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白鯨出海
作者:pridecheung
進入11 月,AI 作圖的熱度仍然沒有消散。盜夢師、意間AI 繪畫、YUAN 初等多款具有AI 作圖功能的微信小程序出現,再次激起了國內用戶們的創作熱情。這些小程序通常都會提供“文字生圖”和“圖生圖”的功能,只不過有的用戶生成的是藝術品,有的作品則節目效果炸裂。
某小程序“圖生圖”功能生成的動漫風格的“老人地鐵手機”
根據意間AI 繪畫官方11 月12 日提供的數據顯示,自小程序9 月30 日上線以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用戶量增長了117 萬人,其中11 月11 日單日增長用戶量達到65.7 萬人。
意間AI 繪畫小程序的用戶增長情況,數據來源:意間AI 繪畫官方公眾號
而當筆者自己去測試的時候,發現前方有8 萬人排隊是常規操作,雖然不知道這是不是小程序吸引用戶付費的一種套路,但從最近國內社交媒體刮起的AI 繪圖熱潮來看,因為降低了用戶門檻,AI 繪圖憑藉著它獨特的玩法、新奇的效果,吸引了大量用戶嚐新。
而在海外同樣如此,今年以來AI 繪圖這一概念的熱度不斷攀升,隨之而來的,是有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包括出海開發者,正在加入到了AI 作圖這個賽道。而這一切,還要從AI 作圖的發展史說起。
從面部改造到創作圖像,AI 在圖片上的應用從未停止
關於AI 和圖像,在人類的主導下一直“量子糾纏”。不過最初AI 技術在圖像方面的應用,更多還是中心化於對人類面部的處理。
常用修圖App 的用戶應該對此非常熟悉,最初AI 技術在修圖App 中主要應用於修圖,或者是一些偏趣味的功能,比如將照片中的人物轉換成老年的模樣等。
FaceApp
隨著AI 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在修圖功能的基礎上,開發者又希望AI 可以實現一些人類做不到的、更加獵奇的玩法,於是,各種AI 換臉的App 出現了。國內陌陌旗下的ZAO、海外的REFACE,在這些App 中,用戶可以將自己的面部應用在某個名人的身上,或某個名場面中,奇特的玩法加上社交媒體的發酵,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病毒式傳播。
不過AI 換臉App 在安全性上的爭議,以及玩法缺少創新空間、實用性不強等因素,讓多數AI 換臉App 最終難逃一波流的命運。
不過在AI 換臉的熱度過去之後,AI 賦能的複古風、卡通風等圖像處理風格又開始一波接著一波出現,比如此前我們曾經觀察到的在去年登頂過美國iOS 總榜的Voila AI Artist、MyHeritage 等App。不過如今再去回顧,這幾款產品的收入,都在短暫的巔峰之後回歸到了正常水平。
Voila AI Artist 去年登頂美榜期間日收入曾一度接近2 萬美金
但如今日收入不足1000 美金丨點點數據
整體來看,在ToC 的App 上,隨著AI 技術的完善,人們藉助AI 能夠完成的事越來越多,在圖像處理和製作的應用上,也呈現出由簡單的圖片處理向著真正的圖片創作的演進路線,最典型的就是2022 年的AI 作圖。
其實AI 作圖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一位叫做科恩的藝術家就曾開發了一個叫AARON 的電腦程序來代替人類繪畫,不過與當前我們所熟知的AI 繪畫不同的是,AARON 是通過AI 來控制一個機械手臂來繪圖。
上世紀六十年代發明的AI 繪圖機器人AARON
2012 年之後,AI 作圖技術發展的進度條才又開始推動,谷歌、Facebook 等頭部的科技公司持續在AI 作圖上做出革新,讓AI 作圖這件事變得更加簡易,並且效果接近人類的繪畫作品。
直到2021 年初,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按照輸入的文字提示製作圖片的功能才登上歷史舞台。在2021 年初,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 推出了一個基於Transformer 的語言模型–DALL-E,它們可以通過文本,直接生成對應圖像。
根據文本“一個穿著芭蕾舞裙遛狗的蘿蔔寶寶”生成的圖像示例
而AI 作圖的開始普及,其實是今年7 月份的時候,AI 作圖工具Disco Diffusion 開源,這為AI 作圖技術的普及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除了Disco Diffusion 以外,在這一年推出的AI 作圖工具還有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等。據悉,這些工具各有特色,比如Midjourney 上手簡單、Stable Diffusion 出圖想像力豐富、DALL·E2 出圖效果逼真等。多種AI 作圖的推出,也增加了用戶們的選擇。
