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年裡,空投熱潮吸引了加密社區的注意力。空投被視為Web 3 的殺手級營銷策略,是一種圍繞項目進行宣傳、促進採用和冷啟動的好方法。
就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我們也看到了Optimism 的OP、Hop Protocol 的HOP、Aptos 的APT 等項目的高調空投及熱情反響。但這裡要打個問號:空投真的達到目的了嗎?
空投激勵還有效嗎?
這個問題很複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有效”的定義。為了進行研究,我們需要深入研究鏈上數據。
空投通常的目標:
-
獎勵忠實用戶,有些空投可以幫助項目獲利;
-
營銷——大肆宣傳,獲得關注,增加採用;
-
將平台“去中心化”,將治理權分配給社區。
我們將深入研究史上最大的空投之一——Uniswap 在2020 年9 月的UNI 空投。這是行業歷史上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空投,並催生了無數的模仿者,重新點燃了人們對該模式的熱情,幫助Uniswap 佔據了市場主導地位,並演變為一個固定的模式。兩年過去了,Uniswap 似乎並沒有滿足人們的願望,讓我們來看看原因。
Uniswap 空投
2020 年9 月17 日,Uniswap 向此前與該協議進行過交互的25 萬多個地址空投了UNI。符合條件的地址在2020 年9 月1 日之前與該平台進行了交互,並被授予至少400 枚UNI 代幣。
分佈是相當傾斜的。絕大多數地址(93.8%)收到的金額少於412 枚UNI。另一方面,超過250 個地址收到了25 萬枚UNI。這些地址大多是高級用戶、大合夥人和SOCKS 持有者。
大多數有資格的人都能獲得空投。 90.8%的錢包在第一個月內領取到了代幣。
但並不是所有用戶都這麼快領到。整個2022 年,大約有70-100 個地址每週申領UNI。此外,仍有3 萬名用戶根本沒有領到代幣。兩年多過去了,還剩下8400 多萬枚的UNI。
收到UNI 空投的早期用戶是否仍然堅守?
空投的目標之一是在用戶基礎中分發代幣,提高用戶留存率,並為其在治理和社區中的使用奠定基礎。
在Uniswap 的案例中,雖然大多數錢包都聲稱收到了空投,但空投目標是否達到仍有爭議。只有收到空投的7%的錢包仍持有UNI。
在剩下的約7% 的用戶中,大多數人賣出了一些,只有1%的錢包增加了他們的UNI 頭寸。
絕大多數人直接拋售了代幣,只有3%的人沒有賣出代幣。協議中的治理權和代幣的潛在未來價值似乎比不上“免費的錢”(空投代幣)更有吸引力。
還有一些我們無法解釋的UNI 鏈上行為,如用戶將其轉移到另一個錢包。空投後,超過75%的錢包在頭7 天內拋售所有了UNI。拋售比例在頭30 天內達到80% ,在頭90 天內達到85%。目前,93%的空投者已經賣掉了所有的UNI。
當然,拋售空投代幣可能是一些用戶需要這筆錢,或者對其他投資更感興趣,或對平台缺乏信心,希望盡可能多地套現。
不過,通過正確的空投,繼續持有代幣可能會更有利。大多數Uniswap 用戶在UNI 價格為2-4 美元的早期就將其套現。不過,或許他們會後悔,因為價格在2021 年初飆升至41 美元的峰值。平均空投最多值12000 美元。那些保留最初空投的UNI 的錢包仍然是盈利的。
根據數據,有許多用戶拋售了空投代幣。保留代幣的用戶是否如設想的那樣,後來成為Uniswap 社區有影響力的支柱?
今天的排名前5000 名的UNI 錢包,只有10.5%是空投的。要進入這一行列,你需要持有至少780 枚代幣,價值約5000 美元,這是平均空投的兩倍。
超過23 萬個錢包保留著UNI,但前5000 個錢包佔了總供應量的56% 。空投巨鯨仍然佔據榜首,但散戶沒有一席之地。
如果空投目標是將協議的股份和治理權力授予早期採用者,那麼Uniswap 空投看起來似乎失敗了。
收到UNI 空投的用戶目前活躍度如何?
收到空投的用戶仍持有他們的UNI 的比例較少,小部分的人增加他們的頭寸。他們是否是平臺本身的活躍用戶? ——是,但比例不大。
在空投時,接收空投的用戶佔據了平台活躍用戶群的很大一部分,約佔每週交易量的40%,活躍交易者的60% 。這一數字在隨後的6 個月內大幅下降,降至10% 以下。大約在下跌一年後,這一比例降至5%,並一直保持在這一水平。
由於爆炸式增長,原始用戶所佔比例較小。在下跌後的幾周和幾個月裡,活躍的空投交易者數量下降,從2020 年9 月中旬的每週超過6.2 萬的交易者下降到一年後的約 1 萬。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22 年,到9 月下降到只有4 千。
經過進一步分析,這些錢包大多數在以太坊上是不活躍的,有50% 在過去610 天沒有活躍過。
在過去的一年裡,只有25% 接收UNI 的空投者是活躍的。問題似乎不在於如何讓這些收到的空投的錢包投身到Uniswap 中做貢獻,而在於如何讓這些錢包在以太坊上保持活躍。
如果這些錢包中的大多數是不活躍的,只有 5%的活躍交易者,它們的交易量佔了多少呢?
