZK 為主,OP 為輔
1. 發佈區塊
2. 定期發布ZKP
3. IF ZKP 指定期間正常發布, 就Finalize
Else(ZKP 未在期間正常發布,不管是Prover 掛了還是出Bug 了), 系統切換到Optimistic 機制, 直到ZK 機制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