接下來就發生了開篇我們講到的那個故事,AI 生成的畫作《太空歌劇院》獲得比賽的一等獎,當時創作者用的正是AI 作圖工具Midjourney。而《太空歌劇院》的獲獎,再一次讓AI 作圖的熱度攀升,真正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AI 作圖將AI 技術在圖像創作上的應用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不過即便這一技術仍然還在突飛猛進地發展,但是由於很多AI 作圖工具沒有完全對外開放、使用方式比較複雜、對設備要求較高等原因,AI 作圖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仍然有著較遠的距離。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像國內出現一批AI 作圖的小程序一樣,在海外基於這些開源工具開發的一批主打AI 作圖功能的App 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開始陸續上線,降低了普通用戶的使用門檻,不過大量App 的上線,也讓差異化成為了挑戰。
有產品月收入88 萬美金,也有產品生成“四不像”
像上文提到的,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伴隨著AI 作圖這個概念的熱度升高,大量的AI 作圖App 開始上線。本文對6 款產品做了簡單的測評,6 款產品的篩選規則,是選取了寫稿當天(11 月10 日)美國App Store 的圖形與設計類暢銷榜Top50 以及Google Play 藝術與設計類暢銷榜Top50 中上榜的AI 作圖App。
整體而言,AI 作圖App 還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各個產品的玩法、具備的功能都比較相似,能讓幾款產品之間的競爭形成差異化的,一方面在於對技術的優化、簡單來說就是使用效果好不好,另一方面也在於使用場景的拓展。
開源降低了門檻,但對技術的優化仍然是最重要的壁壘。
近一年時間裡,多款AI 作圖工具的開源,很大程度上降低了AI 作圖應用程序的開發門檻。特別是去年8 月份,Stability.ai 發布的ai 作圖開源工具Stable Diffusion,不僅提高了AI 作圖的質量,而且每個人都可以下載並且運行這款產品,這改變了AI 作圖市場的遊戲規則。
根據極客網的觀點,“建立和運行這個模型並不是特別困難,任何具有深度學習知識和適當資源的開發人員都可以推出自己的Stable Diffusion 服務。因此Stable Diffusion 的開源模式為定制和開發新應用程序開闢了道路。”
不過,技術的開源雖然降低了App 開發的門檻,但是這不代表應用了同樣技術的App 就可以呈現出同樣的AI 作圖效果。在這背後,開發者對於AI 技術的“調教和優化”,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據筆者的觀察,那些專注於AI 技術開發的公司,在這方面更佔優勢。
結合幾款產品在Google Play 上的開發商介紹頁面可以看出,在上述幾款產品中,Dream by wombo、starryai、wonder 幾款App 都是來自專注於AI 應用程序開發的公司,比如wonder 這款App,出自於一家叫codeway 的土耳其移動App 開發公司。
在此前白鯨出海發布的《小組件、新興熟人社交App突圍、法國產品再出圈….Q1 App出海都有哪些新氣象? 》一文中曾介紹過的AI 換臉App facedance,同樣出自codeway 這家公司。除了這兩款App 以外,codeway 旗下還有用於AI 圖片增強的App Pixelup、專注於視頻形式的AI 換臉App Facemix 等。
codeway 旗下產品
而在codeway 官方網站的校招界面,codeway 也表示正在尋找渴望進入AI 領域的應屆畢業生。
由於持續專注於開發AI 技術方向的產品,也讓codeway 旗下的AI 作圖App wonder 有了更高的成熟度,而這也反映在了產品的下載和收入表現上。根據點點數據顯示,今年10 月份,wonder iOS+Android 的雙端月流水達到了88.5 萬美金,是當前所有AI 作圖App 中收入水平最高的。而根據codeway 在領英上發布的帖子中的數據也顯示,9 月1 日到10 月31 日期間,wonder 是全球下載量最多的訂閱制產品,超過Tinder、Bumble 等約會交友產品。