令人驚訝的是,空投錢包進行了一些大規模的交易,在不到10% 的用戶中佔據了15-40% 的周交易量。但在2022 年8 月,情況發生了變化,獲得空投的用戶的總量現在不到4%。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揮金如土的巨鯨活動減少了。這些錢包停止活動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根據時間,可能與合併有關。雖然空投似乎並沒有達到用戶的高留存率,但確實與一些早期用戶建立了聯繫,並給予了他們獎勵,這些用戶直到今天仍然是核心平台用戶。
通過空投就一定能得到這樣結果嗎?
非空投錢包持有UNI 的情況如何?
大多數獲得空投但用戶者既沒有持有他們的UNI,也沒有堅持使用協議。他們隨心所欲地拋售。那些接盤的人又是如何與協議交互的?
82.5 萬多個沒有收到空投的錢包在某個時間點上持有UNI。隨著UNI 的價格開始攀升,新的錢包開始瘋狂購買。在2021 年5 月的高峰期, 293 萬個新錢包購買了UNI。
然而,隨著價格開始下跌,持有代幣的新錢包的數量也在下降。 UNI 的價格從未反彈。在2022 年,每週只有1500-3000 個錢包首次購買UNI。
因此,隨著價格下跌,大量加密用戶開始失去興趣。在二級市場上購買UNI 的錢包會繼續持有他們的UNI 嗎?對大多數人來說,並沒有。
74%的人賣掉了所有的UNI。有趣的是, 26% 的人保留了他們的代幣。
這比空投錢包本身的比例要高得多(約7%)。這可能是因為二級買家將UNI 視為投資,而獲得空投者則將其視為“天上掉下的餡餅”。很多二級買家的投資可能已經浮虧,不願賣出,希望能堅持到DeFi “藍籌股”的下一輪牛市。
獲得UNI 空投的用戶參與項目治理的情況
這些代幣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有些人將它們稱為“效用代幣”,在本例中,效用是UNI 持有者參與協議治理的能力。空投的意圖之一是將協議去中心化,並允許社區建立DEX。讓早期採用者對協議的未來發展方向有一定的把握。
通過空投治理的目的成功了嗎?根據數據,近98% 的獲得空投的用戶根本沒有參與治理過程。很可能是由於早期已拋售和普遍缺乏興趣。
儘管如此,一些獲得空投者仍然參與其中,有時甚至占到總票數的25%。所以一些空投巨鯨中的許多人直接參與了這個項目,散戶則寥寥無幾。
那些沒有收到空投的錢包也表現出相似的參與率。即使是前5000 個錢包,也只有15%參與了治理過程。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空投似乎沒有成功地通過鼓勵廣泛的用戶參與治理來“去中心化”協議。然而,它確實將權力分配給了早期傑出用戶,這些用戶被鼓勵參與項目未來的發展。最終不是UNI 可以為協議做什麼,而是協議代幣可以為用戶做什麼。
其他項目的空投情況如何?
只有7%接收空投的用戶目前持有UNI 確實糟糕,但其他項目的空投情況也是如此嗎?
在與UNI 類似時間段內的空投,似乎也出現類似的結果。例如,只有7.9%的1Inch 空投錢包仍然持有代幣。
就最近的三次空投而言,情況似乎有所好轉。例如,在HOP 空投之後,38.7%的用戶仍然持有代幣。
其次是ENS,23.9% 的ENS 空投仍被持有。因為HOP 是最近的空投,所以持有比例更高。
LOOKS 提供了高調的質押激勵,最終卻仍出現85%的拋售情況。
雖然其中一些空投方式有所改進,但用戶拋售空投的趨勢仍在繼續。如果在相同的時間軸上進行比較,這些項目的空投用戶留存率實際上可能比Uniswap 要低。目前還沒有大量獲得空投的用戶仍持有代幣的例子。
這是因為用戶不重視代幣的效用,認為空投只是“免費的錢”嗎?
空投系統的缺陷
目前的空投系統是有缺陷的。從營銷的角度來看,空投確實有助於讓更多的用戶使用該協議並在空投後交易代幣。它幫助Uniswap 在幾年前打響知名度。當涉及到去中心化,通過分發治理代幣來實現協議的民主化時,似乎根本不起作用。
對於UNI 和其他大多數用戶,最終選擇出售代幣,根本不參與治理過程。他們在空投後迅速拋售,從收益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糟糕的決定。
項目方對空投的期望太高了嗎? Uniswap 空投是否證明了這一點——大多數人可能只是想要一個工具。
一小部分空投錢包仍然在協議治理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他們在DEX 上積極進行大量交易,在治理方面具有影響力,並代表了代幣的一些最大持有者。但這些玩家大多是巨鯨玩家,他們在所有領域都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如果真正的目標是去中心化治理,那麼我們不能將空投稱之為成功。 UNI 是第一批也是規模最大的空投項目之一,其他空投項目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瘋狂的farming 和無處不在的女巫攻擊進一步削弱了空投的聲譽,並增加了拋售壓力。
每一次空投都為下一次空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隨著鏈上數據的空前透明,這些經驗可供整個社區借鑒。促進協議在當前模式上迭代和改進。不僅幫助項目本身,而且更好地激勵社區參與去中心化和民主治理。
本文來自 Dune ,原文作者:jhackworth,由Odaily 星球日報譯者Katie 辜編譯。
來源:星球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