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兩個月引爆萬億新賽道國內外有哪些AI玩家能突出重圍?

去年11月,OpenAI發布ChatGPT引爆全球對人工智能的廣泛關注,這一殺手級應用成為了眾人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並在2個月內達到了1億月活用戶,成為了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

而在此之前,作為全民應用的抖音取得相應的成績也用了9個月時間。

一時間,ChatGPT風頭無兩,讓諸多知名企業紛紛側目,似乎在一瞬間找到了新的流量密碼,消費者對人工智能(AI)的關注和需求遠超預期。

之後,眾多知名企業紛紛下場,AI成為了科技創新企業的又一兵家必爭之地。

微軟將通過集成ChatGPT,為Bing搜索帶來“革命性”改進;谷歌優化其搜索引擎,發布新的AI工具;百度“類ChatGPT應用”文心一言三月份完成內測……

在國內,甚至出現了ChatGPT概念股的持續走強,個別股票實現了股價翻倍。

ChatGPT助力AI火爆出圈究竟是“春風拂面”,還是“妖風一陣”?人工智能是否將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李開復先生在19年接受樊登讀書的訪談時曾說過,“我們往往高估了當下人工智能的發展,卻低估了未來。”時光流轉,白駒過隙,是未來已來還是南柯一夢?

哪些AI玩家能突出重圍?

短暫的流量或許只能獲得一時的關注,面對這樣一個未來潛力無限的市場面前,如何制定全面的戰略才是各企業最應關心的事。

那麼,在這場人工智能的世紀之戰中,哪些玩家能夠突出重圍?

  • OpenAI:ChatGPT

近段時間,ChatGPT可謂是多重“光環”加身。 ChatGPT是由美國AI研究公司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程序,它建立在OpenAI的GPT-3大型語言模型家族之上,並使用監督學習和強化學習技術進行了微調遷移學習方法。

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真正像人類一樣來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翻譯、代碼,寫論文等任務。

在ChatGPT推出之前,OpenAI的一些員工對該項目能否成功持懷疑態度。 Meta幾個月前發布的一個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BlenderBot失敗了,而Meta的另一個人工智能項目Galactica僅在三天之後就被叫停了。

一些員工因為每天都接觸最先進的AI系統而變得麻木,他們認為一個基於兩年的AI模型構建的聊天機器人可能看起來很無聊。然而,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這款機器人程序一經推出便被大家玩出了花,受到熱烈追捧。

  • Anthropic:Claude

由OpenAI前員工共同創立的初創公司Anthropic迄今已融資超過7億美元,開發了一個與OpenAI的ChatGPT類似的AI系統,並將其命名為Claude。

據悉,Anthropic在開發這款AI系統時對一些關鍵方面進行了改進,並表示,它們是基於“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影響、避免提出有害建議和尊重選擇自由”的概念。

並且,Anthropic有一套獨立的人工智能係統使用這些原則進行自我完善,並將其提煉成一個單一的模型,用此模型來不斷訓練Claude。

get?code=MDE5OTMxZGE1YzEwNDRhMjc1MDhhYTA1NWY3ZjA4MDksMTY3NjQ0ODc2ODY5Ng==

Claude本質上是一個預測單詞的統計工具,很像ChatGPT和其他所謂的語言模型。

通過從網絡上獲取大量的文本示例,Claude了解到基於周圍文本的語義上下文等模式,單詞出現的可能性有多大。因此,Claude可以進行開放式的談話,講笑話,並在廣泛的主題上發表哲學見解。

和ChatGPT相比,Claude是一個更大、更新的AI程序,有不少人認為Claude可能會成為ChatGPT的最強對手。

然而,Claude並不完美,它容易受到一些與ChatGPT相同的缺陷的影響,這是類似ChatGPT的AI系統中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AI會寫出不一致的、事實上錯誤的語句。但Anthropic表示,他們計劃改進Claude,並向更多的人開放測試。

  • StabilityAI:Stable Diffusion

號稱最強文本生成圖片的模型Stable Diffusion於去年8月橫空出世。

Stable Diffusion模型提供了通過img2img進行圖像修改的其他用例,包括有選擇地修改由用戶提供的圖層蒙版所描繪的現有圖像的一部分,它根據提供的提示用新生成的內容填充空間。

相比較於DALL-E等圖文大模型,Stable Diffusion讓用戶使用消費級的顯卡便能夠迅速實現文字轉換生圖,並且Stable Diffusion完全免費開源,所有代碼均在GitHub上公開,任何人都可以拷貝使用。