9 月1 日~10 月31 日下載量最多的訂閱制App丨來源:領英
而根據筆者的觀察,大部分的AI 作圖App,背後的廠商都還都是從事AI 技術研發,或開發圖像處理類App 的公司,比如我們熟悉的修圖App facetune,其背後的廠商Lightricks 也在今年9 月份上線了AI 作圖App Photoleap。
技術的開源,讓開發一款AI 繪圖App 的難度降低,但門檻並未消失。的確也有一些並非AI 或圖片處理相關業務出身的開發者,藉著AI 作圖的熱度入局,但最終App 向用戶呈現出的圖片效果“不夠理想”。
某款App 在AppStore 的用戶評測:效果跟描述嚴重不符
對此,筆者也在實際使用中體會了一下不同App 在同一指令下生成畫作的差異。
比如筆者在wonder 和另一款非AI 技術廠商旗下的App MagicAI 上同樣輸入了“兩個人走在北京的雪天”這一提示語,並且選擇了“動漫”風格,但是生成的效果卻差別很大。
在MagicAI 上,第一次生成了兩個動漫人物穿著冬裝,但是缺少“行走”和“北京”的元素,第二次畫面中則只生成了一個人。
MagicAI 根據指令生成的圖片
相比之下在wonder 上,AI 還是比較合格地完成了指令,在畫面中出現了“兩個人”、“雪天”、“行走”以及象徵著北京的大紅燈籠和紅色柱子等。只不過筆者不太滿意的是wonder 並沒有很好地把動漫的效果表現出來,似乎wonder 的AI 對於提示語的執行能力更強,但想像力彷若被扼制了一般。
wonder 根據指令生成的圖片
AI 作圖,會不會也是一波流?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AI 與圖片處理總是能產生化學反應,並表現為衝榜。上面我們提到了很多明星App,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一波流。
在與一些從業者交易所時,他們也表示出了對這一點的擔憂,單一、且非必需的功能,讓這類產品的使用場景非常受限,短暫的好奇心消失之後,不知道用戶還會不會再打開這類App。
所以,我們看到海外的從業者們,在對呈現效果不斷優化以外,開發出更多滿足不同使用場景的AI 作圖功能,作為博出位的一個主要打法。
比如starryai 這款App,總共擁有三種AI 作圖功能,包括基於Stable Diffusion 的Argo,主要用於創作藝術風格的作品、基於Clip指南d Diffusion 的Orion,主要用於創作非現實風格的畫作、以及創作夢境風格畫作的Altair。
不僅如此,在畫作生成的環節,starryai 還提供了更加細緻的風格選項。多數AI 作圖App 的標配是輸入提示語+選擇相應的風格,而starryai 在此基礎上,還加入了畫作流派、繪畫的工具、使用的引擎,甚至是指定生成某位藝術家的繪畫風格等選項,這種多樣化的組合,也讓最終生成的畫作效果的可能性變得更多。在AI 作圖App 們功能還比較相似的情況下,對於starryai 來說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差異點。
而Dream by wombo 也在主功能之外,推出了專用於人像生成的Dreambooth。在這個功能下,用戶可以對任何的名人進行“改造”,比如面目猙獰的瑞恩泰勒、穿著海軍裝的馬斯克等。
這樣專注於人像的AI 作圖功能,讓生成的人像顯得更加形象,從社交媒體來看,有不少用戶將這一功能用於追星或者是對公眾人物的惡搞。而從海外社交媒體的內容來看,這也是一個不算低頻的使用場景了,其實這幾年圖片/視頻相關App 的高速發展,也是得益於社媒的發展,海外的一個社媒高頻使用場景,能不能支持這類App 的商業化,還需要觀察。
除了上述幾點以外,筆者發現幾款AI 作圖App 也在嘗試從其它角度出發,去試著打出差異化來。例如,從線上到線下,又比如,切入“剛需”。
前面如Dream by wombo 這款App,在廣告、訂閱變現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一項叫作Buy Print 服務,在這項服務下,用戶在生成了AI 畫作之後,可以通過Dream by wombo 由Shopify 技術支持的獨立站,來購買生成畫作的打印版,根據不同尺寸和打印風格採取不同的定價,並且由Dream by wombo 提供畫框以及郵寄服務。妥妥的“讓AI 照入現實”。
Reddit 網友:Dream 海報,你值得擁有
後面如,根據TechCrunch 的消息,Unstable Diffusion,做了一個限制級內容的AI 作圖項目做商業化…
圖片來源:TechCrunch
為什麼Discord 成為AI 作圖App 們的共同選擇?
