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元宇宙無疑是最火的詞。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將公司名稱改為META(取自名詞Metaverse,即元宇宙),並聲稱要在5年內創造一個元宇宙世界。
什麼是元宇宙?
關於什麼是Metaverse,目前仍有各種不同的看法。
比如像阿里巴巴這樣的電商,正著力推出虛擬現實網購世界,即在網購過程中利用VR設備模擬真實的購物場景,以彌補目前電子商務中一些不好的購物體驗。商業經濟。 .
例如衣服不能試穿、圖片有色差、食物不能品嚐等。
但作為元宇宙發展公司理念的最大推動者,像Facebook這樣的科技公司不僅要致力於深化實體經濟的網絡,更要創造一種新的虛擬經濟形態,謀取更多利益。
維基百科對元宇宙的定義是指一個持久化的、去中心化的在線三維虛擬環境。
在這個概念中,我們需要關註三個關鍵詞,即
堅持權力下放在線三維虛擬環境。
元宇宙的三個關鍵詞
2045年,遊戲開發商哈利迪開發了一款名為《綠洲》的虛擬現實遊戲。通過VR設備,玩家可以進入模擬現實的遊戲世界,獲得真實的遊戲體驗。這是2018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拍攝的電影《頭號玩家》中的背景設定,《綠洲》這款遊戲是否屬於元宇宙開發服務,需要通過這3個關鍵詞來檢驗。
1. Metaverse需要能夠永遠存在
很多人認為元宇宙只是一家遊戲公司,用一個新的概念來炒作網絡遊戲。目前市面上的每一款遊戲背後都有一個運營公司。如果公司管理不好,沒有找到“taker”,那麼一款遊戲可能就會從市場上消失。然而,元宇宙不同於網絡遊戲。它需要確保只要人類文明繼續存在,它就會一直存在。元宇宙要永遠存在,就需要通過去中心化技術來實現。
2.權力下放
去中心化也是近年來頻繁出現的詞。
要理解什麼是去中心化,我們可以先從什麼是中心化說起。
例如,遊戲公司開發一款網絡遊戲,在開發運營過程中,相關人員可以製定、修改、完善相應的遊戲規則,玩家在享受服務規則的同時,需要遵守這些相應的遊戲規則。
雖然遊戲開發商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還是會考慮玩家的遊戲體驗,但他們依然是這個虛擬世界的“神”,可以隨時修改甚至終止這個虛擬世界。
在去中心化的虛擬世界中,並沒有遊戲管理員(GM)這樣的“神”存在。
也就是說,即使扎克伯格開發了虛擬世界,這個虛擬世界也不是屬於META的產物,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是無法修改的。
在元宇宙的世界中,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自行構建一個能夠維護系統公平性的系統。這也是元宇宙最迷人的地方。雖然是虛擬的,但是通過共識算法(簡單的說,一旦有人作弊修改數據,每個人的元宇宙開發解決方案數據都會隨之改變。因此,每個人都是元宇宙的一員,是Cosmos中的“監督者”)才能維護這個世界的公平。
與網絡遊戲不同,它的存在不需要依賴於遊戲運營商,而是一個可以永遠存在的操作系統。
3、體驗經濟的升級版
前面說了,元宇宙不可能是某個公司的產品,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公司投入元宇宙的研發呢?
元宇宙的概念始於1992年的一部科幻小說《Avalanche》,所以很多人都會被它的科幻外衣蒙蔽了雙眼。要知道,現在大力推廣元宇宙概念的,是一些互聯網巨頭。
對於資本家來說,一切行為的背後都是為了盈利。
打造線上三維虛擬環境的目的,其實就是為消費者提供逼真的體驗。
農業經濟時代,核心是農產品; 工業經濟時代,核心是製成品; 服務經濟時代,核心是社會服務; 而進入體驗經濟時代後,產品變得更加抽象,更加強調客戶的感受和心理體驗。
在短片《人人都愛查爾斯》中,馬伯謙飾演的阿江通過VR設備進入虛擬世界,用很少的錢“吃”到最貴的食物。
也就是說,對於元宇宙商家來說,產品並不是元宇宙本身,而是通過創造一個元宇宙世界,將一種成本更低的“體驗式產品”賣給消費者,從而達到盈利的目的。
據報導,在一款元宇宙相關APP上,一套原價88元的虛擬海景別墅,現已被炒至10萬元; 一位虛擬房地產開發商甚至以430萬美元買下了一塊虛擬土地。
有人從這些數據背後嗅到了商機,也有人認為這是資本家推陳出新的又一個“概念陷阱”。但不管未來元宇宙是否會成為商業爆款,對體驗的追求已經成為當下的消費主流。
我們沉迷於虛構的小說、虛幻的遊戲甚至是虛假的流量人設,只要能刺激感官體驗,就有可能被盤點成大眾化的商品。
或許這個世界確實是越來越“假”了,因為心理上的“真”是每個人當下都有的一種體驗。
聲明:以上內容採集自VOCAL,作品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內容均以傳遞信息為目的,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觀點,不作為任何投資指導。幣圈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