由於Stable Diffusion對生成的圖像不主張任何權利,只要圖像內容不違法或對個人無害,用戶可以自由使用模型生成的任何圖像,所以其視覺風格和構圖不受版權保護,因此大眾通常認為Stable Diffusion的用戶在生成藝術品圖像時不應被視為侵犯了視覺上相似作品的版權。

Stability AI的首席執行官表示認為,Stable Diffusion的開放可用性背後的意圖是結束企業對此類技術的控制和主導地位,這些企業以前只開發了用於圖像合成的封閉AI系統。

目前,Stable Diffusion已經有超過20萬開發者下載和獲得授權,各渠道累計日活用戶超過1000萬,而面向消費者的Dream Studio則已獲得了超過150萬用戶,已生成超過1.7億圖片。

  • 谷歌:Bard

Bard是谷歌的實驗性對話式人工智能聊天服務,於今年2月正式亮相。 Bard的功能類似於ChatGPT,最大的區別是谷歌的服務將從網絡上提取所有的信息。

儘管在發布會上,Bard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但AI聊天服務是由谷歌兩年前推出的對話應用語言模型LaMDA支持的。

LaMDA基於谷歌在2017年發明並開源的神經網絡架構Transformer,Bard的初始版本將利用LaMDA的輕量級模型版本,因為它只需要更少的計算能力,並且可以擴展到更多的用戶。

除了LaMDA,Bard還將利用所有來自網絡的信息來提供回應,提供符合當下流行的回答。

目前Bard尚未向公眾發布。據介紹,谷歌目前正在對Bard進行測試,並將考慮內部和外部測試反饋,以確保該服務準備好向公眾發布,並遵守谷歌的AI責任標準。

get?code=ODIxM2IzNTc3MWFkYjg4MjUwOWJlMzA5OWQ4ZDU2NDgsMTY3NjQ0ODc2ODY5Ng==

谷歌網站稱,Bard將在2月6日宣布後的幾週內對所有人開放。然而,Bard的發布並不順利,演示中Bard提供了關於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不准確信息,對此谷歌表示將會進一步對其進行功能測試和過程檢測。

除此之外,谷歌還開發了其他尚未公開的人工智能服務。

這家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產品方面通常行事謹慎,除非對產品的性能有信心,否則不會發布產品。例如,谷歌已經開發了一個AI圖像生成器Imagen,還有一個人工智能音樂生成器MusicLM,谷歌表示目前沒有計劃發布。

  • 百度:文心一言

文心一言是百度推出的生成式對話產品,將於3月份面向公眾開放。在OpenAI的ChatGPT引起全球關注後,百度成為第一個加入全球AI聊天機器人競賽的中國玩家。

文心一言基於百度產業級知識增強文心大模型ERNIE構建,具備跨模態、跨語言的深度語義理解與生成能力,在搜索問答、雲計算、內容創作生成、智能辦公等眾多領域都有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今年開始,人們對AI的興趣激增,文心一言的開發使得百度處於有利地位。中國媒體澎湃新聞表示,它將連接百度的ERNIE機器人,此舉標誌著ChatGPT類技術在媒體行業應用的新嘗試,因為ChatGPT炒作最近在中國達到了白熱化。

除了澎湃新聞,百度還向《環球時報》透露,其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小度科技也加入了ERNIE機器人生態系統,並將得到領先的人工智能創新的支持。

對此百度表示:“我們歡迎更多朋友加入百度的ERNIE機器人生態系統,成為第一批試用百度領先的智能對話技術成果的群體,打造全方位內容生態AI產品和服務。”

可以看出,隨著AI聊天機器人以驚人的速度走紅,科技圈裡不管是業界大佬還是初出茅廬的創企都坐不住了。

以ChatGPT為首的AI聊天機器人程序不僅標誌著AI的里程碑,更是分水嶺,AI技術已然發展到臨界點,行業將迎來巨變。

科技圈的各位大佬現在都明白了,AIGC市場是一片“手慢無”的沃土,為了儘早佈局佔據有利地位,他們紛紛都拿出看家本領,推出五花八門的對標產品刷爆我們的眼球。

那麼,AI技術的爆紅只是偶然還是積蓄已久的爆發呢?

AI的爆火意味著什麼?

那麼,AI的爆火意味著什麼?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回答另一個問題:AI代替人類是否危言聳聽?

