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0xmin
最近,印度人成為了全球舞台上的明星。
繼印度人佔領矽谷之後,最近,他們又接管了英國。 42 歲的蘇納克成為了英國首位印度裔首相,印裔精英不斷出圈。當年英國人殖民印度人,現在印度人領導英國人,風水輪流轉,唐寧街10 號開始滲出濃濃咖哩味。
此前,矽谷已是印度人的天下,高階版華人卷王一統大廠江湖。
除了蘋果之外,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 IBM、百事可樂、Adobe、軟銀願景基金等一眾巨頭CEO 都是印度人,再加上其獨特的“抱團文化”,老鄉帶老鄉,讓印度移民的人脈關係網,早已滲透進各行各業。
在Web3 這一新興領域,印度勢力也在快速崛起:印度之光Polygon ,從班加羅爾走向全球,如今已褪去“咖哩味”,靠著強大的BD 能力,變成全球首屈一指的L1/L2。
同時,印度裔也開始學習他們的矽谷前輩,往Web3 頭部機構抱團紮根,Kanav Kariya 從實習生一躍成為Jump Crypto 總裁;Dragonfly 合夥人Haseeb Qureshi 快速擴張事業版圖 …… 總之,當一家機構有印度人,馬上就會有一堆印度人。
在WEB3,印度人有何優勢,相較於華人創業者有何不同?為了探究這個問題,我們採訪了多位VC 和創業者,聊聊他們眼中的印度市場和印度人。
把「自己做了什麼」表達出來是一種天賦
在訪談中,幾乎所有受訪者都會提到印度人的“表演能力”,她們擅長邀功敘事、表情誇張,且語言極具煽動性,很容易把聽眾帶入他們的情境。或者說,他們很擅長“吹牛逼”,中國人做了100,一般只說自己做了70,而印度人能吹成200。
事實上,這並不是缺點,而是華人所需要學習的特質,無論是在職場打拼還是自己創業,含蓄內斂並不是好事,尤其是在重敘事的WEB3 行業生態裡。
一位長期在英國留學的女生表示,無論是“求偶”還是“工作”,印度人更加大膽主動,被拒絕也無所謂,似乎沒有“羞恥”這個概念,用楊笠的話來說,“為什麼他們那樣的平凡,卻又那樣的自信?”
華人男生,哪怕十分優秀,也普遍低調內斂,“羞恥心”更重。一定程度上,這反映出了中印背後的文化差異,在儒家思想的強烈影響下,東亞文化鼓勵謙遜、和諧與穩定,相較於之下,印度人更加自信, 哪怕是迷之自信。
消弭文化Gap的利器
讓印度人出圈的還有一項最基本,但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能力:語言優勢。
雖然在大家看來,印度人的英語一股“咖哩味”,晦澀難懂,但在美國人看來,這不過只是正常的口音,交流完全沒問題,因此,無論是創業者還是職場高管,印度人都可以和美國人談笑風生,亂秀俚語。
當華人創業者下定決心出海的時候,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往往是“英語交流不夠順暢”,哪怕一些人自認英語口語很好,但在實際交流中,也非常容易遭遇文化Gap,雙方聊不到一塊兒去,在尷尬的氣氛中收場,這也催生了華人市場一個獨特的需求——FA。華人創業者需要一個“中介”能幫他引薦介紹VC,最好是作為“代理人”與美國資方溝通,全流程搞定一切,然而在矽谷看來,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從國際化這一點來看,無論是教育傳統和文化基因,印度人都有著天然優勢。
抱團,抱團
抱團發展,是印度人的另一個鮮明特徵。
只要一個印度人上了位,慢慢地,一堆印度人就會陸續出現,哪怕“任人唯親”,刻意提拔自己人也“心安理得”,畢竟,同一族裔、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信任和溝通成本更低,有利於工作推進。
但這種現像很少出現在海外的中國人和華人群體中,對此,長期在美國擔任高管的李開復深有體會。
此前,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李開復提到:印度人更團結,印度人很會推銷自己(比較外向且善於表達),能更好地融入美國文化。相比之下,美國大公司裡的中國員工則不團結,分出不同的小圈子,各個圈子各自為陣,還出現中國人鬥中國人的現象。