在技術層面的基礎上,AI 作圖App 們處於起跑階段,拉新促活任務繁重,但這類App 們相較於以往有一個差一點,就是忙於增持自己的私域流量。
一些比較常見的App 拉新促活的策略在這裡就不多說了,比如分享賺取積分、在線使用領取獎勵等,在這裡我們要特別講一下很多App 會共同選擇的促進活躍度、增強App 用戶粘性的策略,借助Discord 群組。
在筆者測試的6 款App 中,有4 款都在Discord 上創建了自己的頻道,而沒有創建頻道的兩個App,是兩款出海App Uni Dream 和AI Art。
各個App 在Discord 上創建自己的頻道,其目的無非是把自己的用戶圈起來,形成討論的氛圍,在AI 作圖概念火熱,各個產品剛起步而且產品之間差異化還不是很大的階段,增強用戶對自身產品的粘性,從另一個角度,在與用戶不斷交互的過程中,也可以找到產品迭代的方向。畢竟,這類偏技術應用類的App,差異化在於使用場景中。
之所以會選擇Discord 這個社交平台,一方面是因為Discord 討論群組的屬性,其實非常適合用戶之間的分享與討論。
必要性上,雖然對於AI 作圖來說,用戶自主創作的成分已經減少了很多,但是不同的用戶創作出的畫作的效果依然各有不同,有的可以用戶生成一張精美壁紙,有的用戶則在輸入幾個關鍵詞之後,生成了一張詭異的圖片。因此,對於用戶來說,提供一個社區或小組來互相交易所,是輸出和獲得靈感的一個重要的途徑。應該也是出於這樣的用戶需求,像starryai、PicSo 幾款產品都在App 內推出了社區功能,並且單獨設立了一個底部一級標籤。以starryai 為例,其社區內熱度最高的分享作品點贊量達到2952 次。不過也許是運營成本上的壓力,目前來看App 內引入社區還沒有成為AI 作圖App 的標配。
starryai 的社區版塊
而大量App 選擇Discord 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受到Midjourney 的影響。 Midjourney 本就是一個搭載於Discord 頻道上的AI 作圖軟件。
眾所周知,Discord 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允許第三方在Discord 提供的接口下面獨自開發bot,並且支持將bot 加入頻道。於是Midjourney 就開發了自己的bot,並且將其加入到了自己的Discord 頻道中。
在Discord 頻道中,用戶可以將提示詞發送給bot,bot 會根據提示詞生成四張圖片,用戶還可以針對最終生成的圖片給出滿意or 不滿意的反饋。每一位新用戶都會有一些免費的點數,使用完之後,bot 就會提示用戶該交錢了,而這也是Midjourney 的變現方式。
Midjourney 自推出之後就因為很高的圖片質量受到了用戶的好評,Midjourney 在Discord 上也已經增持了400 萬的粉絲量。
結語
對於這些AI 作圖App 而言,陷入同質化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雖然根植於技術,但是怎樣跳脫出技術層面,去找到更貼合用戶的使用場景、來獲品更大的增長空間是必須要考慮的事。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了由盛轉衰的AI 換臉,作為AI 換臉的頭部App,REFACE 其實在2021 年左右的高速增長之後,也陷入了瓶頸期。
數據來源:點點數據
上線以來REFACE 的收入變化曲線
不過最近筆者最近再去回看這款產品,發現在瓶頸之下,其實REFACE 也在盡力地轉型,比如大力發展它的AI 換臉技術在廣告營銷上的運用、在最近的更新中新增社區標籤來整合平台內的素材,甚至是藉助一些社會公共事件來增強平台的品牌影響力,比如今年8 月份,REFACE 與慈善平台UNITED24 合作,推出一場“虛擬遊行”活動,位於世界各地的用戶都可以藉助REFACE 的AI 換臉技術讓自己加入遊行的隊伍中。
REFACE 的轉型,是在順應趨勢,但確實也反映出了某些AI 圖畫技術的同質化、以及很難找到實際應用場景。這也是新一波AI 作圖App 必須攻克的問題。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