我們一方面為技術的突破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又擔心電影《黑客帝國》講述的故事成為現實。

不久前,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儘管人工智能可以比人類更快地執行任務、做出決定,但它缺乏人類獨一無二的情感和品質,因而人工智能永遠無法與人腦匹敵,也永遠取代不了人類。”

而去年12月,馬斯克曾經在社交媒體中表示,“通用人工智能AGI需要發明令人驚奇的事物或發現更深層次的物理學,目前還沒有看到ChatGPT有這方面的潛力。”

get?code=OGRiYTI0M2FiNmFjNmNlZjNhZTdiOTA1OWMwZTUwOWYsMTY3NjQ0ODc2ODY5Ng==

那麼AI究竟能否代替人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並沒有統一的結論。

我們可以確認的僅僅是AI將在極大程度上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我們將從專家的時代轉變為數據的時代,各行各業的專家將組成智庫,更加高效地創造極具創新力的數據。數據世界和物理世界將完全整合在一起,為物理世界帶來更多的便利,同時為AI獲得更多的感知。

結構化、低技能且不具有社交屬性的工作將逐漸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人類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關注自己的內心,同時也面臨新的失業浪潮,就如同蒸汽機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AI的出現將再一次革命性的促進生產。

我們不僅僅需要了解AI技術,還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

然而,無論是蒸汽機的發明還是電的創造,任何一種改變世界的科技力量都將人類的文明推向了新的起點,AI亦不例外。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關鍵不在於機器會發展成為怎樣的工具,而是人會變成什麼樣子。

儘管當前有部分科學家擔憂超級人工智能出現之後,人類文明將不具有存在的意義,但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還沒有在倫理層面有質的突破。

深度學習的真相就像搭積木,AI的發展只能證明數據的複雜度和算力的提升,而並沒有對原始技術進行根本性的革新。

除此之外,AI的發展並不是一個開放命題,需要人類為其賦予適度的引導和製定相應的框架,為AI與人類共生創造條件,由此看來,AI的發展道阻且長。

那麼,AI的潛能將如何能夠推動市場發展?而AI的爆紅是否意味著元宇宙的風光不再?

對“AI+元宇宙”有何期待?

當我們談及AI時,2022年還主要以AIGC為熱點,關注者也都以科技從業者和內容創作者為主。

但最近1個月,因為ChatGPT的火爆,人們對AI的理解有了更大眾化的認知,因此,其出圈程度也受到了更多追捧,應用範圍也逐漸被挖掘出來。

而相比去年火爆的元宇宙,AI似乎更貼合大眾熟悉的場景,也更方便感知。

雖然早在元宇宙登上熱門榜之前AI就已經發展了數年,並被冠以為元宇宙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因此AI的發展勢必會為元宇宙帶來新的變化。

正如知名元宇宙應用Decentraland基金會創意總監Sam Hamilton的描述,“對於元宇宙來說,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機會。對我們來說,它是最大的遊戲規則改變者,將推動虛擬世界的採用和參與……好處是雙重的:專業人士可以更快地迭代和構建新體驗,用戶可以擴展他們的技能組合併突然成為虛擬創造者。”

Sam用非常直接的表述描繪出了AI在元宇宙方向的應用,除了類似ChatGPT的信息收集和整合功能,AI將會幫助人們更快捷地構建元宇宙,畢竟如果沒有AI的幫助,打造3D場景將是非常耗費人力和物力的過程。

同時,反過來元宇宙也會助力AI的發展。

有研究表明,如果借助虛擬世界的“合成數據”來訓練AI,在某些情況下,訓練耗時可能從幾個月縮短到幾秒鐘,而這將會大大提高AI的“智力”,也能更快將AI帶入更多場景中。

回到AI和元宇宙的關係來看,AI僅僅是元宇宙落地中的一項技術,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還需要更多軟硬件的加持。

這也是為什麼當AI火爆之後,元宇宙稍顯暗淡,畢竟一個是已經可以讓上億人感知的技術,另一個還在依靠該技術的發展來助力場景實現。

正因如此,當我們看到AI如今的出圈之時,更應該欣喜,畢竟這項助力元宇宙發展的技術已經更加成熟,而隨著AI的迭代必定會為元宇宙的到來助力一把。

另一方面,目前像ChatGPT這樣的產品形態或許也會因為元宇宙的落地而發生變化,或許未來我們與之交互的方式不再是一個ChatGPT的“頭像”,而是一個真正的數字人。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