英特爾前董事總經理黃征宇在採訪中當被問到“在美國的中國人中為什麼很少有人做到公司高管”這個問題時,同樣表示,華人有個小毛病,就是分派系。
比起“團結對外”,華人似乎更喜歡“攘外必先安內”。中國人有時候會把內部鬥爭放在第一位,在上車之後,傾向於立馬關閉車門,確保自己是最後一個上車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同行相輕”。
因此,在華人相對勢微的加密世界,我們呼籲更多「團結」,特別是海外的華人勢力,更應該抱團互助。
不過,還有一個客觀因素在於,對於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印度人而言,他們沒有退路,只能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魄硬著頭皮往前闖,所以很多老印通常顯得苦大仇深,對成功有著強烈的飢餓感,更加渴望獲得財富,升職加薪。
相比而言,華人的退路更多,西方不亮東方亮。在外漂泊的華人深諳如何“同時遊走在中美之間”的道理,左右套利。比如,陸奇、顏寧都在追求更好地選擇道路上回到了中國,但印度人“回不去”,只能在美國一路向前。
一位在印度市場創業的朋友表示,印度的精英階層和普通印度人是兩個不同的物種。印度的精英階層既聰明又努力,兼具有東方式的細膩情感和西方式的表達能力。印度裔在海外取得這些成就毫不意外,他們非常重視商學教育,教育體系又和歐美無縫銜接,非常具有競爭力。
光明還是黑暗?
在談論印度、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時,公眾總會陷入這樣一種認知分歧。即,沒去過印度/非洲的矽谷投資經理,總是樂此不疲地通過各種數據論證印度/非洲是未來,十分樂觀;而真實在印度/非洲當地展業的人,則略顯悲觀,認為前景沒有那麼光明。
其實單就市場而言,無論是WEB2 還是WEB3 領域,印度都是國際上的“投資顯學”。一位活躍於印度市場的華人創業者表示,印度市場雖然客單價/付費意願均很低,但如今大量海外熱錢湧入,導致一級市場火熱,“無論是傳統互聯網,還是WEB3,印度項目並不便宜”。
在Web3,Sequoia Capital、Lightspeed 、Sino Global、Binance Labs、Cypher Capital、Coinbase Ventures 等均表示看好並押注印度市場。海量的人口、工程師紅利、外匯管制帶來的用戶需求 ……
我們說,印度市場有成為WEB3 熱土的潛力,但風險依然在於政策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印度央行曾表態反對Crypto、印度“跨國公司的墳墓”的稱號、還有一些凍結賬戶的案例……無不令人擔憂。此前,印度曾經以涉嫌偷稅漏稅為由,對VIVO、小米等中國企業進行檢查,同時還凍結了多家公司的銀行賬戶。
有數據顯示,從過去的8 年中,累計有2000 多家跨國企業宣布退出印度市場。榮耀宣布,由於種種原因,該公司決定退出印度市場。來自英國電信巨頭沃達丰、美國的IBM、法國著名烈酒生產商保樂力加等外企,也遭到了印度的製裁,最終選擇退出印度市場。
因此,在綜合多方因素後,一些投資人開始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除了Polygon 這種現象級項目,印度本身並無太多優質項目,但是,我看好印度人/印度裔,覺得他們會以高級打工人的身份在WEB3發光發熱。”
總體上,無論是WEB2 還是WEB3,印度人已然成為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值得出海遠航的華人學習。他們的種族優勢、先天基因是刻在骨子裡的不假,但華人的優勢也是實實在在的真正存在的。對於華人來說,更加自信,更加團結,更加開放,始終是我們應該不懈追求的命題。
*深潮TechFlow 是由志願者和實習生驅動的深度Blockchain內容平台,致力於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有態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