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b2 的代表性社媒平台,Twitter 在短短3 年時間內轉變了自身發展定位,從重平台應用轉向了重協議契約。 2019 年,Twitter 創始人Jack Dorsey 曾宣布成立一個獨立的開放研發團隊,設計出一套社交應用的協議,並讓Twitter 成為這套協議的客戶端。消息中明確提到Twitter 將從「基於平台」的應用轉變成「基於協議」的應用。
這一願景在2022 年4 月取得新的落地進展,Twitter 宣布接受馬斯克440 億美元收購提議,馬斯克希望通過增強產品的新功能,使算法開源以增加信任讓Twitter 變得更加去中心化。 Twitter CEO Jack Dorse 表示支持並認為Twitter 應該成為協議級別的公共產品,而不僅是一家公司、一個平台。
邁向去中心化的社交潮流
社交平台去中心化已成為勢不可擋的潮流。從Web2 到Web3,越來越多網民希望言論自由、交流解禁、平台開放,入駐哈貝馬斯暢想的「公共領域」。無論是國內的微博、小紅書、知乎,還是國外的Youtube、Facebook、Twitter,都競相根據用戶的偏好、訴求定制平台屬性,上線優化功能,以贏得更多用戶的青睞。
正如1996 年《網絡空間獨立宣言》中提到的,“我們正在創造一個世界,在那裡,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表達他們的信仰而不用害怕被強迫保持沉默或順從,不論這種信仰是多麼的奇特…… 我們將在網絡中創造一種心靈的文明。但願她將比你們的政府此前所創造的世界更加人道和公正。”
儘管Web2 時代的社媒平台已向這一目標做出諸多努力,但仍有層出不窮的隱私竊取、數據洩露問題困擾用戶,加劇與平台之間的緊張對立關係,給用戶的社交體驗蒙上一層陰影。字節跳動TikTok 平台就曾因過度挖掘用戶數據、侵犯信息安全,被美國下令“封殺”;後其又被國家網信辦約談,針對算法技術進行規制談判……這一切背後的技術邏輯很簡單—— 平台掌控著內容、資源和產生的價值,用戶參與創作的內容成了平台販賣給廣告商的“貨品”,而廣告費用和各項收益又最終落入平台的口袋。
如果我們想改變這一現狀,去中心化社交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去中心化社交將用戶定位為系統核心,原本作為主角的社交平台退居二線。於是,“去中心化社交協議(Decentralized Social Protocol ,DSP)”這一概念逐漸湧入大眾視野,成為各大公鏈推出的新方案。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優勢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核心是讓用戶控制內容,負責網絡內價值的創造和轉移。用戶可以從眾多界面提供商、內容服務器和廣告商中進行選擇,還包括配置文件管理、隱私保護、內容過濾、元數據等去中心化解決方案可供參考。像Twitter 這樣的社交平台巨頭快速朝著去中心化發展,可見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確有著過人之處:
用戶決定內容
這一協議將決定權從平台中心轉移到用戶手中。平台上推薦的內容並不由各大應用提供,也不是通過算法推薦進行精準投遞,而是用戶親身參與創造、設定的過程。比如用戶可以選擇客戶端,安裝各類插件,從技術源頭解決內容和體驗不適配的問題。同時,推出這些社媒平台的互聯網企業也消解了部分法律負擔,不用再對潛在的用戶隱私風險擔責。擁有更多內容定制權的用戶可以在Web3 環境下加入高度開放、自由的社交圈層。
賦予數據權利
用協議框定平台權責,可以把數據控制權交還用戶。用戶自主掌握了數據權後可以自發保護隱私安全。這種數據自主權就好比Gmail 中的用戶數據,不管是聯繫人還是郵件都可以完整導出,如果某天Gmail 讓用戶感到不滿,那麼用戶就可以帶著自己的賬戶數據更換郵件客戶端,而存在聯繫列表的好友及相應的郵件信息並不隨客戶端轉移而消失。但在Facebook 這些社交平台上,用戶一旦不想使用了,即使賬戶數據能夠被導出,也無法和原先的好友們繼續聯絡,因為數據權限屬於平台。
增值服務盈利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除了保障用戶創作、數據上的主動權以外,還在商業模式上具備發展潛力。借助協議應用,存儲服務、加速服務能夠作為附屬功能便利用戶的辦公、生活需求。那麼根據協議發展起來的額外應用就有了商業化的可能,不同的項目方提供相應增值服務,讓用戶靈活調度工作任務、資金利益,通過區塊鍊等新興技術制定模塊化運營區域。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一覽
去中心化社交平台的餘溫尚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火苗已熊熊燃起。這兩年來,各大公鏈項目在積極部署SocialFi 賽道之餘,也不忘優化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相關解決方案,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技術參考和市場風向。
讓我們來看看究竟有哪些表現卓越的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值得學習借鑒!
