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erry
最近關於Web3 產品的中心化思辨再次成為熱議主題,先是區塊鏈開發平台Alchemy 在10 月份更新隱私聲明,稱可能會自動收集IP 地址、用戶設置、MAC 地址、Cookie 標識符、移動運營商、瀏覽器或設備信息、位置信息、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等個人信息,也可能會通過第三方服務和組織獲取用戶個人信息。
而11 月23 日,以太坊基礎設施開發公司ConsenSys(MetaMask 和Infura 開發主體)也更新了其隱私政策,聲明當用戶在MetaMask 中使用Infura 作為默認RPC 時,將在用戶發送交易時收集對應的IP 地址和ETH 地址。
來源:ConsenSys官網
對於這樣看似不那麼去中心化和Web3 的事情,似乎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Web3 世界中那些似乎被忽略的並不那麼「去中心化」的「中心化」真相。
MetaMask 背後,Infura 這只房間裡的大象
根據此次ConsenSys 的說明,如果用戶使用自己的以太坊節點或第三方RPC(遠程過程調用協議Remote Procedure Call,一種無需了解底層網絡技術就能從遠程計算機程序上請求服務的協議) 提供商,那麼Infura 和MetaMask 不會收集用戶的IP 地址或ETH 地址,也即是否收集隱私數據具體將取決於用戶所使用的RPC 提供商。
相信幾乎所有的加密用戶都知道並在使用這個暱稱「小狐狸」的去中心化錢包,它也被視為Web3 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但卻很少有用戶知道,實際上MetaMask 底層所依賴的Infura 服務,本質上卻是中心化的。
而除了MetaMask,幾乎絕大部分以太坊DApp,也都離不開這個「中心化」的Infura。那這個Infura 究竟是什麼?
Infura 是一種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產品,可以簡單理解為區塊鏈節點API 服務商——目的是為了降低訪問以太坊數據的門檻,讓DApp 快速接入以太坊,而不需要本地運行以太坊節點來訪問區塊鏈的數據。
雖然項目方可以自己部署全節點,但成本高,大部分人都不會選擇搭建節點。
與此同時Infura 允許開發者構建DApp 的同時而不必運營自己的以太坊節點來訪問區塊鏈的數據,而是可以使用Infura 提供的服務。
這樣在與區塊鏈節點通信的過程中,DApp 們通過使用Infura,就獲得了一個高度可用、可擴展的區塊鏈API,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種不必運行全節點就可以連接以太坊網絡的方法,從而可以直接訪問區塊鍊網絡。
根據Infura 官網數據,目前幾乎絕大部分主流DApp 都在使用Infura 服務,之前也多次出現Infura 宕機引發MetaMask 宕機的情況,足見目前以太坊DApp 生態對Infura 的過度依賴。
其實早在今年3 月,有用戶在社交媒體表示自己在委內瑞拉無法使用MetaMask 錢包,後來發現是API 服務商Infura 出現了問題。
這就暴露了Infura 的單點風險——雖然Infura對以太坊網絡的穩定發展作用很大,但如果遇到任何意外風險(比如政治、戰爭或者故障),以太坊網絡就可能面臨中心化風險。
並不那麼「去中心化」的「中心化」真相
其實在如今的加密行業與Web3 世界,鮮被人注意的那些具備中心化風險點的「Web3 基礎設施」與Web3 項目事件並不少見,它們的背後隱藏著並不那麼「去中心化」的「中心化」真相。
-
DAI 對USDC 的過度倚重
作為以「去中心化」為主要標籤的穩定幣,DAI 本身就是一個絕佳的不那麼「去中心化」的「中心化」典型例證。
大家都知道背靠Coinbase 和Circle,USDC 一直以來的定位是合規屬性最強的「中心化」美元穩定幣,試圖成為連接傳統金融世界與加密世界的主要媒介,以幫助傳統資金以合規、簡便的方式享受到DeFi 服務。
在這兩個「去中心化穩定幣」與「中心化穩定幣」的代表之間,就有一個頗有意思的套娃:
Dai Stats 數據顯示,截至12 月1 日,目前DAI 自身的抵押品中卻有44.7% 是USDC,也即DAI 發行儲備中有44.7% 由USDC 提供支撐。
來源:https://daistats.com/
而這也是DAI 今年大幅削減USDC 依賴度的結果,之前USDC 對DAI 的背書程度甚至一度高達三分之二,這既說明了USDC 在穩定幣版圖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也說明了DAI 這些抵押類穩定幣難以避免的底層資產抵押品的質量困境。
-
一家獨大的Lido
當前以太坊信標鏈質押量已突破1539 萬枚ETH,佔ETH 流通總量的12.5% 以上,按當前市場計算信標鏈質押ETH 總價值近160 億美元。
而據BTC.com 數據顯示,在這160 億美元的ETH 中,Lido 位居以太坊質押排名榜第一,共質押近460 萬枚ETH,佔比為29.68%,其次是Coinbase(13.14%)、Kraken(7.75%)和幣安(6.39%)。
來源:https://explorer.btc.com/eth
這意味著僅Lido 一家目前就佔據了ETH 質押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一家獨大,是後四名之和。
去中心化的Web3 思辨
當然從某些角度看,完全去中心化就像一把雙刃劍,就像錢包賽道,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私鑰即資產」,只要擁有私鑰,就賦予了我們每一個人「神聖不可侵犯的金融權」——無論是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還是礦工等加密領域關鍵角色,都無法將我們私鑰控制下的加密資產轉走。
但與此同時,「私鑰即資產」同樣也帶來了加密資產增量推廣的極高門檻,不僅有認知門檻,還有保存風險(私鑰遺忘、丟失)。
其實在當下,Web3 的去中心化與中心化的取捨,更多地是從實用角度進行平衡,畢竟像Infura 這樣的基礎設施中心化問題短期內無解。
除了技術應用層面的影響,監管因素也不可忽略,今年8 月份,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發布了針對Tornado Cash 的製裁措施,禁止美國公民使用。
這導致Tornado Cash 成為加密世界的爭論核心,也在DeFi 及整個Web3 行業引發了一連串的爭論與蝴蝶效應,甚至被視為DeFi 監管的分水嶺,連dYdX 都封禁部分涉及Tornado Cash 資金來源的賬戶。
而從數據層面看,此次禁令對Tornado Cash 也影響頗大:在美國財政部宣布製裁後至今,已有2.6 億美元資產從協議中取出,使協議資金量減少65%。
而最近伴隨著FTX 事件後行業對中心化交易所與機構的不信任感加劇,去中心化產品等再度受到關注。
小結
雖然用戶可能並不太關心他們使用的產品和服務是否完全去中心化,即誰能開發出更容易使用的服務,那麼即使該服務沒有達到去中心化的程度,人們也會去那裡,比如,”Google/百度一下”的力量。
現在Web3 試圖挑戰這一現狀,通過建立在開放協議上的分佈式網絡,讓網絡用戶能夠參與其中的同時還擁有掌控權。
但「去中心化網絡的服務器是中心化的」、「去中心化穩定幣的底層資產是中心化穩定幣」,這些近乎反諷的悖論,折射出一個問題:目前Web3 世界需進一步向去中心化努力,還是應該對”去中心化”祛魅呢?歡迎評論區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