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世界目前處境艱難,在如此難頂的背景下,加密貨幣行業在2022 年遭受重大挫折後,重新找回其核心價值觀乃是重中之重。至關重要的是,信任和信譽需要重新建立; 同時,需要加倍努力增加加密的用戶相關性和可用性。 2022 年很可能會被視為應該遺忘的一年,但它也應該標誌了一個行業的重要轉折點。雖然2023 年對於全面復甦來說可能還為時過早,但我們相信漫長的寒冬過去終會迎來一個去中心化的春天。讓我們一起堅持並Buidl 加密的未來吧。
事實證明,2022 年對於加密貨幣行業的項目方和用戶而言,是動蕩的一年。加密貨幣寒冬已經來臨,截至2023 年1 月1 日,加密貨幣總市值為8,290 億美元,比一年前下跌64%。儘管DeFi 代幣價格和NFT 的市場需求依然低靡,但開發者仍在繼續開發創新的協議,在過去一年中引發了新趨勢和新敘事。
我們的2022 年度加密貨幣行業報告涵蓋了從加密貨幣市場概覽到分析比特幣和以太坊、深入研究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非同質化代幣(NFT)生態系統並且詳細審閱了中心化交易所(CEX)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年度表現。
下文優先總結了本報告主要亮點,歡迎點擊下載更完整的49 張報告深入了解。
CoinGecko 2022 年度加密貨幣行業報告的8 大亮點
以下是2022 年加密貨幣行業的要點總結:
加密貨幣市場在2022 年第二季度之後一直在橫盤整理,處於1 萬億美元及以下的低位區間。
儘管穩定幣主導地位增加,但市值仍縮水了273 億美元; 與此同時,USDC 和BUSD 的市值有所上漲。
FTX 事件蔓延影響了大約超過100 萬用戶、債權人和投資者,未來還會有更多。
除原油和美元外,主流資產全線表現不佳。 BTC 是表現最差的資產,下跌了64.2%。
在以太坊升級Merge 的推動下,截止2022 年底,ETH 質押量季度穩定增長至1,580 萬枚。
DeFi 代幣市值(不包括穩定幣和wrapped 代幣)暴跌72.9%,衍生品市場份額超過收益聚合器。
在NFT 市場遭遇的首個寒冬裡,OpenSea 的市場份額下滑至65.4%,但仍占主導地位
現貨交易量較2022 年1 月萎縮67.3%,第4 季度跌幅最大,達21.2%。
在經歷了殘酷的第2 季度後,加密貨幣市場的交易量橫盤在1 萬億美元或更低的低位區間
在充滿挑戰的宏觀經濟條件下,和加密貨幣行業的一系列破產和崩盤事件中,2022 年底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為8,290 億美元,比年初減少64%。
第2 季度是最殘酷的時期,出現了巨大的跌幅。隨後,市場一直在橫盤震盪,直到2022 年11 月FTX 崩盤。
第4 季度的平均交易量為590 億美元,環比下跌了32.8%。總體而言,交易量在過去一年中穩步下跌,平均為860 億美元。
加密貨幣市場的走勢與美國股市的走勢密切相關,尤其是和2022 年前三個季度的標準普爾500 指數。然而在第四季度,這種相關性轉為負值,由於FTX 導致加密貨幣下跌,而股票則在年底出現了復甦。
穩定幣市場份額所有增加,但市值縮水273 億美元;同時$USDC 和$BUSD 的市值有所增長
去年,加密貨幣投資者轉向更安全的資產,前三大穩定幣Tether(USDT)、USD Coin(USDC)和幣安USD(BUSD)在加密貨幣市場的主導地位不斷提高。然而,穩定幣市場也未能倖免於資金外流,到年底共損失273 億美元(16.6%)。其中大部分損失是在2022 年5 月TerraUSD(UST)崩盤期間產生的。此後該行業表現相對較好,儘管還有另一個脫錨事件導致的周期性的“黑謠言”。
最大的穩定幣$USDT 的市值下跌了16%,大約為120 億美元。相反,$USDC 和$BUSD 各自有一定幅度的增長,各約20 億美元。
頭部的去中心化穩定幣$DAI(-43%)和$FRAX(-44%)的損失比例相近,不過絕對值上$DAI 的40 億美元損失幾乎是$FRAX 的5 倍。
在前5 名之外,$USDN在11 月脫錨後跌出了前15 名,由$MIMATIC取代了它的位置。 $USDD於5 月推出,現在位於第8 位,其市值自6 月以來一直徘徊在7,000 億美元左右。
區塊鏈反應使超過百萬的用戶、債權人及投資人在FTX 事件中受損; 之後幾個月中也出現了多米諾骨牌效應
CoinDesk 發布文聲稱Alameda 的大部分資產都是FTX 發行的$FTT。隨即,CZ 宣布準備拋售Binance質押的$FTT。這引發了擠兌並導致FTX 停止提款,申請破產重組(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之後證實,Alameda 在Terra 崩盤後就已經資不抵債,而FTX 的用戶資金則被挪用去支撐這家失敗的交易公司。
舉例來說,一些受重創的機構包括:
BlockFi:為FTX 提供了3.55 億美元貸款的借貸公司,更是為Alameda 放債6.71 億美元。