Subsocial
Subsocial 是建立在Polakadot 和IPFS 上的去中心化社交網絡協議,作為一套Substrate 模塊和網站的前端,用戶可以自主創建去中心化抗審查社交網絡,並實現多個不同的社交網絡協同運作,搭建共享網絡世界。
Subsocial 能夠滿足去中心化的社交金融要求—— SoFi,真正讓內容創作者在Web3 時代實現“內容變現”的目標。此外,每個在Subsocial 上的空間創建者都擁有其空間所有權,也可以選擇通過數字虛擬資產自主轉移空間所有權。
Lens
Lens 是Polygon Proof-of-Stake 鏈上的去中心化社交協議。 Lens 旨在讓創作者擁有自己與社區之間的自主關係,形成一個完全可組合、用戶操控的社交圖譜(社區)。
Lens 已經構建起了47 個去中心化社交生態項目,不斷擴大協議觸及的社交藍圖。例如Lenster 允許連接Web3 錢包和使用Lens 登陸,可以直接搜索相關內容帖子或者用戶主頁;Profile NFT 應用Lens Frens 可以聯通所有基於Lens 打造的應用賬號,實現“一碼通行”。
Mem Protocol
Mem Protocol 所構建的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社交協議,讓用戶擁有個人資料瀏覽器並通過分享知識賺取收入。 2021 年,Mem Protocol 宣布完成由a16z 領投的310 萬美元融資,進一步深化用戶數據主權為核心概念的社交圖譜。 Mem Protocol 共有4 個協議基礎模塊:
-
與開發商集成:用戶能使用Mem Protocol 擴展去中心化社交圖譜
-
可視化區塊鏈瀏覽器:用於瀏覽在Web3 的社交層關注對象
-
問答工具:用戶提問以及回答問題賺取賞金獎勵
-
去中心化朋友圈:用戶可在Web3 世界與朋友建立群組,共同分享生活
Farcaster
Farcaster Protocol 是SocialFi 賽道的龍頭產品,目標是為Web3 生態提供可信的中立協議,讓用戶與受眾有直接聯繫,也讓開發者自由地創建全新的客戶端。
Farcaster 採用鏈上+鏈下的混合架構來完成去中心化協議搭建。 Farcaster 身份被存儲在以太坊上,並利用以太坊來保證安全性、可組合性與一致性。 Farcaster 安全性極高且完全去中心化,在社交網絡中容易被識別,建立快速又低成本,成為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新星。
GeeSome
GeeSome 由Galt Project 團隊打造,是基於IPFS 開發的去中心化社交網絡協議。 GeeSome 的開發目標是要成為一個友好型工具讓用戶方便地運行IPFS 節點,實現網絡用戶之間的自由通信,而無需擔心內容被審查或屏蔽。
對新加入GeeSome 的用戶,設計團隊還將創建一個類似Telegram 的應用小程序。在GeeSome 中,每個賬戶、群組都有唯一的標識— IPNS,配備唯一私鑰,擁有這個私鑰才能修改或刪除發布的信息。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發展方向
基於協議,可以讓去中心化社交平台變得更加扁平自由。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庇護下,平台可以避開監管困境、專注開發優質軟件;用戶則獲得了更多發佈內容和篩選內容的靈活性。
DSP 最大的突破是什麼?是和Web2 時代的社媒平台交流、共享內容的方式不同。走向Web3 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也應更好憑藉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優勢構建全新的社交網絡。具體而言,還有以下方面值得項目方和開發人員尋找優化途徑:
-
完善配置文件管理:去中心化的社交圖譜中,文件管理和存儲是一大難題。開發人員或可選擇轉向密碼學尋求解決方案,不僅能更好地處理用戶名與公鑰的匹配問題,還可以隨機字符串和唯一ID 保障用戶隱私。
-
做好聲譽形像管理:去中心化社交協議通過用戶聲譽打分,保留由其他用戶點贊或點踩的評分錶進行共享。然而平台聲譽不能僅憑網友打分,還應不斷做好形象塑造,比如承擔社會責任,增添公益功能組件,組織跨鏈分享的社交公益活動等。
-
創造更多商業價值:去中心化社交平台的服務提供商不能訪問用戶內容,而用戶可以訪問。如若我們需要完全去中心化社交媒體,開發人員應對這種廣告驅動商業模式重新設計,結合DeFi 等提供更多商業價值服務,創造用戶價值。
當Twitter 轉向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搭建,我們明白這不是一場偶然的去中心化社交“風潮”。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在Web3 世界依舊有其發展拓新的機遇和空間,等待著有識之士去探索和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