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有這樣一個頭條新聞:一家投資公司以大約400萬美元的價格在The Sandbox上買下了2000英畝的虛擬地產。
通過在以太坊區塊鏈上購買792個NFT,該公司得到了元宇宙平台上的1200個城市街區。
但是真的實現了嗎?事實證明,元宇宙中的合法所有權並沒有那麼簡單。
Web世界流傳著一種說法,即NFT可以實現數字所有權。
原因有二:去中心化和互操作性。
一些人根據這兩項技術的特點對外宣傳說:可在各種元宇宙應用、環境和遊戲中使用的代幣提供了無可爭議的所有權證明。
由於這種去中心化,還有些人聲稱用戶可以在區塊鏈上以任意價格購買和銷售虛擬物品,而無需任何人或任何公司的許可。但這些說法是存在法律問題的。
實際上,虛擬“所有者”的法律地位要復雜得多。當前元宇宙資產的所有權根本不受物權法的約束,而是受合同法的管轄。
作為一名研究物權法、技術政策和法律所有權的法律學者,JOÃO MARINOTTI(本文作者,印第安納大學法學副教授)認為,許多公司所說的元宇宙中的“所有權”與現實世界中的所有權是不一樣的,消費者面臨著被欺騙的風險。
NFT在元宇宙中的存在形式
當你在元宇宙中購買商品,你的購買行為會被區塊鏈所記錄。
區塊鍊是不受任何人控制的數字賬本,其中的交易記錄無法被刪除或更改。
通過購買,你獲得了一個NFT的所有權——一個獨特的比特串(比特串就是信息按照ANSI編碼後轉化為二進制存儲)。
然後,你將NFT存儲在一個只有你能打開的加密錢包中。在元宇宙中,你可以將其“隨身攜帶”。每個NFT都對應一個特定的虛擬物品。
因此,人們很容易產生這樣一個邏輯:因為NFT在自己的加密錢包中,所以其他人不可能在沒有訪問錢包私鑰的情況下拿走自己的虛擬公寓、服裝或魔杖。
正因為如此,許多人認為NFT和數字物品是一回事,甚至專家也將NFT與數字商品混為一談。
但是,當你加入一個元宇宙平台時,你必須首先同意該平台的服務條款、使用條款或最終用戶許可協議。
這些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規定了用戶和元宇宙平台的權利和義務。不過遺憾的是,幾乎沒有人認真閱讀過這些條款。
在一項研究中,只有1.7%的用戶發現並質疑服務條款文件中提到的“轉讓條款”。而其他人都在無意間把自己的部分權利讓渡給了虛構的在線服務提供商。
正是在這些冗長的、有時難以理解的文件中,元宇宙平台闡明了虛擬所有權所指涉的權利範圍。
每個元宇宙平台的服務條款都是中心化並且完全由一家公司控制的。這對界定法定所有權來說是非常有問題的。
互操作性和便攜性是元宇宙的核心特徵,這意味著理論上用戶能夠將自己的非現實資產——虛擬形象、數字藝術、魔杖等——從一個虛擬世界帶到另一個虛擬世界。
但是今天的虛擬世界並未實現互通,就目前而言,每個平台都需要將NFT與自己的專有數字資產連接起來。
NFT≠數字商品
根據服務條款,購買的NFT和收到的數字商品幾乎不是一回事。
NFT 存在於區塊鏈上,而元宇宙中的土地、商品和人物存在於私有服務器上,這些服務器的數據庫安全且不可訪問。
這意味著數字資產通過視覺以及功能呈現給我們的東西——賦予它們價值的特徵——根本不在區塊鏈上。
這些東西完全由私有元宇宙平台控制,並且這種控制是單方面的。
基於服務條款,平台甚至可以通過將數字資產與原始NFT識別碼脫鉤來合法刪除或轉送你的物品。
最終,儘管你可能擁有附帶的NFT,但你在法律上並未獲得數字資產本身的所有權。相反,平台只是允許你在規定時間內訪問數字資產。
打個比方,有一天你為你在元宇宙中的公寓購買了一幅價值20萬美元的數字繪畫,第二天你發現自己無法進入這個元宇宙平台,並且你買的畫(最初存儲在其專有數據庫中)也被刪除了。
嚴格意義上來說,你仍然擁有這幅畫的NFT,但它現在已經毫無價值了。
NFT無法保障數字所有權
雖然對於平台公司來說,這麼做可能是不明智的,但這些做法的確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
根據在The Sandbox上的虛擬房產使用條款和NFT溢價使用條款,元宇宙公司——與許多其他NFT和元宇宙平台一樣,可以自行決定終止用戶使用甚至訪問個人數字資產。
如果The Sandbox認為你參與了任何平台禁止的活動,它可能會立即暫停或終止你的用戶帳戶運行,並刪除你的NFT圖像和其他信息。它可以在不通知你或對你承擔任何責任的情況下這樣做。
不僅如此,The Sandbox甚至還有權立即沒收任何“非法所得”的NFT。
儘管無從得知公司如何沒收NFT,但上述這些都足夠引發人們對於虛擬所有權的有效性的質疑。
小結
許多元宇宙平台會在沒有事先通知用戶的情況下隨時修改條款內容。
這意味著用戶需要不斷刷新和重新閱讀條款,以確保他們沒有進行任何最近被禁止的行為。
單靠技術並不能真正解決元宇宙中數字資產的所有權問題,NFT無法迴避元宇宙平台服務條款背後的集中控制。
因此,在元宇宙發展得足夠成熟之前,在技術創新之外,法律改革也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