Genesis Global Trading:在FTX 上有1.75 億美元的殭屍存款。目前無法為其貸款產品提供贖回服務。
Silvergate Bank:用戶們在FTX 倒閉後提走了80 億美元。之後該銀行裁員40%。
雖然很多公司在頃刻間就已經倒下,但2023 年可能還會有更多公司經歷相同的事。
除原油和美元外,主要資產全線表現不佳; $BTC 是表現最差的資產,跌幅達64.2%
大多數資產,比如黃金和美債,在2022 年以虧損狀態收尾。比特幣是這些資產中表現最差的,以-64.2% 的跌幅結束了這一年。
隨著美聯儲在2022 年全面上漲,美元指數(DXY)的表現優於所有資產。然而,隨著上漲的放緩,其大部分漲幅在第四季度喪失;DXY 季度環比下跌了-7.4%,年初至今的回報率僅為8.0%。
由於Covid-19 封鎖的解除,原油需求增加,恰逢烏克蘭戰爭導致的大規模供應短缺,原油在年初出現了大幅上漲。然而,它的大部分漲幅已經撤回,截止年底時僅增長了6.4%。
在升級的推動下,以太坊質押量在2022 年穩步增長到了1,580 萬
儘管加密貨幣市場不景氣,以太坊(ETH)的總質押量呈現穩定的季度增長,在2022 年第一季度增長了25%,第二季度增長了17.8%,第三季度增長了8.2%,第四季度增長了12.5%。到年底以太坊的總質押量從880 萬上漲到1,580 萬。
2022 年上半年,質押ETH 的驗證者數量的上漲可能是由於以太坊合併的看漲情緒所致。在9 月中旬成功合併後,加密貨幣社區開始期待即將到來的上海昇級,因為之前的合併升級驅動了上個季度的顯著增長。
Lido(LDO)繼續佔據質押量首位,佔據了29% 的質押量份額。最接近的競爭對手——Coinbase,只佔12.8% 的市場份額。
以太坊上海昇級預計在3 月進行,屆時質押用戶將可以提取他們質押的$ETH。一旦升級完成,我們可能會看到打亂重序的質押量排行榜。
DeFi 通證市值暴跌72.9%,衍生品的市場份額超過了收益聚合器
與2021 年相比,DeFi 通證的市值縮水約73%,各種治理與效用通證的市值蒸發了超過480 億美元。流動性質押板塊的跌幅最小,為25.9%,這很可能是受到第三季度以太坊合併事件的影響。
與其他賽道相比,DeFi 協議受到的打擊更大,這可以歸咎於早些時候過高的估值以及資本的撤出。借貸與收益聚合器在2022 年的表現最差,跌幅分別達到了80.5% 和85.3%。不少協議如Convex Finance和Alchemix原生通證的價格跌幅甚至超過了95%。
儘管同比下跌了65.0%,但衍生品的市場份額保持在7.9%,使其超過了收益率聚合器——這歸功於GMX(GMX)和Gains Network(GNS)等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平台的人氣大幅上漲。
NFT 市場遭遇的首個寒冬裡,OpenSea 的市場份額下滑至65.4%,但仍占主導地位
NFT 市場正處於第一個熊市週期——Top 8 鏈上NFT 交易量從第一季度的133 億美元驟降至2022 年第四季度的15 億美元,下跌了93.1%。同時,自今年年初以來,NFT 創作者的版稅也同樣減少了95%。
在NFT 寒冬中,OpenSea* 仍占主導地位,佔NFT 市場交易量的65.4%,不包括刷量。雖然他們的市場份額自2022 年1 月以來減少了24.3 個百分點,但Solana NFT 的崛起推動了Magic Eden 的交易份額,在2022 年底上漲到了12.5%。
雖然NFT 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新的競爭者,例如LooksRare(LOOKS)和X2Y2(X2Y2),OpenSea 捍衛住了自己的主導地位。這些競爭者通過發放獎勵激勵用戶在其平台上交易。但用戶往往通過刷量來獲得這些獎勵。 2022 年1 月,LooksRare 上98.5% 的NFT 交易量是刷量。此後,由於獎勵排放量減少,交易量也在2022 年12 月減少到了75.5%。
*OpenSea 交易量包括以太坊、Polygon 和Solana
現貨交易量從2022 年1 月起縮水了67.3%,其中2022 年四季度的環比下跌最多,為21.2%
1月份,加密貨幣交易所Top10 的現貨交易量共計1.5 萬億美元。但在FTX 倒閉後,12 月的現貨交易量下跌67.3%,達到0.46 萬億美元的全年最低水平。最大的下跌(環比)發生在最後一個季度,現貨交易總量從第三季度的2.9 萬億美元下跌到2022 年第四季度的2.3 萬億美元,下跌了21.2%。
儘管公開展示了中心化的風險,CEX : DEX 的比例仍然持續走高。雖然DEX 的市場份額在11 月小幅提升,受益於市場對幣安可能會破產的顧慮,但截至2022 年底,CEX 仍佔據了92.5% 的市場份額。
日漸低靡的交易量是投資者正在逐步撤資市場的信號,也可能表明他們正藉由某CEX 的關停進而完全退出市場。
資訊來源:由0x資訊採集自互聯網。版權歸作者“文章匯”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